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姚北重镇临山的戚少保祠,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战功卓著的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扰我沿海州县,临山成为抗倭的前沿阵地。朝廷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抽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入浙参战。同年夏,任宁绍参将,浙东三卫(定海卫、观海卫、临山卫)均受其节制。戚继光在临山卫共署守了三年左右时间,在署守临山期间,以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加上严明的军纪,对群众的爱护,“戚家军”神出鬼没,勇敢善战,常常打得倭寇晕头转向。故倭寇一听戚继光之名就闻风丧胆。他的功绩为临山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崇敬。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当地人民即将城隍庙改建成“参将祠”,以纪念这位在临山立下显著战功的民族英雄。光绪廿三年
邵家老宅位于余姚市临城村新邵家弄,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原屋主邵氏,于上海经营生意。当地称为“新邵家”。该宅整体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规模较大。前进门厅,后为正厅,穿仪门后为后楼与两厢所围之天井,后有罩屋。门厅硬山平屋,面阔五间。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单后单,作正墙门之用。后正厅硬山顶平屋,五开间。内穿抬混合梁架,六柱八檩。前设檐廊,较为朴素。原前有两厢房,现已拆改。正厅后为一高墙,中开仪门,整体砖砌结构。上设砖雕,雕刻丰富。正中门额为“凤山小筑”四字。仪门两侧另开两边门。高墙朝北设披屋,与两厢构成回廊。后楼硬山造建筑,屋较高大,两侧猫弓山墙,面阔五间,其中两稍间独立,为传统重檐式;正中三间为单檐,二楼设廊,上下檐廊均施牛腿、雀替等装饰,雕
阮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临城村桥板西路37号,建于民国十九年孟春。据碑记记载,该宗祠由阮氏大房长性垕发起,以老八房之祖堂屋为祠址,募捐集资而成。1998年进行重修,为临山镇文化站办公之用。阮氏宗祠整体坐南朝北,前后四进。由北至南依次为墙门、门厅、大厅及后厅。大厅前为大天井,两侧有厢房,其中西厢内有两碑记。门厅硬山顶,面阔七间。大厅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五间。后厅硬山平屋,面阔七间。正厅与后厅间有披廊相连。阮氏宗祠体现了民国时期祠堂建筑之特色,又有碑记立内,具有一定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宣氏老宅位于余姚市临山镇临城村倪家路,为清晚期建筑,占地面积516.6平方米。该宅坐西朝东,由石库门、大厅、后厅组成,四周筑高大的围墙,为典型的封闭式院落。该宅石库门上方的门罩及清水外墙,具有徽派建筑特色。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明记洋楼位于临山镇湖堤村,建于1929年。有头门、主楼和侧楼组成。头门由西式门楼和中式亭子组合而成。主楼五开间,侧楼三开间,顶上均设阳台。该宅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是姚西北地区优秀近代建筑的代表。2010年4月26日,沈明记洋楼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