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壕洼村 | 隶属:板桥镇 |
区划代码:620723105209 | 代码前6位:6207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甘G |
长途区号:0936 | 邮政编码:73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开挖红沙渠,又称洪武渠,引黑河水入壕洼滩,故名。
基本介绍:
壕洼村简介
壕洼村座落于板桥镇西北面,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全村624户,2369人,下设村支委班子成员7人,11个合作社。现有党员130人,发展党员中心户8人,村民代表51人,其中,党员中曾担任过村两委干部的28人。近年来,壕洼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玉米制种,多年来,玉米制种面积保持在12000亩以上,玉米制种收入1300万元以上,是全村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引导群众发展畜牧养殖、劳务输转、特色瓜菜、林木等产业,采取多项措施,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全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干群关系融洽,百姓和睦共处,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壕洼村与古城村、东柳村、土桥村、红沟村、西柳村、板桥村、友好村、西湾村相邻。
历史沿革:
195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壕洼农场,1964年中共临泽县委、县人委做出第二次开发壕洼的决定,1967年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69年改东方红人民公社为东方红大队,并入板桥公社。
1983年全县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撤销人民公社,改建乡人民政府,同时组建壕洼一、二、三,3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壕洼一村、二村、三村合并为一个村,名曰壕洼村;2006年1月选举产生了第一任村委会班子。
周边相关:
壕洼村附近有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香古寺、双泉湖、沙河望春、峡谷奇观等旅游景点,有临泽红枣、临泽沙河梨、圣泽牌红枣枸杞汁、小枣粽子、鸡肉卷子、小饭等特产,有裕固族民歌、高台民歌、高台“倒秧歌”、高台社火鼓谱、高台慢性接骨法、攒骨法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