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武威市 > 凉州区 > 怀安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镇

[移动版]
地名:怀安镇隶属凉州区
区划代码:620602121代码前6位:6206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H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42万人
人口密度:31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北河中心社区~001特殊区域
北河中心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怀安村~200村庄
以境内有明代古驿站“怀安驿”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详细]
高寺村~201村庄
因辖区内有寺庙“高兴寺”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芦家沟村~202村庄
以旧水系分支“芦家沟”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三中村~203村庄
1983年社改乡时,在三中大队的基础上设立。…[详细]
北河村~204村庄
因地处旧水系怀渠三坝北河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二十里村~205村庄
因距离凉州城区西门约10千米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详细]
驿城村~206镇中心区
以境内明代驿站“怀安驿”的旧城墩得名“驿城墩”,后简化为“驿城”。…[详细]

地名由来:

怀安镇因汉、唐在此设有怀安驿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怀安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怀安乡位于凉州区西北部,乡域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939亩。辖怀安、高寺、芦家以、三中、北河、二十里、驿城7个村,下设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91人。因古代在此设怀安驿而得名,乡政府驻驿城村,312国道线横贯境内。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398万元,财政收入8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5元。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2663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

怀安乡地处西营河下游,是山水、井水混合灌溉农业区。规模养殖、制种业、乡镇企业为三大支柱产业。其中规模养殖按照“乡上抓龙头、村上抓重点、农户上规模”的思路,坚持走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畜

+查看详细怀安镇概况>>

历史沿革:

西汉至三国魏时,怀安镇境域属武威郡姑臧县管辖。

西晋至十六国“五凉”时期,分属武兴郡晏然县和武兴县。

北魏至隋初,分属武威郡林中县和襄城县。

唐宋年间,分属神鸟县和嘉麟县。

元代时期,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武威县西营、丰乐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属西营、丰乐区。

1952年7月,属第十七区(怀安)。

1956年1月,为怀安乡。

1958年10

+查看详细怀安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怀安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