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临沂市旅游

临沂市文物古迹介绍

41、明光寺
明光寺
  蒙山明光寺景区位于蒙山主峰龟蒙顶西北的幽谷中,面积约4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4万余亩森林、其中野生山林覆盖率达72.6%,名优树木400余种(类)、千年以上的古树有320棵,山泉清澈甘甜,空气湿润清新,是一座天然“氧吧”。这里天蓝、水清、林密、石奇,素有“佛教圣地,禅修秘境”之称。扑朔迷离,万缕香烟飘不尽;名山幽谷,千峰竞秀僧占多。始建于元朝的“明光寺”坐落其中,拥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志书记载,明代上元庵住持尼姑明广德高望重,圆寂后,人们为纪念她的高行,改上元庵为明广寺,后称“明光寺”。洞悉人世间沧桑的岁月,随着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步入香火鼎盛的寺庙圣地,在重重院落中惊叹巧夺天工、荟萃古今的建筑;在曲曲回廊里,凝眸那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壁画,在肃穆静寂时,聆听那清吟梵唱,感悟深邃的微妙禅机。佛教……[详细]
杭头宋氏祠堂
  杭头宋氏祠堂位于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西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该祠堂初建于明崇祯九年九月(1636年),由宋氏九世祖宋之普、宋之韩等人筹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宋氏十五世祖宋献章等人修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后重修。该祠堂现存房屋9间.正殿3间,坐北朝南,设有走廊,全是木质顶柱,正殿内正面为后来修建的神龛,供奉宋氏先祖牌位,神龛右侧有万历年、民国二十四年立宋氏先祖墓碑。正殿为砖木结构,屋顶硬山式,上覆灰色筒瓦,瓦头有猫头等纹饰、正殿门两侧有“册”形窗户。东西配殿各3间,结构同正堂;门楼,砖木结构,屋檐起脊,饰祥瑞饰图案;院内南墙两旁各嵌有修祠捐款、地着名录碑,并立有一块“罗先生墓碑”。该祠堂为苍山望族宋氏遗留的古建筑,保存东西23米,南北26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对于研究明清……[详细]
平邑汉阙(皇圣卿阙、功曹阙)
  皇圣卿阙、功曹阙平邑汉阙即二座皇圣卿阙和一座功曹阙。三阙原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城西北二里远的九顶莲花山,1932年移至平邑城关第三小学。皇圣卿阙建于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功曹阙建于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三阙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阙,是研究我国汉阙和汉代建筑的重要资料。阙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古代建筑物,其名称最早见于《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住,子宁不束,佻兮达兮,在城阙兮。”阙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物呢?《广雅》:“阙,门观也。”《说文解字》:“阙,门观也,从门从阙。”用现在的话说,阙是门前道路两旁高起的建筑物。根据质地可分为土阙、石阙两种。土阙起源于西周,多建于宫殿之前,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土阙在当时是不可缺少的建筑物。因时代久远,西周的土阙已荡然无存。东……[详细]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中共鲁南第一支部于1928年秋在马头和平街第三中学院内诞生,支部书记为刘之言。刘之言先生(1905-1933),是中国中共在鲁南临沂、郯城、费县和峄县地区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始人,是0郯城县委、0临郯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之言1924年加入中国0后,以马头为中心在郯城县掀起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1928年刘之言受聘到马头求是小学(1929年秋为郯城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从此他便以教学为掩护,组织发动进步师生阅读左翼作家的作品,传播马列主义真理,介绍南方农-动和革命事迹,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29年秋,0郯城县第三小学党支部在这里诞生(后被称为鲁南第一支部),并开始了一系列大型的革命行动。1933年7月,为减轻中央苏区面临的反围剿压力,刘之言等组织领导了震惊鲁南的“苍山-”,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刘之言等……[详细]
店头清真寺
