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旅游

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21、嫘祖陵
嫘祖陵
  嫘祖陵(墓)位于盐亭县的金鸡镇的青龙山,远在秦汉以前就已建成,是人们思古怀亲追忆祭祀嫘祖的地方。恢复重建的嫘祖陵为八卦形,以山为陵,外露三方,内藏五方。陵墓边长为24.95m,意为二十四节、九五至尊,陵直径60m,高190m,属中华女祖第一陵。1993年,四川省老领导、学者杨超为原墓题写的“嫘祖墓”碑,包含在陵墓正中。陵前碑亭,宽14m,高9m,采用八卦中的坤卦形结构。陵碑高2.8m,宽1.2m,厚0.3m,“嫘祖陵”三个古篆体大字是由新加坡著名华人书法家丘程光先生到盐亭书写的。碑亭前的香炉也是目前全国别具特色的石制龙凤浮雕香炉,长7m,宽1.5m,高2.5m。陵(墓)区墓台为半圆形,左右两边各设圆形化钱炉一个,正中为排楼。排楼前面是直通嫘祖湖起点平台的神道。神道全长400m,宽20m。设下……[详细]
22、琴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内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终年不……[详细]
涂氏牌坊
  涂氏牌坊(又名玉龙花牌坊,玉龙节孝牌坊)位于盐亭县玉龙镇新家沟村,距县城东21公里、距玉龙镇1000米,矗立于梓江东岸,山青水绿,气候宜人,位置尤佳。涂氏牌坊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陈绍惠禀呈朝廷以旌表节妇赵涂氏而建,由赵涂氏次子(太学)赵金成承建。涂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2.64平方米,仿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通高8.8米,宽12.8米,厚0.62米,四根砖柱的前后均置有高大的红砂岩抱鼓石,共8个,高2.44米,厚0.36米,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牌坊周身用数百块陶雕、砖雕件贴面或镶嵌于一体,每个抱鼓石顶部用陶雕下山狮,与四根方形柱连接。三道门为拱形顶,每根横梁都全镶雕有如意花草,24孝等戏剧浮雕,两耳各有10场陶制浮雕。……[详细]
盐亭县嫘祖故里
  嫘(音雷)祖,轩辕黄帝之元妃,中国上古养蚕治丝的伟大发明家,5000多年前诞生于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嫘祖村。嫘祖原名王凤。她自幼聪颖,采果奉亲,发现天虫吐丝结茧,细心观察蚕的生长规律,呕心沥血,首创野蚕家养。又治丝兴衣,使西陵氏人穿绸着帛,而被举为西陵部落酋长。嫘祖以丝帛为贽进献轩辕,轩辕慕名前来访问,实现了嫘轩联姻,中原与西蜀的联盟,从而建立起了大统一、大团结、大民族、大文化的东方大国。嫘祖一生辅弼黄帝,选贤用能,协和百族。她未尝宁居,随黄帝巡视全国,教民育蚕,历尽千辛万苦,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病逝于南巡道上,遵嘱归葬于金鸡镇青龙山之首,祖墓犹存。由于嫘祖开辟丝绸文明,功高日月,自周代起就被天子庶民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又被尊为“行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娘”,历……[详细]
汉平阳府君阙
  出绵阳北门,沿川陕路步行4公里,芙蓉溪畔的仙人桥旁有一对古老建筑,突兀屹立,玲珑多彩,端庄壮丽,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平阳府君阙。平阳府君阙,简称汉阙,属墓阙,即建筑在达官贵人墓前起“标表宫门”作用的一种特殊的界牌。是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23个汉阙中较为完整的一个,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汉阙严整坚固,别具风格,阙为双阙,亦称“子母阙”,即有母阙和子阙,两阙坐落一南一北,相距26.2米。北阙为子阙,亦称副阙,通高5.29米;南阙为母阙,亦称正阙,通高5.45米。两阙均分为阙、阙身、阙盖、阙檐、介石、阙顶六个部分,全由条石和板石堆砌而成,其间无任何粘结物,严整坚固,整齐美观,别具风格。《四川通志》载:阙题“汉平阳府君叔神道”八字。今仅存“汉平”二字。阙为东汉初平、兴平年间建造。上部浮雕……[详细]
26、马鞍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鞍寺
