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榆树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榆树岭遗址位于南召县城郊乡庙坡自然村西北300米榆树岭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17782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表面散存有红烧土及陶片。红陶约占90%以上,器型有鸭嘴状指窝纹鼎足、敛口盆、敛口钵、深腹钵口沿断面为三角形敛口盆、夹砂罐、口沿下饰一周附加堆纹盆、直口高领罐、桥形器鼻、夹砂盘形鼎、褚石颜料等。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解放路袁氏宅院
  解放路袁氏宅院位于宛城区解放路174号(解放社区),年代为民国,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袁氏旧宅房屋原有二十余间,为完整的典型四合院布局。现有建筑四座,门楼一座,南北相房各两间,过厅四间。建筑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朴素的装修式样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南阳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同时,该宅院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袁海洲的祖宅。袁海洲曾守卫着祖国蓝天的安全,是南阳人的骄傲。……[详细]
太山庙冶铁遗址
  太山庙冶铁遗址位于太山庙乡庙后自然村北。此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临鸭河,南接庙后自然村,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8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地表散存有大量炉渣。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座炼铁炉(已损坏,现仅存炉基),其中西部炼铁炉炉壁残高0.4—0.6米,直径约3米。周围散存有西汉筒瓦、板瓦、陶瓷口沿及宋代瓷片。它是一处西汉至宋代的冶铁遗址。……[详细]
太子岗遗址
  太子岗遗址是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编号168号,分类号19号.此遗址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南600米的太子岗上.遗址北临郝庄村,南靠郑庄,西濒官庄及双庙村村部,西面古有淇河流经(很早已干,1958年将河沟填平)此河就是古人赖以生活用水的河流,现尚沿高出地面10米.呈缓坡隆起,遗址以岗的高点为中心,每边约呈500米的正方形,其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2-4米,出土器物有:鸭嘴形鼎腿、指纹鼎腿、鼎口沿、灰色高领罐口沿、红色和灰色的陶钵、陶杯底、陶器座、条纹灰色陶罐口沿、红色陶罐口沿,黑色陶壶、陶纺轮、石斧、鹿角和人骨架等物。根据器物断定,此遗址的文化性质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治水流域二期文化。1976年6月,地区文物普查队对此遗址进行了检查,认为此处遗址虽因群众挖硝土……[详细]
镇平中兴寺
  中兴寺造像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平县杨营乡西北2.5公里贾庄村西南500米处。该碑为西魏大统三年(537年)镌刻,通高1.34米,宽0.82米,圭首,上雕佛龛造像,下刻魏体碑文。内容记述西魏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前河北太守镇固城大都督周城县开国男白实(字双城)的生平事迹,内涉及南阳、新野、顺阳三郡文武官吏62人,对研究西魏历史及雕刻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载自南阳地区志第三十九卷233页)……[详细]
李村遗址
  李村遗址位于皇路店镇楼上村李村自然村西200米。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9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3.5米,内含较丰富,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及陶片,红陶约占90%,均为手制,其器型有夹砂红陶、灰陶罐形鼎及曲腹鼎、夹砂罐、大型夹砂器、高领罐、曲腹盆、曲腹钵、敛口钵及彩陶钵、盆等。此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明皇寨遗址
  明皇寨遗址位于宛城区红泥湾镇明皇寨自然村,年代为明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皇寨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东南角和西南角稍圆。东西长300-350米,南北宽300米。寨门位于南侧中部,现已毁。寨墙大部分保存完整,高2-4.5米,宽20-23米。寨河环绕于寨墙外,北部通过一个涵洞将旁边的小黄河河水引入寨河内。明皇寨始建于明代晚期,清末又经过大规模的修整加筑,为防御性的土寨。……[详细]
石桥王家宅院
  石桥王家宅院位于卧龙区石桥镇朱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王家祖上在大清嘉庆十八年建四合院一座,门前设置石狮一对,有拴马桩等。由于历史的变迁,前院东西房厢房、门楼已倒塌院。后半部分正房(北房)保存基本完好,门窗雕刻精致美观。西屋于2004年已仿原状重建,保护较好。王家宅院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四合院建筑、古民居,对研究石桥镇明清时期的风土民情、民风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陆营吕氏宅院
  陆营吕氏宅院位于卧龙区陆营镇陆营村7组,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房屋两座,为正房和东耳房。正房面阔三间11.8米、进深6.5米;东耳房面阔两间6.4米、进深4米,均为单檐硬山式结构。该宅院原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目前这种类型的传统宅院在周边仅发现此一处。房屋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精美的外檐装修式样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界中关帝庙
