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温州市 > 鹿城区 > 藤桥镇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曹湾山遗址

曹湾山遗址,别名为老鼠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湾山遗址堆积丰厚,内涵丰富,出土的大量文物标本为研究温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曹湾山遗址的发掘是温州地区先秦遗址考古的一个突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曹湾山海拔61米,是一座由主峰和多座小山头连成一体的岗丘型山岗,山体总面积36公顷,是孤立于戍浦江平原上的一座小山。戍浦江经曹湾山西、南、东三面后向东注入瓯江。曹湾山考古队由省考古所、市文物局和市考古所联合组成,领队由省考古所王海明担任,11月28日进驻渡头村,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工作的初期,主要任务是对曹湾山的地形地

南雅桥

南雅桥。位于鹿城区藤桥镇上埠头村,始建于清晚期,1948年重修。该桥东西横跨戌浦江,为11孔梁柱式石桥,用花岗岩建造;全长48.6米,宽1.2米。桥身平直,各孔平铺3根桥面板。桥墩以2根方形石柱直立,向内倾斜。2000年列为瓯海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南雅桥东接上埠头村,西临藤泽公路,现公路面高出桥面约10米。下游约100米处为藤泽公路跨戍浦江的公路桥。桥梁处在田园郊外,没有高大建筑物影响。东西横跨戍浦江,为11孔梁柱式石桥,用花岗岩建造。全长48.41米,宽1.2米,桥面距正常水面约1.9米。桥身平直,桥面系直接于桥墩立柱上开卯口,各孔平铺3根桥面板,板宽0.39米,厚约0.25米,两端做榫头同桥墩立柱搭接,北侧桥板自西向东阳刻有铭

田塘头革命遗址

田塘头革命遗址位于岙底乡田塘头村中部,至今尚存红十三军活动旧址和永嘉临时县委活动旧址。红十三军活动旧址建筑依山而建,原为五开间二层悬山石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通面宽17.9米,通进深约11.63米,坐北朝南。后在北边梢间旁和次间后部新搭一开间和一厨房。建筑用材自然,做工粗糙,形制简朴、随意性较大。永嘉临时县委活动旧址依山而建,为五开间二层悬山石木结构,建筑面积422平方米,通面宽18.1米,通面深约11.58米,坐北朝南。田塘头在“二战”、“抗战”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浙南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基本地区之一;有着漫长艰难、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浙南特委、永嘉县委机关、武斗部队都曾在此隐蔽休整。1930-

王沛墓

王沛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上戍乡枫林岙村西北部山的西侧山腰。由于地势地基下陷,现墓室位置不详。根据放生池及石像生的位置,大致能判断墓室坐东朝西。西侧有放生池一口,略呈圆形。放生池两侧约16米,南北相距8米,现各有石将军一尊,倒地,身侧手臂断缺,缺口整齐。放生池西侧31米有倒地石兽一只,前肢断缺,肩部缺损。据村民介绍,此地原另有石像,后六十年代生产队期间被埋于地表下。另一说法为此墓为张璁墓。王沛墓曾被瓯海县列为文保单位,现已撤销。王沛(1485-1558),字子大,号仁山。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新城人。明嘉靖年间,大批倭寇登陆东南沿海,王沛组织抗倭义兵进行抵抗,为著名的抗倭英雄。年代:明公布时间:2010年6月11日类别:古墓葬保护范围:

寺前桥

寺前桥位于位于鹿城区藤桥镇寺前村,建于南宋,南北走向,跨戍浦江。因坐落龙泉寺前,故名。桥为三孔梁式石桥,跨度33.3米,桥面宽3.9米。各孔桥面均并排直铺桥板梁石五条。桥梁两侧分别直书阴刻“乾道八年(1172)壬辰岁季冬癸卯创始,龙泉院乾僧师表”;“淳熙六年(1179)己亥岁孟月丙子日记,广阳石匠游成”,字径尺许,字迹清晰。桥墩由块石砌筑,两端外伸三米,筑成三角体。这种筏形桥墩,便于潮水涨落时分流,以减弱水流冲击力。该桥为中水位漫水桥,桥面不设栏杆,大潮高涨时,江水无阻碍地从桥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