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旅游

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北川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北川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马槽乡境内,是一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旅游胜地。1935年4月中旬红四方面军长征进入北川后,其总医院随军移动,5月初,千佛山战役打响后,迁至马槽乡邱家大院,为战役提供后勤医疗保障。2008年“5.12”大地震后,按照原建筑风格进行保护性修复。经过保护性修复的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精神。……[详细]
盐亭文星庙
  文星庙位于安家镇鹅溪村五社,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30平方米。呈长方形布局,面阔三间,通面阔12.3米,进深12.5米。前殿有垂带式踏道10级,殿内有壁画一幅,题为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四日画。抬梁式梁架,檐下存斗拱七朵,前后有乳栿搭牵,木结构歇山式顶,顶上覆盖小青瓦。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文星庙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盐亭文星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至坟嘴山30米,南至外墙外延100米,西至村道路,北至外墙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103、豆叩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豆叩寺
  豆叩寺距平武县城102公里。经专家考证,该寺为明代早期建筑,年代早于报恩寺。寺庙占地1200多平方米。原来由山门、罗汉殿、观音殿和正殿大佛殿等组成,现仅存大佛殿三间。大佛殿保存完好,木构件保存原样,是平武目前现存时代最早的古木构建筑,为研究平武早期的古木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由于此殿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清漪河堤外30米,西至政府街20米,南至文化中心15米,北至豆叩中心小学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蒋德钧德政坊
  蒋德钧德政坊 蒋德钧德政坊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蒋德钧系光绪年间龙安知府。原址在青莲镇五家坡,1984年迁于太白公园。坊高8.4米,宽7.3米。中门高4.25米,宽3.2米,正楼匾额书“恺悌同思”,边楼右额书“除暴”,左额书“安良”。柱下前后立夹柱石。蒋德均德政坊为我市仅存的两处清代大型石质牌坊之一,为研究四川牌坊类建筑文化提供了实物。……[详细]
绵阳文星塔
  文星塔位于安州城区银河大道,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完工于清光绪卜五年(1889年),历时53年。文星塔,敬拜文曲星之塔。历史二百余年之古塔,汶川特大地震中损毁,今依原貌重建。传说此塔修建之时,一叫花子问:塔的四方哪方重?有人说,西方偏重。叫花子说,好。化云飘去。于是数百年来,塔的西方多出人才;一些人置业投资,亦多选塔的西方。保护范围:以四周公路边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106、姊妹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姊妹桥
  姊妹桥:位于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罗浮山温泉风景区中段的晓坝镇五福村,横跨于茶坪河上,呈南北走向,四周群山环抱,远看如巨匠清幽国画,美轮美奂。姊妹桥又名双木桥、高桥、五福桥。始建于元末明初,当时为石板桥。因茶坪河连年涨水,溺水之事时有发生,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乡人自愿捐资捐料请工匠改建成了这座木质廊桥。保护范围:东至天桥电站,南至晓(坝)茶(坪)公路,西至老脚岩遂道,北至李家沟候家老屋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伏羌堡遗址
  明代军事遗址伏羌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皇帝庙村。伏羌堡不仅是明代屯军,练兵的军事遗址,更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保护范围:城墙向西、北外延2米,向东外延1米,向南外延4.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
  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年代:1935年2012年,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外3米,西至正大门外5.5米,南至正厅外3米,北至北偏房外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详细]
江油重华寺
  重华寺位于重华镇半边街(今灵溪街)后西侧龙会山,坐西北向东南,寺前有一荷塘,可谓是依山旁水,树木成荫,静谧清幽。寺庙约建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原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有三级两重大殿及两侧配殿,因主奉舜帝重华而名。……[详细]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将建在原北川中学校址,设爱心纪念林地,参观者可植树寄哀思,4座守望塔将设在中心祭奠园和北川墓园四周。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以“永恒北川”为主题的《方案设计》将县城和任家坪都纳入保护的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在整个遗址博物馆项目中处于核心地位,“永恒的家园”将是这一区域的主题。分家园的主人——活着和逝去的北川人,家园的环境——城廓依稀的生活场景,家园的历史——持续传承的人文精神,家园的未来——生机烂漫的绿色环境等分主题,让人感悟之中,相信北川未来依然美丽。除了自然修复,县城遗址区会有人工呵护下的自然介入,绿色方舟将……[详细]
