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泗阳县旅游

泗阳县文物古迹介绍

1、爱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园
  爱园烈士陵园(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爱园公园,又称爱园烈士陵园,位于泗阳县众兴镇爱园路南首、大运河泗阳大桥北首,建于抗战时期,是淮海区最早的烈士陵园。为悼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激励民众奋勇抗敌,淮海区党委、行政公署和泗沭县政府决定建立烈士公墓地,由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亲自筹划组建,并经他提议,命名为爱园。该墓地原是北裴圩东的地主唐广达的园林,占地64亩,园内有大片松林,并有多种树木花草,风景秀丽。为便利各界人士瞻仰先烈,1953年,爱园迁至泗阳县治所在地,李一氓重新为爱园题写园名。现在的爱园,占地126市亩,其中水面17亩。园林主体建筑昭忠祠,规模宏阔,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祠内陈列,庄严肃穆,四壁悬挂各界名人在抗战后期建陵时题赠的悼念烈士的匾额、对联32件,以及建国后县委、县政府……[详细]
三庄汉墓群
  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实为47处。分布在橡树、三李、夫庙等村,南北长十数里,东面宽六七里,它们成5组分布,均以大墓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调查,初步认为这些汉墓群大墓应为泗水国王的王陵,周围的土墩墓为贵族和-的陪葬墓,组成面积大、数量多的王陵区汉墓群。这些汉墓均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其南端连接泗水国首邑遗址——城遗址。建国以来,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及各市县文物考古专家对江苏境内的汉墓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发掘了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扬州高邮神居山广陵王墓、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等在内的大量汉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基本弄清了楚和广陵等封国的汉墓型制、丧葬礼俗、文物内涵及文化面貌。但对泗水国,因文献记载简……[详细]
泗阳夫子庙
  泗阳夫子庙有两奇:一奇是其它地方的夫子庙都在城里,唯独泗阳夫子庙在县城北三十多里的颜家岗;二奇是其它地方的夫子庙供奉的都是孔子木牌位,唯独泗阳夫子庙供奉的是孔子装金塑像。 原来,泗阳夫子庙也建在县城。明朝嘉靖九年(1530),皇帝根据文渊阁大学士张聪的上 书,颁下一道圣旨,要把天下夫子庙神像统统撤掉,改换木牌位,就连学馆和私塾里也不准供圣像。理由是塑像不规范,易损坏,且脱釉,有渎圣容。 当时颜家岗有个老秀才朱勋,在家办个私塾。是个最敬重孔子的老先生。这晚他点起油灯,到了书房的圣像前,正待点香烛拜圣像,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是哪个调皮学生把圣像的脸用墨水涂黑了?”再一细看,孔圣人的脸上竟淌起汗来。“哦,怪不得,我好久没有进城朝圣了,莫非是他老人家怪罪于我?……” 第二天一大早,朱勋骑上毛驴进城去……[详细]
泗阳天后宫
  天后宫整体建筑原前后两幢,临街面(骡马街)的叫前庙。前庙东壁砖雕“河清”,西壁砖雕“海晏”;“河清”、“海晏”,乃预祝“天下太平”之意。主体建筑称后殿,规模宏敞,殿宇辉煌。建造时,设计、用料、施工一应皆为外地人,特别是建筑艺术,雕梁画栋,砖雕石刻,小瓦飞檐,都融合了闽南文化的因素。传说大庙落成,人们膜拜三天,可谓盛极一时。天后宫又称天妃宫,祭祀的神像,相传为宋代福建莆田湄州林氏女,名默,她是掌管海上航运的海神,好善乐施,常只身抢救海难渔民,援助渔业,功德无量,是沿海地区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90年)统一台湾时,据说,因此神显圣助阵,神号便由天妃晋封天后,闽商把他们会馆建成天后宫,反映了他们的尊祟信仰和争夺市场的乡土凝聚力量,同时也寄托了他们牵车服贾、远客他乡、祈求神佑、经……[详细]
刘世勋墓
  刘世勋,桃源崔镇人(今众兴镇程道村),为人耿直无私,仗义疏财,组织团练,聚义-,颇得乡邻拥护。岳飞得知便写信鼓励刘世勋,鼓励他练武抗金。刘世勋得到岳飞的支持,爱国热情高涨。他倾其家财,招兵-,日夜操练,并得到岳飞的赏识,刘世勋的团练被编入“岳家军”。在朱仙镇决定性战役中,刘世勋亲自上阵,打破金兀术的“拐子马”。金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取胜,今已矣!”,岳飞元帅-行赏,申报朝廷,刘世勋官封太尉。岳飞被0臣秦荟所害,刘世勋心灰意冷,告老还乡,每日焚香于东岳庙,以寄哀思。宋绍兴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刘世勋逝世,葬于县城西侧小桃洲上。宋高宗为了表刘世勋精乩,敕封“真君”之号。清乾隆皇帝沿运河南巡至桃源陈家庄闻知此事,亲笔写下:“大宋敕封通天彻地刘真君之墓”。地方-精选巨石,篆刻成碑,立于墓前。文……[详细]
泗阳生态公园
