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保山市旅游

保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姚关盆地西侧火星山峡谷山腰岩厦台地。岩厦坐北向南,厦檐覆盖地平面约70平方米。在1987年2月、3月、8月三次调查中,于岩厦之下和岩厦前后缓坡耕地地表约1000平方米范围内采集打制石器20余件和动物骨骸多块。石器主要有单平面砾石手锤、刮削器、砍砸器等,此外还有尖状器、石砧兼手锤和石核等。石器类型、制法和骨片石化程度均同塘子沟、万仞岗,年代亦大致相当。……[详细]
42、药王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宫
  腾冲药王宫,始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由医药界人士所倡建。清康熙末年,经住持子翁培修扩建,使其建筑平面呈一葫芦形状。药王宫不仅布局构思精妙,建筑别具特色,亦是腾冲中医药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要见证。在现代建筑中还保留着这么完整的一个古典小院真的令人感到欣喜。药店里的药材货真价实,院内还有一个养生药膳餐厅,可惜每次到这里来的时候都不在饭点无缘品尝。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详细]
老营李将军府
  老营李将军府(原称老营李家大院,包含老营原乡政府、李德民和李俊民院)位于隆阳区瓦窑镇老营村委会。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5亩,三进七院,现存建筑共计20余幢93间房屋,除两院为独立的四合院外,其余五院均 为屋宇相连,互相串通的院落建筑群。建筑风格具有清代汉式豪宅的特点,整体布局工整,建筑结构稳定,雕饰精美,为隆阳区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详细]
44、元龙阁
元龙阁
  元龙阁位于腾冲县城东南4公里的和顺乡水碓村,村旁有一龙潭,三面环山,一堤为廊。堤上古榕荫蔽,潭中水洗白云,风光十分秀丽。元龙阁即傍水依山而筑。循序渐进,有龙王殿、三官殿、玉皇殿、魁阁、观音殿、百尺楼等殿宇。建筑群沿中轴线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百尺楼及厢房等附属建筑组成。殿0台随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大。两侧厢房、楼阁、平台对称安置。其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檐木构建筑,檐下柱枋雕刻彩绘精美。阁前龙潭石栏回护潭水碧澄如镜,凭栏观殿阁倒影,宛若龙宫。1984年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龙阁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雕梁画栋,建筑精巧,依山临水,景色迷人,给人一种悠然入画之感。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要檐木结构建筑,檐下柱枋雕刻彩绘精美重楼两侧团花……[详细]
塘子沟遗址
  塘子沟遗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村村旁台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0-90厘米。1987年进行试掘,出土大量打制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骸,并发现柱洞、居住面等建筑遗存,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8000年左右。该址为研究云南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6、云龙寺
云龙寺
  云龙寺云龙寺,原名伏龙寺。寺在今龙山镇云山社区境内,云龙山顶部,传说名僧真庆始建庵于山顶,并取名“伏龙寺”。后历经战乱,庵被毁,清雍正七年(1729)高僧月西重建寺院,后经历代僧俗扩建而具规模,是龙陵境内的名山。毁于五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龙陵县云龙寺重建委员会倡导重建。今初具规模而已。地址:龙陵县龙山镇云山社区……[详细]
保山玉佛寺
  云岩山“干岩竞秀,一窍通灵”,寺依山就洞而筑,分前、后两院。正殿为一石洞,深数十文,洞分内外两重,洞中种乳倒悬,怪石嶙峋。洞内雕有一长约5米,重约10吨的释迦牟尼佛像,横卧岩下,面东背西,头南足北,一手微曲就枕,安祥而眠,为释迦佛涅磐像,俗称“卧佛”。相传为南沼僧砦岛“广为功募、廷请工匠三百人,精心制作,七年乃成”。……[详细]
48、顺龙寺
顺龙寺
  顺龙寺在保山市河图乡河西村。顺龙寺始建年代不明,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 顺龙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三圣、三教和观音殿。正殿观音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通面阔12.1米,通进深9.35米。举架高大,殿内绘龙虎壁画。……[详细]