白砂包崖墓群
  白砂包崖墓群位于方水乡。年代为汉至南北朝时期。分布面积为1800平方米,由东向西在缓坡崖壁上钻凿墓穴,以小型、单室墓为主。墓室早期被盗,残存随墓器物很少。该墓群位置处于江油至安县重要通道之上,对研究本地汉至南北朝时期墓葬习俗、民风民俗有重要意义。……[详细]
112、鹰嘴岩
鹰嘴岩
  鹰嘴岩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境内,此处是龙门山造型奇异的一个绝佳之处。这座悬崖,我们俗称老鹰嘴。老鹰振翅待飞。鹰嘴岩山壁如削,崖高200米,近东西向延伸,长1.5千米。……[详细]
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境内,1935年红军长征过北川,是北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里重点展示红四方面军在北川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北川人民为长征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激励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详细]
114、凤灵寺
凤灵寺
  凤灵寺位居盐亭县城弥江大桥东的凤凰山,象凤头似的峰顶直插云天,茂林、绿树、奇花、碧草覆盖满山。国道唐巴公路经山门而过,汽笛声、水流声、钟声、鼓声、鸟歌声组成了嫘祖故里大自然的交响乐。凤灵寺不仅有丰富多彩、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深邃悠久的佛教文化,是川北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远在宋徽宋崇宁元年(公元102年),显宗佛教就传入盐亭后遍及全县,于1940年在凤凰寺建立“盐亭县佛教会”。如今的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韦陀殿、圆通殿、大佛殿及观瞻楼、会议室、办公室、商店、藏经室、住宿部、食堂、浴厕等组成近10000平方米的建筑群。诸殿构图设计各异,红墙黄瓦的古寺掩映在林荫之中。前傍银流,后依山林的凤灵寺位居县城要冲,近城而不进城,近水而不进水。从古至今的年年季季,远近旅游观光焚香朝拜的客人,纷至沓来。……[详细]
土地垭寺庙
  土地垭寺庙在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山森林公园附近。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依托于盐亭城西翠嶂屏立的负戴山。登临山顶,俯瞰,景色不错。东麓有昙云庵等寺庙。山顶有新修复的寺院。景点位置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山森林公园附近池后街……[详细]
116、李杜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现存大门、照壁、工部祠、水榭、水池等,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占地6亩,工部词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木结构建筑,面积120.96平方米。水榭体量较大,为单檐歇山式顶,抬梁结构,长15.4米,宽5.9米,横跨于水池之上。四周有围墙,园内有花圃,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近年已修葺一新,有《李杜与绵州》陈列游人络绎不绝。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涪翁路,北至芙蓉溪路,西、南至恒信花园小区围墙。景点位置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东岸……[详细]
新铺双牌坊
  新铺双牌坊(涪城区)1.唐陈氏节孝坊保护范围:以牌坊外缘为基线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唐曾氏节孝坊保护范围:以牌坊外缘为基线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昭忠祠、王玺公衙、镇羌门及城墙
  昭忠祠、王玺公衙、镇羌门及城墙(平武县)保护范围:1.昭忠祠、王玺公衙:以现围墙和公路为界。2.镇羌门及城墙:以城门、城墙外缘为基线,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郪江崖墓群
  郪江崖墓群位于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郪江镇先秦时为郭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此建妻阝县。王城左带锦水,右邻郭江,东有鼓楼山,西邻天台山。现以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遗存数以千计的崖墓,有些地方鳞次栉比,密如蜂房。其中以金钟山、泉水坝、紫荆湾墓群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崖墓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规模上大小不一。结构上,多室墓均在中轴线上,一般可分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墓内利用山岩凿有台阶、水沟、壁龛,灶案、柜、棺台、床等附属设施。很多墓有圆雕、浮雕、线刻等建筑装饰雕刻和画像装饰雕刻,还有一些墓内有红色涂料彩绘。画像装饰雕刻多在前、中室两壁和门壁上。浮雕画像的内容有:如舞蹈状而奋力撑顶岩石的力士、腾空的舞蹈人、托腮端坐人、推门探望人、执板说唱……[详细]
卧龙诸葛寨
  梓潼城西三十里有卧龙山,亦名葛山、亮山。《舆地纪胜》载:“葛山,亦名亮山,昔诸葛北伐,尝营此山,因名。”《蜀中名胜记》二十六卷亦载:“梓潼西南二十里(应为三十里,引者注)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历代方志及有关史籍均有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北伐魏驻兵于此的记载。诸葛寨又名牛头寨,山形椭圆,四面陡削,寨顶较平,周约三千多米,南端为葛山寺,原寺规模宏大,有三重十八殿,明末毁于兵火,清光绪年间重建,只有两重五殿,比原有规模要小得多,寺背倚崖,崖上古柏葱葱,约五百余株。寺内有一唐贞观八年刻的《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石碑,有唐僖宗中和四年的造像碑记,梁大同年间碑及张献忠“兵祸”碑记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