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泸州市旅游

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泸县永济桥
  永济桥,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42.57米,宽1.88米,桥板厚0.45米。由东北向西南第四、六、七、九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龙首张口露牙、舌,上唇上翘;龙尾呈平面浅浮雕卷曲状。其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圆润。该桥是泸县龙桥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2、立石街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石街
  立石街是古驿站所在地,自古商贾云集,曾十分繁华,最早建于明代,现存神泉街和米市街两条老街,街面用条石铺成,街道两侧有民居。其中,神泉街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300米,宽2.6至3米;米市街呈东南至西北走向,长约170米,宽2.4米。立石街对研究明、清时期的交通、经济、建筑、民俗等状况有重要意义。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鹤村观音桥
  白鹤村观音桥,建于清代,为石质单拱券平桥,呈西北—东南走向跨于马溪河上。桥长22.74米,宽3.45米,拱券跨度约4.45米。桥面用条石铺成,微呈弧形。桥孔西南端顶部现存圆雕龙尾1个,且雕刻有云纹图案。西北与东南桥头分别设“八”字形条石护坎,两头的条石护坎雕刻有龙头、龙尾。龙头上昂,张口露牙。2006年3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4、薄刀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刀桥
  薄刀桥,建于清代,为1墩2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5.66米,桥面宽1.06米。桥墩上有1条圆雕龙。龙头上昂,呈“S”形,龙尾呈缠绕状。龙头、龙尾高出桥面0.15至0.3米。从龙头顶部到龙身有一条宽约0.05米的纵向裂缝。龙雕线条流畅,雕刻技法娴熟。该桥是泸县龙桥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岩新桥
  龙岩新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横跨于黑龙溪上。桥长15.28米,桥面宽1.31米,桥板厚0.5米。由西北向东南第二、三个桥墩西南端顶部各有圆雕龙头1个。龙头长0.97米,宽0.53至0.68米,高0.64米。龙头张口露牙,上唇上翘,形象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川滇黔工农红军游击队起义指挥部旧址
  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起义指挥部旧址—桂林园(北纬28°29′41.3″、东经105°36′16.7″、海拔高程666.3米)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予以公布,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认真做好所辖区域范围内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起义指挥部旧址—桂林园”的保护范围公布为:房檐四周滴水分别向外延伸20米。……[详细]
水洞坪平洞动物群化石遗址
  水洞坪平洞动物群化石遗址位于古蔺县,为新时期时代化石遗址。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遗址边界为基线,向西南延伸9米至省道公路309线,东北、东南、西北面均为岩壁,各外延20米,东南至西北长40米,西南至东北宽29米。保护、建控面积约1160平方米。……[详细]
合江城垣
  合江,遗存在城区内的明代城干垣近2000米,张家沟、河街、水洞街的城垣旧貌依然;与县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为合江古县城的象征。白沙镇唐代合江县城遗址,九支镇宋代安溪县城遗址,榕右乡榕山城遗扯,合江镇安乐山城遗址,城郊隋代刘珍修道成仙的云台寺,县西建于穴元之际的川南古刹法王寺,城南的明代石刻流杯池,清代摩崖石刻霞洞和城内的清代街区、古民居。保护范围:以张家沟段、下河街段、南门桥段等3个点的每段城垣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和尚山高桥
  和尚山高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跨于马溪河上。桥长23.12米,宽1.36米。从东北至西南的4个桥墩东南端顶部依次圆雕瑞兽狮、龙、象、龙。雕刻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雕工精湛。该桥反映了当时的桥梁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泸县济众桥
  济众桥,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为8墩9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长26.25米,宽1.3米,高2.18米。由东南向西北第二个桥墩上圆雕龙1条。龙身呈“S”形,龙口微张露牙,龙须卷曲呈波浪状,龙尾粗大呈缠绕状,龙鳞怒张,甚有气势。该桥雕刻手法细腻、造型生动,且结构稳固。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铁垆滩桥
  铁垆滩桥,建于清代,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铁石溪上。桥全长28.52米,桥面宽1.36米。桥中部的5个桥墩各圆雕龙1条。桥墩西北端顶部为龙头,东南端顶部为龙尾。龙头短吻斜口,口微张露牙、舌。龙尾有的呈纵向卷曲状,有的呈平面盘状。其雕刻手法粗犷、简洁。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董允故里石刻
  董允故里石刻,嵌于宽13.5米,高3.5米的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离地面高1.27米,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石刻宽2.42米,高0.53米,正文刻行楷“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九个大字,字径宽0.21米,高0.28米,题款模糊,难以辨认。此石刻对研究蜀汉人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泸县龙岩寺
  龙岩寺坐东向西,建于明代。原寺庙因“文革”期间毁坏,现存木结构戏楼1幢,主体基本完整;明万历十四年(1586)的“叙三教堂丹择记”石碑1通,碑保存基本完整;另两通石碑分别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武官禁示”碑和清光绪年间的“州正堂示”碑,两碑均残,部分字迹因风化模糊不清。2006年12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余建光故居
  余建光故居位于叙永县,年代为1891年。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向四周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二社龚伯成包产地边缘处2米,南至二社龚伯成包产地边缘处3米,西至二社龚伯成包产地边缘处2米,北至二社龚伯成包产地边缘处2米。……[详细]
泸县三元桥
  三元桥,建于明代,为6墩7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桥长11米,宽1米,高2.4米,桥面板厚0.3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0.5米,龙尾长0.5米。龙头张口露牙,龙须飘逸。龙尾分别呈上翘状和缠绕状。桥中央两块桥板曾被洪水冲垮,后被人为升高。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溪酒坊遗址
  三溪酒坊遗址 (1)一车间保护范围:以一车间建筑边缘为基线,东、南、北向外延伸5米,西与粉碎机房共壁。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向东南再延伸5米,北、西与保护范围线相重合。 (2)大水井保护范围:以大水井建筑边缘为基线,向东、西、南、北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东西南北再延伸5米。 ……[详细]
照南山尹氏宗祠
  泸县尹氏宗祠,建造于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由正堂、两侧厢房组成,为三合院布局。正堂设廊,走廊栏板由青石精工打造,栏板上雕刻有人物、山水等图案,左、右两幅图案合为一个整体,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泸州城风貌。正堂内的六根石质方柱分别刻有反映尹氏宗族的三副楹联。尹氏族人吉甫是周朝太师,影响深远。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东北外延22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南外延5米,西南外延21米至公路边,西北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东北外延50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北方向,东南外延50米,西南外延5米,西北外延50米。……[详细]
98、风水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水桥
  风水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东北走向。桥长8.84米,宽1.57米,桥板厚0.5米。两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1.13米,宽0.45米。龙头上昂,张口露牙,上唇呈卷曲状;龙身刻云纹;龙尾呈缠绕状。中部桥板迎水面线刻三纹鱼等图案。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兴寺遗址
  永兴寺始建于蜀汉,清乾隆年间复建。遗址坐西向东,呈四合院分布,现存大门部分、大殿部分、院坝以及部分石坎。大门上镌刻对联:“俨然南海岸,恍若普陀寺”。遗址前墓地还有一对石狮子和石犀牛,遗址左侧有明代石室墓葬群。此遗址对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宗教等方面有一定价值。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林村十组新桥
  长林村十组新桥,建于清代,为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现为6墩7孔。桥长14.06米,宽1米,桥面板厚0.33米。由北向南第三、四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张口露牙,龙尾呈卷曲状,由北向南第三个桥墩龙头张口含珠。其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造型圆润、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