  店头镇清真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店头东村。2014年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古郯(店头原属郯城县)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当地穆斯林自动捐款再修。清真寺采用我国传统砖木结构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三间大殿为宫殿式建筑,青色瓦房,四檐飞出,上面饰有龙头凤尾、蛤蟆、狗等图像,殿顶装有银白色锡顶。墙壁书有“清真言”和“古兰经”选段。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寺院受到破坏。又多年失修,特别是“文革-”期间,大殿被占用,门楼被拆除,寺内许多有价值的碑刻、寺谱、文物等被破坏。大殿现为讲经堂,长10.5米,东西宽6.4米,面积约67.2平方米。文革后经过多次重修,现占地约726平方米。对宗教建筑有一定研……[详细]
齐长城穆陵关遗址
  【齐长城穆陵关遗址】位于沂水县城东于沟乡、马站镇、圈里乡、杨庄乡、富官庄乡境内,占地面积4,600余公顷,为古齐国所建长城的一段。齐为西周时分封诸侯国之一;齐宜王时(公元前319——301年),疆域扩大,东至黄海,西至黄河,南达穆陵关。为防鲁、楚等国入侵,齐国将以前零星修筑的长城加以延长,西起平阴、东至琅琊台,蜿蜒500公里。穆陵关一段大都建在山岭上,城墙为混合沙土夯筑,基宽3-5米,保存较好的有4段:穆陵关东西两段各5公里,杨庄镇东、西沟子至凤鸣峪一段长4公里,垛庄光光山一段长1.5公里。高矮不等,最高处一段即穆陵关东段,高出地面1-2米。穆陵关是齐长城的重要关隘,自齐国始,历代均视为战略要地,派兵驻守。今尚存明嘉靖年间修葺关楼时所立石碑。穆陵关山谷峻狭,古称“齐南天险”。登关四览,沂水、……[详细]
沂水齐长城遗址
  沂水齐长城遗址——位于山东中部。齐国为防御晋、鲁、莒、吴、越、楚等国的进攻,自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的齐威王、齐宣王,历时三百余年,自西向东构筑起1200余里的军事防御工程,这就是著名的齐长城。齐长城西起长清黄河边,沿泰沂山脉分水岭,逶迤东行,经肥城、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在黄岛入黄海。齐长城比魏、赵、楚、秦等国长城早200多年,比欧洲最早的雅典壁垒护道墙早100多年,是中国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遗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祖”。自沂山南部的泰礴顶入境东南行,经点将台、大岘山、穆陵关、龙山、凤鸣山、牛山、杨廷山、三楞山,与从临朐、安丘进入沂水的二道长城会合后入莒县,历经沙沟、马站、圈里、杨庄、官庄五乡……[详细]
兰陵故城
  东周、汉时期遗址,位于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驻地,临沂、徐州公路东侧。1991.5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故城为土城,城墙及护城河已淹没成耕地。遗址东西约860米,南北约1900米,分布面积约1634000方米,墙基宽约30米,护城河遗址宽约50米。北墙确切位置为所在镇五中北墙基,东门遗址为兰陵酒厂厂房东南角,故城中心,在兰陵酒厂的十字路口。史书记载,战国时,兰陵为楚兰陵县治所,汉时为东海郡三十八郡县第4位,其后历代多为郡县治所,清一度设分县,故城曾出土五珠钱范、清代甘棠碑等文物,近年来,陆续发现汉代郡国铸钱遗址,采集文物标本有圆瓦当、半瓦当,筒瓦,灰陶豆,花纹砖,现整个古城被兰陵四圩及兰陵美酒厂,兰陵镇直部门占据,兰陵故城上起东周,延用至汉,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对研究兰陵历史文化及秦汉时期……[详细]
沂水灵泉寺
  灵泉寺俗称上源寺,位于沂水县城西20公里处,沿龙泉路乘公共汽车半小时便可到达,地理位置优越。传说唐贞观九年,一个法号昌弘的高僧为宏扬佛法来到此地,见此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泉奔涌碧流成溪,遂决定在此建寺塑佛广传佛道,为当地朝佛圣地。现寺院周围尚有五株古银杏树,相传为昌弘所植,树龄已达1300余年,高30余米,至今仍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树绕灵泉,泉水经年不枯,常饮此泉水,可以延年益寿,泉又连一贮水池,池水如镜。灵泉寺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融合,主要景点有灵泉、唐植古银杏、狮岩古柏、狮子眼、鹰门塔石、和尚林、迎客松、老人降虎石、飞来石、仙人石、南天门、观音洞、韩湘洞、灵隐洞、神仙府、佛爷阁、碧霞祠等。整个景区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站在山顶观望,跋山水库风光尽收眼底,游人也可自水库大坝乘船北上……[详细]
50、丛柏庵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丛柏庵
  丛柏庵重建于明朝嘉靖39年,以侧柏密集而得名,是临沂市唯一的一处尼姑庵。庵门牌匾上的题字出自全国四大名僧之一、山东佛教协会会长沙门能阐手笔。庵内有千年银杏、响水泉、连理柏与古藤、碑廊、三圣殿等景点。银杏树是隋唐时期的,距今1300多年了,树高45米,周长8米,需要5个成年人搂抱过来,更奇的是这棵树上有一株古藤,叫“古树生藤”。树下有一处山泉叫“响水泉”,因泉水叮咚作响而得名,水质清冽,冬暖夏凉。“连理柏”,顾名思义,连理就是夫妻的意思,原名姐妹柏或夫妻柏,后有文人雅士改名为连理柏。此树已有1600多年,最大特点是树又长出一根藤,人称“爱情藤”,此藤长57.9米,有“连理柏下情长在,爱情藤上不老情”之说。“三圣殿”是丛柏庵的主殿,殿门上的牌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手书。……[详细]
