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礼贤镇 | 隶属:大兴区 |
区划代码:110115106 | 代码前6位:110115 |
行政区域:北京市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京 |
长途区号:010 | 邮政编码:102600 |
辖区面积:约93.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33万人 |
人口密度:461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礼贤镇礼贤西大街50号 | |
下辖地区:5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庆贤南里社区 | ~001 | 特殊区域 | 庆贤南里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庆贤北里社区 | ~002 | 特殊区域 | 庆贤北里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敬贤家园北里一区社区 | ~003 | 村庄 | 敬贤家园北里一区社区
瀛海镇辖村,位于镇政府南偏东2.5公里,东与新村毗邻,西0.5公里为104国道,西南隔104国道与南宫村相望,北偏东1…[详细] |
敬贤家园北里二区社区 | ~004 | 特殊区域 | 敬贤家园北里二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敬贤家园中里一区社区 | ~005 | 特殊区域 | 敬贤家园中里一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敬贤家园中里二区社区 | ~006 | 特殊区域 | 敬贤家园中里二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敬贤家园南里一区社区 | ~007 | 特殊区域 | 敬贤家园南里一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敬贤家园南里二区社区 | ~008 | 特殊区域 | 敬贤家园南里二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龙头村 | ~200 | 村庄 | 明代已成村,因古浑河泛淤,村北形成沙带,故其状宛如“沙龙”。《辽史太祖本纪》记载:“龙头岗在幽州城东南”。今考“龙头岗”即“龙头”,此村遂以“龙头”命…[详细] |
王庄村 | ~201 | 村庄 | 明初建村,因姓得名。…[详细] |
西段家务村 | ~202 | 村庄 | 明初时有张、王二户从山西禹州迁移而来,在此建村,以段家务为村名。后村人增多,分两村。本村位于西部,故名。…[详细] |
东段家务村 | ~203 | 村庄 | 明初时有张、王二户从山西禹州迁移而来,在此建村,以段家务为村名。后村人增多,分两村。本村位于东部,故名。…[详细] |
平地村 | ~204 | 村庄 | 明初山西移民居此建村,因地势低平,故名。…[详细] |
河北头村 | ~205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有李、孙、田、赵、王五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成村,因村南原有一条运粮河,该村居北岸,故取名河北头,沿用至今。…[详细] |
小刘各庄村 | ~206 | 村庄 | 因姓得名刘各庄。传此地原有一天齐庙,庙前碑上记有刘各庄字样,后因与南各庄乡刘各庄重名,改名小刘各庄。…[详细] |
伍各庄村 | ~207 | 村庄 | 明初建村,据传说当时李、崔、佟、刘共五户,从山西后禹州白马庄迁居至此,取村名伍家庄,后改名伍各庄。…[详细] |
内官庄村 | ~208 | 村庄 | 据传建村时,村东河中冲出一块石碑,上有内官庙三个大字,因此村名取内关庄,后改为内官庄。…[详细] |
佃子村 | ~209 | 村庄 | 明初建村,时有薜、张、王、杨四姓从山西太原迁来至此,后村人增多,以租种土地为生,世代佃户,故名佃子。…[详细] |
孙家营村 | ~210 | 村庄 | 明初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孙、赵二姓,村名孙赵营,后赵姓无,易村名孙家营。…[详细] |
赵家园村 | ~211 | 村庄 | 赵家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紫各庄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紫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小马坊村 | ~213 | 镇中心区 | 明初从山西移民定居于此。时礼贤置军黾二,该村为其养马处,故名小马营,后改今名。…[详细] |
礼贤一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辽已成村,时名礼贤,取“礼贤下土”之意。元、明曾名里险社、李贤社。清设礼贤镇。…[详细] |
礼贤二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辽已成村,时名礼贤,取“礼贤下土”之意。元、明曾名里险社、李贤社。清设礼贤镇。…[详细] |
礼贤三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辽已成村,时名礼贤,取“礼贤下土”之意。元、明曾名里险社、李贤社。清设礼贤镇。…[详细] |
田家营村 | ~217 | 村庄 | 成村于650 年前,起初村中只有田、丁、聂三户,因姓得名田家营。…[详细] |
西里河村 | ~218 | 村庄 | 明初由山西移民在此建村,此村成“里河”。,因为处浑河故道西侧,故称西里河,沿用至今。…[详细] |
