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旅游

安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
  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位于安庆市三祖寺街20号。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亦称炮马营起义会议旧址,位于三祖寺街20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2进,占地120平方米,由前厅、后厅、厢房、天井组成。原大门已拆改,西侧原有屋与旧址相连,也已拆改。建于晚清,为怀宁白麟畈杨氏世族公产,专供家族孺童来安庆参加县府试住宿,时称“杨氏试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清安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趁南洋各镇新军在安徽太湖县举行会操、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之机,于此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当晚举行起义,公推炮营队官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是晚九时,驻在玉虹门和东门外的马营、炮营同时攻城,由于城内步营未及时接应,加之安徽巡抚朱家宝的残酷镇压,起义失败。现存砖瓦结构的四合平房8间,门额叶氏试馆四字仍隐约……[详细]
余蟹形老屋
  余蟹形老屋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余井镇建军村胜利组。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该屋始建于清代早期,座西朝东,因宅基仿佛蟹形而故名。余蟹形老屋门厅与中厅向左偏移,中厅至后厅呈一条中轴线。中厅、后厅两侧分别有洞门与两厢连接,门厅与中厅以封火墙相连。前厅至后厅之间均设过厅天井。靠天井砖砌精美的塞口墙(正面称照壁),照壁墙体勒脚,水作墙面,镶边凸出。中厅宽大,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前廊带船篷轩,后檐廊采用勾连塔增加进深。厅内五架梁抬梁与穿斗两式合用,彻上明造。桁间牌科雕饰云纹,纵观余蟹形老屋的柱梁作、砖细作制度,有着明显的皖南建筑特征。余蟹形老屋扁厅木构架采用江南最常见的顺栿串、顺身串技法。这些串和阑额、由额、襻间、柱子等组成一个抵抗水平推力(风力、地震力等)的支撑体系,使木……[详细]
司空山古建筑群
  司空山古建筑群包括牌坊、二祖禅刹、石刻等。牌坊始建于唐代,后毁,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五楼枋木结构,花岗石建造。现仅存二楼,面阔9米,残高6.5米,进深2.8米,梁枋浮雕,全枋均以50厘米见方的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支柱上端刻锦纹图案,地层夹住宝瓶状。牌坊顶部构建在文革中毁坏,但被寺庙僧人搜集后,集中存放在大雄宝殿前。司空山上仍保留了许多二祖弘法的遗迹,有修行的石窟寺二祖禅刹,有北齐天宝三年(公元572年),在佛洞后传衣钵于禅宗三祖僧璨的传衣台,还有三祖面壁的三祖洞,这些都是禅宗二祖慧可卓锡司空山的历史见证,都是司空山作为中华禅宗第一山的实物见证。遗址上有石刻100多处,保存完好的有明代朝阳石石刻、太白仙踪石刻、极顶石刻三处。保护范围:司空山每个古建筑本体外四周20米……[详细]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岳西县中关乡沙村。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安徽岳西县中关乡秋千村杨口组。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坐西南朝东北,共房屋64间,占地10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一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左右带跨院(实为包屋),中、后厅七架抬梁,前轩后单步,单檐双坡面、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檐口粉白灰,饰人物花草图案。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和手法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疏朗有致,高大雄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祠建成初期只开展刘氏族务活动,1938年6月初,岳西县委会派王榕率第31抗日工作团进驻,成立动委会、沙村特支。解放战争时期,此地也是红色根据地。馆内,布置有二十多间展室,分别挂上了人物图像简介、图片、文史资料等,展柜内摆放文物,设立抗日工作团史迹和沙村革命事迹两部……[详细]
张恨水故居
  张恨水故居位于余井镇黄岭村黄岭组。因建在突起的黄土岭上,又名“黄土书屋”。黄土岭呈长方形状,北望长春水库,南视岭头街坊。张恨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躬耕苦学、习文著作的少年时代。鉴于张恨水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潜山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将张恨水故居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皖光苑建起了张恨水陈列室。张恨水(公元1895—1967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章回小说名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为他的代表作。张恨水故居原建筑为4间平房瓦屋与1间院落,清末始建。现存建筑在民国时期进行了大部分改建,白墙灰瓦,一脊二坡三举架,坐北朝南,面阔14.55米,进深0.7米,占地面积约102平方米。户主丁宪文之父原是张家佃农,此处不动产系张恨水……[详细]
