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文物古迹介绍

焦作村北遗址
  介绍: 村北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到石斧、石铲,器物残片有鬲、鼎等,为龙山文化遗址。村东遗址:面积约9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1982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人员在此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尖底瓶、鬲、盆、大口尊、小口瓮、甑和花边口沿罐等陶器残片,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村东北有一古城遗址,周长4000余米,南部城墙保存较完整,现存高约6米。城内东南部有一高出地面3-4米的台地,面积380-390平方米,四周断崖处有许多春秋到汉代的陶片,有的陶片上印有邢公、公文字。史籍记载与实物证明,此遗址为春秋晋国的邢丘城,汉代在此置平皋县。 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 河南焦作……[详细]
温县州城遗址
  州城遗址位于温县东北15公里武德镇西张计村。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1600余米,大部分已埋入地下。在该遗址东北部,有一盟誓台。1930年、1942年、1963年在此出土过页岩石片盟书,其中1942年出土的一批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发掘出30多个羊骨架祭祀坑,出土了万余片由石圭片和石简片组成的盟书。内容记载了晋定公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前491年1月16日),韩简子与其它诸侯国盟誓的情况。盟书遗地的发现,证明州城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对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外交制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重要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修武李固遗址
  李固遗址位于修武县城东北5公里处李固村北。为一高出四周2--3米的土丘。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出大量遗物,曾发现有石刀、石铲、石斧、石镞和大量的汉代空心砖以及骨器和带有陶文符号的陶片。1981年秋,北大历史系考古专家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文化层分为七层。第一层:为扰乱层(耕土层)。土色灰黄,土质疏松,包含有各个时代的陶片。第二层:春秋战国文化层。灰色土,出土有战国时期的筒板瓦片和少部分春秋时期的细把豆、灰陶盆等。第三、四层:为商代文化层。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绳纹居多,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文化层。第五层:为早商文化层。土色较花,土质细密。出土器物有蛋形瓮等。第六、七层:为龙山文化层。陶器...河南焦作……[详细]
焦作西梁所遗址
  西梁所遗址位于温县城北2公里处的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500米处的岗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夺取约1--2米。60年代初多次调查并彩集,以后又多次发掘,证明该遗址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等类型。大量的红胎磨光陶片上多施黑褐彩;器形有罐、钵等;纹饰有网状纹、几何纹、睫毛纹等,部分上施有白衣,为仰韶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磨光黑陶片上多施方格纹、绳纹等;器形有鼎、鬲、盆等,为龙山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黑胎、灰胎陶片上多施绳纹;器形有大口尊等,为二里头文化类型遗物。另外还发现有早商文化时期的灰胎夹砂陶片。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焦作赵张弓遗址
  赵张弓遗址位于焦作市待王乡赵张弓村西南50米处,村民称为西岗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年冬进行过一次试掘,开10×2米探沟两个。出土与采集的标本有陶器、骨器和蚌器等。陶器有鬲、罐、瓮、鼎、钵、豆盂、盆、杯、澄滤器等,其中灰陶占绝大多数,夹砂陶次之,红陶最少;陶器表面的纹饰有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经纬度等;制法以轮修手制和轮制为主。陶石器有铲、斧、凿、杵、石镞、网坠等,磨制精巧,石质坚硬,刃部锋利。骨器有针、锥、镞、刮削器。蚌器有蚌刀和蚌镰等。在裸露灰坑的断面上,有许多被砸碎的动物骨片和人为击破的螺壳。河南焦作……[详细]
焦作义井遗址
  介绍: 义井遗址位于孟县城西5公里处义井村村西的曹马沟内。遗址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450米,总面积约3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5米。经过多次考察,采集到的石器有石刀、石铲等,陶器有豆、瓮、澄滤器、甑、大口尊等,以灰陶居多,也发现有少量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竖道划纹及楼孔等。为龙山文化遗址。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羊肠畈道 位于沁阳县北25公里常平县常平村北碗子城山间。今存平畈道长900多米,阶台畈道180多米,坡道400多米。周代已有,春秋时为赵国重要军事通道。孔子游说赵国、秦赵丹河之战、曹操北征高平均由此而过。曹操《苦寒行》诗即描写此道河南焦作……[详细]
