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萧山区旅游

萧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萧山白龙寺
  航坞山上有一座白龙寺,坐北朝南,三进神殿,为北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所建。白龙寺几经沧桑,时毁时建,现存后殿是明代建筑,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正殿内有“暗龙湫”(又称龙井、隐泉),活水清冽,常年不干,堪称一奇。寺后有一白龙潭,潭水旱涝不枯不溢。到庙里来顶礼膜拜者,多借签筒、签书,求子求学求婚姻,求财谋事问病延寿消灾之类。香客曰:求此庙之签可预告凶吉祸福,甚是灵验。现白龙寺的“航坞听梵”已被列为与“湘湖云影”齐名的“萧山十景”之一。若想体验一种静穆,那就去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僧人唱经的时候,随着众人盘膝而坐,遁空一切听经,寻求的是一份内心的宁静。梵语虽无惊世之句,但却有包罗万象的人生哲理,教人旷达行善,达到忘我的境界。透过心灵的安定和净化,能跃入一个宽广……[详细]
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
  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三泉村黄湾寺北侧,由宫保第和葛氏宗祠组成。葛云飞墓位于石板山的南麓,向南偏东五十度,用石块砌。筑围墙,石板压顶,并雕出筒板瓦。面阔五间,中部三间向内凹进,明间立碑,上刻“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葛壮节公之墓”,正脊刻“忠荩可风”前设祭桌,石板铺地。两梢间向外凸出,与明、次间前室的前沿齐,封以栏板。望柱高2.65米,柱头雕狮子。墓顶堆土,宽7.65米,深7.7米。远处丛山迭起,近处果树葱郁,环境肃穆幽静。葛云飞故居位于萧山区进化镇山头埠村,由宫保第和葛氏宗祠组成。宫保第,建于清代,是葛云飞的诞生之地,现存建筑为面宽五间带两间厢房的二层楼屋。葛氏宗祠,建于清中晚期,是葛云飞的读书地,由门厅、正厅和厢楼组成。葛云飞故居宫保第和葛氏宗祠是民族英雄……[详细]
茅湾里窑址
  茅湾里窑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18公里的进化镇大汤坞村裘家山茅湾里。茅湾里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包括裘家山、狮子山、蜈蚣腿等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采集有大量的印纹硬陶器及施青黄色釉的原始青瓷片、红烧土块、釉渣等。文化层堆积丰富,分布范围较广,保存完好。其附近还有大坟山、梅园、安山、后山等多处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发现。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靠近席家村方向的主要为印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色、深灰色。纹饰为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铿锵声。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原始青瓷居多。胎以瓷土为原料,色灰白,质地较坚硬密实。制作采用轮制,器型规整,器底壁……[详细]
萧山地藏寺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坞山,始建于宋熙宁六年(一○七三年),有高僧无能大师觅居到此,观看宝地,结草为庵,独来独往苦修三年。当时闽南佛教衰退,僧人无居修持,十方丛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寻觅宝地定居。明朝初年有天台圆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来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萨,取名为地藏庵。每逢七月香客颇多,当时名播杭、绍、萧等地,挂单僧人越来越多,香火旺盛。历史清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台方光寺法本、法忠二位高僧寻觅到此,见茅庵清静而定居修持当年改为地藏寺,为正宗第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现石碑存记。乾隆九年七月三十日地藏显圣,大放慈光,进香者达千人之多,随即大兴土木,建起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齐堂等殿堂殿宇九十多间,使地藏寺盛极一时。同治六年为洪杨所毁,当年复兴。至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毁……[详细]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由于长期的湖底淤泥沉积,遗址的表土厚达3、4米,从而使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跨湖桥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30平方米左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釜、豆、盆、钵……[详细]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郊坛下窑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到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5公里。窑址发现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两座窑炉……[详细]