  界中关帝庙位于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现存大殿面阔三间10.02米、进深两间7.08米,座落在高台上,保存完整。关帝庙原有山门、配殿和大殿四座建筑,现仅存大殿一座建筑。该大殿的梁架构造地方特色鲜明,梁架与柱的结合部位均用斗拱,梁端圆雕为象首状,檩下用双重枋。同时,脊饰雕花图案和山面砖檐做法均体现了地方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银沙岭冶铜遗址
  银沙岭冶铜遗址位于南河店镇席老庄村银沙岭自然村北。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为132000平方米,遗址上散存大量炉渣,中部存积有南北长30米、东西宽5米、高1.8米的炉渣堆。炉渣上可见炼铜遗存的木炭痕迹。从遗址上还拣到有坩锅残片、残铜镢、豆柄等。遗址北端亦散存大量炉渣,均未发现炉子痕迹,当时可能是用木炭冶炼。……[详细]
沙堌堆冶铜遗址
  沙堌堆冶铜遗址位于南河店镇桑树坪村沙堌堆自然村。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43200平方米,地面暴露有大量铜炼渣,厚度为1.2—1.5米,遗址的东南角残存有砖砌冶铜炉子,遗址内还发现有铜矿石、坩锅残片、汉代豆把及西汉绳纹陶罐等。附近农民在炼渣内还挖掘出过铜锤,呈圆柱形,长0.08米、直径0.04米,中间有穿孔。……[详细]
闵岗遗址
  【闵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月河西3.5公里闵岗村北高阜处。仰韶至屈家岭文化遗存。面积10万平方米。地表暴露大量遗物。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多磨制,器形有斧、铲、凿等。陶制工具有纺轮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多手制,有一定数量的蛋壳黑陶。器形有圆锥足鼎、敛口钵、高领罐等。纹饰有指窝纹、弦纹、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等。……[详细]
八一路王氏宅院
  八一路王氏宅院位于卧龙区梅溪街道八一路,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宅院现仅存正房建筑面阔六间22.25米、进深7.9米,单檐硬山式结构。宅院原为二进院布局,前商后寝。现仅存的正房已超过百年以上。同时,作为八一路上仅存的一处古民居典型代表,一个亮点,其抬梁式与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寨上新石器时代遗址
  寨上遗址位于城郊乡董店村西300米寨上。此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座落在黄鸭河东岸的河旁高地上,总面积35168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从暴露遗物看,红陶占75%,夹砂陶约占25%。大部分器物为手制,有盘形鼎、敛口钵、盆、鸡冠形器耳、镂空灰陶豆等。彩陶多红衣黑彩,生产工具有石斧等。此处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详细]
平高台遗址
  平高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平高台村北,遗址恰好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被国家列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之一。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91万平方米,分布于平高台村及其以北的井吴村之间的区域内,文化层堆积厚1 ~ 4米不等,时代主要为新石器、商代、东周、汉代。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里程140 - 141公里段穿越遗址的北部,占压遗址面积12万平方米。……[详细]
沟湾遗址
  沟湾遗址原名下集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东,老灌河(古称淅水)东岸二级台地上,周围群山环绕,地处盆地之中,东为小山,南为走马岭,西邻峰子山,北望小北山。1958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原长办考古队河南分队)调查发现该遗址,并于1959年对其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有仰韶、屈家岭、龙山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1989年该遗址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转角石村兴峰寺
  转角石村兴峰寺位于马市坪乡转角石村庙上组。此处遗址为南召县2000年11月公布的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峰寺始建于明代,清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一间,硬山式建筑。另有石牌坊1座,古朴壮观,上刻“世沐天恩”4字。碑碣4通,其中1通被毁,另3通碑额分别冠以“圣谕”、“御览”、“敕赐”字样。寺院寨墙保存较完好,最高处高约5米。……[详细]
张典农会旧址
  张典农会旧址位于宛城区黄台岗镇张典庄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两间5.2米,单檐硬山建筑,抬梁式木结构。农会旧址作为社会政治组织,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旨,提高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现存建筑朴素的梁架结构形式、装修式样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张释之祠
  又名张公祠,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系纪念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始建无考,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现存建筑物飨殿三间,祠堂三间,后寝三间。张释之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其任廷尉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赞语。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予以高度评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交通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