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濮阳市旅游

濮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驻清丰县单拐。1945年3月邓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到达冀鲁豫边区,同时也进驻单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及-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详细]
2、戚城遗址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濮阳市,它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濮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详细]
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详细]
4、瑕丘古迹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瑕丘古迹
  瑕丘,一作负夏,位于濮阳县城东南18里固堆西,“舜就时于负夏”、“曾子吊于负夏”即此。此丘突兀而起,周环绿水,中植荷莲,鸭戏其间。沿堰其南,拾阶而上,石狮迎门,左右两碑,一曰“瑕丘古迹”,一曰“瑕丘记”,皆清嘉庆九年知州李符清所立。中有小庙,内塑观音。庭院树荫覆盖,碑碣林立。东西两厢,内悬十大天王图像。后有大殿,进深三间,高檐石柱,雕纹精细。殿内帷幕低垂,旌旗高悬,内塑两排六尊女神,凤冠霞帔,端庄秀美,犹似浮丘之碧霞元君。两侧壁悬诸神图像,锦匾布满其间,昔为乡民祈福求子之所。再后有寝殿,又有斜道,略通西附小丘,其美景,逾数千年而不衰。嘉靖《开州志》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礼记·檀弓上》云:“公叔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详细]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河南省范县、清丰县。1940年在清丰县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区委和军区。1944年5月冀南区党委并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迁到清丰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单拐村。分局旧址已废,现仅存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一四合院,坐东向西,东屋三间内当年设司令部,南屋两间瓦房是杨勇旧居。邓小平旧居在东西大街中间路南,原有楼房三间已废,仅存砖券拱门。……[详细]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清丰县东南单拐村内。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这里。领导八路军和冀鲁豫军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冀鲁豫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两个区党委机关撤销,各地委(12个)直接由分局领导。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兼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个军分区和水东独立团。1944年7月黄敬回延安治病后,宋任穷代理平原分局书记。1944年9月,分局和军区机关迁单拐办公。这时,因彭德怀、刘伯承等仍在延安学……[详细]
颜村铺革命旧址
  颜村铺革命旧址位于范县东北六公里颜村铺东侧,北临金堤,与山东莘县樱桃园镇接壤,南临濮台公路,西临新范公路。有完整的砖木结构房屋九间。占地831平方米,室内附属文物保存完好。范县是革命老区,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战开始时期,这里开展了游击战争。一九四零年初,国民党掀起-高潮,驻扎在清丰,濮阳一带的国民党三十九集团军加紧-活动,严重摧残了我抗日组织。一九四零年三月初,由杨勇同志所率领的独立旅和其他七个支队对濮阳、清丰一带的敌人进行了-,指挥部驻扎在范县颜村铺一个四和院内(今旧址)经过六天的激战,迫使敌人退至民权县以东的地区。随着讨顽战争的胜利,濮、范、观等鲁西南十余县都相继解放,建立了鲁西行署(四一年合并到冀鲁行署)。颜村铺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指挥中心。一九四零年秋至……[详细]
清丰亭
  清丰亭位于清丰县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处,于1987年新建,亭内置“隋张清丰孝子祠”,后塑张清丰石像。四周栽种花木,铺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处所。自古以来,以人名命名的清丰县,世代流传着张清丰孝敬父母的故事。隋朝时,当地有个叫张清丰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闻名乡里,开皇年间,被举为孝廉。相传,张清丰幼年时家境贫寒,难以从师,但他聪明好学,总是在塾学(学校)窗下偷0习,懂得了行孝道理,长大以后他以开店卖烧饼为营生,尽管生活清苦,但他对父母极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无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炉烧饼敬奉父母,不管是谁,也不管出多高的价钱,他都从不出售。有出高价强买者,清丰就恭恭敬敬地劝解:“山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不知父母养育之恩者,枉为人也。”天长地久,便被传为佳话。一年,适逢泰山……[详细]
白衣阁革命旧址
