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里镇 | 隶属:静宁县 |
区划代码:620826103 | 代码前6位:6208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L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辖区面积:约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87万人 |
人口密度:2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高城寨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传说有从陕西迁来的高姓人家,见此地有“将军山(即烽台山)”,一抬脚就能到静宁县城里,便叫“高镇寨”,后称“高城寨”。…[详细] |
郭罗村 | ~200 | 村庄 | 取驻地郭家山、罗家山两山首字得名。1958年时设郭罗大队。1964年上半年并入城川公社闫庙大队,下半年从闫庙又分出,恢复郭罗大队。1983年改为郭罗村…[详细] |
阎庙村 | ~201 | 村庄 | 因此地早有闫姓人家居住且附近建有庙宇,故名。…[详细] |
高城寨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传说有从陕西迁来的高姓人家,见此地有“将军山(即烽台山)”,一抬脚就能到静宁县城里,便叫“高镇寨”,后称“高城寨”。…[详细] |
红林村 | ~203 | 村庄 | 因红山根下有大片树林而得名。1965年将马岔与红山根两大队合并为红林大队。1983年改为红林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靳坪村 | ~204 | 村庄 | 因靳姓人家居住在祁家大山沟口故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八里铺管理,1961年设靳坪大队。1983年改称靳坪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大路村 | ~205 | 村庄 | 因居民大多居住在公路沿线故名。1958年设红星大队,取“红色五星”之意,后沿用驻地名更名为大路大队。1983年更名为大路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关道岔村 | ~206 | 村庄 | 因地处平凉至兰州公路沿线,古有客商官民络绎不绝,故称官道岔,后简写关道岔。…[详细] |
小山村 | ~207 | 镇中心区 | 因此地附近山相对较小,故称“小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民城乡,1958年成立小山大队。1966年小山村分为姚柳大队、小山大队、八里铺大队,后又整…[详细] |
照世坡村 | ~208 | 村庄 | 相传此地曾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世上发生的一切大事,故称照世坡。…[详细] |
剡白村 | ~209 | 村庄 | 因此地曾以剡、白两姓人家居多故名。1961年设剡白大队。1964并入张岔大队。1983年恢复剡白大队,后改为剡白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八里镇因镇政府驻八里铺村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八里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八里乡位于静宁县东北部,毗临县城,国道 312线、静西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万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300万元,农业总产值1717.8万元,财政收入378万元,粮食总产量6607吨,人均产粮 348.9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70元。辖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7.1摄氏度 ,日照总时数 2237小时,年均降水量 497.3毫米 。区内葫芦河年经流量 831万立方米,地下水年贮量5042.51万立方米。现有行政事业单位74个,有各类企业437个,其中国营企业8户,民营企业429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境域大部分属单硝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第一区(城关区)民城乡。
1958年9月,并入民和公社。
1961年12月,从城关公社析设八里公社。
1964年2月,并入城关公社。
1979年10月,恢复八里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八里乡。
2002年7月,撤乡建八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