白龙寺风景区
  白龙寺风景区位于平邑县城西侧白龙泉村,距县城7公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白龙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有两山、四崮、十二峰,景区面积2500亩,森林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白龙寺,始建于宋朝,始称龙王庙,明朝成化年间,果公法师化缘至此,见此地山清水秀,适宜清修,开始扩建。1939-1942年,时任费南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兼平邑乡乡长米栻民在此建立抗日队伍,所建御敌城墙、炮楼等遗址尚存。另外,还有仙人桥、朝阳洞、白龙泉、万佛山、天然溶洞、天池、徐王古寨、吴家庄水库、千亩槐花林等景点20多处。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白龙寺风景区均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白龙寺风景区现已成为平邑、泗水及周边村民禅修、祈福、许愿圣地,也是一个集禅修许愿、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详细]
大崮革命遗址
  大崮革命遗址位于蒙阴县岱崮镇,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类别为抗战遗址、纪念设施。大崮革命遗址,位于岱崮地貌核心地岱崮镇大崮村西,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鲁中军区机关、兵工厂、被服厂、弹药库旧址。1940年3月至5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8000余人围困中共蒙阴县委、县大队驻地大崮山区。县委、县大队以大崮山为主阵地,苦战3个月,在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旅的援助下,粉碎了顽军的围困。县委、县大队受到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通令嘉奖;1941年11月7日至9日,八路军大崮独立团一营等坚守大崮3昼夜,打退日军千余人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3个团的进攻,成功地突围转移。山东分局妇委委员、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突围中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怀抱刚出生的婴儿英勇就义。大崮革命遗址是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费县故城遗址
  时代:春秋汉北魏在费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上冶镇南,浚河西岸,有一座古城遗址,便是鄪国故城。故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周长6公里,面积约234平方公里。故城南半部土地平坦,是当年王府和市井所在地。随处可见一些古代瓦砾、陶片和砖块等。当地群众称此处为季王城。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厘公元年,以汶阳、封季友”。这座古城原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姬姓封国的国都。《沂州志·藩封志》载:“鄪国,姬姓,伯爵,文武之后,春秋时去‘阝’为费。”后被鲁国吞并,成为鲁国大夫季孙氏,即季友的封邑。季友,春秋鲁桓公季子,即鲁桓公最小的儿子,鲁庄公弟,名友,号成季,故称季友,又称公孙友”。这就是季王城的来历。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厘……[详细]
孟良崮战役遗址
  孟良崮战役纪念地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因孟良崮战役而举世闻名。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在山上修建的纪念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托,意喻-杆子里面出政权。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纪念馆前矗立陈毅、粟裕的巨型雕塑。孟良崮战役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全桥村……[详细]
大众日报社旧址
  中共山东分局成立后,为引导、鼓舞山东抗日军民团结战斗,揭露日寇的种种暴行和-分子、汉奸走狗的丑恶行径,《大众日报》于1939年1月1日创刊,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部在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印刷厂在王庄东北3公里处的云头峪村。第一任社长刘导生,匡亚明,印刷所长于一川。印刷所驻云头峪村,石印室、油印室各为西屋3间,所长办公室为北屋3间,装订室为东屋两间,今尚存。为办好大众日报,当地的革命群众给予报社极大的支持,云头峪村妇救会长陈忠芳组织进步青年为印刷厂保护机器,进步妇女刘茂菊则把准备结婚用的新房子让给报社做印刷厂。在日军“扫荡”鲁中区时,报社主动撤退,云头峪村15名进步青年跟随部队撤退,后来无一生还。……[详细]