  《白衣阁革命活动纪念地》是我军重要的活动地,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区的指挥部。一九四六年七月,晋鲁豫边区为了打击敌人,刘伯承司令员所部常胜军在一个月内,收复了濮县、范县等各县城十余个。其中毙、伤、俘虏将军与士兵达三万一千多人,本年十一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在白衣阁村召开军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场设在该村北王灿朝先生的一个大院内,周围树木林立,解放军的战士们持抢保卫。主席台中央高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员画像。晋冀鲁豫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同志宣布大会开始。接着有邓小平政委作政治形势报告,他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革命精神,继续打几个大胜仗争取最后胜利,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战功。刘伯承司令员作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总结了近四个月的战绩,指出“战争之胜负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关键在于力量的保存或丧失”。并又说“……[详细]
范县丹朱墓
  丹朱墓位于范县西南25公里辛庄乡北,濮城东4公里丹朱村(丹徐庄),该古墓系4000多年前尧帝之子丹朱之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郑玄云:“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另据《濮洲志》和民间传说:丹朱系尧的儿子,尧年老禅让帝位时,因丹朱性情刚烈,脾气暴躁、尧帝未能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舜在范水一带封赐给丹朱一块疆土,让其治理。丹朱虽然性情刚烈暴躁,但治理田地还有一定的本领,他带领范水一带的部落人们耕耘播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烧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黄河南旧城)使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通过治理使这里的人们,人无袖手,田无荒蒿,路人互让,长幼有序,与尧舜的治国本领不分上下,很受百姓的爱戴……[详细]
马庄古文化遗址
  马庄遗址 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在濮阳经过了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三、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三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其中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具有文化面貌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遗址存在,前者以西水坡遗址为代表,后者以马庄遗址为代表。龙山文化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社会结构也经历了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重大转折,并最终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马庄遗址位于濮阳市华龙区西南部约5公里。地表为一大土丘,高出周围农田3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25000余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基、墓葬、窑址等遗迹和近2000件遗物。它们分别属于汉、殷商、先商、龙山文化四个文化层,其中汉代和龙山文化层的遗迹……[详细]
濮阳耶稣教堂
  耶稣教堂位于濮阳县城东关街路北,即今濮阳县三中,坐北朝南,与路南华美中学教学楼相对。耶稣教为基督教新派,19世纪初传入中国,光绪末年传人濮阳,但无多大发展,直至1912年,美籍传教士博清洁携妻博玛利亚及医护人员十一人来濮后,耶稣教活动才活跃起来。博氏等人来濮后,于东关购地修建教堂,1917年竣工,面积约800平方米,呈平面十字形。前为钟楼,高三层,长形玻璃窗,尖顶,顶上四角立有方柱,建造别致,左右有耳房,呈圆形,有木梯可攀楼顶。中为圣堂,即小礼堂,周有五彩玻璃窗,北端设祭台,东西有侧门,可通两厢。每逢礼拜,神甫高坐其上,教徒跪拜于下,诵经唱圣歌,嚷嚷之声,响彻满堂。耶稣教在濮阳除传教外,还开办一些慈善事业。如建有医院、学校、养老院、惜婴堂、福音堂等,其目的虽在进行精神收买和文化侵略,但在客观……[详细]
澶州城遗址
  澶州城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五年(919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唐晋王澶州守将李存审在黄河德胜渡口夹河筑栅,并在黄河两岸修筑南北二城。不久,又击屯积粮草和驻扎军队。当时城墙周长24里,形状南直北拱,形如卧虎,俗称“卧虎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澶州治所自顿丘(今清丰县城一带)移至此。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南城为黄河淹没。今天的濮阳城即建于澶州北城之上。澶州城遗址现残存城墙以城西南部分为最,残高12米,上部厚26米,下部厚46米,断崖出夯层清晰可辨,墙土包含有丰富的唐、宋时期的遗物。 从《嘉靖开州志》和《嘉庆开州志》的记述,我们可以知道,一直到明清时期,(澶)开州城依然是十分繁荣的。自明代知州李嘉祥增筑后,城池“高三丈五尺,广三丈,门四,池深一丈五尺,阔三丈。有迎春、成秋、朝阳、……[详细]
清丰普照寺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位于清丰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元末为兵燹所毁。明洪武年间进行复修,并建天王殿、水陆殿等二百余间。1933年年改为中山公园,辟建戏楼、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园内建筑惨遭日寇破坏。1949年,中共清丰县委迁于此处办公,现仅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248.92平方米,单层庑殿式,绿彩琉璃脊顶。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内为纵四横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铸有丈高铜佛三尊,四周泥塑罗汉十八尊,造形奇特,神态各异。四壁浮雕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造物神奇,表情丰富。内顶作圆形图案,沥粉金龙四条,正中绘有八卦图,显示明代中期佛道两教相结合的趋势。整个大殿,设计严雅,……[详细]
