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文物古迹介绍

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光泽县李坊乡上观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1933年7月为加强黎川、光泽、邵武等闽赣省边界地区的领导,中共闽赣省委设立东方县,直属闽赣省委领导,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居此,内设军事部、财政部、肃反委、内务部、粮食部、经济部、妇女部。旧址坐西北朝东南,由门厅、正厅、后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93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后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均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永丰禅寺
  永丰禅寺始建于后唐公元868年,由本邑辟之古佛,法号澡光和尚与陈有佑公施主捐资筹建,取名永丰仁寿寺,后又名桃枝寺(因仙桃为仙界清净之果,桃枝上挑花盛开则见佛,故名桃枝寺)。到了宋朝即公元1013年,又再度扩建。武夷山名僧扣冰和尚(辟之古佛化身)曾在此寺担任住持,被尊称为扣冰古佛,当时还封为闽国国师。在名师主持下,香火极盛,在国内外小有名气,但由于历代战乱,又-革-破四旧所损,造成寺庙满目苍夷。今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永丰禅寺不但恢复原貌,还扩建了天王殿、大悲殿、山门、放生池、行善积德亭、山间小道等。……[详细]
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光泽县杭川镇二一七路,年代为1933年。简介:1933年10月,光泽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毛泽民代表闽赣省委、省苏政府到会指导。旧址为西洋两层楼房,坐东朝西,由前廊、大门、正厅、后厅等组成,占地面积228平方米。前廊每层各三扇拱形窗户;正厅两侧为苏维埃政府办公室,后厅一层右次间为收发科、内务部,左次间为裁判部、经济部、销售部,楼上为会议室及卧室。2013年,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湛卢书院(杨氏书室)遗址
  湛卢书院(杨氏书室)遗址位于松溪县茶平乡湛卢山—续贤庵,元代,长约25米、宽约2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据《县志》载:湛卢书院乃元朝杨缨所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失火,烧成废墟,仅留下金钟一个,钢炉一口,由吴屯杨姓保存下来,清同治十一年四月(1872年),由杨钟铭等向本族劝募银元重建,民国十九年又一次再建,并改名为“杨氏书室”。1952年以后,因无人看管,书室遂渐残破。现书院遗址仅遗存部分墙基及少量段墙等遗迹。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边沿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崇仁裘氏民居
  崇仁裘氏民居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简介:明末清初建。面积1512平方米,大门八字形,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五进五开间,进门小天井前照壁上额砖雕龙、凤及松、鹤、竹、瓶等图案,木构件雕饰题材丰富。附属文物裘氏宗祠,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面积340平方米。砖石构,四柱三间,八字形牌坊式门楼。三进厅,门厅设屏门,顶饰藻井。保护范围:裘氏家祠、裘氏老宅四周封火墙各向外延伸60米。2009年,崇仁裘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6、黄峭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峭墓
  黄峭墓年代:五代座落地点: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简介:墓体呈圆形,居中做圆形隆起,-石壁,底面平铺放射状块石;内径2.9米,外径4.2米,面积13.66平方米。墓体之后,居中立清乾隆四十四年(1783)重修墓碑。黄峭墓之右后方,是黄峭父亲锡公的墓茔。墓之左后方,立有道光十七年(1837)的“黄族禁碑”1通。黄峭(871~953),福建邵武人,官至后唐工部侍郎。保护范围: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2009年,黄峭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湛卢山清凉寺
  湛卢山中有清凉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历经修缮,今犹完好。佛阁经堂,飞檐逐云,既入山门,顺回廊直入大雄宝殿,两厢及后院为游客休憩之所,凡九十九间,处处相通,可容千人住宿。每逢盛夏,远近游客,不顾劳累,翻山越岭,策杖攀藤,兴致勃勃,来此探胜。宋元符二年,为纪念县人周才在山上祈雨,在旧址上重建,经历代扩建,有下、中大殿及偏殿、僧舍禅房数十间。殿中从奉弥勒、天王、三宝、观音、罗汉等佛像。续贤庵(又称中庵):为北宋理学家杨时的七世孙杨缨就任湛卢山长时所建,并撰有续贤庵记。……[详细]
浦城美术馆
  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位于福建省浦城县,占地面积65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是中国县城美术馆中面积最大、功能齐全的一座现代美术馆。浦城美术馆以“赓续历史文脉,绘就梦笔新篇”为主题,共分为四个展区,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美育功能的相互融合。该馆设计理念源自南宋大儒朱熹的名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建筑立面则取自南方地区传统民居,与自然山脉形成连绵起伏的天际线,充分将现代建筑与历史文脉、自然环境相融合,彰显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高雅的现代文化格调。……[详细]
建瓯孔庙
  建瓯孔庙建瓯孔庙位于建瓯市城区东北隅的孔庙,始建于宋神宗年间(1068-107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个拥地10亩有余的庙宇有棂星门、步云桥、伴池、前殿、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崇圣祠等建筑10余处。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庙的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虽说比不上山东曲阜孔庙,但也确实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明太师杨荣曾誉此为“东南伟观”。……[详细]
90、南源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源寺
  南源寺,原名中山寺,位于邵武市西南10公里的高南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闽北重要的寺院之一。原址在詹坛窠,始创祖师为威山和尚。明晚期,肯拙埕公和尚迁建至今址,立名南源寺。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缮、扩建。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法堂、藏经阁等,计100多间。清康熙、乾隆间,朝廷赐给《藏经》2000余卷。明、清时期,该寺印制发行《金刚经注讲》等佛经,为福建省佛经印刷发行中心,对佛教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仍保存部分樟木印版,现辟为佛教开放点。……[详细]