保山宝莲寺
  宝莲寺位于保山市城东3公里红花村。宝莲寺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现存两院。宝莲寺正殿单檐硬山顶,通面阔13米,通进深10.4米,有南北厢,面阔14米,进深4米。中殿面阔10米,进深7.5米。寺院布局有序,该寺先道后佛,进而三教合一,对研究保山宗教具有一定意义。……[详细]
兰津霁虹古渡摩崖石刻
  兰津霁虹古渡摩崖石刻2009年,此景观和文物将被小湾电站所蓄之水淹没。在兰津渡、霁虹桥西面的悬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宏大的石刻文字文物艺术,有题记19条、诗歌6首、对联1副、碑刻2匾,风格各异,是文学和书法的艺术珍品。……[详细]
保山汉庄汉晋建筑遗址
  保山汉庄汉晋建筑遗址保山汉庄汉晋建筑遗址位于保山城南诸葛营东北侧,发现有14万平方米的城池遗址,并发现大量汉代砖瓦、铜钱。据推,这可能是东汉、蜀汉永昌郡城。……[详细]
52、阐化楼
阐化楼
  阐化楼在保山市西太保山东麓,四川会馆旁。明初始建,现存建筑清末重修。阐化楼两座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正殿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檐出抱厦,通面阔12米,通进深9.3米。阐化楼历来为当地道教洞经会活动场所。1984年公布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1、火星山仙人楼新石器遗址位于姚关盆地西缘火星山岩溶孤峰之东腰台地。台地中西部为仙人楼岩厦,东部为两个小型岩厦。在岩厦台地之上约4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石器、陶片和动物遗骸。石制品中,除两件半月形无孔石刀和石纺轮外,均为打制。有刮削器和琢坑石器。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陶、灰陶。器物有盆、罐、钵、缸和带鋬耳器。轮制为主。纹饰有划纹、印纹、剔刺纹和戳点纹,以粗绳纹和凹凸线纹为主。动物遗骸有牛、马、犀牛等。依据遗址内绝大部分石器为打制而又有颇为进步的磨制品,陶器似有先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都有先民居住。2、山邑岩子脚新石器遗址位于姚关盆地西北山邑坝西南岩子脚村岩溶山包之上。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1987年2月、8月两次调查中、发现石制品、陶器残片……[详细]
茶马古道腾冲段
  所在地:芒棒镇、界头镇、中和镇、猴桥镇保护单位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北斋公房西坡古道石板路保护范围:东起北斋公房垭口,西至高良工小台地脚,左右两侧以路边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2.城门洞西坡古道石板路保护范围:东起城门洞西坡垭口,西至山脚桥街村路口,左右两侧以路边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3.赤土铺古道石板路保护范围:东起甘露寺村,西至郑山小坝湾村口,左右两侧以路边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4.大风口西坡古道石板路保护范围:东起高黎贡山西坡大风口,西至山脚桥街村路口,左右两侧以路边5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5.大歇场坡古道槽谷路保护范围:东起大歇场坡……[详细]
芒宽双虹桥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怒江上,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昌知府陈孝升倡建,民国12年(1923年)重建。芒宽双虹桥是铁索桥,桥跨怒江江面,在江中礁石上建墩,将桥分成两孔,遥望如双虹,故名。桥东段跨径67米,西段38米,宽2.8米,总长162.5米。分别由15、12根铁链构成,桥两端建关楼,现存东关楼,穿斗式土木结构。为西南丝道上的重要桥梁。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隆阳区芒宽乡……[详细]
大甸山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保山市博物馆、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位于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委会漆树坡小组东南侧的大甸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地西北距昌宁县城3公里,海拔1643米,发掘面积2500余平方米,清理各类墓葬198座,出土随葬品268件(套)。土坑竖穴墓以小型的墓葬为主,分布在大甸山西侧、北侧和东侧,墓坑较浅,出土器物较少,大部分为空墓。土洞墓分布于大甸山南坡,为墓地核心区,墓口较小,墓坑较长,约3至4米,墓底呈斜坡状,靠墓口处偏高,头端在高处,脚端在低处,棺木均已损毁,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且多为青铜器和琥珀珠,不见陶器,该种形制的墓葬为云南其它地区所罕见。瓮棺墓仅发现1座,位于大甸山东坡,葬具为夹砂灰褐色陶罐,表面饰有绳纹。出土器物按质地可分为青……[详细]
