地名:瓦斜乡 | 隶属:宁县 |
区划代码:621026206 | 代码前6位:6210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甘M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辖区面积:约6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万人 |
人口密度:1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东风村 | ~200 | 村庄 | 东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庄科村 | ~201 | 村庄 | 以驻地上庄科自然村而得名。庄科二字无法考证。…[详细] |
刘坳村 | ~202 | 村庄 | 以驻地刘家坳组得名。主要是刘家坳组刘氏居民居多而得名。…[详细] |
瓦斜村 | ~203 | 乡中心区 | 明清时期,该地驻有三户人家,并建显神庙一座,庙后有烂瓦子一堆,旁有斜路一条,故称瓦子斜,年长日久被叫瓦斜。…[详细] |
望宁村 | ~204 | 村庄 | 以所辖望宁自然村而得名,明朝万年间,该地建有城堡一座,站在城上可望见宁县东山烽火台,故名。…[详细] |
塬畔村 | ~205 | 村庄 | 该村因地形独特,地处一条小塬,三面邻沟,驻地小塬边,故名。…[详细] |
永吉村 | ~206 | 村庄 | 该村古时有一堡子,名为永吉(即永远吉祥如意)堡子,后来因群众惯称永吉,故名。…[详细] |
原沟村 | ~207 | 村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属城关镇第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四区第六乡;1958年成立原沟大队,属瓦斜公社;1959年1月划归庆阳县什社公社;1962…[详细] |
地名由来:
瓦斜乡因境内古庙废墟瓦砾堆积辟有斜路得名瓦子斜,后简称瓦斜。
基本介绍:
瓦斜乡位于宁县西北部,距宁县县城17公里,宁文公路穿境而过,面积69平方公里,东以马莲河为界与南义乡和合水县吉岘乡接壤,南与新宁镇、焦村乡交界,西北与西峰区什社乡为邻。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3079户,总人口12973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1339元。
据有关资料,瓦斜乡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瓦斜人民在古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一代代成长起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现代物质文明和古文化的接轨。
历史沿革:
1949年前,分属望宁乡、南义井镇。
1956年,析出设瓦斜乡。
1958年,改瓦斜公社。
1959年,划归庆阳县。
1962年,归属宁县。
1983年,改瓦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