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绩溪县旅游

绩溪县文物古迹介绍

上西村汪氏宗祠
  上西村汪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上西村,坐南朝北,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92平方米。该祠由门楼、庭院、廊庑、享堂、厢房等部分组成,明间上方高悬有“越国世家”和“叙伦堂”两个匾额,享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屋顶,斗拱承挑出檐,驼峰、平盘斗、雀替均饰雕刻。2006年,村民集资进行了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基本完整,艺术价值较高。……[详细]
胡嗣玲宅
  胡嗣玲宅坐落在华阳镇八角井路7号,总面积95平方米,为清代中期建筑。该建筑为硬山屋顶,进深四间,面阔三间,前设天井,-风火墙的厅式建筑。此宅木结构古雅别致,雕工精美,布局合理得当,保存基本完整,艺术价值较高,2000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000】31号。……[详细]
竹里太子庙
  竹里太子庙坐落在家朋乡竹里村村中,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该庙为一进三开间,一层楼房,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硬山屋顶,外砌封火墙,室内的木雕构件驼峰、雀替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每年的8月25日这一天都举行活动,该庙是为纪念越国公汪华两位太子而建。……[详细]
高星拱宅
  高星拱宅坐落于伏岭镇祝三村,坐北朝南,建于清代。一进三开间,两层楼房,硬山屋顶,前置天井,东西厢房,三合土地坪。斜撑镂空雕刻人物故事,雀替及窗栏板都有雕刻,所雕人物在文革时被破坏。门口及照壁用涂料染画人物故事。二楼隔扇完整,后有厨房。曾为新四军皖浙支队祝三整编司令部旧址。……[详细]
陈明花宅
  陈明花宅位于板桥头乡蜀马村21号,建于清代晚期。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由正厅、厨房、庭院三部分组成,房屋前一部分设人字轩顶,后一部分为二层楼房,没有天井,木构件完整,屋内厢房的槅扇、斜撑、雀替均有精美的雕刻,此建筑可谓清代晚期徽派建筑中的精品。……[详细]
章恒琮宅
  章恒琮宅位于绩溪县华阳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6月,被公布为宣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7、南山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桥
  南山桥坐落在上庄镇石家村村首,位于魁星阁的东侧,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52平方米,石家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有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村古建筑群,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魁星阁相连,该桥为三孔石桥,用当地的花岗岩石砌成,桥面用青石平铺。桃花溪从桥下流过。据乾隆绩溪县志记载:“南山桥在康熙18年被大水冲毁,里人石如壁重建。康熙四十九年,石明亮书碑立于石氏宗祠后进走廊,依廊而立。”1983年,重修魁星阁时才将石碑移至阁旁。碑高1.55米,宽0.8米,因风化很严重,字迹不清。石桥保存完整,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1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详细]
湖村木子堂
  湖村木子堂坐落在伏岭镇湖村村中,建于清代,占地122.5平方米,该宅为上下对堂,中置天井,下堂为人字顶,不设楼,上堂为二层楼房,撑拱承挑出檐,-封火墙,三合土地坪,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大门内有木质影壁,整幢建筑保存完整,艺术价值较高。2011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详细]
化龙亭与化龙池
  化龙亭与化龙池坐落在绩溪文庙东侧。化龙亭原名“浴沂亭”,明代万历九年(1581)改名为“化龙亭”。化龙亭筑于化龙池中心,亭的下部为石砌基墩,上部是歇山式屋顶的亭,占地面积51.48平方米,方形石柱,斗拱承挑出檐,花砖筑脊,小青瓦屋面,正、垂、戗各脊脊头饰以鳌鱼瑞兽。亭的四向设有美人靠,东、西两向各筑平板石桥通往池岸。化龙池呈长方形,人工挖凿,池塝用块石干砌,深1.30米,占地面积为886.60平方米。始建年代未见有确切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县志载:明成化间御史李廷寿谪绩溪主簿时所建曰“清风亭”。明正德七年(1515)有“浴沂池”与“浴沂亭”称呼。明万历九年(1581)池上有亭曰“化龙亭”。清雍正九年(1731)教谕汤显忠将化龙亭立柱以石易木,此次易柱工程应为落架重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曾重……[详细]
尚书府石坊
  尚书府石坊坐落在瀛洲乡浒里村95号对面,为明代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于清代,二柱单间三楼,麻青石结构,南北朝向,柱跟部有抱鼓石护之,高8米,宽3.4米,明间正脊两端饰鳌鱼吻,竖匾上刻“恩荣”两字,花板上镌“尚书府,嘉靖八年三月初十日□□总理精储兼巡抚右都御安吴建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扬□□立”,另一面镌“通判马立,推官杨□风,绩溪县知县李□□太子少保南京户部尚书胡康惠公立”整座牌坊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1997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1997】35号。……[详细]
绩溪章氏始祖运公之墓
  绩溪章氏始祖运公之墓位于瀛洲镇瀛洲村风嗉山下,原三线光明厂公路边。始建于宋代(1175年),至今已有840余年的历史,是迄今我县境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宋代墓葬。经过多次整修,清代乾隆年间修缮过一次,道光丙戌年(1826)又重修过。2003年,瀛洲村部分群众自筹资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运公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修。2015年,对坟墓外表进行装饰。整修后的墓园占地面积约6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呈半椭圆形。保护好运公墓园,对研究绩溪章氏家训文化及正在开展的家风家训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72、古今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今庵
