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旅游

铜仁市文物古迹介绍

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湾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内。距梵净山山门2公里。其弥勒殿金碧辉煌,内供一尊金玉弥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弥勒,为世界最大金玉弥勒菩萨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叶宝莲、木雕须弥底座四个部分组成。金玉弥勒菩萨结善跏跌坐姿(弥勒菩萨唯有坐姿)端坐于木雕须弥底坐上,足踏白玉莲台。上面雕刻的九条龙,也寓意了梵净山曾有“九龙山”之说。佛光外设装饰有108尊小佛。整个金身用了两百五十多公斤的黄金,宝相庄严珠胜,眼观无量大众,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说佛法,头顶佛祖舍利塔,头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别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宝石雕刻而成。菩萨眉心中间镶嵌有六克拉的钻石。胸前佩戴的璎珞、腰间外裙及佛光上镶嵌有珍珠、玛瑙、珊瑚、松石等奇珍异宝;臂镯及手镯上镶嵌有红、蓝宝石及钻石。天衣天裙及飘带上经手工錾刻有宝……[详细]
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
  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梅林寺火山溶石石林:整个溶石石林地处于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古老村寨之间,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景区地势西高东低,斜面延伸,斜面多为石层铺就,石面凹凸不平,如浆状下涌,据专家鉴定该景区为火山爆发,喷岩浆所致,石林呈环状分布,奇石林立,目不暇接,有的连成一片,绵延数百米,有的孤峰独立,自成一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远观之似天女散花,闪闪金光,给人如痴如梦的感觉。四周奇石林立,目不暇接,有的连成一片,绵延数百米;有的孤峰独立,自成一景。石中有松,松中有竹,景观甚多,有如定海神针,有如敦实魁伟的将军,有如慈祥的老人,有超渡众生的佛陀,有翩翩起舞的少女,有活泼的神童,有直刺天宫的宝剑,有高约30米的一线天。一幅幅画面活跃、栩栩如生、千姿百态,令人陶醉。……[详细]
德江曾氏宗祠
  曾氏祠堂位于德江县楠杆乡楼房村天井组天井古民居中部,座南朝北,于大清乙亥年,为当地曾氏家族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该祠分主殿、厢房、围墙、院落。主殿为歇山式青瓦顶建筑,阔面宽6.5米,进深长8.2米,殿柱通直周长最大可达1.35米,整个建筑结构极讲究择木、结构坚实、气势宏伟壮观,厢房位于殿两旁五列四间,样式一致,极为对称,各阔面宽15米,进深长5米,围墙呈长方形,系土石建筑;院落为用青石板铺就,中间有天井一个,现仍为当地人饮水使用。整个建筑系当地建筑风格,但样式、雕刻、纹饰极具特色,应该是本土豪宅的典型代表;同时,由于该建筑系当地豪门曾氏家族的祠堂,折射出曾氏先祖的显赫地位,是具有重要的民俗历史研究价值。……[详细]
木黄会师纪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百余个乡苏维埃。同年8月,任弼时、-、萧克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永新突围经湖南进入贵州,于10月下旬到达印江木黄、松桃石梁一带与贺部胜利会师(红三军则恢复二军团番号)。1976年0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是-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大字楷书,碑呈方形,上小下大,高14.2米,设有护栏和台阶,占地720平方米。……[详细]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县城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座落在县城滨江街,是原大地主杨德和家的房子,是一座4进的四合院,前面临街是一幢三间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第二进是堂屋,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三进是住房,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四进是住房,为二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1936年1月9日,红六军团在肖克、-、甘泗淇的率领下,攻占江口县城,军团部、司令部、红军医院等机关驻县城,其军团部驻大地主杨德和家,因杨德和是个开明地主,对红军比较热情友好,受到红军的优待,并在其大门上帖出“不得伤其人,不得用其物”的标语。当晚,军团部在驻地召开师团干部会,研究休整扩军,打富济贫,迎接十八师归建等事宜,在当时是红军的军事指挥中心。……[详细]
楼上村古建筑群
