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迟桥遗址
  迟桥遗址位于茌平县韩集乡。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2013年,迟桥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殷云霄墓
  殷云霄墓位于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1999年4月,殷云霄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坡里教堂
  坡里教堂位于阳谷县定水镇坡里庄。是一座结构完备、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的天主教堂,是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坡里教堂1882年由德国传教士开始兴建,1889年落成,1909年附属设施全面完工。据《聊城地区志》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德籍神甫安治泰和奥籍神甫福若瑟到阳谷县坡里庄传教,次年购地建堂。到光绪十五年(1889)教堂建成,教务得到迅速发展,遂成立坡里本堂区,辖阳谷镇、范县、观城、朝城、梁山等地堂口。1933年,经罗马教廷批准成立阳谷宗座监牧区,主教府设在坡里教堂。1939年,阳谷监牧区升为宗座代牧区。1945年,阳谷代牧区升为主教区。1947年,因战争等原因教会活动基本终止。1928年1月,在坡里教堂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最早的一次农民革命暴-动,为后来鲁西北地区的革命事业起到了重要……[详细]
魏庄石牌坊
  魏庄石牌坊位于距山东省东阿县城3公里处的姜楼镇魏庄村,是清朝的产物,是存世不可多得的石砌建筑物。石牌坊包括节孝坊和孝子坊,两坊相距16米,全部用上等的青石料雕琢、筑砌而成,是难得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建造目的虽然主要是颂扬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和孝悌思想,但从造型上讲两坊的浮雕花纹及装饰优美生动,栩栩如生,其建筑风格、雕刻艺术、思想内含,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节孝坊节孝坊,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为魏庄村一位雷姓的寡妇所立。该坊面阔7.2米,建筑结构2层3间4柱,顶为歇山式,顶有石垄,脊两边有龙吻,正脊柱有葫芦状石雕,楼角原有小狮子脊兽,沿下雕有椽、垂柱和斗拱等仿木构件。牌坊周身的浮雕有以云海、二龙戏珠为主的图案花纹,还有麒麟、神马、仙鹤、人物、牡丹、菊花……[详细]
305、刘琰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琰墓
  刘琰墓位于阳谷县侨润街道东八里营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1999年4月,刘琰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令璜墓
  张令璜墓位于阳谷县张秋镇王营村西,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003年1月,张令璜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体十三碑
  五体十三碑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石刻。1999年4月,五体十三碑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8、孙膑碑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膑碑
  孙膑碑位于阳谷县大布乡小迷魂阵村,年代为19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9年4月,孙膑碑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孟堤口龙山文化遗址
  孟堤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元镇孟堤口村,年代为龙山文化,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10月,孟堤口龙山文化遗址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10、吕才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才墓
  吕才墓位于高唐县清平镇吕庄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墓葬。2014年10月,吕才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子光烈士墓
  李子光烈士墓位于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王庄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古墓葬。2014年10月,李子光烈士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12、吴铠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铠墓
  吴铠墓位于阳谷县阳谷县城西关,类别为古墓葬。吴铠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13、辛闸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闸
  辛闸位于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年代为明。2013年10月10日,辛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皇姑冢遗址
