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仙游县旅游

仙游县文物古迹介绍

天中万寿塔
  天中万寿塔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塔斗山上,俗称塔斗塔,亦称青螺塔,经有关专家光临鉴定属阿育王塔型,为五代建筑风格。2001年,天中万寿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天中万寿塔始创于五代末,座北向南,塔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高7.4米,边长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万寿塔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湛,均堪称一绝。第一层置于瓣莲花须弥座上,四转角各雕一尊力神,略作半蹲,用头着力顶住上层塔座,塔身四面则各雕双龙相戏图,其形态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南面一幅浮雕图面为雌雄双龙用尾巴互相钩住作0状,同时又双双回过头来,四眼对视,含情脉脉。第二层底部又重垫一道须弥座并有八个座脚,塔身四转角只置圆鼓形立柱,每面则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层每第一面各凿成三……[详细]
城内何俨祠堂
  城内何俨祠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北门巷41号西侧。何俨,号立齐,祖籍广西,元代至治登进士等授任兴化府总管兼农桑事累官朝奉大夫。其第六世祖何雄,号静齐,字希英,为纪念先祖何俨,于明永乐年间建祠堂,现存建筑为清中期重修。祠堂坐西向东(偏南),总面积624.63平方米。廊院式建筑,悬山顶,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天井、天井左右庑廊、正厅。抬梁式土木结构,梁、柱用材较大。存清代青石素面门枕石。该祠堂基本保留清代风格,是研究何氏宗族历史及清代建筑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12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北门巷41号西侧。保护范围:以建筑本体四周滴水为界。……[详细]
仙游宁国寺
  传始建于唐代、久负盛名的宁国寺,的确规模甚为宏大,现存的主偏殿都保持着清代重修的建筑风格。寺院大殿陈旧古朴,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龙钟老人,默默地见证古刹的兴衰荣辱。殿边顽强地生长有一棵苍老挺拔的木笔树,宛如一位忠诚的侍卫,始终守护着这位沧桑老人,不离不弃永相伴。而悠长的古道石阶,还有那旷野上横七竖八躺着的粗大古石板、古石柱、古磐石,令人想到了当年这里庙宇建制恢弘、香火鼎盛如炙的辉煌。据已退休多年的县博物馆原馆长、省文史馆员陈职仪先生考证,宁国寺的鼎盛与正觉祖师和陈谠功绩密不可分。宁国寺两殿间的西北角处,有条三十多米高,终年不涸的瀑布,宛如银河落地,巨大的水帘,飞流直下,水花纷飞,雾气迷蒙,气势宏伟,成为绝妙景点。……[详细]
瑞沟陈氏祠堂
  瑞沟陈氏祖祠位于仙游县盖尾镇瑞沟村旧厝自然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林俊之乱”时遭火灾,后又重建,1991年、2001年局部修缮。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为470平方米,廊院式建筑,悬山造,中轴线上依次大埕、前廊、门厅、天井、庑廊和正厅组成,门厅和正厅均为抬梁式土木结构。有精美的木雕门簪、高大的抱鼓石,前廊檐柱石刻一副对联。正厅木柱用材硕大。保存完整。是研究瑞沟陈氏宗族历史及清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12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盖尾镇瑞沟村旧厝自然村。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1米,西至自墙外1米,南至自墙外2米,北至自墙外沿。。……[详细]
白塔林氏祠堂
  白塔林氏祠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白塔社区66号。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398.4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组成。通面阔16.6米,通进深24米,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中开三门,中门两侧留存清代螺纹抱鼓石一对,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檩,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布局基本保留了清代宗祠建筑风格,石柱础、木雕构件较精美、完整,是研究其宗族历史及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地址:仙游县鲤城街道白塔社区66号。2024年4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滴水界;西至滴水界;南至大埕墙体界;北至滴水界。……[详细]
城内林氏宗祠
  城内林氏宗祠位于仙游县城内济川巷31号,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39.72米,通进深36.06米,建筑面积1432.3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左右护厝。前厅面阔五间,进深十五檩,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十八檩,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整栋建筑的木柱、梁、枋用材硕大。两边护厝均面阔八间,各设四个小天井。大小天井共九个,中轴线上大天井长9.36米,宽12.34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城内林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万寿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观
