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市旅游

烟台市文物古迹介绍

玉皇顶烈士陵园
  玉皇顶烈士陵园位于莱州市城北的玉皇顶,是当年掖县革命先辈郑耀南等同志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三支队”的革命圣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春,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墓区和纪念广场组成。莱州市革命烈士纪念堂建于1977年,厅内迎面壁上装有毛泽东主席手迹“死难烈士万岁”,两侧是周总理、朱德同志题词“永垂不朽”、“浩气长存”。北面陈列着18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讴歌了先烈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南面陈列着55名烈士英名录;其中著名烈士93名。编入《中华英名烈士》的有6名。纪念堂附楼设有烈士骨灰室,存放着120位烈士的骨灰。烈士墓区安葬着1145位革命烈士遗骨。其中有名烈士147名,无名烈士998名。革命烈士纪念堂……[详细]
嘴子前墓群
  嘴子前墓群位于山东海阳县盘石店镇嘴子前村东北的窄小台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上有古墓葬遗址。1978年初春,该村农民在此掘毁一墓(编号M1)。墓中有重椁单棺,木器、陶器悉被丢弃毁坏,仅铜器被文物部分追缴收回,玉器出土数量较少,据称均为管、珠一类的小饰件,至今尚有部分散存于村民手中。此次出土的铜器有盘、盆、簋、壶、、削、戈、矛、镞、编钟等,收集到的一个铜鼎盖和兽面纹的壶耳,纹饰都很精美,可惜这些鼎、壶等十分重要的铜器却至今不知下落。出土的编钟共有7件,两件大的为钮钟,其余小的为甬钟。钮钟器形较大,通高43.5厘米,重11.6公斤,气象庄重,纹饰精美。1985年,海阳县博物馆抢救清理了一座墓,编号为M2。出土器物较少,大部分为陶器,内中有少数为仿铜礼器的,如兽头匜等。铜器只出土了3件,鼎、盆。……[详细]
烟台俄国领事馆旧址
  俄国领事馆旧址在芝罘区大马路东端,现为俄罗斯俱乐部,占地1.5亩,砖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平面呈方形,四面坡“人”字形屋顶,外墙面是灰砖青水墙,拱形门窗,拱上方饰以弧形线角,中间断开,建筑形制厚实,简捷,装饰处理有象征手法。1881年俄国在烟台设代理领事,但一直是由英国人代理。1902年8月始由俄人提德曼任副领事。1905年由克里斯梯任副领事。1904年在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东端建立领事馆。士密斯在的士美洋行,那时它是烟台唯一的当俄国尚无正式建立领事馆,士密斯是俄国在烟台的商务代办,开始主要业务是银行业,是俄国亚洲银行在烟台的代办。但是1908年俄国亚洲银行在烟台建立分行,士美洋行也勿须代理了,主要经营船务、保险及进出口,如蚕丝,草帽辫、花边、锦绣、丝绸等,自置汽船行驶于烟台与海参崴之间。……[详细]
毛纪、毛敏墓
  毛纪、毛敏墓(毛纪的家族墓地)位于莱州市区西2.5公里处西山张村西北的禄山之阳。两墓并列,面向东南,毛敏墓居右靠前,毛纪墓居左偏后;两墓背靠禄山,三面山丘环抱,西北隔海约5公里;墓前为一片平坦的台地,隔一小埠,远处与云峰山相望,视野开阔;墓东约2公里处,南阳河(掖河)自南向北流过,注入莱州湾;墓东南不足1公里处为西山张村。毛纪、毛敏墓“以东南神山诸峰为案,层峦环对,掖水朝于其左,西南诸流毕会于前,往北稍西以入于海,海上蜉蝣岛隐隐峙于其北,穴坐山之麓,罗经谓乾山巽向者也。”(毛纪《禄山茔园碑》)毛纪、毛敏墓原有大面积的树林覆盖,后被砍伐,现在树木稀少,荒草丛生,墓园周边到处可见私开乱采的小矿。《禄山茔园碑》载,毛敏墓建于正德年间。毛纪墓建于嘉靖年间。《掖县志·冢墓》载:“赠少保毛敏墓城西五里福……[详细]
启唷学馆旧址
  启唷学馆旧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启喑学馆,是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现在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的前身。建馆过程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罗杰斯·米尔斯1862年来到登州传教。他与前妻所生的孩子中,有一个名叫盖雷的儿子,3岁时因病失去听力。对儿子的关心,使得米尔斯先生开始关注起中国聋儿的状况。由于当时中国没有专门的聋儿学校,米尔斯先生于1878年将盖雷送回美国罗彻斯特聋人学校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学校教师安妮塔小姐。1884年11月26日,安妮塔·汤普森·米尔斯来到烟台与查尔斯·罗杰斯·米尔斯结为伉俪。结婚后不久,米尔斯夫人开始着手学习汉语,为创办聋儿学校……[详细]
烟台西炮台