汤帝庙大殿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城南孝敬乡东王贺村汤帝庙大殿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据现存碑记记载“相传建自鞑王”,原有大殿,拜殿,厢房,山门等。清康熙年又重修,50年代初被拆毁,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灰筒瓦覆盖,斗拱有些腐朽,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大殿廊下现存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重修碑记一通,记载了重修情况、李闯王曾驻扎过庙内以及蝗虫遮天蔽日侵食庄稼等情况。汤帝庙大殿是比较纯的元代建筑,斗拱和木结构建筑艺术较高,时代风格突出,对研究元代建筑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金城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北距县城7.5公里,北距太行山地10公里,海拔高度107-108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考古队自2006年夏季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至2007年冬季连续工作两个年度四次发掘和钻探,目前野外工作已经完成。共开10×10米探方50个,连同三条解剖探沟共计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围的古地貌和经济生产区划,并首次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小麦遗存,对研究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和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沁阳圪当坡遗址(肖寺遗址)
  沁阳圪当坡遗址(肖寺遗址)位于沁阳县西南20公里崇义乡肖寺村,村下全为遗址。1965年,河南省博物馆和沁阳县文化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整个遗址高出四周农田2--4米,文化层分四层。第一层:土色浅灰,出土有小口尖底瓶口沿、红陶黑彩网状纹盆、红陶红彩网状陶罐,夹砂灰陶瓮。第二层:土色浅灰,夹有红烧碎土块,出土有单唇小口尖底瓶和双唇小口尖底瓶、夹砂灰陶罐、鼎足等。第三层:土色灰褐,出土有葫芦口形尖底瓶、白衣黑彩红陶盆、红陶红彩罐等。第四层:土色浅灰,出土有葫芦口形尖底瓶、红陶浅腹盆、红顶钵、红陶瓮等。第三、四层出土器物中,以红陶居多,灰陶少见,有量红顶式陶器。河南焦作……[详细]
古羊肠坂道
  古羊肠坂位于沁阳市区北25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北碗子城山。其地处豫晋两省交界,坂道北接山西晋城大口村,羊肠坂道从碗子城山上穿越,南连河南沁阳的常平村,东、西两面为悬崖深谷,是“太行八陉”中的“太行陉”上的重要关口。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羊肠坂,古为京洛孔道,豫晋交通的咽喉。《李义山文集》云:“河内名邦、覃怀巨郡、南蕃凤阙、北控羊肠”,这里谈的羊肠,即羊肠坂,坂即坂道,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而得名。其坂道在周代已有,春秋时为赵国南下中原的重要通道,孔子北说赵国曾过此地。战国时,秦将白起率军克羊肠攻赵,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魏武帝曹操北征--,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苦寒行》。以后历代均在此筑城设卡,派重兵防守。在历代王朝更替的战争中,军事家们都将……[详细]
博爱老君庙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金城乡东金城村老君庙座北向南,现存正殿面阔三间10米,进深二间6米,檐下有单采斗拱,均一斗二升,柱头普作,正间二赞,次间各一赞,卧方为通方。顶部覆有灰筒瓦,正垂有大吻,文革中打坏一部分,室内有两根柱子,柱头有驼峰,梁架有简单彩绘,正殿东西侧各有配房三间,殿前各有东西厢房三间,上均覆盖有灰筒瓦,大门东侧现存药王殿三间,殿前有卷棚三间,顶部均覆盖灰筒瓦,正垂脊有些毁坏,殿内现存康熙三十六年和三十八年重修集资碑两块,大门西侧有西厢房三间,各个殿房均为硬山,灰筒瓦覆顶。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年代为清。平顶窑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是太行山深处一个山窝里不足百户的小村。从博爱县城出发,大约60公里,在枫林峡景区正门停车,需步行3.5公里。这里古树繁花,石屋错落。房屋大都平顶,不起屋脊,随高就低因地势而建,所以路边往往就是别人家的屋顶,因此出现了“出门便上房,人在屋顶走”的奇特现象。村里清一色的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半山腰。平顶窑村所建房屋,极少用砖瓦起脊,大都是用水泥沙石铺顶的平顶石屋。由于村子依半山腰而建,房子与房子之间、路与路之间全部是青石铺的台阶或是自然的陡坡连接在一起。……[详细]
焦作陀罗尼经幢
