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嘉兴市 > 南湖区 > 凤桥镇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梅花洲

梅花洲景区规划面积为6600亩、规划为“一洲五村落”,现已建成的核心区面积800多亩,为“一洲”即梅花洲。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景区游客量达64.2万人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因素。石佛寺、三步两爿桥、千年古银杏、冯氏建筑群等都是梅花洲历史文化遗存。此外,景区建设秉承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努力把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人文旅游景区。梅花洲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生态旅游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嘉兴市文化产业先进企业、嘉兴市文明单位、嘉兴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嘉兴市科普教育基地,嘉兴市十强旅游景区,景区是2009-

三步两爿桥

三步两爿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利民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东南角,据地方志记载为明建,由聚秀桥和常丰桥相连组成。其中聚秀桥南北走向,常丰桥东西走向。聚秀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6.21米,桥面宽2.27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6米,矢高3.61米。桥两侧有石栏板,南北两侧分别有石阶11级和10级。桥拱券石上刻有“聚秀桥”,东西两侧刻对联“摷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北坡与常丰桥东坡相接,南坡与溪岸道路贯通。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4.8米,桥面宽2.53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2米,矢高4.15米。东西两侧分别有石阶8级和11级,桥面无石栏板。桥拱券上刻有

南星桥

南星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新篁小学东侧,原名新桥,为砖桥,明末已有。据明崇祯《嘉兴县志》卷三《桥梁》载:明末已有。至清乾隆年间,桥已坍。嘉庆五年(1800),张镇(字起也)等七名里人同募重建,改建成石桥。东西横跨丁谿,系七孔梁式石板桥,全长34.7米,宽2.76米,净跨20.4米,距水面高3.8米。桥面南北两侧石护栏齐全,有望柱6对,天磐石8个。南北桥首有“南星桥”额(张廷济题),又题有南石栏额:“寿纪光华”,北石栏额:“文昌朗照”。桥中孔东侧桥柱(由五块条形石并列而成)靠南一块刻文字一段:“大清嘉庆五年,岁在庚申正月穀旦。张起也、曹宏芳、戴盈科、陆苍佩、张驾虹、陆在川、张德容同募建南星石桥。张廷济书。”有桥联,南为:“虹

嘉兴市五金工具厂老厂房

嘉兴市五金工具厂老厂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镇西街123号,据该厂老职工回忆,主要建筑建于1968年,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三大改造时期,由几个小白铁作坊合并成立了铁器生产合作社,1958改名为新篁农具厂,隶属于手工业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1968年建造了这个厂房,隶属于嘉兴二轻局。20世纪80年代改为金属螺丝厂,生产非标准化螺丝,有员工140多名,是当时新篁规模最大的厂。1997年改制后成嘉兴市五金工具厂。现存厂房总占地面积3232平方米,包括厂房2座、仓库2座、水塔一座(已废弃)。厂房为锻工车间,面阔29.28米,进深11.1米。砖木结构,内部由钢质铁架加固。厂房外立面有炼铁的青砖烟囱共14个,

刘家墩遗址

刘家墩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遗址东面靠乡村泥路,西面为水泥路,往南为凤桥镇星火村村委会。遗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土墩高于四周水田约3米左右,墩上种植桑树、青菜等作物,还有多处村民坟墓。现场采集到标本有良渚时期的有孔石斧一件(残)、灰陶残片2件、夹砂红陶器腹残片1件、锥形足残件1件;印纹硬陶残片3件、鼎足1件。刘家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延续时间长,分布面积较大,高墩明显、且保存较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园遗址

梅园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栖柽村梅园,东、南至新篁社区,西至钱家队高亭寺,北靠余篁公路。遗址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约38000平方米。现主要为村民种植桑树、油菜、雪菜等农作物,部分遗址处有村民盖的大棚,还有几座村民的坟墓。土墩背面为东西向水泥排水沟,南北两侧均已变为农田。地面上发现陶器碎片,印纹陶片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回字纹等,从采集的陶器标本可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址。遗址分布面积较大,从三普实地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看,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坟墩遗址

白坟墩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三面环河,分布在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的范围内,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核心主墩呈长方形,高10米多,面积2万平方米。周边原生环境保持较好,为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的典型。遗址西部出土席纹、绳纹、曲折纹、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等大量印纹陶片,属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主墩部分保存完好,出土鼎足,泥质红陶盆等陶片,属崧泽至良渚文化时期。2005年3月,公布为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支家桥遗址

支家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茜柳村(原支家桥村)徐家桥以西50米左右,遗址西、北两面临河,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文化层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现遗址上主要是村民种植的油菜、桑树等农作物,地面上分布着少量陶片。该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类型丰富,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太平寺

太平寺系中国千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南宋高宗曾避难于寺中,名“报恩寺”。至明弘治年间,时值瘟疫流行,凡引用寺中井水者皆无恙,保得平安,故改名“太平寺”。井、拳、殿、石被誉为“太平寺四绝”。太平寺建筑结构仿杭州灵隐寺,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方丈殿,左右为纯阳楼、钟楼、鼓楼、汲古亭等古建筑。太平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新篁镇,太平寺系中国千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高宗曾避难于寺中,故名“报恩寺”。至明洪武年间,时值瘟疫流行,凡钦用寺中井水者皆无恙,四乡村民纷纷来求水,保得平安,故改称“太平寺”。清康熙年间,寺内隐然和尚创立独门伞拳,为世人称为-。从此太平古井、独门伞拳、楠木大殿、无字碑石被誉为“太平寺四绝”。

三星桃园

三星桃园是浙北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时,这里是花的世界、人的海洋。三星农家乐和市外桃源依托周围连片的桃树资源,开设了欣赏桃园的自然风光,体验新农村游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