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旅游

山南市文物古迹介绍

藏王墓群
  藏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05万平方米。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导游藏王墓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为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边的大墓据说是松赞干布之墓,与之相邻的是赤松德赞的墓,墓旁有巨大……[详细]
曲德贡寺
  曲德贡寺,亦称“上曲德寺”。在山南市乃东区境内,位于区驻地以南的曲德贡乡。该寺建于11世纪,属格鲁派,最初是大译师热罗泽瓦的住宅,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1876~1933)时曾进行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曲德贡寺坐北朝南,面积11993.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大殿和僧舍。大殿高四层,面积2231平方米。第一层中部基本处于地面以下,内砌有矩形的厚石墙。第二层是大经堂和供佛殿。大经堂面阔7间,进深6间,4根大柱直通三层,形成高侧天窗。佛殿主供宗喀巴大师与他的两大弟子(贾曹杰和克珠杰)、释迦牟尼佛和第十三世0合金塑像、丹东米若杰银质像,两侧供奉三世佛及八大随佛弟子塑像,东边供有多杰羌-、白度母和无量寿佛塑像。第三层有3个佛堂及0的住室,每年夏季0都要到这里念经;中间佛堂内供有多杰羌-塑像,还供有高达一米……[详细]
贡嘎宗遗址
  原贡嘎宗最早建于元末明初西藏地方噶举派帕莫竹巴政权时期。宗的办事机构设在今岗堆镇乃沙村德庆曲果寺所在地的山坡上,此地地形险要,居高临下,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寨。公元17世纪第三世0喇嘛执政之后将贡嘎宗从德庆曲果迁移到贡嘎雪村山头上。 据《藏族简史》记载,公元16世纪中叶,第九代之后,帕莫竹巴内部形成两个政治中心。兄弟分据贡喀(贡嘎)和丹萨替寺。据寺庙老僧人介绍,直到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庆虹曲果寺内还存有好几件明朝皇帝赐给西藏帕莫竹地方王室的珍贵礼品,如镀金马鞍、乃车王的信物宝剑等。 宗府——宗本居住和办公之处。贡嘎旧宗府是一个典型的一座城堡建筑。根据原宗办事人员的回忆,这座军事碉楼式的城堡建筑主楼高五层,上为碉楼,下为暗堡。城堡外壁布满枪眼、箭窗户,便于向外射出。楼内的洞穴直通到江下,取……[详细]
24、曲龙寺
曲龙寺
  曲龙寺位于沃卡乡政府以南,沃德贡杰山北面。曲龙寺依山而建、背靠雄伟的沃德贡杰雪山,面向辽阔的沃卡草原。导游曲龙寺依山而立,背靠雄伟的沃德贡杰雪山,面向辽阔的沃卡草原。曲龙寺是恪鲁派的早期寺院之一,1393年,36岁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率同师徒弟子共九人赴沃卡却隆静修”宣传格鲁派教法。当时沃卡宗的宗本扎西伦珠因笃信佛教,自愿作了这师徒九人的施主。宗本极力要求为这九名在岩洞中修行的师徒修建一座道场。于是在宗喀大师的应允旨意下修了一座长14肘,宽11肘的经堂,直到1969年这座经堂依然如故,这就是曲龙寺初建的情况。以后“大师拜三十五佛忏,手足指皆已破裂,石上磨成手足和头部迹印。复在一个比较大点的而根也很稳固的四方石盘上作曼荼罗供,以腕部磨试,两腕皆伤,把石磨转得很平滑”。这两块石头就由他的弟……[详细]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吉堆村委会所在地南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其形制、结构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吐蕃时代墓地。整个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发现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层厚,每级间垫有圆木或垫有白玛草(一种植物草),排列整齐,而且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亚字形、塔形。墓葬封土为覆头状,平面侧为梯形。封土采用夹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边有11个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对于了解吐蕃历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丧葬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市南部紧临不丹王国边界、紧靠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大型墓地。加上有门当、得鸟穷两处摩崖石刻为其证,实为西藏吐蕃时期不可多的一处可较为准确确定年代的古墓地,为研究吐蕃时期,特别是吐蕃中期佛教传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变化……[详细]