  皇姑冢遗址,鲁西地区黄河北侧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东南的十五里园乡叶街村东,属平原堌堆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出地面5米,北端断面文化堆积厚4.5米。进行过试掘,出土和采集的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可辨器形有彩陶钵、鼎、环等,文化性质尚未确定。年代约当早期大汶口文化以前,是迄今鲁西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遗址上还发现鬲足、绳纹陶片等晚期遗物。……[详细]
红堌堆遗址
  红堌堆遗址,鲁西地区黄河北侧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东南的张秋镇陆海村西,属平原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东部断崖文化堆积厚3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红陶为多,也有彩陶,纹饰有戳刺纹、压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红陶钵、红顶钵、彩陶钵、鼎、盆、环等。石器有扁平长方形石铲和磨棒。文化面貌和文化性质尚不清楚。年代上限当早于大汶口文化,是迄今鲁西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详细]
台子高遗址
  台子高遗址位于茌平县杜朗口镇台子高村西南200米处,为龙山文化遗址。又名牡丘遗址。《一统志》记载:春秋僖公十五年,公会齐侯、宋侯、陈侯、魏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遗址为隆起的缓坡土岗,高出地面2米,四周围平地,东西长64米,南北宽56米,面积3584平方米。遗址表面散布着大量陶片,断崖上可见文化层,深者达7米。采集到的标本有陶器和石器。1970年秋,聊城地区文化局组织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部分试掘,整个遗址保护完好,文化层厚7米,内涵丰富,发现的石器有斧、簇、矛,陶器有鼎、鬶、陶、罐、盆等共100多件。陶器饰纹多见绳纹、蓝纹、方格纹以及附加堆纹。这对于研究鲁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较高价值。1977年12月,被列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牡丘会盟,春秋时代,周王室逐……[详细]
冀家大院
  冀家大院位于临清市青年办事处前关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系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冀天仪迁调山东衮州护卫,洪武二十一年改调平山卫临清千户所,举家由山西平阳府岳阳县迁居临清在此购建宅第。明代景泰二年和嘉靖、万历年间多次增建。清嘉靖年间冀氏后人武德骑尉冀辉在原有宅院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增修,至道光初年居地已达二万多平方米,房舍四百余间。 冀家大院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数次破坏、拆毁,现存建筑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主院仍存两进,南跨院存四进,穿厅、廊坊、绣楼、耳房、橱室、影壁六十余间,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工艺精湛,高雅美观,极具艺术价值。此院落虽遭数度破坏,但整体院落的格局依稀可见,是鲁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之一,它是研究明清建筑史、民俗文化史、家族史不可……[详细]
临清汪家大院
  临清汪家大院位于临清市青年办事处后关街,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宅主汪永椿系安徽歙县洪琴村人,清乾隆年间在临清经商,创办“济美酱园”。酱园系前店、后厂,其后宅院制式。酱园亦称“远香斋”,铺面十间,店后为作坊、酱腌场地,再后为宅院,横跨一街两胡同,占地二万多平方米。该酱园与北京“六必居”,济宁“玉堂”,保定“槐茂”齐名,并称为“江北四大酱园”。 汪氏家族业茂人繁,房产居多,此院落现存最为完整。坐北朝南,占地1600多平方米,三进院落,属徽派方式载宅式民居建筑,建筑结构为砖墙、木质梁架,方砖铺地。门罩、影壁砖雕,朴质华丽,廊房隔扇、窗棂雕花细腻多彩。整座宅院布局疏朗,舒适紧凑,是鲁西北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处徽派建筑。2003年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临清孙家大院
  临清孙家大院位于临清市先锋办事处箍桶巷街,始建于明代,是临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此院落明代曾为临清地方税课局,乾隆元年(1736)归户部钞关接用,民国年间税课局迁移,由天津商人孙氏购得,1945年临清解放前夕,孙氏避嫌徒迁天津,房屋现由国家经租。该院落占地12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共四进院落,房屋现存29间。整座宅院主次有序、布局紧凑、规整,廊房的门、窗、挂络、隔扇多雕有梅、兰、竹、菊、八宝、冰凌等纹饰,疏朗大方,朴质古香颇具徽派建筑风格。……[详细]
临清赵家大院
  赵家大院始建于明代,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竹杆巷47号、白布巷125、126号。相传初为“书院”(艺伎-馆),后官购为“道台大院”,民国间名医赵悦仁购得。院落四进,一进已毁。二进由垂花二门和穿厅组成,中为天井。三进由正堂(北向)三间,两侧各两间耳楼(西耳楼已毁)和东西廊房各三间、南耳室各二间组成,中为天井。四进楼屋俱毁。西跨院三进,一进由门楼(已毁)、照壁组成,二进穿厅三间(北屋)、西廊房三间组成,三进由南北廊房各三间组成,中为天井。跨院穿厅硬山卷棚顶,廊厦与穿厅呈勾连搭式。蜀柱、枋额、雀替、多饰菊兰、八宝雕饰。窗棂、挂落多饰花卉、回纹刻花。整座院落主次有序、布局疏朗,合为一院,分行各门,方便聚住。整座院落现占地140多平方米,现存门、厅、堂、屋37间,保存较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