小孤山石刻
  小孤山石刻小孤山,历来被誉作海门天柱。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纪功,或云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刻“中流砥柱”4字于石上,然岁月远久,字迹湮没无存,仅有《水经注·释地》记载其事。现尚存石刻有元代俞瀚题书“海门第一关”和“启秀寺”,明代兴献帝所题书的古诗一章和嘉靖敕建的御诗碑,叶梦熊“登小孤山”、舒芬“游龙耳洞”的题诗,清乾隆帝篆书“灵昭江屿”和刘韦发草书“云香水翠”,彭玉麟题书的“江上峰青曲终人见”。还有“琼崖滴翠”、“我德如是,佛寿无量”,“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等楹联和唐代顾况、卢仝,后梁释定法,宋代谢枋得,元朝傅若金、揭傒斯,明代刘基、解缙、李东阳,清朝朱书、王文治、彭友胜、石圣历等人诗文,均系清代所刻,这些石刻,书法苍劲遒秀,真草隶篆多体,各有风骨。全山共有石刻29处,真实地记录了小孤山秀丽的……[详细]
方柏堂墓
  方柏堂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村,该坟原位于百华村杨凹村民组,1999年建合安高速,便移至百华村斯家大排。据百华村斯冬青书记介绍,该墓前原有四个一人高的华裱,两块墓碑,其中一块毁于文革时期。1999年移葬,为夫妻二人墓,现一块墓碑,两个墓冢。坐南朝北,墓碑上半部为40cm高券顶,下半部尺寸为170cm×95cm×15cm,因年代久远,墓碑碑文严重风化,无法辨析。墓冢长5米,宽3.6米,两个墓冢之间相距5米。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诸生,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少有伟志,邑先达耆宿皆愿与之游,山东布政使吴竹如,慕才与之交。后治枣强县,创敬义书院,官至安徽学政。著有《柏堂经说》、《柏堂文集》、《志学录》等百余卷。2017年9月22日,方柏堂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详细]
江家畈老屋
  江家畈老屋位于天柱山镇风景村江畈组,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重修、改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这座古建筑风水的基本格局。盖灰色小瓦,青砖勾白缝。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大门凹进半个房屋的空间,采用四柱三步架,两边的山柱各两根。轴线上布置三厅二井一照壁,面阔20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一进深度较二、三进稍短,二进为明堂,高大宽敞,并采用五架梁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明堂前设一滴水面照壁,硬山顶,檐下有墨画,于门楣上端雕刻“竹苞松茂”四字。后厅用木格子门窗。明堂与后厅有两块木挂件,分别是清光绪四年(1878年)匾额,曰:“璜锡渭流”、和民国22年(1933年)匾额,曰:“节孝可风”。该建筑最大的特色是把居住与祭祀等功能融为一体。2005年6月,该建筑被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庆天主堂
  安庆天主堂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锡麟街58号,由门厅及耶稣圣心堂、神甫楼构成。其主体建筑耶稣圣心堂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奠基,1893年落成,初名耶稣圣人堂,后改称天主堂。安庆天主堂门厅面临锡麟街,门楣上有半圆形天主堂匾额,大门两侧为八字形山墙。耶稣圣心堂和神甫楼坐北朝南,面积3868平方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以山墙面为主要入口,门窗顶部均用半圆形券,大屋顶。圣心堂正面开有三扇拱券门,正中门上方嵌有竖刻“万有真原”石额。耶稣圣心堂是穿斗式木构建筑,其钟楼为传统的牌楼形式。神甫楼设壁柱和柱头,强调水平线条分隔和竖向长窗,不同形式的窗楣辅之以突出屋面的壁炉烟囱、老虎窗。安庆天主堂是西方宗教在旧中国传播和渗透的历史见证,其建筑为中式构造,西式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和审美价值。2013年5月,国务院(国……[详细]
石牛古洞摩崖石刻
  石牛古洞,位于天柱山脚下,现存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墨客的诗文石刻三百多处,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石牛古洞,位于天柱山脚下,现存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墨客的诗文石刻三百多处,黄庭坚定不移曾在此筑室读书,大画家李公麟画有其坐石牛像,宋仁宗皇佑中,王安石游其处有诗刻,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三祖寺西涧,有大石如牛眠,周围环崖如洞,幽泉潺潺,故名石牛古洞。“石牛古洞”、“山谷流泉”均为潜阳十景,石牛古洞的诗文题刻,有的字大如斗,有的字小如盅;有的镌凿于百尺峭壁之上,有的雕刻于幽邃洞岩之中。从体裁上看,诗、歌、赋、铭,文体齐备;字形上分楷、行、隶、篆、草书俱全。刻石方法阴阳兼有,方圆相济。从石刻年代上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到现代,每个朝代都有,少则2方,多则109方,没有断代。……[详细]