大梨溪桥
  大梨溪桥又名交龙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大梨溪村北约100米处,地处政和、寿宁、周宁三县交界区,为古代往来三县之交通孔道。该桥架于暖溪支流大梨溪上,因桥东为狮子山,桥西为凤凰山,当地人视两山为两条龙,故取名交龙桥。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秋重建,1949年曾再次修葺。该桥为木拱廊桥,长27.8米,宽5米,净跨14.5米,孔高6米。桥面建廊屋13间,立柱56根。廊屋高4米,中亭廊高6米,设神龛祀观音。桥西建交龙宝殿,祀临水三夫人。……[详细]
毛湛毛氏宗祠
  毛湛毛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光泽县司前乡台山村简介: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砖石构一字式门楼,前后三进,三开间。正大门与大殿前天井之间为戏台,屋顶为庑殿顶;天井两侧廊楼为看台。正殿与中殿间置过厅,过厅两侧为天井。戏台与过厅均有藻井,木构件雕饰丰富精美。毛氏家族部分后裔在台湾,近年后裔陆续来祠谒祖寻亲。保护范围:四周封火墙向外延伸60米。2009年,毛湛毛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坑儒林郎第
  金坑儒林郎第年代:清座落地点: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简介:坐西北朝东南,由居中的主座和左侧小花园组成,总面阔22.37米。主座单进合院式,由门楼(内带门厅)、主厅、春亭组成,占地面积352.34平方米。宅第外部围以高大的“一”字迭落式封火山墙,立面门楼砖雕精巧细致,檐下彩绘生动鲜丽;宅第内部布局合理,挑檐、雀替、隔架斗拱及隔扇、花窗等造型精美。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金坑儒林郎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屏山书院遗址
  屏山书院遗址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五一村府前自然村,年代为宋至清。遗址东西长110米,南北宽105米,面积为10000平方米,由前侧驿道、四周围墙和内部建筑群基址组成,建筑年代从南宋至清。屏山书院遗址为迄今国内为数不多经考古勘探证实的朱子文化史迹,为朱子文化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东以最突出的东侧围墙向外10米,南向外延伸10米至纱帽山,西至西侧围墙外10米,北至北侧驿道外10米。2018年,屏山书院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建窑遗址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还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文物局)……[详细]
上梅暴动遗址
  上梅暴-动-遗址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后坜村,时代为近代。1928年10月,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上梅、下梅农民在共产党员徐履峻、陈耿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随后,在农村广泛组织“民众会”,领导农民打土豪,破仓分粮,推动闽北革命斗争。领导暴-动-的指挥中心旧址土木结构,悬山式屋顶,面阔26米,进深40米。建筑物大门保持原状,院内已改建。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详细]
97、洋后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后桥
  洋后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屯乡外屯村洋后自然村,系木拱廊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月。桥拱跨度33米,宽4.86米,桥屋屋顶距河面25.6米。桥面立柱4排共48根,有桥屋11间。该桥位于古驿道之要冲处,历史上虽曾多次维修,但因年深月久,频遭风雨及洪水侵袭,桥台下陷,桥身倾斜。2007年5月,由本村人吴守木担纲,对该桥进行整体抬升矫正,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历时9个月竣工,从而使该桥得到完好保护。……[详细]
吟室遗址
  吟室遗址位于松溪县茶平乡湛卢山腰,宋代,长约30米、宽约20米、建设面积约600平方米。据《建宁府志》记载:“湛卢山,在松溪县南。连亘东关、杉溪,二里及政和界。山形峻峭,常有云雾浮其上。山为湛王铸剑之所。”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尊古礼前往政和祭扫祖墓,在湛卢山筑室,读书其中,称吟室。吟室遗址呈两进台式基址,现仅遗存部分墙基及少量段墙等遗迹。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边沿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浦城云峰寺大殿
  时代:明地址: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西北侧约两公里的山坳中云峰寺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北面约二公里的山坳中,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云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当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御封为“安禅奉佛祝圣道场”。宋、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大殿建筑重修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完整保存了明代建筑原构,是寺内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大殿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高11.6米;面阔三间9.89米;进深四间10.88米,占地面积171.94平方米。大殿的大木构架属殿阁式抬梁造,为前后七檩,殿身分心槽加副阶周匝类型。同时大殿之中还有许多唐、宋时期的建筑手法的遗留。如在阑殿,柱头之上置普柏枋,普柏枋上放栌斗,上檐柱根立于栌斗之上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体现地方特色的建筑手法,大殿正脊中有陶制葫芦,尾呈鳄鱼形大……[详细]
朱熹故里
  朱熹故里在五夫镇府前村,始建于南宋十四年,历代曾屡经修建,后毁于民国后期,现尚存紫阳楼原为朱熹旧居,内有朱熹幼时读书处——半亩方塘、灵泉古井、朱子樟等。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后人称为“沈郎樟”,12人才能抱得住。半亩方塘典故来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附近还有朱子巷、兴贤书院、兴贤古街、朱子社仓等古迹。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朱熹曾在兴贤书院讲学授徒。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