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旅游

安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261、登云坡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云坡
  登云坡位于盛唐山地段,陡坡的高度与长度是“十三坡”之首。自建城以来,连接通向城区的交通要道。登云坡在大南门街口,朝东朝南走向的两道坡,显示盛唐山的方位。向北连接四牌楼,直通吕八街、双井街,到达菱湖风景区。朝南沿坡而下,通向盛唐城门(又称正南门),与古代长江盛唐湾渡口相毗邻。东侧经崎岖的坡道延伸到小南门,西侧连接任家坡街道。可以说,登云坡四通八达,是老城通往东西南北交通枢纽的汇集处。据史料记载,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置安庆军,后升为府,府址在潜山。南宋嘉定十年(1217),因外族入侵,知府黄干于大龙山之南,盛唐山之麓,盛唐山渡口之北筑砖城,以备战守,移府治于此。南宋时期,安庆初建砖城历史遗迹,如今难觅迹象;然而,盛唐山处的登云坡,成为当年古城址唯一的标记,留给后人丰富的联想,与……[详细]
安庆探花第
  探花第,坐落在安庆市区南关清真寺街,西是清真寺,东是安庆活塞环厂以及街市民居,北依登云坡,南对大江。故居因清雍正五年(1727年)安庆马氏八代子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赐“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悬府中,故名。是安庆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探花第始建于明朝初年。安庆马氏始祖调任当时安庆卫左所正千户之职时而建,初为马氏家宅,马哈直子孙马义弱冠后,袭父马麟安庆卫左指挥之职。后,马义又以军功而累迁广西总兵,世袭骠骑将军。到明成化二年(1466),戎马一生的马义请旨荣归安庆。时马氏宗族繁衍散布各处,独安庆城南水关最盛。为使宗族有个公众会商、处理是非曲直之所,他在主持修建清真堂之际,遂将马氏家宅改建为公用清真敦悦堂,一为族人礼拜祈祷之殿,一为族人会处纠纷之所。到马氏八代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之后,始把雍正……[详细]
倒扒狮石牌坊
  倒扒狮步行街61—63号,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原为四柱三门牌楼式汉白玉石建筑,坊额正面镌刻“黄门司谏”,背面镌刻“青锁纳言”。牌坊上有历史人物故事浮雕图案,周围饰以云龙纹。中柱上部镂雕有窗棂纹;基座上雕有4只倒扒石狮,卷发圆眼,张吻施爪,形象生动。清咸丰三年(1853)石雕人物头像被毁。“文革-”中,石雕倒扒狮被砸,牌坊大部分被拆除。今仅残存南端部分坊柱,宽2.35米,额枋上有镂雕的窗棂纹、云龙及人物等。1986年,在倒扒狮西段街口仿建1座水泥牌坊。……[详细]
圣救主座堂
  安庆圣救主座堂,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小二郎巷,老建筑安庆登云学校以北20米,坐西朝东,为砖石木结构,西洋建筑,雄伟庄严,青砖扁砌,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美国圣公会派华人传教士黄郎斋到安庆传教,并购买二郎巷筹建圣救主座堂、学堂、医院及住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美籍传教士林学汝在双井街租房传教。教会得富绅路琪光等人捐助,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大二郎巷购房始建“圣救主座堂”,时名安庆“圣救主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圣公会中国教会主教大会上,决定清宣统二年(1910年)皖赣教区从鄂湘皖赣教区分离,由安徽省的全部和江西省北纬28度以北部分组成,座堂暂驻芜湖,扩建安庆“圣救主堂”为安庆“圣救主座堂”。教区全体大会选举卜舫济(Francis……[详细]
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
  光绪末年,陈独秀嗣父陈衍庶在安庆南水关建公馆,有三个大门楼,一个中式,一个西式,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后门,一共二--间。民国初年,陈衍庶在杭州与英商贸易失败,此公馆被北洋政府外交部查封,二次革命失败后,又被皖系军阀倪嗣冲查封。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自来水厂,公馆大部分被拆迁。这里是陈独秀之子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居住成长的地方,早在1990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就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锡麟安庆起义旧址
  徐锡麟安庆起义旧址位于安庆市锡麟街北端,市第二中学附近。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庆之二十五-------徐锡麟起义旧址及辛亥革命烈士纪念街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此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前的第一次革命行动。现为二中南大门。……[详细]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安庆军械所”。清末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1860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怀宁黄石矶、安庆大观亭。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1864年迁南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安庆航道处机关大楼北15米处,是某领导视察时随口一说这里有没有可能是安庆军械所的遗址?而被安庆相关部门认定为安庆军械所的遗址,后安庆市文物局发现1861年这里是湖泊,又改为人民路一小和安庆染织总厂内安庆军械所的遗址,并立文物碑)。今任家坡太史第为安庆内军械所旧址,张文虎1861-1863年有对安庆内军械所地址人员详细记载。……[详细]
安庆崇文楼
  位于安庆市安庆三中校园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建造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三层洋楼崇文楼,它就是原崇文中学的旧址。从锡麟街天主堂旁边路过可以看到这栋老建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这座坐北朝南、三层高的老建筑,是民国时期崇文中学的旧址,人们习惯的称它为崇文楼。该楼系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青砖扁砌实墙;传统明清时期风貌的皖派马头墙至今完好保存下来,近代皖派建筑风格挑檐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包含了具有典型西洋线条等建筑风格元素;近代洋灰(水泥)扶手,早已悬挂在空中;罕见的水磨石阶梯,被岁月打磨得格外光滑。……[详细]
269、石良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良墓
  石良墓位于宿松县九姑乡杜溪村,年代为明。2017年9月22日,石良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0、紫来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来桥
