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安市 > 社口镇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社口镇

[移动版]
地名:社口镇隶属福安市
区划代码:350981104代码前6位:350981
行政区域:福建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闽J
长途区号:0593 邮政编码:352000
辖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4万人
人口密度:25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社口村~201镇中心区
歌曰:“虾蟆把水口,双龙落湖头,谁人得此地,珍珠满嘴流”,因原后门山寺多,称“寺口”,近音称“社口”。…[详细]
大坪村~202村庄
因村下有个大坪地,故名。1950年属社口乡,称大坪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社口管理区,称大坪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社口小公社;1968年体制…[详细]
岩下村~203村庄
因村落位于一陡峭岩石下,故名。1950年属社口乡,称岩下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社口管理区,称岩下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社口小公社;1968…[详细]
秀峰村~204村庄
因外溪边原有七八座秀丽的小山峰而名。1950年属秀龄乡,称秀峰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秀龄管理区;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秀龄小公社;1968年合并…[详细]
林柄村~205村庄
因周围有许多竹林,林似柄,村位于竹林边,故名。…[详细]
龟龄村~206村庄
因盛传古代有一书生王十朋,号龟龄,在此村讲学,故取其号为名。…[详细]
公岐村~207村庄
因位于主干公路分叉口处,故名。1950年属沙洋乡,称公岐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沙洋管理区;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沙洋小公社;1968年体制合并到…[详细]
山里村~208村庄
因位于群山里,故名。1950年属后洋乡,称山里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竹岭管理区,称山里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竹岭小公所;1968年由山里、…[详细]
坑里坑村~209村庄
因处于山坑之中,故名。1950年属社口乡,称坑里坑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社口管理区;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坦洋小公社,称坑里坑大队;1968年体…[详细]
坦洋村~210村庄
传说古时晓洋有位放鸭的姑娘被选中为皇后,路过本村后变美丽,故称“变洋”,后因地方方言谐音为“坦洋”,故名。…[详细]
仙溪村~211村庄
以驻地村后溪及所辖仙岭碓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命名。…[详细]
溪口村~212镇中心区
因地处一小溪的水源处,故名。1950年属社口乡,称溪口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社口管理区,称溪口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社口小公社;1968年…[详细]
上山村~213村庄
因位于山上,故名。1950年属前山乡,称上山乡;1958年大公社后,属前管理区,称上山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前山小公社;1968年体制合并由原…[详细]
填头村~214村庄
因村前的一条溪流的上游有块大石,水流盖过大石,形成落差,村民称此为“填”,村位于填上方,故名。…[详细]
吉洋村~215村庄
取义“吉祥安康,富裕扬宗”,故名。1950年属吉坑乡,称吉洋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沙洋管理区,称吉洋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沙洋小公所,称吉…[详细]
溪坪村~216村庄
因地处小溪边的大坪上,故名。1950年属社口乡;1958年大公社后,属社口管理区,称社口公社;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坦洋小公社;1968年合并到坦洋…[详细]
荣岭头村~217村庄
因位于山岭之间,名岭头,后因重名,改称荣岭头,寓意繁荣昌盛。…[详细]
谢岭下村~218村庄
因村庄位于谢玲之下,故名。1950年属后洋乡,称谢岭下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竹岭管理区,称谢岭下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竹岭小公社;1968…[详细]
潘洋村~219村庄
建村的族人姓潘而村子位于一大片田地,故名。…[详细]
岩坑村~220村庄
以委会所辖“岩兜”、“茶坑”二村各取一字为名。…[详细]
沙溪村~221村庄
因位于溪边,溪旁有许多沙子,故名。1950年属沙洋乡,称沙溪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沙洋管理区,称沙溪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沙溪小公所;19…[详细]
利岔村~222村庄
因位于利溪村岭上的岔口处,故名。1950年属山湖乡,称利岔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前山管理区,称利岔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前山小公社;196…[详细]
牛山湾村~223村庄
清朝乾隆八年,雷姓祖宗日贤公由康厝乡金斗洋村迁徙而至,“日间放牛,夜宿山湾”,故名。…[详细]
岭后村~224村庄
因地处一山岭后面,故名。1950年属沙洋乡,称岭后村;1958年大公社后,属沙洋管理区,称岭后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沙洋小公社;1968年体制…[详细]

地名由来:

旧时歌曰:“虾蟆把水口,双龙落湖头,谁人得此地,珍珠满嘴流”,又因后门山寺多,故称“寺口”,方言谐音演为“社口”。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社口镇(坦洋工夫红茶)榜上有名。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社口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红茶)。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社口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红茶)。

基本介绍:

福安市辖镇。1958年建社口镇,1984年改乡,1991年复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15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4万。省道枫湖线贯穿南北。辖社口、溪口、岩下、溪坪、坦洋、坑里坑、上山、牛山繲、利岔、填头、秀峰、龟龄、林柄、山里、谢岭下、潘洋、仙溪、公岐、沙溪、吉洋、岩坑、岭后、大坪、荣岭头24个村委会。工业有茶叶精制、石板材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叶、柰李、蘑菇、蔬菜。

文化旅游:

牛山湾红旗渠

牛山湾红旗渠位于福安市社口镇牛山湾村,年代为1962,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社口镇牛山湾村西面一公里山腰上(俗称:寨门处),1962年建造。从东往西,全长有两公里左右,全是由

坦洋施光凌墓

坦洋施光凌墓位于福安市社口镇岩下村,年代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类别为古墓葬。位于社口镇岩下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三合土结构,坐西朝东。“风”字形,三级墓坪,墓深35

历史沿革:

1929年设西溪区。

1936年改第二区。

1941年改第三区。

1942年复改第二区。

1946年改社口镇。

1949年改第三区。

1955年改社口区。

1958年7月撤区设社口乡。

同年9月改社口公社。

1961年7月改社口区。

1968年改社口公社。

1984年10月改社口乡。

1990年9月撤乡,设社口镇。


以下地名与社口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