祁各庄村 | ~219 | 村庄 | 明初建村,据传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王、张、马、周、邢、刘六户,从山东迁来毕姓一户,因七户在此定居,取名七家村,后改为祁各庄。…[详细] |
李各庄村 | ~220 | 村庄 | 成村于明朝,据传由山西迁来,李姓在此定居,故名李各庄。…[详细] |
荆家务村 | ~221 | 村庄 | 明初由山西移民建村,因附近荆棘丛生,狼群出没,曾得名大狼屯。后因村民多以荆编为业,故改今名。…[详细] |
柏树庄村 | ~222 | 村庄 | 明初建村,一户赵姓移民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柳树迁居至此,取名赵家庄。解放后简称赵庄子,后因与魏善庄乡赵庄子同名,1981 年 3月改村名为柏树庄。…[详细] |
王化庄村 | ~223 | 村庄 | 明初有一名叫王虎者由山西大同府迁居此地,给皇家看守庄子,故取村名王虎庄。原村中庙前石碑上有关于村名来历的记载。后村人以村名不好为由,改称王化庄,意为驱…[详细] |
辛家安村 | ~224 | 特殊区域 | 明朝年间,此地建有尼姑庵。清初自河北省固安县白村迁来一户辛姓居此,后成村落,初名新各庵,亦称辛教庵,后谐音辛家安。…[详细] |
大马坊村 | ~225 | 特殊区域 | 明初建村,时有郭、谢二户,从山西迁至此,当时所住房屋均为大瓦房,故名大瓦房村,后改名为大马坊。…[详细] |
东黄垡村 | ~226 | 村庄 | 东黄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贺北村 | ~227 | 村庄 | 贺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白疃村 | ~228 | 村庄 | 西白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白疃村 | ~229 | 村庄 | 东白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苑南村 | ~230 | 村庄 | 苑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后杨各庄村 | ~231 | 村庄 | 后杨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前杨各庄村 | ~232 | 村庄 | 前杨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黎明村 | ~233 | 村庄 | 黎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宏升村 | ~234 | 村庄 | 宏升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中心村 | ~235 | 村庄 | 中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昕升村 | ~236 | 村庄 | 昕升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安村 | ~237 | 村庄 | 东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郏河村 | ~238 | 村庄 | 西郏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郏河村 | ~239 | 村庄 | 东郏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柱子村 | ~240 | 村庄 | 石柱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董各庄村 | ~241 | 村庄 | 董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梁各庄村 | ~242 | 村庄 | 西梁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梁各庄村 | ~243 | 村庄 | 东梁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礼贤,故名。辽已成村,时名礼贤,取“礼贤下土”之意。元、明曾名里险社、李贤社。清设礼贤镇。
基本介绍:
礼贤镇明、清为京南名镇,设巡检司、驻县丞,属京都顺天府大兴县管理。清康熙帝南巡河工常驻跸于此。礼贤旧有土城,东门砖雕楹联“礼贤下士、雅歌投壶”。寿峰寺大殿两侧木制楹联为明代镌刻,上联“黄金台畔犹闻郭隗之言”,下联“即墨城边宜识乐生之志”,记一代胜事,千古流传,惜今无存。礼贤清真寺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荆家务村的两棵大杨树为区级重点保护树木。1946年曾为大兴县人民政府驻地。“诗赋弦”是该地区保留完整的一个传统戏种。每年农历九月十五为该镇农民艺术节。域内多数村有剧团、传统花会等民间文艺团体。
1991年为镇建制。位于黄村镇东南21公里。东南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西与庞各庄镇、大辛庄乡接壤;南邻
历史沿革:
礼贤镇由原礼贤镇和原大辛庄乡合并而成。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礼贤为解放区的大兴县人民政府驻地。
1949年,属大兴县第一区。
1953年,建礼贤乡。
1958年,属安定镇人民公社。
1961年,建礼贤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0年,礼贤乡改镇,辖19个行政村。
原大辛庄乡位于镇域西部,原属顺天府宛平县,1949年划归大兴县。
1953年,建大辛庄乡。
1958年,划归榆堡人民公社。
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