萧山隆兴寺
  萧山市隆兴寺座落在西山北麓,与净土寺相邻。晋将军隆吉所建,故称隆兴。后改名接待院,南宋干道五年(1169)复称隆兴寺。以后数度毁建。清同治初年,建观音殿、库房;光绪七年(1881)建禅堂,八年建眠云堂,十年又建大殿、山门、斋堂,十七年建藏经阁。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隆兴寺藏经阁。后僧连溪赴京求得经籍归藏此阁。今阁毁,经佚。隆兴寺至民国时期,已相当的规模,沿着中轴线依山递升而上的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斋堂、报本堂、藏经阁等,其气势委实壮观。山门内有池,积水不涸;方丈室左为报本堂,报本堂后崖壁间雕石为龙首,水自龙嘴流出,终年滴沥,下凿方形石池承之。后年久失修,寺宇多处坍塌。建国后改设粮仓,1955年拆大殿,遗迹尚存。各朝诗人,亦留诗后人:诗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689—740)……[详细]
许家南大房
  许家南大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主要包括南大房、许氏家塾、许氏宗祠等建筑。南大房,明万历年间许氏四世大房魁始建,清光绪二十九年续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沿中轴依次列门厅、正厅、内宅、后楼及后宅,两侧分列廊庑厢房,总占地面积31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80平方米。门厅面阔十一间,正厅五间,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后单步,用材粗大,后楼为清光绪时续建,二层楼,面宽九间,后宅为两进院落,面宽三间。南大房西侧有许氏家塾及许氏宗祠,许氏家塾,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建,前后两进,左右设廊,为当时许氏子弟读书场所。许氏宗祠,清道光八年(1828年)始建,后屡有修葺,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5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5平方米,三间三进,第一进为厨房和帐房,第二进为拜……[详细]
衙前农协旧址
  衙前农协旧址(包括李成虎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现代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包括李成虎墓及故居、农村小学、成虎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于1921年9月27日,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李成虎等人领导下,协会发布了中国现代农-动第一个成文的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协会创办“农村小学”、组织“妇女协会”、“农民自卫军”,并领导农民进行了减租斗争,农协发展到萧山、绍兴等县八十余村。旧址原为东岳庙,坐南朝北,由前后大殿与左右厢房组成。现尚存前殿和左右厢房,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前殿面阔三间,五架梁前后廊,穿斗式,上有卷杀,硬山顶。衙前农-动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凤凰山南麓。1921年9月27日,在中共早期党员沈定一等人的发……[详细]
10、仓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桥
  仓桥:又名“城中第四桥”,位于城厢街道东仓弄口,跨越城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桥长15米,宽3.5米,高4.2米,设计荷载为人行,系古石拱桥。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初夏因北侧房屋打桩造成损坏,经建设局协调,城厢粮管所出资3.6万元,按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了修复。明嘉靖《萧山县志》载:“在便民仓前”,故名。位于城厢镇文化路,横跨于萧绍运河上,南北向,系单孔石拱桥,跨径5.40米,拱券用纵联砌置法,桥长15米,宽3.6米。东侧桥栏上镌刻“城中第四桥”,西侧桥额镌刻“丰济桥”和“古仓桥”。桥南东侧有题记一处,碑上刻有“道光丙申桂月重修”字样,下为捐助修桥人名录。保存较好。1998年4月,公布为萧山市文物点。……[详细]
萧山极乐寺
  极乐寺是萧山市坎山镇勇建村航坞山麓的一座寺庙。一九九四年十月,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定名为「极乐寺」,属萧山市开放寺院。该寺所处地形独特,「青龙白虎,左旗右鼓;前有朝拜后有讲,像把帝王太师椅。」据当地民众传说∶当年刘伯温怕此地出反王,就从水塔桥开始破局,把东江的十个运串乌龟似的小山头砍成二段,痕迹至今犹存。海智法师在发动民工开拓大雄宝殿地基时,正好掘出一块陶瓷八卦牌和一个空洞,空洞内很有规律地排着五枚泥蛋,似在黄卵。今人以为此乃刘国师镇山之物,可惜保管不妥,此物被盗,至今下落不明。极乐寺青山环抱,松竹相间,风景秀丽。「钱塘江边起群峰,深入山中又一春。」此地穴向巧合,寺中两眼泉井,冬暖夏凉,天旱不涸,水涝不溢,可口甘甜。……[详细]
汤寿潜故居
  汤寿潜故居位于进化镇大汤坞新村,由祖宅和新宅两部分组成。2017年和2020年,区、镇两级分别对新宅和祖宅进行了整体修缮。2018年,进化镇对新宅进行了陈列布展,开放为汤寿潜故居陈列馆。去年,汤寿潜故居陈列馆被公布为省级乡村博物馆。汤寿潜,人称“布衣都督”,新宅辟为陈列馆之后,生动地展示了汤寿潜先生爱国爱民,立志图强,克己奉公,勤政廉洁的高尚情怀,是一部爱国主义与廉政教育的活教材。故居为三间西向木构建筑中的北端一楼一底,是汤寿潜出生之屋。旧居离故居不远,为一四和院,前临池塘。院内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中为天井。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万佛金塔地宫
