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和县旅游

和县文物古迹介绍

1、霸王祠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祠
  霸王祠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县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时就墓葬了项羽的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0-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详细]
2、陋室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陋室
  陋室为唐代长庆四年(824),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所建。有铭,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并勒石成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载:“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辟,有《陋室铭》柳公权书。”明代正德十年(1515)知州黄公标补书《陋室铭》碑文,并建有“梯松楼”、“半月池”、“万花谷”、“舞鹤轩”、“瞻辰亭”、“虚山亭”、“狎欧亭”、“临流亭”、“迎熏亭”、“筠岩亭”、“江山一览亭”等,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间,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间,民国6年(1917),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室产有石铺小院和台……[详细]
和县镇淮楼
  淮楼,又称鼓角楼、鼓楼、谯楼,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境内。始建于南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元末明初,朱元璋驻师和州期间与将领登镇淮楼饮酒赋诗,留下《登镇淮楼》一诗;明朝弘治、嘉靖年间,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予修建;清朝乾隆、道光、光绪年间,知州徐元修、李煜、罗锡畴先后主持重修。镇淮楼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楼基内部夯土,外部砌砖。东西长55米,南北宽21米,高11米。楼基下中央有拱门,楼基平台上建造两层楼阁,均为四檐斗拱支撑飞出,下层三间,四周为18柱回廊,上层飞楼,四壁为木板,皆雕梁画栋、通花窗格。“镇淮楼”隶书碑额镶嵌于朝南门楼之上,“橹门”楷书碑额镶嵌于朝北门楣上。整体气势雄伟,古色古香,蔚为壮观。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知州徐元留下的《镇淮楼诗碑》首句“宋宁遗构镇江……[详细]
龙潭洞遗址
  龙潭洞遗址又名和县猿人遗址,或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在安徽巢湖市和县境内。在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乡汪家山北坡。地居长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中间地带。构成洞穴的地层系寒武系白云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乡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省、县考古工作者联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一块左下侧下颌骨碎片和三个零星的牙齿。这个头盖骨,中等大小,脑壳厚,额骨低平,眉骨粗隆,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尚未愈合推测,和县猿人头盖骨为20岁左右的青年个体。并发现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片、灰烬等遗迹。在同一洞穴堆积层中,还发现哺乳类动物化石25种,加上鸟类、爬行动物化石共有50多种。其中有北……[详细]
和县猿人遗址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江家山的北坡。和县猿人遗址是寒武纪的石灰岩洞穴堆积。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对该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获得人类化石头盖骨1个,下颌骨1段,顶骨1块,额骨眶上部1块,上下臼齿11枚,上内侧门齿1枚。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个以上的个体,其中头盖骨属于一个青年男性的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如头颅的穹隆低矮,额骨明显后倾,颅骨骨壁较厚,脑量较小(约1025毫升),颅骨的最大宽位置较低,有发达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与项平面之间成明显的角状过渡等等。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为进步的特征,目前认为它与晚期的北京人年代相当。在发现和县猿人化石的同一层位上,还发现……[详细]
和县万寿塔
  万寿塔位于和县历阳镇高庄行政村,距县城5公里又名念徐塔此塔在《直隶和州志》和《历阳典录》上无记载。据传,一说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做寿所建,一说宋代所建;但省文史馆曾考察过,认为三国时期的可能性较大,很有价值。塔砖木结构,高28米,七级,外正六方形,以石铺基。每级外以砖木挑檐,每方间砌佛龛和拱门,佛龛内砖雕盘坐莲花之上佛像16、15、9尊不等,计近200尊。塔内第一级呈正方形,底宽、壁高各2米,四角砌莲花柱,上四方内收成銮顶式。塔门东南向,在第一级内南壁,有一人宽砖砌阶梯斜穿第二级外檐,再绕外檐六分之一,又有阶梯穿至三级外檐,依次可直登其上。现第一级塔砖被拆除一部分,每级外檐也遭毁,第五级以上因久经风雨剥蚀而残缺不全,另有一大窟是日本鬼子用炮打的,今人无法直登其上。……[详细]
王后城遗址
  王后城遗址:位于和县石杨镇王后城村北。时代为新石器时代。2015年6月5日,王后城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详细]
白桥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和县白桥镇陈桥行政村张湾村村中。时代为清代。2015年6月5日,白桥张氏宗祠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详细]
历阳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和县历阳镇文昌南路330号。时代为明代。2015年6月5日,历阳清真寺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详细]
功桥杜氏祠堂
  杜氏祠堂:位于和县功桥镇丰山杜村村中。时代为清代晚期。2015年6月5日,功桥杜氏祠堂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5米。……[详细]
和县文昌塔
  和县文昌塔位于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横江社区宝塔路东50米,年代为明。2019年,和县文昌塔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乔家庄遗址
  乔家庄遗址:位于和县姥桥镇乔山行政村南面。时代为新石器时代。2015年6月5日,乔家庄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详细]
狼窝山古墓群
  狼窝山古墓群:位于和县功桥镇张谷兵村北200米。时代为汉至南北朝。2015年6月5日,狼窝山古墓群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详细]
14、喜雨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雨亭
  喜雨亭:位于和县历阳镇县一中内。时代为民国时期。2015年6月5日,喜雨亭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详细]
栗家山遗址
  栗家山遗址:位于和县历阳镇城北行政村王庄村南300米。时代为商周时期。2017年7月28日,栗家山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至山下抗旱渠,全长106米,南北至山下农田,全长8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外5米。……[详细]
汤池浴院
  汤池浴院位于和县香泉镇香泉社区老街,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其他古建筑。汤池浴院为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照壁石刻“天下第一汤”为起点,东3米至院门、西18米至院墙,南5米至民宅北墙、北35米。建设控制地带:以照壁石刻“天下第一汤”为起点,东8米、西30米,南10米、北43米至民宅南墙。……[详细]
和县钓鱼台遗址
  钓鱼台遗址:位于和县历阳镇吊李村东北。椭圆形土墩,面积约3500平方米。时代为商周时期。2017年7月28日,和县钓鱼台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40米、西35米、东西长75米,南25米、北35米、南北长6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75米至得胜河西岸、西60米至农田、东西长135米,南70米至业家塘北岸、北50米至得胜河南岸、南北长120米。……[详细]
章四科遗址
  章四科遗址:位于和县香泉镇龙塘行政村章四科村。面积约12000平方米。时代为商周时期。2017年7月28日,章四科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65米、西75米、东西长140米,南120米、北100米、南北长2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115米至农田、西125米至农田、东西长240米,南170米至农田、北160米至农田、南北长330米。……[详细]
张马河遗址
  张马河遗址:位于和县乌江镇周集行政村张马河村。时代为夏商周。2017年7月28日,张马河遗址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50米、西60米、东西长110米,南55米、北65米、南北长1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遗址基本中心为起点,东70米至农田、西80米至农田、东西长150米,南105米至锅底塘南岸、北125米至心塘北岸、南北长230米。……[详细]
20、半枝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枝梅
  半枝梅位于和县功桥镇考塘行政村丰山杜村村中,年代为宋代,类别为古建筑苑囿园林。半枝梅为马鞍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以水塘沿为界,南以山脚下小路为界,西北两面以土墙外展5米以内为界,划为一般保护区;围墙以内划为重点保护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