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龙源坝治安委员会旧址
  龙源坝治安委员会旧址年代为1949年,位于全南县龙源坝镇圩。2018年12月4日,龙源坝治安委员会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正门、西南外墙向外延伸1米至民房、东北、西北保护范围以己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象龙围(长岗嵊围屋)
  象龙围(长岗嵊围屋)年代为清嘉庆丁卯年,位于全南县大吉山镇大岳村长岗嵊自然村。2018年12月4日,象龙围(长岗嵊围屋)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围屋东、南、西、北四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中寨陈氏中和堂
  中寨陈氏中和堂年代为明代,位于全南县中寨乡中寨村老厅下。2018年12月4日,中寨陈氏中和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5米,北、东、西三面外墙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东、西、北三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位于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古龙岗镇寨上村等地,由礼布民房、陈家祠、文华公祠、万寿宫、中心坝(兵工厂工人体育、娱乐--场所)、古龙岗镇寨上刘家祠等组成。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大型兵工厂在兴国官田村成立,对外称“中央兵工厂”,又称“中革军委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工厂下设弹药科、--科、修械科、皮革科、总务处、警卫特务连和运输马队,分驻二个大祠堂、一个万寿宫和附近100多间民房。全厂职工从初期240余人发展到1933年的500余人。1932年1月,中革军委命令该厂分设弹药厂,专门生产弹药。5月,在--科、弹药科的基础上,中央兵工厂发展了--厂、杂械厂(生产刺刀和镐、铲等军用器械)、弹药厂等3个分厂。1932年夏,该厂又在古龙冈镇寨上村分设杂械厂,在银坑分设弹药厂,是……[详细]
塔下毛泽东旧居-福星围
  塔下毛泽东旧居-福星围年代为1932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塔下村大屋下围上。2018年12月4日,塔下毛泽东旧居-福星围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居东、南、西、北面原外墙向外延伸1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详细]
226、孙誗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誗墓
  孙中山先祖东平侯孙誗墓,位于宁都县城南2公里马家坑。孙誗为唐朝人,原居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县),僖宗中和三年(883)选为百年,以武功封东平侯。因带兵下江南与黄巢起义军作战,转战虔州虔化(今宁都县)而定居此地。后子孙繁衍广布,为赣、闽、粤三省孙氏始祖,孙中山系孙利的二十五世孙。孙利墓始建于唐末,明、清曾多次维修。198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生120周年之时进行过重修,重立墓碑、墓铭,扩大了墓地规模,墓前辟有平台,筑有数个登阶,立了牌坊式陵墓之门,显得壮观而肃穆。……[详细]
乌桕坝李氏宗祠
  乌桕坝李氏宗祠位于江西全南县乌桕坝乡,与乡政府仅有一墙之隔。我们走近宗祠的一个侧门,一位李姓老人开锁后热情地引我们入内,只见正门紧闭,一根硕大的“撑门杠”横插在大门中间。我们打开大门,走到门坪处,从外往里观看。这座“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与结构均为龙南、全南、定南县三县褚祠之冠。整座祠堂分上、中、下三厅,内有两个天井,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祠堂两侧墙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龙头。左右侧门分别有篆体“宗亲”、“居祥”四字。正门前竖起两根四方型石柱,每柱一联,上联为“历明室清代以来绍述伯阳数典不忘柱史”;下联为“揽南岭桃川之胜昭垂忠武建祠长耀中州”。据说此联系一九三O年修葺时所刻。石柱前有一对笑容可掬,呈调皮状的石狮,可分雄雌,那雄根裸露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这种模……[详细]
老屋下朱氏沛国堂
  老屋下朱氏沛国堂年代为明代,位于全南县中寨乡筠竹村老屋组。2018年12月4日,老屋下朱氏沛国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外墙向外延伸5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4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
  红军无线电总队是红军无线电通讯组织的领导机构,1931年9月随0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兴国迁驻这里。红军无线电事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发展过程。1930年12月,项英来到中央苏区,并带来一部15瓦的电台,因功率低,无法与外联系。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缴获了敌军一台100瓦的电台和部分通讯设备以及俘虏了一些-电台技术人员,红一方面军总部利用这些条件,在宁都小布组建了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通讯大队,但当时用的是明码,很容易被-接收和破译,1931年4月,临时中央委派任弼时等人带来了一套-编制的密码,称为“豪密”(以-化名伍豪命名)。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先后缴获了敌军十多部电台。在此基础上,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福建的建宁成立了无线电总队,直属方面军总部指挥,……[详细]
