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南召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位于南河店镇大范庄村王庄自然村西岭之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66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3.5米,表面散存大量的红烧土和灰土,内含比较丰富,红陶约占80%。出土器物有红色、灰色夹砂陶鼎、夹砂陶罐、红陶大型夹砂器、敛口钵、盆、束颈瓶、高领罐、曲腹钵、盆等。除夹砂器物为手制外,其余为细泥慢轮制作。采集标本有:根部有指窝纹锛状、鸭嘴状,外有曲槽乳钉状鼎足。此处为新石器时代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址。……[详细]
大张庄遗址
  大张庄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村与翟庄村之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20米。地表可见少量石料、陶片及残存灰坑等。1980年,南阳市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一件石磨棒与一件罕见的石镰,陶器中发现一件双耳壶,此外有鼎、钵、盆、罐、杯等器物,均为手制,火候较低,质量很差。其他有刻符、颜料等。经鉴定是市域内一处较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在考古文化上属于裴李岗文化向仰韶文化过渡文化,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详细]
郭庄遗址
  郭庄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方16公里处的白牛乡郭庄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9年发现,1985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庄遗址因1979年严陵河发洪水而被发现,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有杯、碗、鼎、罐、纺轮等,以红陶、灰陶为主,纹饰有刻划纹、绳纹、方格纹等,还发现有部分动物化石。郭庄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详细]
小余坪遗址
  小余坪遗址位于板山坪镇小余坪自然村,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余坪遗址北靠松河,南依小山丘,面积约10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2米。地面暴露遗物主要是陶器,其中红陶约占70%,彩陶约占10%,灰陶约占20%。出土器物有:带指窝纹乳状鼎足、带指甲纹或指窝纹圆柱状鼎足、红衣黑彩陶钵、陶盆口沿,夹砂灰陶鼎沿、罐口沿、制作粗糙的陶纺轮、敛口钵、石斧等。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寨茨岗遗址
  【寨茨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肖岗村东。34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厚1~5米。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此进行过试掘,发现大批遗迹南北长遗物。其中房基2座,窖穴3座,墓葬18座,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有斧、铲、凿、刀、锥、砺石,陶制生产工具有纺轮。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钵、壶、豆、杯等。器物既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性质,又有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原始社会晚期南北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潘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潘寨遗址位于留山镇潘寨自然村北侧。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接潘寨村,西依留山河,南北长13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2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3.5米,表面采集遗物多为夹砂灰陶片,约占90%,红陶约占10%,纹饰多为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夹砂器以手制为主,其它为轮制。出土器物有圆锥形鼎足、黑陶豆把、红陶杯、手制篮纹鬲口、方格纹鼎沿、小口大腹瓮、石斧等。为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亮马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亮马台遗址位于留山镇下关庄村亮马台自然村西侧高地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座落在留山河东岸的河旁高地上。南北长160米,东西长105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左右,内含丰富,红、灰陶片约各占50%,还有少量彩陶。出土器物有白衣黑彩陶片、红陶钵口、红衣黑彩陶片、夹砂灰陶鼎口、鸭嘴状鼎足、灰陶豆把、磨制石斧等。它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及龙山文化早期遗址。……[详细]
青北詹喜贵宅院
  青北詹喜贵宅院位于卧龙区青华镇青北村,年代为清,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宅院现存建筑两座,为正房和东厢房。正房面阔三间11.9米、进深8.15米;东厢房三间及门楼一间,面阔13.8米,进深4.88米。均为单檐硬山式结构。该宅院为典型的坐北朝南的合院布局,东侧临主道路,通过东厢房南端大门出入。这种布局的院落作为传统民居目前周边仅发现此一处。同时,建筑的梁架结构形式、室内空间布局和脊饰雕花图案均体现了豫西南区域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详细]
石堂山邓窑遗址
  时代:唐至元位于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石堂山脚下。邓窑又名大石窑,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以大窑店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房、水沟、白杨至上庄村,在这个狭长地段上,散存着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面积达1平方千米。遗址宋代为邓州所辖,故名邓窑。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谭岗遗址