朗赛岭庄园(囊色林庄园)
  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扎其乡朗赛林村,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在帕竹王朝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朗赛林庄园过去是扎囊县境内一个封建大领主的领地,这个家族出过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两个-,大学者班禅罗桑益西和原地方政府的噶伦。据说这个庄园自开始修建到最后完工,花费了三十年时间。整个庄园建筑除七层主楼外,有附楼、望楼、碉楼、花园、壕沟及林卡,有农田、牧场、手工业作坊等附属建筑。朗赛林庄园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土石承压比例协调的古代高层建筑构思在西-史上十分罕见。朗赛林庄园是西藏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也是西藏农奴社会的历史见证之一。导游位于扎囊县扎囊乡,与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泽当镇25公里。该庄园是现今西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贵族庄园,属山南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主楼高7层,十分豪华。主楼前面有附楼……[详细]
哲布林寺
  哲布林寺在山南市的乃东区境内的泽当镇。哲布林寺坐东朝西,由索朗降材建造,属萨迦派寺庙。哲布林寺建筑规模不大,由大殿和僧舍组成,面积为1012.5平方米(东西长37.5米,南北宽27米)。大殿高二层,面积290平方米(东西长17.3米,南北宽16.8米),高7.5米。主殿大门前有两根木柱组成的宽阔门户,左右各一小窗。大殿有柱16根,其中央2柱(高约6米)直通二层楼上,去撑高侧天窗。殿内原供有弥勒佛8岁等身像,其左右供有多吉桑巴、释迦牟尼、萨班·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卓滚曲德帕、萨钦·贡噶宁布(萨迦派初祖)、吉尊索朗择木、吉尊扎巴降材等。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度母塑像和“土巴阿扎玛”塑像备受藏传佛教教徒们尊崇。土巴阿扎玛的塑像由七十多种宝石冶炼的合金铸成,略呈紫青色,色泽不俗。二层西边为0礼佛……[详细]
28、桑顶寺
桑顶寺
  桑顶寺位于浪卡子县浪卡子镇,地处羊卓雍湖畔一东西向山脉的南坡上。寺庙东南方向约200米处即为羊湖,距浪卡子县数公里。坐北朝南,海拔4450米。桑顶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由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创始人琼波南交后辈传人旬奴珠兴建,为西藏现存的少数香巴噶举寺院之一。桑顶寺是西藏唯一由女-主持的僧人寺庙。从第一世多杰帕姆-布顿·却烈那杰到现在,共传了十二代-,-为灵童转世制度。周边景点-桑顶寺位于羊卓雍错湖西南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属藏传佛教噶举派香巴噶举支派,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据《宗教源流镜史》记载,由香巴噶举创始人琼波南觉的四传弟子克尊·旬所建;另一说为15世纪初由博东巴·乔列南杰(1375-1451)所建,为僧尼合住寺院,由西藏唯一的女-多吉帕姆住持,多吉帕姆(意译为“金刚亥母……[详细]
贡嘎曲德寺
  贡嘎曲德寺位於西藏贡嘎县境内,地处贡噶机埸通往拉萨的公路旁边,是拉萨近内著名的萨迦派寺院之一,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贡嘎曲德寺始建於元代未年,是萨迦派在前藏著名的寺院,贡嘎曲德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经堂和僧舍二大部分。大经堂高二层,整个建筑面积呈正方形状,门前有两根明柱,左右门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大经堂内有二十多根大立柱,能容数千名喇嘛同时诵经。每根立柱上挂有唐喀,大殿四墙绘有大型佛本生故事壁书,色彩艳丽,笔法精湛,壁书为明清时代所绘;大殿进门左边是护法神殿,门口塑有护法神像,内主供大威德金刚,班丹拉姆等护法神;大殿右边是一个小佛殿,现存放寺内杂物,塑像已毁。但保存了部分精美的佛本生壁书,其绘书风格与大殿内的壁书有很大差异。如装饰图案、卷草纹图案明显地受到了白居寺及古格书派的影响,就年代而……[详细]
30、卓瓦寺
卓瓦寺
