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 > 虹桥镇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白龙山石殿

白龙山石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该建筑群建在白龙山之阳半腰,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山门、石殿、照壁(石)、石亭、石塔(部分构件)等组成。山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石殿,原为自然洞穴,明万历十年在洞前增建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石殿前照壁,为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明间浮雕佛像八十尊,两次间佛像各四尊及鹿一只。石亭(名太空亭),仿木结构,歇山顶。亭后壁嵌石碑三方,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石塔现存构件有塔身、塔檐等。白龙山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佛像及装饰雕刻线条粗犷流畅,保存完整,是我省为数较少的明代石构建筑之一。

寿宁堡

寿宁堡位于乐清市虹桥镇瑶岙村,明代乐清人民抗倭的重要设施。万历《温州府志》载:“寿宁堡,在窑岙,嘉靖间邑人朱守宣倡议,筑以防倭。周五百丈,门五”。五门名迎曦、临清、驻景、来重和登龙。现存迎曦(东)和登龙(北)两门:东门阔3米,进深5.5米,高2.8米,门上石额大书“寿宁堡”三字,门中石梁镌楷体“温台第一关”五字,下刻“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北门阔1.75米,进深5.6米,高2.2米。门中石梁刻“大明嘉靖四十一年秋建”,门上石额则书“龙山毓秀”四字。

红巾军起义旧址

红巾军起义旧址位于乐清市虹桥镇东街。鸦片战争以后,外患内忧,民不聊生。虹桥人瞿振汉有志反清,密制武器,准备起义,由金佩铨与天京太平军取得联系。咸丰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日在瞿氏宗祠祭旗誓师,自任水陆兵马大元帅,以陆绍芳、黄用烺为先锋,红布缠头为识,即日率义军攻克县城,张贴檄文,声讨清廷罪行,浙南震动。后被镇压,振汉等壮烈牺牲,瞿氏宗祠被清廷焚毁。1946年于原址重建,木构楼房五间,内有墓葬,传为红巾军头领瞿振山、倪廷模牺牲后埋葬处。

倪文西故居

倪文西故居位于虹桥镇梅隆路,年代为民国,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质庵墓

朱质庵墓位于乐清市虹桥镇,年代为明。乐清市虹桥镇瑶岙西边的一条溪流,沿溪而上,是一条新铺的水泥路。峰回路转间,有一座颇有气派的古墓葬,这就是瑶岙灵山的朱质庵墓。朱质庵的墓其最大的特点是一条长长而又蜿蜓的墓道,从谷口到墓地200米左右。墓道从神道门开始,经过竖立的望柱,及用块石雕刻而成的石兽和翁仲。这些石兽特别是保存下来的虎与马,虽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石雕已变得黑乎乎,但依然憨态可掬。墓道两旁的石翁仲武将,是文物部门在整修墓葬时,在溪谷乱石中发现的残件。一尊是上半身,头戴盔甲,表情肃穆;另一尊是下半身,残高1.67米,身披铠甲,双手握长剑竖置身前。这两件残件不属于同一石翁仲。文物部门根据这两尊石翁仲的式样,用同样的石质重新打造了

碗窑山瓷窑址

碗窑山瓷窑址位于虹桥镇瑶北村,年代为宋,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桥

清远桥位于虹桥镇瑶岙村,年代为明,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殿石刻照壁

白马殿石刻照壁位于虹桥镇瑶北村,年代为明,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倪文亚故居

倪文亚故居位于虹桥镇四村五弯曲巷36号,年代为民国,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朱镜宙墓

朱镜宙墓位于虹桥镇瑶岙村,年代为民国,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连世瑜墓

连世瑜墓位于虹桥镇蒋宅村,年代为宋,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白马殿包括痘公殿

白马殿包括痘公殿位于虹桥镇瑶北村,年代为明、清,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感祝亭

感祝亭位于虹桥镇湾底村西南侧,年代为清,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朱汇东墓

朱汇东墓位于虹桥镇瑶岙村,年代为清末,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赵树声墓

赵树声墓位于虹桥镇凰岙村,年代为民国,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孝善坊

孝善坊位于虹桥镇溪西村,年代为明,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