  马鞍寺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5里有一马鞍山。山麓有一山名曰“金凤山”,马鞍寺就坐落在“金凤”头上。寺庙因山得名。马鞍寺建于宋元,毁于明末。现有四重殿宇,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殿及厢房重建于清道光、同治时。坐东北向西南。正面市乐楼(戏台),广场(戏场坝)后依秩是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玉皇殿,除玉皇殿3间外,均系长5间22米,宽3间12米的悬山顶抬梁式建筑。两端是长达13间的厢房,组成闭合式建筑群,总长115米,总宽55.2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鲜明的地方特。大雄殿有200多年前额精美壁画。马鞍寺系绵阳市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马鞍寺壁画数量众多,在全川少见。寺内只要能作画的地方――建筑的挑、枋、……[详细]
27、蓝池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池庙
  蓝池庙,又名兰池庙、南池庙,座落在三台县塔山镇南池村玉池湾。距绵盐公路8公里,距塔山镇10公里,距三台县城30公里。盛唐伟大诗人杜甫曾到其游历,并留下《题玄武禅师屋壁》等诗作。现存拜殿、岱岳殿和东西上下两厢等古建筑群,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991.85平方米。塔山镇蓝池庙于1993年,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99年10月,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蓝池庙布局较为完整,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屋面脊饰保留川西北民间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梁架、斗拱,保存了明清早期的木构架,建筑梁架上保存有清代题记。为研究绵阳乃至四川的清代寺庙提供了实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蓝池庙所存汉砖、唐碑、宋代“神仙洞”摩崖题……[详细]
贞孝节烈总坊
  贞孝节烈总坊(梓潼县)贞孝节烈总坊,即贞节牌坊,位于长卿镇南桥村。清光绪二十八年建造,牌坊坐北向南,为一正楼二边楼、飞檐翼角四柱落脚的石刻,青白砂石垒砌而成。通高9.6米,阔8.1米。坊用4根立柱,9条整石横梁,近百块华板,数十块檐石穿逗、镶嵌而成。其前后、左右均与中心线对称。正门高5.6米,侧门柱高4米,柱底边长0.6米。正楼由侧门柱和横梁承托,边楼由正门柱和大横梁承托。坊为庑殿顶,东脊已残损。正楼华板之上南北两面正中镶嵌“皇恩旌表”坚匾,其下刻“贞孝节烈总坊”横匾。匾下华板镌刻143位贞孝节烈女士姓名。正门高3.6米,宽3.5米。侧门高2.5米,宽1.5米。正门柱刻楹联:“九曲水七曲山贤媛笃生正气足争流峙;金管书银管禄史臣汇载清芬常播简编”。两侧门额上各嵌一方形匾额。南面两边分别刻“竹节……[详细]
萧杨氏节孝坊
  萧杨氏节孝坊,一般称为肖杨氏节孝坊,位于绵阳市涪城区塘汛镇下场口,绵三路边,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坊主萧杨氏,绵南杨有祯之女,生于乾隆四十五年,年十七岁嫁于本里业儒萧作维字正礼为妻,成为萧行芳孙妇,国学萧永福公长媳。十九岁时,夫亡故,无子,矢志守节。嘉庆十年,抚嫡堂兄千总萧作贵次子廪生家学(家政)为子承祧。杨氏孝养翁姑,持家教子,为一方节孝典范。嘉庆十五年,翁故,孝事病母,后母逝,独自抚养弱弟幼子。道光十年,五十一岁,守节三十二年,亲族、乡里公举,报请旌表,拟建坊,杨氏止。咸丰四年,七十五岁,寿进古稀,精神犹健,子、孙、曾孙振振一堂,建“萧杨氏节孝坊”。萧杨氏节孝坊,青砂岩石质,东西向,是四柱三门三层屋宇式牌楼,高10.2米,宽7.05米,由坊顶、坊身、坊柱、坊基构成。坊顶山形,坊身……[详细]
盐亭张氏民居
  张氏民居位于盐亭县巨龙镇五和村2社,距巨龙镇1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坐东向西。左靠青龙嘴,右接白虎嘴,北与张花山相望,东与圆宝山相邻,形成了古建筑与山水的和谐统一。建筑面积3038.8平方米,划定保护面积9482.8平方米。张氏宅原名桅杆湾府宅,又名张勉行府宅,为六道正门径直贯通三层天井坝的多重四合院布局。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由甬壁、石桅杆、头朝门、第一天井坝前院、二朝门、第二天井坝、前厅、后堂、左右厢房、配房与廊庑构成,全长85.6米,宽35.5米。前厅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后堂为穿斗式梁架,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前厅面阔20米,进深10米,通高9.9米。后堂面阔23米,进深10米,通高10.3米。保存了清代木结构建筑原貌。张氏居有确切的纪年,较为……[详细]
阴平遗址
