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荔堡镇 | 隶属:泾川县 |
区划代码:620821103 | 代码前6位:6208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L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刘山村 | ~200 | 村庄 | 当地刘姓人居多,因此得名。土改时属荔堡区启明乡,公社化时属问城公社,1963年体制改革后,随问城公社并入荔堡公社原董大队,1974年与原董大队分开成立…[详细] |
原董村 | ~201 | 村庄 | 董姓人居住在原区。土改时属荔堡区启明乡,公社化时属问城公社,1963年体制改革后,随问城公社并入荔堡公社原董大队,1974年分开为原董大队和刘山大队,…[详细] |
庙李村 | ~202 | 村庄 | 以李姓人居住在古庙附近而得名。土改时属荔堡区启明乡,公社化初时属问城公社,1963年体制改革后,随问城公社并入荔堡公社,成立庙李大队,1983年社改乡…[详细] |
沟圈村 | ~203 | 村庄 | 历史记载清末民国时期,沟圈一带因高家出了举人,叫做高家沟圈,后来改名沟圈。…[详细] |
问城村 | ~204 | 村庄 | 据说以前有一大户姓杜的居民在此修筑一座小城堡,以防盗贼故称“瓮城”,以后演化为问城。…[详细] |
地庄村 | ~205 | 村庄 | 因此地地势较低得名地庄。土改时属镇原县屯字镇上肖乡,公社化初期划归泾川县荔堡公社,1961年设地庄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为地庄村委会至今。…[详细] |
袁口村 | ~206 | 村庄 | 驻地多袁姓人。土改时属荔堡区问城乡,公社化初期属问城公社设袁口大队,1963年随问城公社并入荔堡公社仍为袁口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为袁口村委会至今。…[详细] |
南关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荔堡镇当时分为四关,即东南西北,由于南关地处荔堡南面,因此命名南关。…[详细] |
东关村 | ~208 | 镇中心区 | 荔堡镇当时分为四关,即东南西北,由于东关地处荔堡东面,因此命名东关。…[详细] |
西关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荔堡镇当时分为四关,即东南西北,由于西关地处荔堡西面,因此命名西关。…[详细] |
高马村 | ~210 | 村庄 | 居民多为高、马姓。土改时属梧桐乡,1958年梧桐乡划归镇原县,高马仍属泾川县荔堡区荔堡乡,公社化后期为荔堡公社高马大队,1963年并入云吕大队,198…[详细] |
云吕村 | ~211 | 村庄 | 因云姓和吕姓占当地绝大多数,因此命名为云吕。…[详细] |
南李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据说很早以前称“牛蓝家”,后因李姓兴盛,牛姓减少,改称“蓝李家”,之后蓝姓又减少,且该村在荔堡镇之南,故称南李家。…[详细] |
小寨村 | ~213 | 村庄 | 清朝时期此地有一座较小的寨子,因而命名小寨。…[详细] |
大寨村 | ~214 | 村庄 | 清朝时期此地有一座大寨子,因而命名大寨。…[详细] |
崖窑村 | ~215 | 村庄 | 居民都沿沟边居住,崖下挖窑洞居住,因而得名崖窑。…[详细] |
张茂才村 | ~216 | 村庄 | 传说此地出了一名状元姓张,面貌清秀、文才出众,名为貌才,命名为张貌才,后更名为张茂才。…[详细] |
地名由来:
荔堡镇因明嘉靖年间在此筑荔家堡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荔堡镇为2023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荔堡镇位于泾川县东北部,总土地面积18.05万亩,总耕地面积8.24万亩,平均海拔1260.3米。年平均降雨量327毫米,年平均气温12.3℃,全年无霜期247天。
行政区划:辖1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7294户,乡镇总人口33226人,乡镇从业人员18145人。
六通情况:1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14个村通自来水,15个村通电话,4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31人,病床72张。有各类学校24所,教师364人,在校学生6694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902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183公
历史沿革:
清时,属金村里。
1949年以前,先为泾阳乡,后设荔堡镇。
1949年后,成立荔堡区。
1957年底,撤区设荔堡、问城乡。
1958年,将镇原县上肖区高沟圈乡和塔底社划入,将梧桐、北庄、六条路三农业社划给镇原,公社化后成立荔堡公社。
1961年,析设问城公社,同年建荔堡区工委,辖荔堡、问城、红河、丰台4公社。
1963年,问城公社并入荔堡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政社合一体制,恢复乡(镇)建制,改为荔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