  万佛金塔地宫万佛金塔地宫系仿泰国皇宫式建筑。塔身内外供奉9999尊金佛像,连同建筑本身造型恰是一尊佛像,故称“万佛金塔地宫”。地宫内金砖铺地,金碧辉煌,豪华壮观。其中央有一座21尊地藏菩萨金塔,分3层供奉,形成塔中有塔的奇观;长3.5米的象牙微雕,雕刻有《清明上河图》、五百罗汉像和8万字的-;还有《中华佛教二千年》巨典(绝版)和众多国家一级佛教文物展示等。万佛金塔地宫广场上供奉着一尊高2米、长6米、重16吨、国内最大的玉卧佛像,系整块缅甸玉雕琢而成;佛像周身用宝石、珍珠、玛瑙等镶嵌,系释迦牟尼佛的“吉祥卧”,又称“涅磬之像”。……[详细]
钟阿马烈士陵园
  钟阿马烈士陵园位于交通方便的云许公路边,佛山村附近的茶墩山下,坐北朝南,墓后群山起伏,苍松翠柏,衬托出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整个陵园比原来的墓地扩大许多。钟阿马烈士是闻名全省的南乡砍竹暴-动-的主要领导者和指挥者,曾任中共上堡党支部书记,中共萧山县委委员,南乡农民武装组织“铁血团”团长,南乡砍竹暴-动-总指挥。砍竹暴-动-失败以后,钟阿马不幸被俘,于1930年8月30日在临浦峙山脚下英勇就义。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拨款、修建了钟阿马烈士墓,后又定为萧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建烈士陵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设施更加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越王城遗址
  越王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之际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湘湖社区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详细]
16、江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寺
  江寺,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江淹子昭玄舍宅建寺,为萧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单位。江寺公园因依江寺而名。公园占地30030平方米,原址及相邻改造地块为居民住宅,房屋破旧,密度大,是萧山旧城改造的难点。区政府为实现“创大都市强区,建现代化萧山”的目标,下决心将该地块进行改造,列为2001年度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共拆迁居民821户,拆迁面积达58000余平方米,创萧山旧城改造拆迁历史之最。公园为我国传统的寺观园林风格,依托江寺,除融江南古典园林特色外,还深刻挖掘萧山文化底蕴,为萧山城区历史文化的又一载体。……[详细]
娄家墙门
  娄家墙门位于所前镇金山村娄家湾自然村南。娄家墙门始建于1920年,由东、中、西三个主院落及其北侧的一座附房、两个三合院等6幢主体建筑和西花园组成的江南庭园式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337平方米。2017年,区、镇两级进行了整体修缮。今年,所前镇计划对娄家墙门部分建筑进行陈列布展,辟为所前镇非遗馆。娄家墙门是萧山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建筑之一,部分建筑特征和构件吸收了西方元素,做到中西合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娄家墙门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东旸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旸桥
  东旸桥:古石拱桥,跨越城河,位于毛家河口。始建年代不明,据明《万历萧山县志》记载:“嘉靖时筑城,乙卯,防倭寇奔突,桥道拆毁,令魏堂督民修之。”清《萧山县志》:“经费汤克敬独任”。现桥重修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4.5 。长18米,宽3.95米,设计荷载为人行。为修湘湖水利,东旸桥重修时立石闸。桥两侧镌“东旸桥”,设栏板和抱鼓石。这是座很有特色的桥,桥面北长南短,北在台阶14级,南面台阶仅为9级,中间设双轮车道,推着双(独)轮车也能过桥,这是该桥的另一特色。……[详细]
朱凤标故居
  朱凤标故居位于新塘街道朱家坛村,由故居、万寿庵、万寿桥、船道及石拱桥等组成。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朱凤标殿试获得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因此该故居又称“榜眼墙门”。2014年和2021年,区、街道两级先后对西院、东院进行了整体修缮。2022年,朱凤标故居西院辟为了朱凤标故居纪念馆。朱凤标被世人敬称“萧山相国”,为人勤恳,一生清廉。故居作为朱凤标生活的地方,是开展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欢潭老洋房
  欢潭老洋房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年代为民国。欢潭老洋房由门廊及3层四合院式小洋楼组成,清水青砖外墙、拱券式门和窗,是典型的仿西式建筑,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步入三楼天台,还可远眺欢潭之秀丽风景,建筑十分考究。解放后,小洋楼做过曾经的“欢潭乡政府”办公场所,后来还成了小学堂;如今,老洋房已经被全面保护起来,全力进行修护。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