  楼上古建筑群位于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代初期。该建筑群以梓潼宫为核心,由民宅、街巷、屯卡、古井等组成,集建筑群村落建筑、田园景观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良好的、和谐的人居环境。梓潼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顺治十年(1654)建梓潼阁,康熙、嘉庆、道光均有扩建,咸同年间两次毁损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修复正殿及两厢,光绪六年(1882)重修后殿,1916年建戏楼。现存戏楼、正殿、两厢及后殿,均为木结构穿斗式悬山小青瓦顶,其中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带廊,民宅多为庭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共20余座,均为木结构悬山小青瓦顶建筑,多为面阔三间。民宅布局构思巧妙、道路畅达而机巧,建筑组合实用、合理而美观。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的肇建、维护和变化的过程,保存了明末以来,当地社会的基本信息,从一个侧……[详细]
清代安化文庙
  清代安化文庙德江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县城光明路中段东测,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为孔子先师庙。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化县衙从思南迁至大堡(今德江县城)占庙为“武官衙署”。文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80㎡,建筑面积876㎡。是中原汉文化、儒家文化在黔东北山区的重要有历史见证,是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傩文化和德江土家族民风民俗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德江古、近代社会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实物资料。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县文化局在上级文物部门和县政府的支持下,修复了大成殿、金桂台、两廊、配殿。现大成殿、配殿已辟为“德江县傩文化陈列馆”。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遗址
  红军遗址红军遗址,这里原是江西会馆,1936年1月8日,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至康东北长征经过这里,二军团直属队和五师就驻扎在朱家场街上,六师驻扎在一山之隔的前光屯,当时叫覃王屯,贺龙、任弼时等军团-就住在这座会馆里,这座会馆就成了当时的临时指挥中心。红军在这里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只是惩毙了大地主郑尔昌和他的任朱家场伪区长的儿子郑道生。红军走后留下了少数伤员,其中两位不幸遇害。现改为朱家场中心小学,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还有颇为壮观的樟树群,共有高大的古香樟十五株,而且排列整齐,树龄在百年以上,大家试试,要几个人牵起手才能抱住,另外还有近二十株较小的香樟树。……[详细]
刘元晃宅
  刘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乡克兰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向东,原建筑面积600平凡余米,现存建筑面积300平凡余米。整个建筑由过厅,南、北厢房,正屋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墙围砌,在东侧和南侧各开有一八字门。正屋面阔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厢房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1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八字门为双坡穿斗式木结构。刘元晃宅是克兰寨古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建筑院落,特别是其院内天井和建筑中木雕极具特色。同时外墙饰以白石灰粉刷。刘元晃宅是黔东地区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的代表,是典型乡土建筑在黔东地区的集中反映。……[详细]
30、洞佛寺
洞佛寺
  洞佛寺洞佛寺,于1985年12月,被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行将失败之际,以曾广爱为首的200余名土匪四处抢劫,游击队解放德江后,继续为非作歹与人民为敌。1950年3月,解放军经过三天三夜激战,才全部歼灭了匪徒活捉了匪首曾广爱。1984年,德江县委、政府为纪念牺牲的烈士,在洞佛寺洞口崖壁上勒石铭记,以垂千古。洞佛寺洞陵园,总面积1500平方米,陵园内有五位剿匪英雄的坟墓。陵园后面是当年匪首曾广爱的居住地——洞佛寺山洞,山顶有青石纪念碑一个,高6.2米,宽1.98米,碑座为6面2级石台,正面阴刻“青山埋忠骨,英雄垂千古”,南面有剿匪简介。……[详细]
坝梅寺遗址
  坝梅寺遗址坝梅寺遗址原名承恩堂,位于梵净山西麓,因在坝溪、梅溪之间,故俗名坝梅寺,为明建4大脚庵之一,正殿7间,偏殿及僧房数十间,画栋雕梁,规模宏大,占地4亩,寺产遍及周围二三十里。1958年学生勤工俭学寄住寺内,不慎烧毁。现仅存围墙、屋基及山门外合抱古树数十株。清康熙后,历年所刻石碑及寺附近的和尚墓群尚残存。遗址附近有碑数块,其中康熙十五年(1676)因垣重建承恩堂常住碑,记庙产甚详;嘉庆十年(1805)的重修扷垣碑,记载了该寺扩建始末;光绪二十三年(1879)碑,记载清理庙产经过。1982年9月,与坝梅寺和尚墓群一并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详细]
32、许升墓
许升墓