楠木山革命遗址
  楠木山革命遗址年代为1936年,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潭口村东5公里楠木山上。2018年12月4日,楠木山革命遗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
  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年代为1936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内半村石示子下。2018年12月4日,中共信南县委成立遗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坪岗山革命旧址
  坪岗山革命旧址年代为1936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内半村坪岗山村小组。2018年12月4日,坪岗山革命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上洞银矿遗址
  上洞银矿遗址年代为清代,位于全南县南迳镇古家营村上洞西北2公里。2018年12月4日,上洞银矿遗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清代县学文庙
  赣州文庙位于赣州市厚往路东段,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因县学又为祭孔之场所,故又称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校址景点位置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往路东段……[详细]
朗际牌坊
  肖田乡朗际村中·清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四柱三间石坊,面阔5.7米,通高7.7米,占地4.56平方米。有“旌表儒童肖行三之妻黄氏坊”铭。梁坊柱问榫卯连接。底设石门槛。坊顶有脊,龙首吻饰,中央饰怪面兽,两端有悬鱼,坊浮雕花卉。……[详细]
汶口少共寻乌县委旧址
  汶口少共寻乌县委旧址位于澄江镇汶口村。蓝氏宗祠,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建筑体身上的雕刻精美非常,但大部分毁于1997年的火灾;邱氏宗祠,为寻乌少共县委旧址处,屋内保留有少共县委各办事机构旧址,在宗祠墙壁上留存的几十条红军宣传口号、标语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详细]
黄泥坳窑址
  黄泥坳窑址年代为唐至宋,位于全南县陂头镇黄塘村杨溪村小组。2018年12月4日,黄泥坳窑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详细]
东山正觉寺
  赣州东山正觉寺位于县城外东山山谷,距323国道约300米,距牡丹亭公园约100余米。东山山川形胜,山上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登山远眺,双城对拱,宛如合璧,桥锁两岸,有如垂虹,被誉为“东山耸翠”,乃南安十景之一,,悠扬的晨钟暮鼓,飘逸章扛两岸,回响两城上空。进寺祈拜,既可抚慰心灵,又可鸟瞰古城美景,是县城的最佳观景点。真觉寺曾名正觉寺,始建于宋,元泰定年间(1324一1328年)重修,明永乐初期(1403—1405年)扩建,明清时香火旺盛。民国初期寺中仅存大雄宝殿、观音堂和佛塔,正觉寺更名仙翁庵,改为尼姑庵。寺中保存有明代石刻、金刚菩萨和清碑刻。1988年后有佛教信士自发在原山谷寺址上建简易殿堂,供僧徒信民礼佛法事用,香火渐兴。1993年由僧人振证、继忠募捐集资修复殿堂,共兴佛教事务。1994年……[详细]
239、储君庙
储君庙
  储君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储潭乡储潭圩储君街83号,距县城西北18公里,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五开间三进四厅,面阔25.8米,进深40.72米,面积1050.57米,马头墙,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大理石铺地。大门重檐、带门廊,中柱在维修后加包青石镂雕蟠龙纹柱,月梁彩绘,平面回字型内廊结构,有序殿、储君宝殿、种德堂、功德堂、关公殿、三清殿、雷神殿等殿宇组成。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唐名广济庙,南宋?绍兴年间朝庭赐予广济庙匾额,清代两名并用,民国后皆名储君庙。北宋?熙宁三年(1070),观察使徐亿令州守周廷俊修葺,是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维修。元?至元三十一年、至顺二年,明?洪武十五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嘉庆二十二年、道光二十六年,1993、2007年分别九次局部或整体维修。现保存清、……[详细]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
  红军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炮弹形的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座为五角形体,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1933年7月11日第45次会议决定兴建的。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拆毁,当地群众在沉痛和愤怒之中,冒着生命危险,把红军烈士纪念塔拆除下来仅有完整的“烈”字抬回家里隐藏起来,一直珍藏到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