  西炮台国防公园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位于芝罘区西北部的通伸岗上,最高海拔106米,面积10.7公顷,在西炮台公园的西侧垛山顶上,于1985年建有烈士纪念碑。园中建筑面积0.3公顷,城墙0.1公顷,乔灌木10万株,因山上建有护卫烟台的海防炮台,并与东炮台相对峙,所以得名为西炮台。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当时炮台上安装的是土炮,并修筑围墙、望楼以加强海防,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增修炮台,共八座,现保存完整的有四座,最大的炮台周长31米,围墙高2米,城墙宽近1米,全长800余米,有射口200余个。西炮台由围墙、瓮城、大小炮台、演兵场、地下指挥所、弹药库等组成。随着烟台的对外开放,1979-1981年,经过整修,面貌恢复原状,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具古代城堡特点,又具近代先进军事设……[详细]
昌阳故城及墓群
  昌阳故城及墓群位于行村镇庶村。南距黄海约3公里,东100米是自北向南流入黄海的白沙河,北部是村东西机耕路,西临行村镇通往小纪镇公路。整个遗址地势平坦、开阔。昌阳城,西汉初期置于现文登西南昌山之阳。西汉中晚期,西迁至今海阳庶村一带,设盐官署,属东莱郡。王莽时期改称夙敬亭,东汉时复称昌阳,西晋元康八年(298),迁昌阳城至今莱阳市境内。昌阳故城及墓群现叠压在庶村的民房建筑、蔬菜大棚之下和村周围的田野里。村西500米处,当地人称“西城子”,是古代人们的生活住地,地下堆积着大面积的古代碎砖瓦。村的西北处,有一高1米,南北长约40米,宽2米的高台地,群众传为“西郭”。村南人称“南城子”,地下0.5米也满是成堆的大板瓦、小筒瓦、平板砖等残片,村民在此整地时还挖出过铁质工具、钱币和大泉五十陶质钱范等文物。……[详细]
庙岛显应宫
  庙岛显应宫位于山东省长岛县庙岛,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初为沙门岛(庙岛古称)佛院,仅茅屋三间。随着元代建都北京,海运日渐繁荣,京都的贡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运至北京。当时的沙门岛是海上漕运的必经之地,往来漕船需在此泊舟候风。因漕夫大多是福建人且笃信妈祖,就在岛上立妈祖祠以事供养,后来就成为风俗。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前后,由闽浙船民出资在原地增修屋宇殿堂,改佛院为专门奉祀海神妈祖的道场,世称海神娘娘庙。这是当时北方沿海地区的第一座妈祖庙, 同时也标志了妈祖信仰北传的开始。明代,随着香火与声名的日益隆盛, 庙岛妈祖庙实际上已成为了当时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的传播中心,其影响不仅遍布黄渤海沿岸的海口与内河,而且远播于朝鲜和日本……[详细]
福建会馆(烟台民俗博物馆)
  导游会馆由山门、大福殿、后殿、戏楼和两厢五部分组成,山门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结构建筑,主门3间,两侧次门各一间,外加两耳房,高约10米。屋顶由雕饰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蓝琉璃瓦。山门南面是大殿,为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塑像。看点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其雕刻艺术融东西文化与南北方风格于一体,堪称一绝。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整座山门、大殿可以说是无木不雕,无雕不美。悬于山门梁枋下的花篮和乘莲珠,造型优美,镏金溢彩。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汇处。会馆所用的全部砖瓦木石,均从福建泉州一带精选,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绘后运至烟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始建,时为商贾商洽贸易、祭祀妈祖之所。福建会馆突出的特点是雕饰极其华丽……[详细]
白石村遗址
  白石村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新白石路西段北侧,专业上称为海岸贝丘遗址。白石村遗址是胶东史前文化序列中最早的一种文化。根据发掘情况看,白石村遗址所处时代的人们,其居室属于半地穴式的海草房,他们能够制作各种石器,如有石斧、白石村遗址石镰、石球、石箭头、石磨盘和石磨棒。从出土的石器看:“白石村人”制作器具从选料到成品,都十分用心仔细,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劳动。他们在石器打制和磨光中,不仅对器物的形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对各种形式的审美能力也比较强。白石村遗址还出土了许多形式多样且美观的陶器。有钵、罐、三足钵、钵形鼎、筒形罐和斧形鼎等等。从这些陶器看:白石村文化并不落后于半坡文化。筒形罐的设计与制作,尤具明显的地方特色。原始的白石村人制作了许多的骨器,有骨针、骨锥、骨箭头等。在考古的价值上,石器的打制洞……[详细]
