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汭丰镇 | 隶属:泾川县 |
区划代码:620821109 | 代码前6位:6208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L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9400人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张老寺社区 | ~001 | 特殊区域 | 张老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焦家会村 | ~200 | 村庄 | 相传古时每年的七月,四邻乡民聚会于此,并因此地多焦姓得名。…[详细] |
龙王村 | ~201 | 村庄 | 一种说法为相传从前住着“刘,王”两姓人称“刘王村”,但在相传中误音为“龙王村”;另一种传说岳飞征战在此修“龙王庙”而得名。…[详细] |
东王村 | ~202 | 村庄 | 本自然村东面王姓人家居多而得名。战争后属王村区四坡乡,1961年划为汭丰公社设东王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东王村委会。…[详细] |
郑家沟村 | ~203 | 镇中心区 | 姓郑的人多居住在沟道里。以前属王村区三十梁乡,1961年成立汭丰公社郑家沟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郑家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百烟村 | ~204 | 村庄 | 据说,很早以前这里就已形成村庄,炊烟腾起,直冲九霄,惊动玉皇大帝,派下无量大神,享受此地人间烟火,取名为百烟村。…[详细] |
同中村 | ~205 | 村庄 | 设立生产大队时,将三个自然村统一集中到中心地带,故名。…[详细] |
三十梁村 | ~206 | 村庄 | 此地距泾川、崇信两县城均为三十里处有一土梁。…[详细] |
枣林子村 | ~207 | 村庄 | 因植物名称而得名。此地多有枣树。以前属王村区三十梁乡,1962年成立枣林子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枣林子村民委员会。…[详细] |
范家洼村 | ~208 | 村庄 | 范家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来家洼村 | ~209 | 村庄 | 来家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原名阳保乡,1949年解放后修建纳丰灌溉局而改名,取丰收之意。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汭丰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19年1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汭丰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汭丰乡地处泾川县西南面,东与城关镇相连,南与太平乡、张老寺农场毗邻,西接崇信九功,北靠王村中塬。泾甘公路横贯全境,共有可通机动车辆道路113条,交通便利。全乡共有9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2216个户, 9421口人。总耕地面积31490亩,人均3.4亩,其中川地9868亩,占30%,山地21411亩,占69.4%,塬地212亩,占0.06%。2001年年末大家畜存栏3144头,猪存栏500口,羊存栏1528只。2001年全乡财政收入完成9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5元。
-
地理优势
汭丰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共有川水地8100亩,汭河流经全境,水源充足
历史沿革:
清时,属杨保里。
1949年以前,先为汭澄乡,后为阳保乡。
1949年以后,一部分属王村区三十梁乡,一部分属城关区茂林乡。
1957年撤区后,设阳保乡。
1958年,一部分划归张老寺农场,公社化后,一部分属王村公社,一部分属城关公社。
1961年,成立汭丰公社。
1983年,改为汭丰乡。
2016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复,撤销泾川县汭丰乡,设立汭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