  泗阳县按照“生态型、园林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以水和森林为主题的生态式环保型环城森林公园。生态公园位于该县政府办公区北侧,与县政府办公大楼隔鞍山路相望,西靠繁荣路,东侧和北侧与北外环路接壤形成弧形断面。公园占地404亩,其中水面130亩,绿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约2000余万元。公园设计主要以“自然型、森林式”为主导意向,以高大乔木、乡土树种、古树名木作为森林湿地公园的植物框架,配以园路、建筑小品、休闲座椅为点缀,建成一个以植物造景为主的,以园路、小品为烘托的自然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与休闲相结合的生态理念。目前,人工湖体、7座巩形景观桥、4座观水平台、驳岸砌筑、景观大道、游路、景观绿化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供市民游玩、休闲。……[详细]
凌城遗址
  凌城8公里的史集1公里。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1962年由南京博物院尹焕章等在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2011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4月份开始,南京博物院联合宿迁市博物馆、泗阳县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勘探发掘,至9月底结束,历时五个多月。发掘面积1700多平方米,发现古城墙和城内瓦片堆积,出土板瓦、筒瓦、瓦当、花纹砖、陶罐、瓷碗等器物标本和大量陶瓦片,初步判断为距今2000多年汉代诸侯国泗水国的都邑凌城古遗址,为研究凌城古城布局、城墙构造、汉代诸侯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三庄墓群
  三庄汉墓群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分布于东西2500米,南北7500米的范围内,计40余座。古墓坐落有序,并处南北同一轴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模不一,高低起伏,逶迤连绵。距泗水国王陵墓区南端5000米为汉代城址——凌城遗址。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写的《泗阳县志》对这里的记载是,“城方里许,旧有高阜可辨”,城址“土内多砖石圆瓦、金碧色,人珍藏之”,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队对三庄乡陈墩进行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出土600多件文件,有玉器、漆器、金器、陶器、木俑等等,在外藏椁原木上的“泗水王冢”四个字初步断定大青墩汉墓为王墓。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实为47处。分布在橡树、三李、夫庙等村,南北长十数里,东面宽六七里,它们成5组分布,均以大墓为中心,……[详细]
奶奶庙汉墓
  奶奶庙汉墓位于该地古黄河月堤的北内侧,其先为大型土墩墓,后被利用筑入古黄河月堤。古墓北坡有一东西长约9 米宽约4 米的深水塘,长年不枯。该墓曾被挖掘过,下为一大型券顶砖室墓。该墓所在地村庄前,曾被挖掘过多座小型汉代花纹砖墓。……[详细]
贾家墩汉墓
  贾家墩汉墓现为一不规则圆形水塘。其先为土墩,后被利用筑入黄河月堤。1981 年组织发掘,发掘墓葬的位置在古黄河月堤的外坡,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保存完好,二椁三棺,出土文物70 余件。其后,农民取土,在已发掘墓葬北侧又见墓葬遗迹,尚未作清理发掘。……[详细]
蒋墩子墓群
  东西并列墓冢二座,两墓相距约500 米,一名蒋墩子,一名张大坟。两墓前原有石香炉、石象生等,今已不存。……[详细]
翟嘴遗址
  泗阳县翟嘴遗址由多处形状不规则的土墩组成,土墩呈漫坡状,显现在农田中,其中有名字的3 个(翟嘴头、张宅子、李宅子),无名字的2 个。地表上文化遗物与蛤蜊相杂,采集有罐、鼎、鬲、豆等陶器残片,多为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在翟嘴头采集有汉代花纹砖。每处土墩上均可采集到瓷器残片。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西周时期,迄至唐宋时代。……[详细]
朱墩遗址
  泗阳县朱墩遗址东西宽300 米,南北长500 米,面积约15 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有鼎、罐、钵、豆、鬲等陶器残片,有残石斧、石锛,有骨器、红烧土块,也有汉代的砖瓦残块等,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类型。……[详细]
魏其虎墓
  魏其虎(1914-1947),泗阳李口乡陈魏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淮宝县副县长,1947年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地掩埋,1951年移葬于今址。1981年建墓园。墓由砖、混凝土构筑,墓碑高1.86,宽0.75,厚0.13米,碑文正楷竖书585字,泗阳县人民政府1981年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