刘家沟遗址
  刘家沟遗址编号:总序93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烟台市蓬莱市刘家沟镇刘家沟村(原公布地址蓬莱县刘沟公社刘沟大队)刘家沟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曾出土鼎足、陶壶、石斧、石镰等文物,陶器中以黑、灰色陶为主。1977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文化堆积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南北长17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34000平方米。遗址的四址均已安装了保护界标。东南界标在王联国住宅后东侧;东北界标在刘昆昌住宅东山墙外侧,西南界标在刘智贵责任田北地头上;西北界标在周建军责任田内,距电线杆很近。控制点坐标为:东北角:37°45′54.5″N,120°52′45.9″E,东南角:37°4……[详细]
解宋营古城
  解宋营明朝古城堡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解西村内,是明朝洪武年间为防御倭寇入侵而修建的军事百户所。明朝在蓬莱设有解宋营、芦洋、栾家口、刘家旺四个百户所。百户所是明朝卫、所制中军事编制,每个百户所设士兵120人,长官为百户,武官品级正六品。据清朝《登州府志》记载:“洪武九年置百户于……解宋营四员,具为百户所。”解宋营古城为“石城周二百四十丈,高二丈,阔一丈二尺,南一门,楼铺五,池阔一丈,深五尺”。同时,在解宋营东、西、西北三面建三座烟墩,曰:“解宋、木基、墟里”。该城“守城军馀四十名,守墩军馀九名,俱登州卫中右千户所分设”。解宋营百户所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城堡,城堡依山面海,青石砌筑,由城门、城墙、烟墩三部分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古城东、西约三华里高岗上,分建烟墩“墟里”、“解宋”,毛石……[详细]
曲松龄旧居
  曲松龄旧居位于莱州市金城镇红布村,原名红布店子,旧时位于掖县与招远两县交界处的古登莱官道旁。曲松龄曾是海参崴与哈尔滨一带显赫一时的大商人,哈尔滨至今还保存有曲松龄曾经营过的“松光电影院”,现已确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二十年代,开明绅士曲松龄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大型宅院,由东西并列的两套二层楼房的四合院组成,其完整之时多达62间,面积达360多平方米。旧居建筑用料极其讲究,带有西洋建筑风格,在莱州现存的清末民国建筑中堪称精品,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保存至今。曲松龄旧居现保存房屋5栋,原分两院落:东院、西院,现中间界墙已拆除。东院正屋:共5间,两层,二层木板铺地。面阔16.65米,进深5米。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暴垅灰瓦覆顶,实脊。二层正中开门,外为木质阳台,现已拆除。正门上木雕花鸟……[详细]
34、宝塔礁
宝塔礁
  导游宝塔礁,位于庙岛西北处的犁具把岛,高约21米,直径约5米,其状巍然,宝塔礁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像一座挺立的巨塔,变换不同的位置,会领略出不同的天工神韵,让人觉得处处皆奇。看点宝塔礁由石英岩交替叠压而成,由石纹路将塔分成几直层,竖立的岩线,又将每一层都割裂成多段,仿佛这塔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整体,而是一个由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石块堆砌而成的松散的建筑。在距满潮水位约3米高的地方,宝塔又生出一圈环形的断裂层,将整座塔身的三分之一悬在空中,使塔更加雄奇。宝塔礁,因礁石似宝塔而得名,不仅有观赏价值,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重要,还是船只进塘避风的好地方。那些遇难的落海人在危难中挣扎时,看到宝塔礁,总是能获得避险的力量,因此,后人又在它南侧相邻的小岛上修起了一座洁白的灯塔,用强烈的光芒为船只导航,岛上的白塔……[详细]
大基山北朝摩崖刻石
  导游      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看点      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成一体,同为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基山又名道士谷,上千年来,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详细]