  原在沁阳县城西北20公里北范村兴福寺内,因寺已不存,1975年运至沁阳县博物馆内。经幢用青石雕刻,通高约4.10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 幢座下部为圆覆莲基座,上部为八角形座面,每角雕一兽头,口衔圆环,环垂丝绸结扎的长帛,每角之间用璎赂相连,其上有覆莲两层,下为帷幔。 幢身为八棱形,高1.43米,楷书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有“大唐开元十有八年”纪年,表明了雕刻年代。 幢顶形似塔刹,分七层,分别雕刻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伎乐飞天、莲花等,其中七幅会乐飞天雕刻精美,姿态各异,形像逼真,神采飞动。该经幢是唐代的珍贵艺术品。……[详细]
阳邑庙大殿
  阳邑庙大殿位于阳庙镇政府院内。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覆顶,檐下置三重昂七踩斗栱,斗口为9公分,明次间置二攒平身科,梢间置一攒平身科,平身科上要头为雕刻龙头,象鼻昂嘴。室内在下金檩下方有木柱四根,柱头普柏木方上置重昂五踩斗栱,大木构架采用自然材质,皆有彩绘。大殿两侧现存碑记七通。大殿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有大清康熙十七年塑神碑志和大清乾隆重修碑志各一通。阳邑庙大殿室内艺术构件较多,雕刻精细,规整。石质窗榻板上雕刻,线条精细流畅,所刻动物花草活灵活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阳邑庙大殿为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75、韩愈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愈墓
  介绍:韩愈墓位于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韩愈,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焦作……[详细]
邘国故城
  邘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邘邰村东南。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北依太行屏障,南瞰沁河冲积平原,东滨龙门石河,西北接邘邰村。城始筑于商代,为“盂”方国。纣王帝辛封鄂侯于此,称鄂侯国。帝辛十八年,西伯代邘,鄂侯南迁,周武王封次子邘叔于此立邘国,春秋至汉历有增筑,之后废弃。邘国故城分东西两城,东城东西长820米,南北宽580米,地表现存北城墙及东城墙一段,残高2—7米不等,宽17—22米。北城墙外仍存有宽40米的城壕。城内现为耕地,地下文化层及遗迹未经扰动,保存较好。因未经钻探,文化遗迹布局不详。西城位于东城西北,原有四城门,南门额为“古邘城”,大致呈抹角方形,城外有城壕。古籍《列时邘国图》绘制有其城的布局,从八十年代对残存的一段城墙夯土来看,此城建筑……[详细]
修武胜果寺塔
  介绍: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西南隅。宋绍圣中建。砖塔七层。原有殿宇72间已废,唯塔独存。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3.1米,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宽度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枋木结构的斗拱装饰,玲珑壮观。塔心室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塔门,拾级登高,直达塔顶。沿塔刹环行,可眺望全城景色。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详细]
焦作花地岗遗址(崇义遗址)
  花地岗遗址位于沁阳县西南20公里崇义乡范村西,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分4个时期。庙底沟类型或王湾一期:发现有红陶敛口钵、小口高领瓮、小口尖底瓶等,特别是鸡冠扳耳,特征明显。龙山文化期:发现的灰陶平底碗、篮纹、方格纹灰陶罐,都具有龙山文化晚期的特征。二里头类型:发现有陶罐和相似二里头二期文化的豆盘、浅腹平底盆、圆底盆等,其中花边口沿罐最富有时代特征。东周时期:发现有带暗线波折纹的豆盘等。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详细]
武陟普济寺
  武陟普济寺位于武涉县城东17.5公里千村。始建年代无考,元至正年间重建,明及清康熙年间重修。寺院建筑现存有山门和菩萨殿两座。均为元末明初建筑风格。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琉璃瓦顶,檐下为四铺作真昂斗拱,阑额与普柏枋断面呈凸字形。山门柱下为八瓣覆莲石柱础,其中一件为宋代遗物。整体建筑保持元代风格。菩萨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灰瓦顶。梁架结构独特,驼峰与蜀柱同高,大梁及蜀柱后部错缝相接,梁架有云龙彩绘。柱下为覆盆式柱础,两山壁有明显的侧角。该殿与山门相仿,大致为元末明初建筑,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详细]
80、鸿门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门寺
  鸿门寺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办事处寺河村以北,云台山中的九莲山下,鸿门寺地处山川俊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它南望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滨,西面有王屋山、神农山、青天河、静影寺,北门是青龙峡、苍山,东面是大乘寺、云台山、西莲等。鸿门寺三面环山,正北面天然的山脉构成了一座吉祥大卧佛,千百年来福佑着这里勤劳勇敢的人民,鸿门寺,自然威仪、质朴厚重,没有刻意与奢华,在云台山景区的映照下,是大众修学、培福、休闲、旅游的极佳去处。 地址:焦作市山阳区中星办事处寺河村以北 门票:免费开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