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旅游

来宾市文物古迹介绍

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总站旧址(天马运输行)
  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总站旧址(天马运输行)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大湾街135号,年代为民国。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总站旧址(天马运输行)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2、大灵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灵桥
  大灵桥年代为民国,位于三里镇灵湖村与大慕村之间阴江河上。大灵桥为武宣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城书院
  仙城书院位于武宣县城黔路42号,年代为清。仙城书院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通挽汉墓古墓群
  通挽境内岜寺村北209国道公路边有汉墓古墓群,现存封土7座,直径10~15米,高2~3米,1980年4月4日,武宣县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麒麟山人遗址
  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合隆村南0.5公里处的麒麟山,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地——麒麟山人遗址,也被称为“卡姆头洞”(壮语)。这个洞穴在1956年的一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调查中被发现,当时科研团队在里面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粗糙的石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这些发现被记录在1959年3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刊物上,由贾兰坡和吴汝康两位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在论文《广西来宾麒麟山人类头骨化石》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他们的研究,麒麟山人化石属于一个男性老年个体,属于新人类型,而遗址则被定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揭示了在距今3.6万年前,兴宾区的远古人类已经存在,并在这里居住、活动,甚至繁衍生息,这被认为是壮族先祖起源的重要证据。进入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居住与活动范围进一步扩……[详细]
圣堂山石墙
  圣堂山石墙位于金秀县长垌乡圣堂山,年代为明 。圣堂山石墙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7、永吉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吉桥
  永吉桥位于忻城县古蓬镇龙利村旧镇屯,年代为清,永吉桥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覃兰田故居
  覃兰田故居年代为民国,位于通挽镇花马村民委花马村中。覃兰田故居为武宣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山摩崖石刻
  西山摩崖石刻位于忻城县城关镇江平村大韦屯,年代为宋,西山摩崖石刻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溯河码头遗址
  溯河码头遗址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 1868年)的岭南镇溯河码头,位于市城西北 3公里处,南靠红水河。此处曾是忻城、迁江县交界处。水路上至都安,下达梧州、广州等商埠。这里曾成为合山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 2013年 6月 19日列为合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 12月 8日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独鳌山摩崖石刻
  独鳌山摩崖石刻位于象州县中平镇良山村,年代为清。独鳌山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相岩摩崖石刻
  文相岩摩崖石刻位于象州县大乐镇龙屯村委龙女村,年代为清。文相岩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六祖岩摩崖石刻
  六祖岩摩崖石刻位于象州县象州镇鸡沙村委黄皮沟村,年代为清。六祖岩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宣近代建筑
  武宣近代建筑(包括刘炳宇庄园、郭松年庄园、黄肇熙庄园)位于武宣县东乡镇河马村委下莲塘村、桐岭镇石岗村委雅岗村、二塘镇樟村村委樟村,年代为民国。武宣近代建筑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宣北门城楼
  武宣北门城楼位于县城老北街北门上,俗称北楼,城北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始建于明代初期,原武宣县城在今县城东南二十里的旧县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议迁今治,先筑土城,到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宽一丈三尺,周围二百九十三丈,炮台十一门、垛口七百五十八门,四周濠沟宽一丈五尺,深四尺。明宣德六年正式迁县城即今址,县城建有东南西北城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10名。明崇祯八年(1635)年把二帝庙神位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知县翁年伦把北楼作为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民国初年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武宣镇公所。至“文革”期间,东南西城门楼拆除它用,仅存北门城楼。城楼结构北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