南乐文庙
  南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学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  文庙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宠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寝殿、戟门、棂星门、月新斋、时习斋。嗣后比试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增添了东西两庑,凿泮池,环以石栏,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使文庙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翻修。清未整个建筑群尚且完好。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寝殿,……[详细]
敕修河道功完之碑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于新乡八柳村决口,洪水直冲张秋镇(今属山东阳谷县),沙湾(今濮阳市台前县八里庙村南)一带,运河河道被毁,南北漕运大动脉几乎中断,朝廷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工部尚书石璞等治理沙湾河道,工程均失败。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明代宗又任命徐有贞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治理沙湾河道。徐有贞到沙湾后,对地形水势进行了详细查勘。最后集思广益,开创性地提出了置水门、开支河、浚河道的治河三策。该方案得到朝廷批准后立即开始实施。徐有贞这次治河,采取了疏、塞、浚并举的办法,耗费物资数以万计,运角河工五万八千余人,历时近两年,于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完工。此后山东河患减少,漕运通畅。工程竣工后,徐有贞主持在当地(今八里庙村)修建了水河神祠,并亲自撰文、书丹,在祠内……[详细]
张公艺墓
  张公艺墓位于孙口乡桥北张村南200米处。196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林地碑记载,原墓园广20余亩,松柏参天,仰视不见天日。墓前有石坊3座,石碑10余通。清光绪年间黄河屡次决口,墓园被冲毁,坟墓、石坊、碑碣淤埋于地下。其后人在墓址上堆起一座土冢,高12米,底直径3米。张公艺,唐代名人,郓州寿张县(今河南省台前县)人,生于公元578年(北齐承先二年),卒于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99岁。据记载,张公艺幼年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世同居,合家900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因张氏家族的团结忍让,仗义疏财,得到历代王朝多次旌表。唐……[详细]
八里庙治黄碑刻
  八里庙治黄碑刻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明朝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黄河在新乡八柳树决口,洪水直冲张秋镇,沙湾一带运河河道被冲毁,南北漕运的大动脉失去了作用,朝廷先后派工部侍郎王永和、督御史洪英等治理河道长达七年均失败而归。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代宗皇帝命徐有贞为左佥督御史,治理沙湾河道。徐任职后,到沙湾相度水势,“逾济、汶,沿卫及沁,循大河道,濮、范以还”,对地形进行实地勘查,最后采取了置水门、开支河、浚运道,“塞、疏、浚”并举的治河三策,于景泰六年七月竣工,解除了沙湾漕运受阻之患。河水北出济漕而阿(东阿)鄄(鄄城)郓(郓城)曹(曹县)间,出田百数千万顷,山东河患少息,漕运恢复。碑文记载了治理河道的过程,用工、用料、建闸数及建闸地点,是除害兴利的经……[详细]
丹朱文化遗址
  丹朱墓位于范县西南25公里辛庄乡北,濮城东4公里丹朱村(丹徐庄),该古墓系4000多年前尧帝之子丹朱之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郑玄云:“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另据《濮洲志》和民间传说:丹朱系尧的儿子,尧年老禅让帝位时,因丹朱性情刚烈,脾气暴躁、尧帝未能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舜在范水一带封赐给丹朱一块疆土,让其治理。丹朱虽然性情刚烈暴躁,但治理田地还有一定的本领,他带领范水一带的部落人们耕耘播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烧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黄河南旧城)使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通过治理使这里的人们,人无袖手,田无荒蒿,路人互让,长幼有序,与尧舜的治国本领不分上下,很受百姓的爱戴……[详细]
濮阳四牌楼
  四牌楼,又名中心阁,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高8.6米,长宽各6.6米,面积43.56平方米。该建筑为木石结构,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扣榫严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栩栩如生。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呈龙飞凤舞、鱼跃马腾状。四角套兽下垂铜铃,风吹摆动,叮当作响。阁内绘饰图案,雕梁画栋,非常美观。外壁四块额板,雕字如斗,苍劲有力,为书法家刘文选所书。东曰颛顼遗都,西曰澶渊旧郡,南曰河塑保障,北曰北门锁钥,概括了濮阳历史悠久和地理上的重要位置。回銮碑,亦作“契丹出境碑”,位于濮阳城内御井街西侧。此碑原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东面匾额曰颛顼遗都,高度概括了濮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崇高的历史地位。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