  阴平遗址位于小溪坝镇。为南宋遗址,分布面积10000平方米。1999年修建绵广高速公路时被发现,2001年1月—4月省由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阴平遗址文化层厚度均在2米左右,个别地方达到3米。现场发现了瓦片、红烧土、石构件等大量的建筑堆积物;出土了珍贵文物百余件,有陶碗、碟、盏、杯、罐、缸及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瓷、浙江龙泉的豆青瓷、陕西铜川耀州窑的瓷器、四川广元窑的黑釉瓷器,并有少量的铜器、残缺的铁器及动物骨片。阴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三国邓艾伐蜀时期。当时,阴平古道山峦叠嶂,沟谷纵横,交通宿营极为不便。发源于江油市藏王寨和马角坝密林深处的潼江在阴平坝形成一个大拐湾,因流水作用,形成了一块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的山间平坝,为军队宿营扎寨、补充给养提供了便利。《梓潼县志》、《江油县志》记载:“西晋……[详细]
32、楠竹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楠竹村
  景区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楠竹村境内有森林竹海、七朗庙、蝴蝶谷等20余处自然景观,气候宜人,交通较为方便,平均海拔约1320米。拥有林地12386亩,其中天然林5000余亩、人工林1986余亩、成片优质楠竹林约5400余亩;黄莲、厚朴等中药材达2600多亩。……[详细]
江油云岩寺
  云岩寺座落在江油市北25公里的窦圌山上。寺庙始建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4年——879年),兴盛于宋代,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建筑除飞天藏外,全系清康熙至道光年间重建。云岩寺建筑坐北朝南,层层递高。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文武殿、-殿、大雄殿、振经楼五重主体建筑。两侧辅以配殿、经堂、禅房、客厅等。寺外窦圌山顶峰还建有玉皇殿、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飞仙亭等。占地26亩,建筑面积5051平方米。云岩寺大雄殿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重建。面阔14米,进深17米,歇山式顶,前后檐有斗拱,出三跳。底层栌斗下承普柏坊。殿正面装六合门,镂空雕花。殿堂中塑释迦牟尼像一尊,两侧为伽什、阿难二弟子,两边塑十八罗汉像。飞天藏殿为云岩寺西配殿。面阔17米,进深19.23米,通高16.91米。重檐歇山顶,两层檐下施五铺……[详细]
王右木故居
  王右木(1887-1924年)江油市武都镇人。17岁东渡日本求学,与李大钊等人组织神州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在成都高师任教,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新四川旬刊》、《人声报》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支部,中共四川支部,任党的书记。1924年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返川途中在贵州牺牲。王右木故居位于江油市武都镇。故居原来是一座典型的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坐南朝北,一进三幢。前面临街是一重檐楼房,下面前装六合门,四周装木板,内放柜台作店铺,上面架楼板,安推窗作茶园,中间是一个敞式的客厅,后面是单檐的堂屋、居室、厨房等,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现存的堂屋、客厅、居室等为穿斗式悬山建筑,木质梁柱承重,建筑面积为500余平方米。客厅2005年重建作为展厅使用。王右木故居……[详细]
盐亭笔塔
  笔塔因塔形似一枝巨大的毛笔,故名笔塔。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4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七级六角楼阁式砖塔,单筒式结构,攒尖式塔项。塔身建在三层红砂岩石的基座上,基座呈六边形,全塔通高31米。塔身外用青砖和精工烧制的土陶烧制构件砌成,七级逐层上收,各层开设假窗,空心至顶。塔底层每角设置高大的红砂岩石抱鼓大石支撑塔体。塔身各层塔檐下额枋上嵌有戏联、人物、鸟兽、花卉、山水陶制浮雕,第二至七层的柱上有云龙浮雕,第二、三层有五爪龙在云海中翻转牵动,气势磅礴,嵌有“龙盘虎踞”四字;五、六、七层各有铁铃挂在每一角;第二层正面塔身嵌有匾额,横匾为“云蒸霞蔚”阴刻四字,轮柱阴刻楷体陶雕楹联“火候文章光北斗,门前科第擢东关”。塔顶覆盖着灰筒板瓦,塔刹为葫芦式宝瓶。笔塔寓意招唤文风,冀望家乡振……[详细]