  紫来桥,初称“桐溪桥”,为便桥。元末,邑人方德益,捐建甃石桥。明嘉靖末易为木桥。天启间,桐城知县陈赞化倡捐集资,修复石桥,始名紫来桥,袭“紫气东来”之意。清初,桥基毁圮,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邬汝楫倡议重造,请邑人内阁中书陈焯作《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勒石立碑(今已毁),以纪其事。康熙四年(1665),毁于洪水,继建木桥。七年,知县胡必选重加修葺,更名“子来桥”。乾隆初,再度被洪水冲塌,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以谕祭张英的结余银款重建石桥。乡人颂其德,名曰“良弼桥”。嘉庆五年(1800),桥又毁于洪水,嘉庆二十年,知县吕荣易建木桥。咸丰间又遭洪水及兵燹。同治三年(1864),知县薛元启募资再建石桥,九年又整修加固。民国22年(1933)再修。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现桥长48米,宽4……[详细]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潜山野寨中学校园内,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麓,始建于1942年,1943年竣工,安葬有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6师985位抗战阵亡将士遗骸。176师是著名的19路军的余脉,是唯一一支两度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曾转战万里,浴血抗日。1943年,由皖、鄂两省13县知名人士捐资,在野寨修建了包括公墓和12座纪念性建筑在内的陵园,安葬176师抗战阵亡将士,并依陵建“景忠中学”(今野寨中学),以校护陵,培养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留存于中学校园内的大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野寨中学也是全国唯一为保护烈士陵园而建立的学校。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记录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记录了大别山区中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历史,是全民族抗战和江淮、大别山地区抗战历史的宝贵……[详细]
272、安城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城堡
  安城堡位于太湖縣城東20公里的中心鄉後河村山崗上。舊名青城縣、上格城、樂城堡。該堡相傳為三國大將曹仁始建。清《太湖縣誌》載:“青城縣,在縣東四十裏,本魏將曹仁築。”唐武德時於此設立青城縣,到了明、清時易名上格城。現存城堡內的清乾隆元年(1736年)《祠塾碑記》記載:“王父龍華,值明季流氛,移居斯城……號曰樂城堡,上格城其舊名也。”安城堡地處山嶺之上,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至今在城堡附近還留下許多營壘的遺跡。安城堡創建一千多年來歷經興衰,所幸城廓基本完好。牆體系夯土築成,外包青灰色大磚,周長1.5公里多。古城有西門、南門、北門和大西門四座城門,均系磚拱門。目前僅有城垣和城內的石子路尚存,還有一塊高3米、寬1.2米的《祠塾碑記》,鐫刻著七百多字,是古城演變歷史的重要見證。……[详细]
怀宁城河遗址
  城河遗址位于怀宁县马庙镇城河村。遗址四面环水,为水中小岛,四周高如城墙。遗址内文化堆积厚约1—4米不等,文化层中夹有一层沙石层,遗存中夹有砂灰陶片、灰砂红陶片、印纹硬陶片、鼎足、鬲足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属于商周时代。相传三国时曹操行军打仗路过此处,在此生下曹丕,育儿因此得名。保护范围:遗址护城河埂外沿一圈。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详细]
274、麹公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麹公墓
  麹公墓位于望江县华阳镇青林社区,年代为清。2017年9月22日,麹公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5、圣诞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诞堂
  安庆基督教新教的“圣诞堂”始建于1912年春,原名“成仁堂”,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教堂所在的地名为百花亭,教堂旁边现今已全被居民区包围。虽然教堂几经翻修,但仍能感受到它所经历的沧桑。据悉,清朝末年以来,尤其是1840年以后,大量国外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士们顺着长江逆流而上,沿途布道。安庆地处长江北岸,皖河入江处,皖西南的中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它成为了安徽省最早的省会。传教士在此大修教堂,兴办学校和医院。圣诞堂即建于那个时候。“圣诞堂”建筑为砖瓦结构平房,墙壁全是由青砖垒成,石灰勾缝。东西方向共开四面朱红色木门,留有12个朱红色窗框的玻璃窗,其中正门上方刻有“聖誕堂”三字。……[详细]
雷氏“太史第”
  雷氏“太史第”位于太湖县汤泉乡赵河村,年代为明-—清。2017年9月22日,雷氏“太史第”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安徽地委旧址
  中共安徽地委旧址,位于安庆市龙门口街,市第一中学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系原孔庙建筑群中仅存的一座古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中共安徽地委成立于1926年5月,是当时全国直属中央的八个区委,六个地委之一,先后有郭士杰,李竹声,柯庆施主持地委工作。该址同时也为共青团安庆地方委员会的旧址。现辟为一中校史馆。中共安徽地委是当时全国直属中央领导的6个地委(另有8个区委)之一,在安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原为清代孔庙建筑的一部分,面积410平方米,现部分作为安庆一中校史陈列室。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9米,南5米,西4米,北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一中校园围墙,南30米,西4米,北5米。……[详细]
渡江烈士墓
  渡江烈士墓位于大观区海口镇海口村海口小学内,年代为现代。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渡江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9、尹宽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宽墓
  尹宽墓位于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年代为当代。2017年9月22日,尹宽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邓石如碑刻
  邓石如碑馆位于安徽安庆菱湖公园西北隅,1983年建。大门上悬挂张凯帆手书“邓石如碑馆”匾额。陈列室正面墙壁上嵌邓石如像和《自题诗》石刻碑各一块,左右两壁陈列邓石如篆书《元魏国公赵文敏天冠诗》、《易经·家人卦》、《甲寅冬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等碑刻10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