  【谭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社旗县城郊乡谭营村南300米处。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存。沙河从其南部流过。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遗址内涵丰富,地表可见红烧土及多种陶器、石块。石器有斧、凿、镞。陶器以泥质和砂质红陶为主,其次是灰陶、黑陶,多手制。器形有圆锥形及鸭嘴形足鼎、高领罐、敛口钵、宽沿盆、尖底瓶等。纹饰除有弦纹、篮纹、指窝纹、附加堆纹外,部分陶片饰彩绘。另外,在遗址上还发现有房基、灰坑、窖穴、墓葬等。……[详细]
卧龙墓园
  卧龙墓园位于市区西南、卧龙岗南侧。卧龙岗系八百里伏牛之余脉,其南北二岭在武侯祠西南3公里处交会,卧龙墓园即建在此地。这里地势开阔,水土深厚,环境幽静,因而被人称为“二龙戏珠”之宝地。同时,又因此地东枕十二里河,南面白河,而成为远近弥足珍贵的“风水宝地”。南阳卧龙岗历来为杰地灵,这里曾是诸葛亮躬耕之地,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阅兵台旧址。现在以南阳师院、医专为主的南阳大学区域日益形成,与文化毗邻而居的墓园因此平添更多的灵气。……[详细]
内乡法云寺塔
  “法云寺塔”又名圣垛寺塔,位于马山口镇正西偏北的圣垛山南麓。该塔重修于明,为七层八角棱锥状,全部是青砖砌筑而成,周基长18.4米,高23米,底直径5.8米,塔身内收,层次分明,造型简洁,雄伟壮观,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砖塔,现保存基本完好。相传,法云寺始建于西晋秦始元年(公元256年),寺院规模恢宏,有大小塔10多座,“钟楼两厢具齐备,浩浩荡荡众百僧”是该寺当时繁荣壮观景象的真实写照。1982年县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垭民居村
  吴垭民居村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曲乡王井村境内,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以后历代均有扩建,现存石头房200余间。走进村庄,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窑、石井、石桌、石凳随处可见。所有的住房清一色的石墙青瓦,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看不到一块土坯,全由青石垒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阳十里庙遗址
  十里庙遗址位于七里园乡大屯村东北。商周。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发掘。共清理商代房基一座,灰坑10个,墓葬7座。清理周代灰坑2个,水井一口。还清理汉墓2座,宋墓3座。出土陶器有罐、大口尊、豆和陶范残片。铜器有双翼形镞、觚、弓形器。石器有斧凿刀锛铲等。骨器有针、簪、镞等。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到十里庙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该遗址文化内涵至少可分为先商、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详细]
竹筲坡遗址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盆等,以灰陶为主,红陶、黑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蓖纹、绳纹等。经对这些标本的分析,该遗址属新石器朝代晚期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详细]
观岭遗址
  观岭遗址位于崔庄乡鱼池村南观岭寨之上。遗址为台状高地,呈长方形,东西宽220米,南北长630米,总面积约120000㎡。化层厚约8米,其中红陶约占40%,灰陶约占40%,彩陶约占20%。大体可分为4层,内含相当丰富,且各层的文化内含各异,说明原始人类在此居住甚久,大约从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1980年,南召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峡恐龙蛋化石群
  西峡恐龙蛋化石群是位于河南省西峡县的西坪一赤眉和桑坪盆地晚垩世地层中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恐龙蛋产出层位主要集中于走马岗组、赵营组和桑坪组。其中以赵营组所含的恐龙蛋化石数量最多。 目前已知的蛋化石类型有:巨型蛋属、长型蛋属、圆型蛋属等。大多数蛋化石保存良好,有些蛋化石甚至蛋皮完好无损。同时,还有大量顶面开口的蛋化石,表明这些蛋已孵化,幼体破壳而出。更有部分蛋化石还保留有恐龙的胚胎,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详细]
信阳师范学校旧址
  师岗镇“信阳师范学校旧址”(礼堂暨教室)为1938年抗战西迁时所建。其中礼堂为两层木质楼房5间,教室为两层木质楼房14间,该建筑群距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但其建筑均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又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县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冢上寺遗址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镇平县卢医庙镇南1.5公里寺南村北400米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遗址西邻严陵河,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剖面可见到房基、灰坑遗迹。地表暴露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石器有斧、铲、凿等;陶器以红褐陶为主,器形有釜形鼎、敛口钵、尖底瓶等。纹饰有篮纹、弦纹、指窝纹、彩绘等。1954~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此遗址进行了试掘。……[详细]
老坟岗遗址
  老坟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乡庞家营村北山坡下。【老坟岗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1~3米。内含大量石料、陶片、骨器及烧土等。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出土的陶器既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特征,又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性质,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老坟岗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