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舍城遗址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古城村南侧,与太和城遗址直线相距仅40公里。史载该城系蒙舍诏第一个首领细奴逻于公元七世纪中期的650年前后专门为让国于己的张乐进求而建的居所,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又被做为软禁被南诏征服的其他民族头领及其宗族之用。该城址是迄今仅见的两座南诏方形城址中的一座,1988年被公布为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致东西向,地势东稍高而西略低。从地表隆起疑为城墙的轮廓线来看,城址分为东西两城,两城相连各呈方形,东城西墙与西城东墙共用同一道城墙。东城面积稍小,边长约100米;西城面积较东城大,边长约160米。两城总面积约35600平方米,城墙外轮廓周长约840米,加上两城之间长100米的隔墙,城墙全长约940米。西城内北端中部有
陈翼叔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东的蒙舍山中,此处有一块天然巨石,此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3米,石上凿出一石棺,上覆一整石盖板,墓立有两块碑,前有一天然石桌,墓两侧各立墓幢。墓主陈佐才,字冀叔,别号睡隐子,俗称陈仙人,蒙化府(今巍山县)人,他少时习文,后投在黔国公沐天波下受武职。明末,永历皇帝入滇,他曾跟随到缅甸,永历皇帝死后,回乡隐居于蒙舍山麓的是何庵中。他外出戴斗笠,身骑毛驴,喝雨水,并发奋读书,咏物写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清朝不满的思想情绪。著有《宁瘦居集》、《天叫集》、《是何庵集》、《石棺集》等诗集6卷,终年70余岁。石棺四壁有文人墨客镌刻的诗章10余首。陈翼叔墓属“奇人奇棺”,反映了特定时期的人文精神,保存完
慧明寺位于庙街镇张官厂村村东山麓,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历代均有复修扩建,为巍山名刹。慧明寺坐东向西,占地5418平方米,前为照壁,左右开侧门,门内有新月形池塘,上架单孔石拱桥,桥后自西向东依次为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及两厢、花园等。现存前殿、中殿、后殿、两厢及花园等。慧明寺格局保留完整,主体建筑屋架留存明末及清早期建筑特征,具有地方特征,是研究当地明清建筑艺术的较好案例。云南著名诗人担当和尚曾栖居寺中,为寺题对联一副:“明镜无分圆缺相,孤云不系来去心。”慧明寺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庙街新桥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南庄杨鸣龙宅院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牧甸逻土主庙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街观音庙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华严寺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波庵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鸟道雄关古驿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为大理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堆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为大理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营盘山遗址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年代为唐·南诏,类别为古遗址。为大理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利克村,坝子和山地交界处,背靠青山,前面临箐,布局井然有序,民居依山势递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0余院,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栅门,所有民居既为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颇有营寨之感,体现出当时规划建设村落时,明显受到规划人军事思想的影响。民居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细致精巧,工艺精湛,且多有主人书画于照壁及门窗,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原数户大门门额上曾悬有古匾,现仅存清道光二十七年“盛世耆英”匾一块。与民居群相对的小山包上,建有郑氏宗祠和土主庙,郑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个,土主庙现存明代观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民居群整体风貌保存完好,格局完整,建筑工艺精湛,是研究本地区乡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