英王府及壁画
  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是清清乾嘉年间文物。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位于安庆市市区。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王府,系利用清官宦任塾第宅加经修葺和改造而成,原屋始建于清乾嘉年间,坐北朝南,占地约4275平方米,府屋分3组,以正中一组为中心,筑正殿并附后殿,两侧多筑偏殿,进深均为四进,并围以住宅、更楼、花园等,构成一完整府屋建筑群。东大殿尚存4幅太平天国壁画(狮凤梧桐、瓜瓞(音dié)绵绵、战马奔腾和暗八仙)。还发现带有龙凤图案的滴水瓦、旗鼓石、上马石等。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王府大门并不是特别豪华考究。现大门左侧还有一块巨大汉白玉抱鼓石,方能显示出该院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门槛上方有一块红色门牌,右侧有墙壁上方镶嵌的黑色石碑。保护范围:建筑外,东6米,南0.5米,……[详细]
赵文楷墓
  赵文楷墓位于安徽省太湖县望天乡华光村。该墓原为石灰桐油夯筑,圆形。高1.8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骸骨由雁平运回太湖,与妻妾合葬于景宁乡人形山。建筑格局原为石灰桐油夯筑,圆形。高1.8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艮山坤向。有碑,高1.65米,上 书--“皇清诰封授中宪大夫显考介山老大人之墓。”文物保护1982年,县人民政府定赵文楷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收录于《中国名胜词典》。1984年,该墓由县文物管理所修葺。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东、北、西三面至石砌挡土墙,南至最底一级石级台阶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30米。……[详细]
73、胭脂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胭脂井
  胭脂井位于梅城镇彰法山居委会王湾组内,建筑座落在潜山县城东3公里处的乔公故址上。《安庆府志》、《天柱山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均有对胭脂井的故事描写。在东汉末年,乔玄公的二女大乔与小乔,分别被东吴将领孙策、周瑜看中并娶为妾室。因二乔常到井傍梳妆打扮,……胭脂粉落入井中,使井水变成了粉红色,故后人将此井称曰为“胭脂井”。该井于1993年发掘修复,现建在一座方形的台基上,为一口石质竖向圆形筒井,四周用铁杆勾围。井壁纯为石质、厚2.4米;井口直径约0.7米,井圈深0.4米,占地面积约16平方米。井内水枯,有许多杂物。鉴于胭脂井被许多历史典籍记载,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借古抒怀的历史事实,潜山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施从云墓
  施从云墓位于桐城市金神镇。墓地坐西向东,面积480平方米。墓区平面呈方形,墓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后镌刻其简历。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桐城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初任督官,继任陆军管带。武昌起义,革命军遭清军围攻,施从云等为解武昌之围,在滦州率军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总司令,王金铭任都督,冯玉祥任总参谋长。起义军后遭清廷镇压,施从云被杀害,年仅32岁。是年,其遗骸由三兄扶柩南归,安葬家乡。1925年,国民政府追赠其为上将。1936年,-中央接受冯玉祥等要求,对滦州起义将领举行“国葬”,建塔树碑,北京中山公园铸施从云铜像,供人瞻仰。……[详细]
花亭湖遗址群
  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横路村、黄镇村。花亭湖为一座人工湖,属长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湖泊,适宜人类-生存,湖区有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遗址54处,形成庞大的古遗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遗址、虎形坪遗址、姜家凸遗址、铜鼓凸1、2、3遗址。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1.5—3米,遗址上部较为平整,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标本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纺轮、器口沿、网坠、石球、石锛、石斧、石刀等,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兰纹及刻槽纹等。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花亭湖遗址群,地域分布集中,文化延续性强,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属薛家岗文化类型,各遗址相隔距离约1.5至3公里,彼此相望,共同形成一个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庞大聚落遗址群,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详细]