  万寿观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仙游一中校内。宋建炎年间由宋龙图阁学士后裔傅歉授创建,明洪武年间重建,后代屡有重修,2000年仙游一中学校集资整修。坐北朝南,通面阔37.4米,通进深63.2米,总面积2363.68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天王殿、天井、拜台、玉帝殿、左右庑廊,天井右侧为傅氏乡贤祠。天王殿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二后四)。玉帝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玉帝殿前有一对石雕龙柱。驼峰精雕花卉,与其它木构件均彩绘贴金。观内左右庑廊留有五对宋朝时期对联。现存建筑保留清朝建筑风格。万寿观现为仙游一中校史展览馆。万寿观保存完整,规模较大,雕工精美,对于研究仙游县教育、宗教和建筑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万寿观……[详细]
玉新书院壁画
  玉新书院位于榜头镇龙腾村过坑自然村。始建于清末,2000年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16米,通进深13.85米,总面积222平方米。沿中轴线由门殿、天井、正殿组成。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土木结构。建筑小巧结实,为清代风格。特别是名画家李耕1950年在这所作的壁画“十殿阎王”和“儒道释夏”等共14幅作品,是本书院最重要的文物价值所在。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年内正月初一、中秋节祭祀较隆重。玉新书院是当地书院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玉新书院壁画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石土楼
  东石土楼位于仙游县园庄镇东石村,年代为清。简介:方形土楼,坐北向南,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长21米,宽20.8米,面积437平方米。楼高三层,中设天井,一楼共8个房间、二楼10个房间,三楼作为厅堂,不设房间。土楼东、南各开一门,墙体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底层墙厚1.24米,二、三层墙厚0.9米。一层不开窗,二层共开窗8个,三层开窗20个,所有门窗用青石雕刻,坚固美观,窗户边开-眼,全楼共有78个-眼。保护范围:东至郑瑞豹厝界,西至公路界,南至邻房外墙,北至郑发荣厝界。2018年,东石土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天马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马村
  天马村位于仙游县东北部,莆仙永中心点,距离莆田市区53公里,距离仙游县城45公里,东面、背面分别与涵江区庄边镇黄洋村、岐山村接壤。全村有2个自然村,分别为外石门村和内石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486户,总人口1796人,分布有郑、陈、何、胡、尤五大姓氏。辖区内林地总面积12000亩,其中山地面积10080亩,耕地面积752亩。主要景点:天马山天马山为仙游四大景之一,1980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前年下座寺建成,上座寺亦重新修葺,溢彩流金,雅静美观,使古刹旧貌换了新颜。登山石径亦已拓宽,上下方便。为游客明瞭天马山风景起见,兹辑写“天马山胜景一览”以供参考。天马山之美,在于山奇洞幽,林深石怪。山间有洞穴数十处,大可容纳数百人,小者亦可容数十人。因为独特的地形地貌,明代先人在天马山间安营扎寨,抵……[详细]
31、无尘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尘塔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于仙游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凤山乡凤顶村,始建于唐代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无尘塔位于九座寺西面,创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为该寺历代寺僧圆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该寺舍院九座相连,规模宏伟,占地达1.5万平方米,鼎盛时僧众有五百余人,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据说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到这里赏景,亲手书写“太平院”三个字。宋代名人余象和刘后村,也曾来到这里题过诗。九座寺现仅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僧舍斋堂和放生池。大雄宝殿内存有6对大石柱,高9.40米,直径60厘米。寺中一对经幢塔据考为五代时所建。寺东面有尼舍利塔和“银缸”,西面有无尘塔和“米缸”,南面有舍利塔和“酒缸……[详细]
铺头七星祠
  铺头七星祠位于仙游县枫亭镇铺头社区铺头村,年代为清。主祀“三一教主”林龙江。建于明万历戊戌年(1598),清代重建,1982年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21.4米,通进深103.67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埕、前殿、天井、大殿、后花园。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留存清代重修碑刻1通,清雍正壬子午(1732)总督觉罗保敬立长匾1块。2013年5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林祥华厝界;西至水沟界;南至薛金荣厝界;北至林祥贵厝界。……[详细]
云山书院壁画