  许升墓许升墓位于卓林坡南麓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许升,原任明南京右卫指挥佥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征思洲,十九年(1386年)征靖洲,功升指挥同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润四月领兵开辟平溪,建卫筑城,为掌印指挥使,封镇国将军。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立墓碑,墓碑正文为“明故平溪卫指挥同知始祖镇国将军许公升墓”,左刻“公江南全椒人也,世袭南京右卫指挥,洪武十八年,从思州山同蛮,十九年,征靖州各处判蛮,功升指挥同知。二十三年闰四月初一日,领军开辟平溪,始建卫治,创筑城池,屯田世守,为平溪开创许氏始迁之祖,原葬于此。”……[详细]
33、敇赐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敇赐碑
  敇赐碑的全称叫《敇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是梵净山值得一看的明代文物,此碑建于明万历46年,即公元1618年,是御僧妙玄奉神宗皇帝之命将梵净山金顶古佛道场重新鼎兴之后,由神宗皇帝下圣旨敕建的。执笔者为户部郎中李芝彦。户部郎中相当于中央朝廷的副部长。碑文全是楷书阴刻,共计1349个字,其中序文838个字,附文511个字。文章写得骈丽华美,气势汪洋恣肆;内容丰富详实,感情酣暢淋漓。是记录灵山佛教发展历史,确定灵山佛教地位的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资料,也是描写梵净山山川形胜的第一美文。 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详细]
34、中天塔
中天塔
  中天塔中天塔座落于思南县思唐镇城东椅子山顶,始建于明朝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参政史贤始建。屡经修葺,塔身七层、六方,高40余米,额“鼎峙中天”。于乌江鲇鱼峡口仰望塔身,高插云际;眺望江中,波光闪闪,塔影摇,为思南之名景,古以“雁塔标霞”荣居思南八景之列。有古诗赞日“夕阳反照扑窗纱,雁塔澈舟起暮霞;瑞彩运连村树杪,晴光高压郡人家。浮图七级烟云拥,文笔千寻锦绣夸;对此诗情应更惬,椅山月上晚风斜”。“百尺飞来塔,中天鼎峙雄,峻撑关气紫,平插岭霞红。仙帆拖残影,霓裳拂半空;还疑五色笔,散彩赤城东”。……[详细]
旷继勋烈士故居
  地址:思南县城安化街处旷继勋故居位于思南县城安化街,总占地面积为500M2,为三柱二瓜木房二栋,有正房三间,陈列室四间,接待室三间,马房一间,厨房一间,厕所二间,汉白玉半身塑像1尊,石门、牌坊和围墙等。现有烈士遗物有清代时期的象牙筷子1双,木床1张,民国时期药瓶1个,民国时期的肚兜1个,钱包1个,印章1枚,酒杯1个,棉背心1件,以及袖标、印章、行军锅、花瓶等。另外还有旷继勋烈士生平在革命各个时期的照片数十张以及中央、省、地各级领导题词的匾牌等。……[详细]
煎茶宋代古墓群
  煎茶宋代古墓群俗称“草寇坟”或“苗王坟”,位于煎茶镇新场村大院子,为南宋时期石砌古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座墓分四处葬于相距约20余米的两个山堡上,墓室形状基本相同,均为石方结构单室墓,高约4米,长4.4米,宽2.07米。上封约1米厚的红砂土质,外层与地平。一号墓室于解放前被盗掘。墓室内底部有石池腰坑,坑上置石棺床,后壁有供台,顶端藻井中央有太极图浮雕。二号墓右壁刻“加官”、“进禄”四字;左壁刻“宝玉”、“满堂”四字。三号墓两壁刻“东海”、“南山”四字。……[详细]
瓦屋刘氏宗祠
  瓦屋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瓦屋村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当时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绍基和黄道长官司正长官刘绍勋联络当时的各地族人集资而建,原为二进式院落,整栋建筑依山势,拾阶而上,由前至后为戏楼、正殿、南北厢房、后殿(-祠)面积1000平方余米,坐东向西。现存前天井、正殿及南北厢房,面积为5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前有过廊为穿斗抬梁式结构,牌楼和戏楼被人为改造,南北三级式封火墙保存完好,天井为石板铺墁。司前刘氏宗祠是铜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宗祠建筑。……[详细]
万寿宫古建筑群
  地址:贵州省石阡县境内处全国最大的宫宇—万寿宫古建筑群。万寿宫位于石阡县城北端。为明万历初年始建,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年间补修,占地3800平方米。牌楼式宫门雄伟高大,正殿和过殿座东面西。宫内分戏楼、正殿和花圃三大院落。整个建筑为木结构,镶嵌以砖烧造的各种花、鸟、虫、鱼、走兽,图案栩栩如生。戏楼翘角飞檐、上下楣枋刻有双龙戏珠和三国演义故事等数十处高浮雕,其间,花饰绿、木饰红、人饰金。万寿宫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好最大的宫宇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家溪刘氏宗祠
  丁家溪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丁家溪村西200米处,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坐南朝北,整栋建筑依山临河而建,由戏楼、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四周为青砖封火墙,正殿两端为云跌式马头墙。西楼两侧厢房前为硬山式青瓦,戏楼前院由方形石板铺成,南北长8.2米,东西宽13米,以“八”字形五级石阶而上是正殿,面阔三间,前廊栅栏,月梁上有精美的图案,两次间后檐山墙上清嘉庆年间记事碑一通,为黔东祠堂建筑的典型之作。……[详细]
思南古城
  介 绍 思南距铜仁市130公里,早在东汉时就已建成,境内古迹众多,更有腾龙峡景区、四野屯风景区、郝家湾民居、乌江博物馆等景观。交 通 1、从铜仁汽车站坐车可直达。 2、从贵阳到思南约350公里,其中贵遵高速138公里,其余为二级柏油路,乘车时间约七小时左右。 贵州铜仁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