贺氏启六公祠
  贺氏启六公祠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座北朝南,面阔31米,通进深41米。贺氏启六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扩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明三暗五,正屋三进三开间,东西各有厢房12间,各厢房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接,总建筑面积达1271平方米。宗祠屋面为悬山顶铺小青瓦,屋内山墙用穿斗式梁柱构架。殿堂为四柱抬梁式五架梁,柱头施插拱、丁头拱,明间与次间立柱上端用额枋穿连,使各开间梁架形成一个整体。柱础为青石八方须弥座,每方饰浅浮雕花草纹。地面由麻沙石板和石条铺砌.-二三进依次增高半米。是该县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型祠堂。保护范围:距文物本体外沿的四周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各100米。……[详细]
储氏宗祠
  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镇湖响畈,年代为清末。据史料记载,“储氏宗祠”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始建,历时4年完工,虽距今已有152年,但保存基本完好。其建筑属典型的徽派风格,白墙青瓦,高檐翘角。祠堂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寓“门对青山,窗含绿水”之意;实木铆榫结构,分三重五进,进门正中为大厅,大厅前后均有天井,厅后过天井即为神堂。大厅影壁上 书--一联曰:“读圣贤书当作仁人志士,听祖考训即为孝子慈孙”,以勉励子孙勤学苦读,争当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材。整座建筑呈轴对称型,左右均为房屋,现存共36间,占地1236平方米。建造时,人称“为历传所未有,一时人心翕然,莫不有本源之感,亲睦之风”。2012年,储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东20米至农田,南……[详细]
孙家城遗址
  孙家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粟岗村。遗址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430米,东、西、南三面为环形土城,北面为大沙河,文化层厚1米—8米不等,文化堆积散布城内,面积32万平方米,城内住有二个村民组:费屋和孙城。民间传说三国时曹操在此生曹丕,遗址上采集标本有石斧、石铲、环形石器、鼎足、陶片等物,土城为纯黄土筑,为怀宁县仅存的古土城遗址。城内的文化遗存,经省考古所专家实地调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其文化内涵属潜山薛家岗文化类型,为薛家岗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极好的佐证实物。根据调查的实物及地层均未发现商周及晚期的遗存,因而土城的年代应不晚于商周或是同期,如此将为研究同期的土城址提供难得的实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家城遗址是皖西南地区目前已知面积……[详细]
聂花屋照壁、杨花屋
  2005年高速公路“六潜线”穿过梅城镇万岭村内一古民居群时,其中,聂花屋、汪屋堂屋与杨花屋堂屋需要拆迁另行安置。2006年至200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施工队将聂花屋1座照壁(二进门楼),杨花屋2间厅堂合二为一,重建在县博物馆“皖光苑”西侧的新址上。现将重建的两个单体组合,设计为二井三进,三架梁穿斗与抬梁混用式,中厅前廊卷棚,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其面阔7.55米,进深19.5米,占地面积约147平方米。聂花屋二进门楼于1992年1月4日被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外观为一脊二坡,灰砖乌瓦。内檐装饰在一进正门设照壁,砌“须弥座”,檐下施斗拱,门楣上端浮雕“麒麟”图案,阳刻“芝兰玉树”四字;后厅安装“花格子”门窗。……[详细]
灵应禅寺
  灵应禅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之东,小池镇以北之灵山上。开山祖殿坐东朝西,面向莲花峰,背倚灵应石。左青龙报恩塔佛光普照,右白虎卧踞镇守山门。真乃一处景致绝佳之风水福地也。“江山留胜迹,天然一圣尊”灵应寺因灵应石而得名。玄妙神奇的灵应石,古称灵仙石。采天地灵气,受日月光华,乃自然造化而成。仰观石体高大巍峨,焕发异彩。石顶如莲花,中隐石门,袈裟石纹依稀可见。更称奇者灵应菩萨之瑞相显现于石侧,眉目清晰,其神态惟妙惟肖。相传石屋内藏有金杯牙筷,后因贪财之人有借不还,激恕天帝,逐令雷神将石门封闭。又传远古时代有僧道二人结伴而行有缘到此。只见石屋无僧,然仙石佛灵,有求必应,前来烧香拜石者甚多。故留下,“石屋无僧风扫地,青山常伴月点灯”之佳句流传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