  云山书院壁画位于仙游县榜头镇云庄村,年代为1950年。简介: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1919年重修,供奉“三一教”教主林龙江。保存李耕所作的壁画——《“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志》系列壁画30幅,左壁14幅,右壁16幅。该壁画创作于1950年,整体构图充实饱满,人物造型修长优雅,线条清劲峭拔,超逸洒脱。壁画内容为林龙江生平事迹,是研究“三一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云山书院壁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门纠察庙
  东门纠察庙位于仙游县东门街庙里巷,年代为清。简介:又称玄都纠察,奉祀纠察尊王,配祀妈祖、齐天大圣。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元年(1851)重建。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6米,通进深42.3米,总面积676.8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砖埕、前殿、天井、左右庑廊、正殿。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檩;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明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驼峰、枋雕花与斗拱、雀替均有彩绘贴金。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东门纠察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埔坪陈氏墓
  埔坪陈氏墓又名陈谠墓,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埔坪村。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12米,通进深65米。平面呈“风”字形。墓丘砖石结构,呈龟背状。中嵌墓碑,方首,高1.25米,宽0.80米,上刻楷书“宋开国侯侍郎留坡陈公墓”。 前有三级墓埕。尚存石像生、石马、石羊各1对。陈谠(1134~1216),字正仲,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右司郎中、殿中御史等,嘉定初年寻封清源郡侯,卒谥“开国侯”。埔坪陈氏墓2013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垅溪陈氏祠堂
  垅溪陈氏祠堂位于仙游县大济镇垅溪村下房自然村,年代为清。建于清朝,1992年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2.4米,通进深38.4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砖埕、院门、卵石埕、下厅、天井、上厅。下厅面阔三间,进深八檩。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十四檩,山墙搁檩式结构。前砖埕保留一对旗杆夹。上厅尚存清道光年间“重宴” 匾额。2013年5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陈能强等墙界;西至陈能平等墙界;南至旗杆夹界;北至滴水界。……[详细]
瑞云祠李耕壁画
  瑞云祠李耕壁画位于仙游县度尾镇池尾村,年代为1917年。简介:民国六年(1917)国画家李耕于瑞云祠内作壁画29幅,其中上厅两壁为“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生平事迹“林子行迹图”25幅(原作30幅,后右壁下端5幅损毁,由后人补上),下厅绘有仙游四大景中的“菜溪岩”、“九鲤图”山水画和“龙吟图”、“虎啸图”等4幅,共29幅。观音殿、瑞云祠为其附属文物。2013年,瑞云祠李耕壁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瑞云祠围墙各外延10米。……[详细]
前连连氏祠堂
  前连连氏祠堂位于仙游县盖尾镇前连村尾厝,年代为清。始建于南宋末年,明代重修,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0.1米,通进深20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下厅、天井、上厅。下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土木结构。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2011年12月该祠堂被省文化厅公布为涉台文物。2013年5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连美水厝界;西至连梅兰厝界;南至中心村道;北至阿头埔。……[详细]
霞溪刘氏祠堂
  霞溪刘氏祠堂位于度尾镇霞溪村亭桥自然村。清顺治九年(1652)建,1996年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17.2米,通进深35.1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砖埕、下厅、天井、上厅。下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上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式木构架。前廊为卷棚形,作双步廊。尚存2通匾额。2011年12月该祠堂被省文化厅公布为涉台文物。2013年5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外延10米。……[详细]
40、瑞云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祠
  瑞云祠内留有国画家李耕于民国六年(1917)所作的壁画29幅,其中上厅两壁绘有“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生平事迹“林子行迹图”25幅(原为30幅,左右两壁各15幅,后右壁下端5幅损毁,由后人补上);下厅绘有仙游四大景中的“菜溪岩”、“九鲤湖”山水画和“龙吟图”、“虎啸图”四巨幅,大小共29幅。附属文物观音殿、瑞云楼。位于仙游县度尾镇度峰社区自然村池尾。瑞云祠李耕壁画2013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