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洪德镇 | 隶属:环县 |
区划代码:621022104 | 代码前6位:6210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M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辖区面积:约582.3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洪德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古为弘德,唐设洪德城,北宋置洪德寨,故而得名洪德。…[详细] |
寇河村 | ~200 | 村庄 | 因大部分居住寇家人,且大部分人都住着河沟两边,故名。…[详细] |
耿原畔村 | ~201 | 村庄 | 耿原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集子村 | ~202 | 村庄 | 清朝同治年间本村新立集市,故名。1958年成立了洪德人民公社,命名为洪德人民公社新集子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洪德乡新集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丁阳渠村 | ~203 | 村庄 | 因此壕形地里塬住着丁家人,后来住杨家人,以此得名。…[详细] |
梁岔村 | ~204 | 村庄 | 据说,因早年梁姓人住在沟岔,故以此得名。…[详细] |
私盐路村 | ~205 | 村庄 | 旧社会一些私商盐贩常走此路,以此得名。1958年成立了洪德人民公社,命名为洪德人民公社私盐路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洪德乡私盐路村民委员会,沿…[详细] |
苗河村 | ~206 | 村庄 | 据说,因早期苗姓人家住在河流两边,以此得名。…[详细] |
李原村 | ~207 | 村庄 | 李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户原村 | ~208 | 村庄 | 大户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张崾岘村 | ~209 | 村庄 | 因张姓人家最先居住在崾岘,故名。1958年成立了洪德人民公社,命名为洪德人民公社张崾岘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洪德乡张崾岘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李达掌村 | ~210 | 村庄 | 相传李达掌原叫张下沟,原来是有三家人姓张,后因张姓人搬迁,且村子大部分是李家人住在掌边,故名。…[详细] |
苏长沟村 | ~211 | 村庄 | 因苏姓人住在罗山川中游分居较长,故名。1958年成立了洪德人民公社,命名为洪德人民公社苏长沟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洪德乡苏长沟村民委员会,沿…[详细] |
河连湾村 | ~212 | 村庄 | 地处环江中上游,地处黄土高塬中部,土质松散,以环江而导致该地弯道巨多,故名。…[详细] |
洪德街村 | ~213 | 镇中心区 | 洪德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马原村 | ~214 | 村庄 | 马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肖关村 | ~215 | 村庄 | 驻二十里铺,宋代肖银宗在此设关把守,故名。…[详细] |
许旗村 | ~216 | 村庄 | 驻张南湾村,许姓人住一大庄头,元朝设旗,故名。…[详细] |
张原村 | ~217 | 村庄 | 张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洼村 | ~218 | 村庄 | 相这里最早由赵姓人家在洼地定居,故名。1958年成立了洪德人民公社,命名为洪德人民公社赵洼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洪德乡赵洼村民委员会,沿用至…[详细] |
地名由来:
洪德镇因北宋在境内置洪德寨而得名。
基本介绍:
洪德镇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土地面积58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6202户26424人。现有县管中学1所,农村小学及幼儿园14所,共有在校学生1586人,教师152人,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9所。
洪德是一个资源富集小镇。洪德镇是服务油区发展的主阵地,全镇石油资源丰富,采油七厂环江指挥部设在洪德街村寨子庄组,19个村有18个村涉油,石油开发潜力巨大。
洪德是一个商贸物流重镇。211国道、甜永高速、银西高铁穿境而过,是县城通往吴忠、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的必经之地,交通运输和通达能力强,古来是物流和商品集散
历史沿革:
隋朝时期,置弘德县。
北宋朝时期,置洪德寨。
清朝时期,称红德城。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设立洪德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河连湾,环县政府先后驻洪德城、河连湾。
1955年11月,设立洪德直属乡,同时析置新集子、三十里铺直属乡。
1958年10月,三十里铺乡并入洪德,新集子乡并入虎洞、南湫2区。
同年10月,改设洪德公社。
196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