  古今庵坐落于长安镇大谷村万罗山,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并用构式,人字顶,一进五开间,砖木结构,整体建筑距离地面高度2.7米。庵前两侧有垂带踏跺。始建于清代,1949年进行过维修。庵内左侧书有修缮时的捐赠明细。1941年3月,唐辉派朱老卜在万罗山青山塘开展地下工作,1942年,舒梦熊、汪成信在青山塘建立中共组织,古今庵是旌绩边境上红色革命的宣传教育场所,是绩溪革命的孵化器之一,他们经常在此宣传党的政策及革命思想,争取群众的支持,发展地下组织。近期村民集资又进行了修缮。……[详细]
冯村刺史第
  冯村刺史第坐落在长安镇冯村,距村口25米。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大门两旁有抱鼓石、荷花柱;垂带板上镌刻如意花卉;大门外框用水磨青砖砌筑成二柱单间三楼式门楼,匾额上 书-有“恩荣”、“刺史第”字样,四边盘以龙凤纹;门楼的梁枋间有砖雕装饰,极为精美,抬梁式的木构架,豪华气派,拱轩、人字轩相互增辉;撑拱、驮峰、雀替、平盘斗等构件均有雕刻,技艺精湛。此种宅第在绩溪极为少见,有很高研究价值。……[详细]
郭因旧居
  郭因旧居坐落在家朋乡霞水村村中,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代中期,占地12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一进三开间,二层楼房,东西厢房,前檐设一天井,撑拱承挑出檐,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封火墙,室内的窗栏板雕刻精美,建筑保存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郭因(1926-):原名胡鲁焉,幼名胡家俭,家朋乡霞水村人,为国内知名的美学大师。历任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荣誉馆员,南开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安徽省美学会、安徽省绿色文化绿色美学学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主席等职务。……[详细]
石鹤山天子坟
  石鹤山天子坟坐落在余川石鹤山上,墓的四面环山,植被茂盛,墓地呈椭圆形,为南朝墓葬,主墓长15米,宽5.2米,高3米;墓堂长11米,宽9.5米,呈半圆形;墓碑高1米,宽0.39米;碑上刻有“先祖猛公陈氏之墓”,碑的底座宽0.66米,高0.40米;天子坟占地面积382平方米,其中主墓78平方米,墓堂304平方米。据嘉庆《绩溪县志》记载:刘宋安成太守陈猛墓在八都石鹤山上。光绪蜀川《陈氏宗谱》云,陈猛为陈太祖之曾祖,陈太祖灭梁建陈称帝于公元557年。陈太祖的曾祖墓,故称天子坟。此墓是猛公和夫人胡氏的合葬墓,历史上被盗过,但总体保存完整,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余川环秀桥
  环秀桥坐落在上庄镇余川村村口,建于晚清,建筑面积355平方米,该桥为四墩三孔石拱桥,桥长27米,宽4米,高7米,常溪河从环秀桥下流过,环秀桥既是余村的水口桥,又是连接上庄与该村的际桥。由清末沪杭一带著名的“茶叶大王”汪立政独资兴建的,至今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详细]
瀛洲街口亭和云衢阁
  瀛洲街口亭和云衢阁瀛洲街口亭坐落在瀛洲村西首,建于清代,东西走向,占地面积10.85平方米。为一开间,人字顶,东西两向各有一圆形券门,硬山屋顶。街亭西面上方有“瀛洲”两字,东面上方用毛笔大写“中国共产党万岁”七字,此街亭位于瀛洲老街的最西面,街亭南北两个方向下面各设一条石凳,供路人休息所用,2008年改作水泥石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云衢阁坐落在瀛洲村中,位于章氏宗祠门坊前约三十米处,东西两侧现在紧挨民居,0-南侧榜书“云衢阁”。云衢阁建筑面积共计5.962平方米。总面阔2.2米,总进深2.71米,占地面积5.962米,是瀛洲村遗存的重要古建筑之一。……[详细]
许家朋烈士纪念碑
  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家朋乡磡头村社屋山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碑体为花岗岩块石错逢砌筑,断面长方形,通体高12米。碑之东面镌刻阳文“英雄许家朋烈士永垂不朽”,西面记载烈士事迹。碑体高耸在百平方米的台明中央。这里苍松碧翠,山柏簇拥。纪念碑建于1973年7月6日。许家朋(1932—1953),绩溪县磡头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6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3年7月,参加石砚洞北山反击战,担任突击任务。在遭遇敌人暗堡的火力--时,他挺身而出,勇猛地扑向暗堡,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口,为胜利开辟了道路。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详细]
79、乐安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安亭
  乐安亭坐落在上庄镇旺川村东北0.5公里处,是旺川通往寺后村的必经之地,始建于明代,路亭东西通向,高5米,宽5.1米,长4.4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通体用花岗岩条、块石砌筑,平面呈长方形,直壁拱圈,上堆封土,东西两向均用条石门框、门楣组成门洞。门楣上设一石质匾额,镌刻内容有:西向正面是“乐安亭,大明万历元年(1573),曹永辅派子孙建”,东向反面镌刻建亭的时间及建亭人姓名。西向反面镌刻“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四月(1759)重修”等。北壁中部辟一龛窗,南北直壁下方设有条石坐凳,地坪亦用条石铺筑。该路亭至今仍供来往行人休憩及避风雨用,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1年,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详细]
和阳水碓
  和阳水碓位于家朋乡和阳村村口,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95平方米。由水车、碓、石磨、磨粉仓四部分组成。利用水能转化成动能的原理,以用带之,用水车带动碓开碾碎大米、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石磨也是用来碾碎粮食作物的工具,也是用水车牵动的,磨面粉仓是用来筛面粉用的,把粗面粉和细面粉在面粉仓分离,以便把粗面粉碾成细面粉。该水碓从明代就有,村名就是由水碓而来,因而命名水碓下。水碓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2011年6月,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