刘子山旧宅
  刘子山旧宅坐落于莱州市沙河镇湾头村,原莱州市第三中学校址,现已闲置。旧宅地处莱州湾沿海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距海约7公里,其南约5公里处,沙河由东向西注入莱州湾,其北约3公里处,杲村河由东向西注入莱州湾。旧宅位于湾头村东部,西、北与农舍为邻,东临村镇企业厂房,南临东西公路,东北距莱州市城区约18公里。旧宅内遍植树木,林荫蔽日。1928年,富商刘子山委托其四弟在家乡湾头村建成“旧宅”。“七·七事变”后,张良臣等杂牌队伍在此驻过。1946年,八路军地方武装曾在此设兵工厂,制造0、手榴弹、地雷等。1947年,西海专区所属振东公司在这里做棉花、猪鬃、猪皮生意。此后,八路军胶东某部队后勤部又在此设被服厂。1949年冬至1953年10月,掖南县人民政府(前称掖南县政府)设立于此。1953年10月,……[详细]
龙溪园遗址
  龙溪园遗址位于莱州市柞村镇窝洛子村西,为明代都察院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赵燿的别墅。清代侯登岸《掖乘》记载:“城南寒同山之阳,明大中丞赵耀别墅。”整个龙溪园占地约20亩,周围崖壁上开凿有几个石窟,内有石像。每逢雨季,北侧崖壁上状若龙嘴的中涵,吐出潺潺流水,落入下面的水潭里,气势蔚为壮观。龙溪园现存有豆神庙洞、梅岑洞、药王洞、四海泰洞、龙王洞等洞窟。豆神庙:上题额“豆神庙”三字。洞口宽0.65米,高1.2米,进深0.8米。现洞内空无一物。梅岑洞:上题额“梅岑洞”三字,起首题“天启癸亥端阳”,落款为赵士亮,系赵燿之孙,曾任湖南东安知县,明末清初曾在此隐居。匾额上的字系用铜片镶嵌而成。洞口宽1.4米,高2.2米,进深3.6米。洞内石座上供有老母娘娘石像,两侧为金童、玉女像。药王洞:无题额,洞宽2.5米……[详细]
神仙洞石窟造像
  神仙洞石窟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大台头村北寒同山之阳。神仙洞石窟造像西南约2公里处,为莱州市柞村镇大台头村,村中有公路通至山下,神仙洞石窟造像保护区南连大台头村耕地、苹果园、临疃河水库,水库以东为明代赵耀的别墅“龙溪园”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山南麓为新建的“资圣禅寺”,有和尚修行于其中。山南麓有盘山公路直通莱州市城区。寒同山俗名神山(因神仙洞石窟造像得名)。山体呈东西走向,西连云峰山,北依大基山,海拔337米。原有光水—俗称三里河发源于山北坡,约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干枯。北魏时期的光州即由此河而得名。山上怪石突兀,松、柏、枫、槐等古树林立。洞窟开凿于山阳半山腰巨大崖壁上,有道人修砌的小路蜿蜒可达。此地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尤其深秋时节,枫树红叶,层林尽染,与古老的道家石窟,交相辉映,成为莱州最著……[详细]
于学忠旧居
  于学忠旧居编号:编号4-488-5-055时代:1931年地址:烟台市蓬莱市小门家镇于家庄村于学忠旧居,1931年修建。1935年,于学忠将军将宅院赠予家乡父老兴办教育,家乡人民为了褒扬将军爱国爱民之情,将这所学校誉为“立德小学”。于学忠旧居坐北面南,为二进式院落,硬山结构,现有房屋34间,总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构筑物、碑刻、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东北角:37°38′47.1″N,120°41′46.1″E,东南角:37°38′44.2″N,120°41′45.8″E,西南角:37°38′44.4″N,120°41′42.9″E,西北角……[详细]
武霖基督教圣会堂
  武霖基督教圣会堂位于蓬莱市区画河西沿,又称画河基督教堂,登州圣会堂,是今年新增的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世纪,登州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颇为活跃的地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在蓬莱创立了华北地区最早的浸信会组织。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高第丕夫妇,于蓬莱城画河桥南西侧建基督教堂,时称“登州圣会堂”。登州圣会堂为欧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东部礼拜堂为单层结构,四开间,东西长20.58米,南北宽9米,建筑面积185.22平方米。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洗礼池,两侧为更衣房,堂内可容纳300多人。西部钟楼为三层,一层为玄关(过厅),大门面西,内有两耳门向东通礼拜堂,两耳门之间的墙面上嵌有一块“高师母纪念碑”。二层为储藏室。顶楼木梁上悬有做礼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