  卓瓦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边巴乡柏日村,距边巴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寺是由莲花生大师弟子休布·拜吉僧格三十五世系第十五世休布达瓦坚增在-一绕迥时创建的,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卓瓦寺”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在-5绕迥时期,休布·第四十七世洛扎朗卡坚参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两人第一次会面于此地,很投缘,故此得名“卓瓦”。“卓瓦”在藏语中意思是“高兴”的意思。该寺的上、中、下部均有自然形成的强巴佛像、阎王佛像、六字真言以及大小拉康12座,东西两面洛扎朗卡坚参的修行法洞各一座,大型宝塔8座。除此之外,在其周围悬崖壁上还有自然形成的白海螺、宝塔等众多佛教圣迹。 卓瓦寺属噶举派,在文革时期曾遭到过破坏。1985年进行修复,卡及五股金刚柞等重要文物……[详细]
昌果沟文化遗址
  山南市昌果沟,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长约500米,宽约300米,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经过对遗址边缘试掘,获得了磨制石器、细石器和打制石器标本300余件及大量陶片。陶片中可辨器形有侈日圈足碗、侈日罐、镂孔窝柄器等,陶器纹饰有网纹、弦纹、短线纹、圆圈纹、圆点纹、人字纹、十字纹等。昌果沟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与昌都卡若、拉萨曲贡遗址出土的陶器,具有不同的特征,很可能是青藏高原文化遗址中一种新发现的原始文化类型。西藏山南贡嘎县……[详细]
松卡石塔
  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距离西-史上第一座寺庙桑耶寺9公里的雅鲁藏布江边,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据说这五座石塔是印度密宗高僧寂护主持雕刻的。这五座石塔自西向东第一座最大,为多边形底座方塔,其他四座大小形状均相同,在5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量寿佛为主题。自西向东在第一座石塔下处有一无量寿佛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二座石塔东面有一莲花生造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四座塔东面有一处三尊相并的释迦佛造像,都有圆形背光,三尊像服饰均为相同。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边一座岩石山脚下,海拔3650米。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通体白色,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高度均为2米左右,建筑年代不详。据说这五座石塔是藏传佛教最早的教派宁……[详细]
33、赞塘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赞塘寺
  赞塘寺(玉意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圭萨公社赞唐村,正于雅砻河对岸的昌珠寺遥遥相对,海拔3576米。据说为松赞干布的一个王后昂琼贝克慕(在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所建。赞塘寺是雅砻地方著名的“三圣地”(乃松)之一。寺的规模较小,进门后为一小院落,中间即为主殿,殿前有一宽三间、进三间的经堂,左右各有一间小殿,这一部分建筑风格尚属后世增建部分。经堂的后殿即大殿的殿门,门为三间,门的上边壁绘三世佛,左边绘有仲敦巴、阿底夏、那错依斯三像,右边绘有莲花生、赤松德赞、菩提萨陲三像。经堂的右壁绘西藏的历史传说故事。赞塘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赞塘寺大殿门内,临前檐平列八柱,每柱皆二根并立,础石如复盆上雕莲花瓣,此殿开间不大,但建筑结构与一般大殿不同,殿内无柱,在……[详细]
34、拉隆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隆寺
  拉隆寺拉隆寺建成于公元12世纪。著名的历史著作《智者喜筵》就在此寺写成。拉隆寺位于洛扎雄曲河北岸的扎日乡拉隆村,海拔4222米,距洛扎县城18公里。该寺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藏、汉结合的建筑造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在西-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且保存的珍贵文物众多。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在藏地兴建许多藏传佛教寺庙.据说文成公主当年望着南方,潜心祷告,望能在南方形成永远的寺庙。后来南方兴建了寺庙,主供佛像如七世佛等从天竺境内自然飞来,直至今日人们还把该地称为“丹恰”(永远或永恒的意思)。后来拉隆白多于公元836年一846年间进行扩建。由于拉隆白多刺杀吐蕃赞普朗达玛,使得拉隆寺一度处于衰落状态。在帕竹政权时期,巴俄·祖拉陈哇……[详细]