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
  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位于县城南来凤山顶,方圆一平方公里多。日军樱阵地、梅阵地、松阵地、成合阵地的交通壕、坑道、机枪阵地、散兵坑及炮兵掩避部等遗迹尚存。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三面包围腾冲城。来凤山是接近腾冲城唯一制高点。易守难攻,日军占据腾城之后,将来凤山构筑成坚固据点。7月17日至29日,远征军一一六师、三六师、预备第二师等部队,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战斗机、轰炸机协同下,对来凤山发起攻击,经半月激战,全歼来凤山日军守敌,完成了对腾冲城内日军四面包围的态势。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于1988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川江古桥群
  龙川江也称龙江,流经腾冲市东部的界头、曲石、芒棒、五合乡(镇)一带。包含界头镇顺河村顺和通济桥、界头镇石墙村石墙木悬臂桥、曲石野猪菁木悬臂桥、曲石向阳村向阳桥、曲石平地村与干榨村之间民福桥、芒棒桥街龙江桥。箐桥村“成德”古桥,又名野猪菁桥,光绪八年(1882)腾越厅同知陈宗海捐资重建,以成就惠民功德之意命名“成德桥”,后因此地常出入野猪,村民改为野猪菁桥。野猪箐木悬臂桥、曲石向阳桥于2012年公布为第二批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21日,与另外4座桥一同公布为第八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陵日军侵华罪证遗迹
  龙陵日军罪证遗址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后山台地上,为当年侵龙日军的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这里原是当地赵氏大姓的私家宗祠,碑刻记载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宗祠占地2亩多,由一正两厢和面楼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共有房舍22间。由于宗祠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且内部空间较大,1942年日军侵入龙陵后,被强行占用作驻军司令部及侵滇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驻地。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有56师团板口少将、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参谋长水上源藏少将等来此坐阵,指挥调度腾冲、龙陵、松山等处驻军与我远征军周旋作战,为强化日军对这一地区的血腥统治发挥了核心作用。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龙陵,曾在这里与日军发生长时间的激烈争夺,双方死亡达数百人之多。战后,这里曾一度被用作白塔小学校舍。2000年小学搬迁后,归还当地赵姓家族……[详细]
60、护珠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珠寺
  护珠寺在城北15公里之岗峨山中,山势似交椅,面对平川,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不可多得的览胜之所,山门前后,松杉亭亭亭玉立,高入云端,入二门后沿石阶直上43级方至大雄宝殿,殿前有梅二株,偃卧如龙,每至初春,满树雪花,旁有茶花一株,花期之时,一树红霞,约千数朵,花大如盘,相传均为元时腾冲土知府高泰所植,寺内有隆庆三年(1596年)、康熙十年(1671年)和二十年(1681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碑刻四通,记载了护珠寺发展变化的历史。护珠寺有两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个传说是讲青海龙、白海龙为龙弟兄,潞江龙、龙江龙为其父母。某日,龙兄弟至潞江为龙父祝寿,龙父裼龙珠一颗,归途中,两兄弟互抛龙珠为戏,一不小心,失落龙珠,为孟光(孟氏至腾冲祖先)所得,忽然雷声震地,大雨倾盆,光携龙珠不知所措,适逢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