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社棠镇 | 隶属:麦积区 |
区划代码:620503100 | 代码前6位:62050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E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万人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星火社区 | ~001 | 城乡结合区 | 星火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向阳社区 | ~002 | 主城区 | 该社区因紧邻社棠镇向阳村,故名。向阳社区属社棠镇政府。前身为风动社区。1990年7月社区更名为风动社区居委会,2003年1月至今更名为向阳社区。…[详细] |
甘棠社区 | ~003 | 主城区 | 甘棠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成纪社区 | ~004 | 主城区 | 因地处下曲渭北新区,成纪大道东路,故名。…[详细] |
柏林社区 | ~005 | 村庄 | 柏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俊林社区 | ~006 | 村庄 | 俊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家渠社区 | ~007 | 村庄 | 李家渠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岭社区 | ~008 | 村庄 | 石岭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步沟社区 | ~009 | 村庄 | 步沟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白庄社区 | ~010 | 村庄 | 白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刘尧社区 | ~011 | 村庄 | 刘尧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咀头村 | ~201 | 城乡结合区 | 咀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半山村 | ~202 | 村庄 | 因地处半山坡,故名。1949年前属天水县,实行保甲制度。1955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归社棠管理局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时为社棠公社半山大队;19…[详细] |
税柳村 | ~203 | 村庄 | 因以税姓,柳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属天水县,实行保甲制度。1955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划归社棠管理局管理;1958年人民公社时为税柳大队;…[详细] |
东山村 | ~204 | 村庄 | 东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郭坪村 | ~205 | 村庄 | 因以郭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详细] |
下曲村 | ~206 | 城乡结合区 | 因地处渭河北谷地的山湾之间,故名。1949年初,属柏林公社。1958年初属寨子公社;1962年归社棠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社设乡,属社棠乡;同年…[详细] |
社棠村 | ~210 | 城乡结合区 | 在元明时期叫社树坪,因境内土神庙前有茂密的大树。清代初乡人召公,甘棠遗爱的典故,得名。“甘棠遗爱”就是召公德治思想的最有力见证。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详细] |
绵诸村 | ~211 | 城乡结合区 | 绵诸为我国古代的西戒之一,其活动中心就在今天水地区。公元前395年被秦国所灭。其城都故址在今社棠镇绵诸村。《括地志》记载:""绵诸城,秦州秦岭县北五十…[详细] |
槐荫村 | ~215 | 城乡结合区 | 槐荫村旧名老虎沟。清代时村中建起佛寺一座。植有国槐九株,寺名槐荫寺,因寺名故取槐荫村。…[详细] |
向阳村 | ~217 | 城乡结合区 | 因古时广植桑树,为养蚕之用,名桑园里。上世纪70年代改为向阳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清代因山坪树木茂盛,取名树坪。后据《少陵草堂碑》载:“召伯布文王仁政尝舍甘棠下,”后人感其德,不忍伐其树,改名社棠。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社棠镇位于麦积区中部,渭河北岸。总土地面积7.24万亩,总耕地面积2.43万亩。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3.9米。
行政区划:辖4个居民委员会,2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105户,乡镇总人口18954人,乡镇从业人员9584人。
六通情况:2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16个村通公路,15个村通自来水,3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9所,教师356人,在校学生5503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6人,病床20张。
旅游景点:槐荫寺、崇祯观等。
名优特产:葡萄.
历史沿革:
三国时,属魏国广魏郡治地临渭县。
北魏时,为绵诸县治地。
五代时,清水县治一度迁入境内。
后来称社树坪,从明代起设社棠里。
1949年后,设社棠镇。
1950年,与槐荫乡、石岭乡合并为社棠乡。
1958年,为北道镇公社社棠管理区。
1971年,称社棠公社。
1983年,改为社棠乡。
1986年1月,改为社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