向邑故城遗址
  向邑故城遗址位于兰陵县向城镇驻地西,年代为春秋,类别为古遗址。东靠向城镇南村、西村,西南约1000米为东城前村,南城墙南约20米,为向城镇政府驻地南环路,至西沿南城墙外延内折走向西北。《续修山东考古录》记载:“向邑故城,今向城镇,春秋地名”。向,春秋时时鄫国的城邑,故城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50米,现故城西南城墙墙体遗存长约60米,墙基宽约30米,高2.5米,西城墙西约50米为护城河遗存,今形成南北水沟,其他各处均荡然无存,已成为平原地。遗址曾采集到半角瓦、平瓦当、陶豆盘、陶仿轮、铜剑等文物,向邑故城遗址,是与鄫国故城同时代的一处重要的古城遗址。向邑故城遗址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鄫国故城遗址
  周代、汉代古城址,位于兰陵县向城镇,文峰山东侧。见载于《春秋》、《春秋谷梁传》、《齐乘》、《续山东考古录》、《沂州府志》、《峄城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历史典籍。鄫为古国名,系夏朝第七代王杼,封其次子曲烈的封地,鲁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所灭,鄫太子巫附赴鲁,为纪念故国,去邑取曾姓,鄫国自曲烈始封,历夏、商,周,至世子巫传五十四代。此故城自周至汉,先后为鄫子国、鲁国、楚国及秦汉东海郡缯县所属,至隋唐时期为州县治所。城垣为人工黄粘土夯筑,平面略呈方形,东墙长584米,西墙长560米,北墙长564米,南墙长530米,城墙墙基宽30米,最高处达9.5米,现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城中间有一高台遗址,东西长310米,南北宽120米,为鄫国宫殿和汉代缯县府衙遗址。现城墙遗址保存完好,城墙外有护城河,西护……[详细]
小寺遗址
  小寺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镇小寺村东北约200米,为临河平原,地势平坦。2011年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部边缘是一条小壕沟,东部是一条南北向河流,河水冲刷形成断崖,北临新沭河。保护范围南北长320米,东西宽138米,面积约435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外延50米。遗址地表陶片很丰富,文化堆积厚约0.50-1.20米,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足、三足钵(残)、泥质灰陶罐口沿,汉代泥质灰陶盆口沿,宋代瓷壶底等。该遗址对研究鲁东南地区商、周、汉、宋时期聚落分布、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具有一定价值。小寺遗址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姑子顶遗址
  姑子顶遗址:位于富官庄镇何家庄子村南约一公里,为高台地遗址,高出地面约3-5米,文化堆积厚约1-3米。该遗址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锛、石镞等,陶器有夹砂器物残片、鼎、鬹、盆等器形,又有豆、罐、鬲、壶等。早年曾出土汉代铜壶,九十年代又发现东汉铁器窖藏出土,铁鼎、铁镢、犁铧等物。经对出土众多的各类遗物进行综合分类研究,该遗址最早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次之为商、周之际,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晚期为汉代文化遗存。该遗址时代跨越较长自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汉各代一直有人居住在此。2006年12月7日,姑子顶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萧望之墓地
  萧望之墓地年代为汉。2013年,萧望之墓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望之墓地是中华萧氏宗亲祭奠先祖之地,是传承萧氏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兰陵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既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注意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合理开发萧望之墓园,为兰陵文化旅游事业增光添彩。萧望之墓园占地面积86亩,自2010年6月墓园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一期工程总投资1800多万元,主要建设了享殿、东西配殿、思堂、碑亭工程、御路、挡墓门、停车场等主体工程,并结合史料对享殿进行了高标准的布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