劳坪五显庙
  劳坪五显庙位于三合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一座两重四合院落。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单檐庑殿顶,穿斗木构架。山墙、前檐由土坯泥墙围合而成,于前檐明间、次间开寺门,明间为石砌方门,次间为石券拱门。面阔3间共30米,进深3间共8米;戏台与山门相连,背靠山门面向观音殿。单檐歇山顶,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舞台,下层为寺庙出入口。平面呈正方形,面阔3间共10米,进深3间共10米。大木构架为穿斗与抬梁向结合式,木柱下置鼓形石础;前院左右厢房为两层0式悬山顶建筑,面阔8间共28米,进深6米。穿斗大木构架,竹编泥墙围合,外施白灰上绘墨彩壁画;观音殿,单檐悬山顶,面阔5间共17.3米,进深6.75米。大木构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式,木柱下置鼓形石础,四面砖墙围合,前有一方形砖砌月台……[详细]
建平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场镇内,西距梓州古城22公里,紧邻原101国道(唐巴公路)三台至中江县的大路上,占地4120平方米,古建筑工程布局因地制宜,构思巧妙,由坐东北朝西南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包括天王殿、玉皇殿、观音殿,且在同一中轴线上,明清戏楼兼为山门,偏离于中轴,充分融合于周边环境,完美无缺的川西平原古典民居建筑,与非常传统的道佛寺庙文化融为一体,总体建筑布局独特,结构严谨。该建筑始建于明朝中叶,重建于清乾隆王朝和民国初年,单体建筑均有确切纪年。该工程遵循“道法自然、水润天府”的理念,单体建筑的逐层抬升、巧妙布局,得到了充分展示。工程布局协调、美观,是四川省寺庙建筑中的独特精品,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率领义军曾在此盘踞。1938年秋,从成都秘密转移到三台的屈义生等7名党员,在此最早建……[详细]
嫘祖故里岐伯宫
  黄帝元妃嫘祖故里岐伯宫、地处川北盐亭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距盐亭县城49公里。山足与莲花湖相通,水陆码头相连、坐车或乘船都能到达。中华第一部中医药巨著《黄帝内经》作者、中医始祖岐伯出生于古岐舌国。他首创以中草药为人治病、开医药之先河。助嫘祖养蚕兴衣。辅弼黄帝铸成大联盟、多民族、大文化、大统一的东方文明大国。受封在岐舌国、拜军师、国师、天师。他精通医学、政治、军事、经济、哲学、易学,为人类健康发展、历史前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岐伯故里的崇山峻岭中,生长有上千种名贵的野生中草药、茶亭乡民历来以种植中药材为支柱产业。故又史称“药谷”。芯呈梅花瓣的桔梗菊糖量8.4%,超国标2.4个百分点,全部出口到韩国。歧伯宫、岐伯殿、嫘祖殿、岐伯史绩馆,保存有丰富多彩的岐伯史迹。岐伯坝、岐伯树、岐伯桥、岐伯亭、岐……[详细]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大庙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距离绵阳市49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大庙始建于晋,建筑气势恢宏,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朝初年,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七曲山大庙……[详细]
江油万寿寺
  万寿寺 万寿寺位于厚坝镇白塔社区万寿街95号。大雄宝殿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为一座前带檐廊的悬山顶建筑,面阔5间共18.1米,进深8.5米。木构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式,木柱下置石础,木穿贯金檐柱而出形成前檐檐廊。山墙、后檐土坯泥墙围合,屋面盖青瓦,瓦直接达与椽间,置檐口处形成滴水吊檐。井建于清代,面积4平方米。井口呈圆形,直径0.67米;井圈为两环形青砂石,直径0.97米;井沿由卵石三合土夯筑而成,直径1.37米,井深12米,井口距水面0.6米。壁画分布在大雄殿的墙壁上,共6幅。当心间和次间无间隔,中设神台,为释迦牟尼塑像。其两侧墙壁上各有一幅长6.5米,宽3.6米的壁画,为道教人物、佛教人物画像,内容为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每幅上为二十四诸天,下为十八罗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