琼果杰寺
  琼果杰,汉语意为三条河四座山的交汇之地。这三条河均发源于四周的四座神山。在西藏的宗教史和神话传说中,这四座山都是神的化身,传说南面的神山是班丹拉姆的头发所化,班丹拉姆是传说中西藏的保护神和0喇嘛的明妃。琼果杰海拔4350米,是去圣湖必经之路。这里的人们认为:琼果杰地呈八瓣莲花形,天现如意0之象,是福田妙地。人们还说,这里的草原上曾盛开着十三种吉祥的花卉。琼果杰寺是二世0喇嘛根敦加措于公元1509年主持修建的。当初的建筑仅是祖拉康(主殿),高共五层,经堂58柱,并饰有金顶。至五世0时,摄政王第巴·桑结加措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形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琼果杰寺大门外,立有“琼果杰寺志”石碑,是三世0时所立。在寺后山坡的玛尼石佛龛中,供有三世0的脚印石;寺后门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块石板,……[详细]
洛扎朵宗遗址
  洛扎朵宗遗址位于洛扎县城东南一个独立的山头平台上,建于帕竹王朝时期,当时属西藏十三个宗之一,也是执行帕竹王朝十五条法律的重要场地之一,海拔4200米。相对高度200米,建筑由石块砌成,占地约4000平方米,在平台边缘建有一周围墙,四周各建有一座碉楼,最南端山嘴上建有一座半圆形碉楼,主体建筑高5层,占地300平方米,底层为多间矩形库房,墙厚0.5米。这里专门设有70余米深的地牢,据说里面有羊羔大的蝎子,后来也是西藏噶厦政府流放犯人的重要场所之一。18世纪初叶,洛扎朵宗宗本文学家朵嘎·夏仲次仁旺杰,撰写有《无敌青年传奇》即《旋努达美》长篇小说。朵宗遗址由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杰顿珠宗遗址
  杰顿珠宗遗址坐落于边巴乡杰麦村西南侧悬崖上,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海拔3300米,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东、南两面为悬崖峡谷,西面为陡坡,北面山势较为平缓,宗大门位于北面。杰顿珠宗建筑略呈椭圆形,大门向外凸出,形成狭长通道,穿过通道可进入一间圆形的碉楼,碉楼的西侧有3间住房,再往西依围墙建有1间长弧形住房。主体建筑位于宗南部,临悬崖。遗址底层为4间长方形房间。主体建筑前有一长石阶,石阶西侧有房2间。主体建筑后有取水暗道,暗道沿悬崖绝壁垂直下降长达60米。宗周围建有石墙,墙厚1米。杰顿珠宗于2007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杰顿珠宗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穷果杰寺
  穷果杰寺也称却柯杰寺、琼杰果寺。位于加查县崔久乡。当初的建筑仅是祖拉康(主殿)。高5层,经堂58柱,并饰有金顶。至五世0-时,第悉桑杰嘉错对该寺进行扩建,形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寺外立有“穷果杰寺志”碑,是三世0-时所立。在寺后山坡上的玛尼石佛龛中,供有三世0-的脚印石;寺后门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块石板,极受香客崇拜,说是凝望此石可以看见使自己如愿的图像。穷果杰寺地处前往圣湖的必经之路,可供借宿。前往圣湖的游客一般在此住一宿,翌日清早上路,徒步或骑马约4—5小时,即可到达闻名遐迩的圣湖拉姆拉错。……[详细]
东嘎尼姑庙
  东嘎尼姑庙始建于18世纪,创建人为贡钦·晋美林巴。时奉红教(宁玛派)。东嘎尼姑庙建时规模不大,仅有一座殿堂,主要供奉无量寿佛、强巴佛、莲花生泥塑像。 随着黄教(格鲁派)的发展。尼姑庙不但陈破,而且其规模日渐缩小,后来在晋美·曲结思格(第三代-)的主持下,进行了修葺和扩建,主供佛像增添了格夏日和宁玛派著名人物隆钦饶绛·次臣罗哲(著名佛学家)塑像; 该庙建有第一至三代-的灵塔,还有莲花生鎏金铜像(胸部饰物系纯金铸造)。由于该庙在区内外声誉较高,前往朝佛观光的信徒络绎不绝。……[详细]
达布夏珠林寺
  夏珠林寺位于岗堆镇贡嘎雪村贡日嘎布山上,距贡嘎县城22公里,海拔3200米,教派为格鲁派。夏珠林寺原属(明朝时期)十四世帕竹第司的住寺,后改为格鲁派,并命名为“颓日嘎旦谢珠林加帷旺布扎仓”,该寺原有的佛像、佛经、佛塔照留该寺。另外,五世0还向寺庙恩赐了屋脊宝瓶,并新铸造了菩提三轮主尊金铜像。该寺主圣为丰收能仁佛像,守护神为防盗火面具,据说此面具在有盗火危险时能发出信号。当时寺里有僧人172人,其生活由西藏地方政府益仓勒空解决,五世0还专派寺庙管理人员。七世0格桑加措时期为该寺恩赐了赤金铸造的药师八如来像,且在拉萨创建了药师供施处。热振摄政时期大规模地扩建维修该寺大殿,并增添了菩提三轮主尊及八大菩萨的铜像等。寺庙重要定期佛事为-一月份举行神变供养及禁食斋,-二月份举行度母仪轨,-三月份举行药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