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米桥镇 | 隶属:宁县 |
区划代码:621026110 | 代码前6位:6210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M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辖区面积:约97.2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老庙村 | ~200 | 村庄 | 相传明代兴隆寺旧址位于现在的米桥乡老庙村,每逢佳节时节当地农民组织拜神祭祀活动,因此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员前来参加,久而久之以此老庙为简称,故而被叫做老庙…[详细] |
米桥村 | ~201 | 镇中心区 | 该村米姓人居多,相传古代建有铁链桥一架,后来改造为土桥。因米性和土桥的缘由,故而得名米桥。…[详细] |
东风村 | ~202 | 村庄 | 东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湾村 | ~203 | 村庄 | 相传唐代狄仁杰仕任宁州刺史期间,勤政爱民,疏通河道,劝农植桑,严惩贪官,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不料,突罹大雨,洪水暴发,龙鸣蛟啸,处危难,粱公不惊,…[详细] |
常邑村 | ~204 | 村庄 | 明清时期以地形和姓氏结合命名为常邑村。新中国成立后为良平人民公社红旗大队,下设陈家、新庄、尚洼三个村。1976年更名为尚洼村,与新庄村分村,1978年…[详细] |
冯堡村 | ~205 | 村庄 | 据清时有一城堡,村人称此地堡子、且村内大部分为冯姓、故名冯堡。…[详细] |
红星村 | ~206 | 村庄 | 红星村因该村内长有一定规模的百年柏树,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前期,故而被叫做柏树底,在建党80周年之际被命名为红星村,以庆祝党的80岁生日。…[详细] |
可钦村 | ~207 | 村庄 | 相清代当地以“可洋利”形式募款筑城,群众颇为钦佩,故名。…[详细] |
屈家村 | ~208 | 村庄 | 以所辖屈家(以姓氏得名)自然村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属米桥乡第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七区第二乡;1958年成立屈家大队,属早胜公社平子管…[详细] |
巩雷村 | ~209 | 村庄 | 明清时期以姓氏命名为巩雷,村内多半为巩姓和雷姓,乡民便于记忆故名巩雷村,村委会就叫巩雷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宋家村 | ~210 | 村庄 | 该村因所处方位得名城里头,村内多以宋姓为主,1995年米桥乡乡派出所为了人口统计方便改名为宋家村。…[详细] |
高仓村 | ~211 | 村庄 | 高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安子村 | ~212 | 村庄 | 清朝初期,为减轻官赋,村人向上称此地处人集市场,故名。…[详细] |
孟家村 | ~213 | 村庄 | 以所辖孟家(以姓氏得名)自然村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属正宁县平子镇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宁县第七区(平子)第二乡;1958年成立孟家大队,属…[详细] |
地名由来:
清初时期,此地修筑城堡,居民多为米姓。清末时期,在沟壑通道处修筑土桥,故称“米桥”。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米桥镇为2023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米桥乡地处宁县东部,现辖 17 个村委会, 98 个村民小组, 25038 口人,土地面积 97.2 平方公里,耕地 3.82 万亩。
该乡烤烟、黄花菜、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是庆阳香包刺绣产业的主要基地,涌现出了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巩娥子、“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白彩霞为代表的一大批香包制作和刺绣高手。 2004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546 元。
历史沿革:
1949年,设米桥区。
1950年,改属平子区。
1958年,设米桥公社。
1959年,划归正宁县,并入山河公社。
1961年,析置米桥公社,属宁县。
1965年,高仓公社并入。
1983年,改米桥乡。
2016年3月,米桥乡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