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灵川镇 | 隶属:城厢区 |
区划代码:350302102 | 代码前6位:35030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B |
长途区号:0594 | 邮政编码:351100 |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8万人 |
人口密度:103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何寨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据族谱记载,明代倭寇犯境,何氏兄弟曾筑寨抗拒,因抗倭有功,朝庭赐榜,故取名何寨。1949年解放后属5区,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9区,195…[详细] |
云庄村 | ~201 | 村庄 | 云庄村位于灵川镇中部,福厦高铁穿过我村。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0人,劳动力200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892人。耕地面积633亩,林地面积…[详细] |
径里村 | ~202 | 村庄 | 径里村位于灵川镇西北部,南临径里水库。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2多人,劳动力220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400 人。耕地面积758亩,种植枇…[详细] |
山门村 | ~203 | 村庄 | 山门村位于灵川镇北部,桂山水库上游。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4人,劳动力970人,其中外出劳动力400人。耕地面积 亩,林地面积 …[详细] |
东进村 | ~204 | 村庄 | 据《五帝宝经》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已有东汾村。后为寓意向东前进,改名东进村。宋代至清代,东汾村均属莆田县醴泉里。1949年东汾村属莆田县第…[详细] |
西墩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因古时该地有铁渣、土石堆积起来的墩,村庄在墩的西面,故称。1949年解放后属第5区,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9区,1954年属18区,195…[详细] |
书峰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有一山峰高耸,早年曾有博学之士建居于山麓,故名。1958年是莆田县灵川人民公社书亭村,1962年为张边、西墩、书峰三个自然村合为西墩生产大队,1…[详细] |
张边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里有个文场宫,邻溪而建,名“场边村”,后方言谐音演,改名张边村。1949年解放后属五区,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9区,1954年属18区…[详细] |
柯朱村 | ~208 | 村庄 | 柯朱村境内有柯氏一族人口3000多人,朱氏人口500多人,杂姓林庄陈沈郑等,故以柯、朱两姓而得名。始建于宋朝时期,繁衍至今近千年,20世纪50年代初与…[详细] |
桂山村 | ~209 | 村庄 | 因桂林与园山门合并、取“桂”与“山”称桂山,故名。1949年解放初期,赤岭(亦称桂林)园山门合并为一个村。当时赤岭多产桂圆取桂字。山门取山字。1950…[详细] |
硋灶村 | ~210 | 村庄 | 因自明代起从事烧制陶瓷业,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五区,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9区,1954年属18区,1955年属灵川区,1957年属坑…[详细] |
青山村 | ~211 | 村庄 | 据说青山是由北面西牛山的山脉延伸到村里。古时山林茂盛,整个山脉村庄都是青色,故称青山。1949年解放后属五区青山村,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详细] |
下尾村 | ~212 | 村庄 | 因先人看到早晨初升的太阳照在湖上风景秀丽,故命名为霞美,后为方便改霞美为下尾而成。自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从新度镇蒲坂沟东迁往本村,1958年设立…[详细] |
太湖村 | ~213 | 村庄 | 因祖先原是河南省始县颖水川,太平湖人,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五区太湖乡,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9区,1954年属18区,1955年属灵川…[详细] |
榜头村 | ~214 | 村庄 | 因委会位于榜头自然村,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五区青山乡,1950年属15区,1952年属19区,1954年属18区,1955年属灵川区,1957年属…[详细] |
地名由来:
宋代已有灵川里之名。因灵川的山横贯东西,山脉系壶公山分支而来,有大小山峰20座,最高海拔639.5米,低的几十米,全镇依山临海,蜿蜒逶迤,全长17公里,远望如一条巨龙俯伏于湄洲湾畔。民间传说“灵川”就是祖先读《陋室铭》后顿生灵感,而起的名字。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灵川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灵川镇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灵川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灵川镇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灵川镇位于湄洲湾西北部,壶公山南麓,背山面海。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8万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如春。水陆交通发达,福泉高速公路、省道201线及规划中的高速铁路横贯全境,下尾三级渔港已建成使用。域内山、海、田资源俱备,有山地4.8万亩,耕地2.32万亩,海岸线12.03公里,滩涂浅海面积1.23万亩,淡水域面积1365亩。
灵川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不等不靠抓发展,同心同德抓落实,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501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9190万元,农民人
文化旅游:
青龙书社位于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类别为古建筑。青龙书社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自社后墙外延至宫后大路外,东北至社边巷排水沟,西南至高速桥墩、东圳扩渠侧,西北至社戏台后排水沟
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属莆田县永嘉乡灵川里。
明、清时期属莆田县五区灵川里。
民国时期属莆田县华亭区、岩头区、五区、笏石区,部分曾属四区、霞皋区、灵川乡。
1958年10月,改为灵川人民公社,辖14个生产队;1961年6月,属灵川区公所,驻何寨,辖5个公社、31个大队;1965年8月,撤区并社,属灵川公社,驻何寨,辖31个生产队;1984年10月,改为灵川乡;1988年10月,改为灵川镇,属莆田县;2002年2月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