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孙诒让墓
  孙诒让墓位于瓯海区梧田镇慈湖南村南面山麓,坐南朝北。平面呈半椭圆形,面阔10.44米,进深12.8米。墓室-石墙,高0.5—1米。供坛以卵石铺地,四围青石栏杆,墓前墓碑直书:“清儒孙诒让墓”。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瑞安人。晚清国学大师,教育家。著有《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古籀拾遗》、《契文举例》等,是章太炎、梁启超、郭沫若等所景仰的学术大师。晚年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浙江教育会副会长,对温州教育事业、近代文化启蒙,作过巨大贡献。……[详细]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屿。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占地面积1309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面宽14米,进深11米,中间入口小厅设主梯,两边各六间,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窗子砖砌拱券。1895年又扩建一幢两层楼房,坐北朝南,面宽11米,进深9米。。如今,领事馆旧址“变身”温州近代史陈列室。该陈列室展出温州近现代历史资料等。2019年10月7日,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283、寿宁堡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宁堡
  寿宁堡位于乐清市虹桥镇瑶岙村,明代乐清人民抗倭的重要设施。万历《温州府志》载:“寿宁堡,在窑岙,嘉靖间邑人朱守宣倡议,筑以防倭。周五百丈,门五”。五门名迎曦、临清、驻景、来重和登龙。现存迎曦(东)和登龙(北)两门:东门阔3米,进深5.5米,高2.8米,门上石额大书“寿宁堡”三字,门中石梁镌楷体“温台第一关”五字,下刻“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北门阔1.75米,进深5.6米,高2.2米。门中石梁刻“大明嘉靖四十一年秋建”,门上石额则书“龙山毓秀”四字。……[详细]
外山甲窑址群
  外山甲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梅屿乡外三甲村后小山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米。采集有碗、盘、杯、壶、罐、粉盒、香炉等。前后期质量相差较悬殊。前期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大多通体施釉,釉色淡青或绿色。后期胎质粗疏,釉层薄,呈青绿或青中泛灰,多施半釉。纹饰有刻划团花、缠枝花、双蝶、花鸟、云气,外壁刻折扇、蓖梳纹。壶、罐为瓜棱腹。窑具有凹底匣钵、瓷质垫圈和柱状垫座。采用明火叠烧。……[详细]
东元水碓造纸作坊群
  东元水碓造纸作坊群位于瑞安市芳庄乡,年代为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元水碓造纸作坊群位于芳庄乡东元村,由于朱山、娄山两溪汇合后流经村中,水利资源丰富,故历史上水碓造纸作坊分布较多,尤其在民国时期,是山区造纸业的繁荣村落。根据当地村民口传和《东源尹氏族谱》(东元村又称东源村)载,东元村创建于明永乐初,从明永乐年间开创水碓造纸作坊,至今约600年,现在还有一部分仍在继续生产使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顶湖生态农庄
  温州市“十大最美农庄之一”天顶湖生态农庄位于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文成县百丈漈景区境内,是温州市“十大最美农庄之一”,和其他农庄比起来,它除了有特色农家乐外,还有别具特色的森林小木屋、洞穴餐厅。另外,文成天顶湖还要建设一个山地运动中心,立志打造成为中国的“皇后镇”——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包括汽摩越野赛车场、赛车营地、汽车创意旅馆、自行车运动基地、攀岩运动、大峡谷探险、丛林穿越、越野体验中心、跑马场等项目。地址: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详细]
玉岩包氏宗祠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建筑坐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大,是研究浙南山区清代中后期祠堂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建筑群由牌楼、外台门、头门、前堂、正厅、祭殿、荷花池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整组建筑保存完整,因在山坡上布局建造,建筑因山就势,富有特点。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浙江省图书馆临时办公旧址(刘南耕祠)
  刘南耕祠位于文成县南田镇九都村南阳自然村鲤鱼山,始建于清乾隆丙申年(1776)原位于华盖山南(现南田中学内),1995年秋迁移于此,坐西朝东。由门台、门厅、厢廊、正厅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1995年加建门台,正厅七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十三檩,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再带前后双步梁,明间金柱方形,花岗岩石质虎爪形柱础。门厅七开间,明间进深三柱五檩,中柱前后双步梁。门厅、正厅均单檐歇山顶,阴阳合瓦。南、北厢廊均三开间。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百步岩摩崖题记
  百步岩摩崖题记位于文成县珊溪镇项竹垟村峭壁上(因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淹没此处,现切割搬迁至县文物馆库房)。百步岩原名狗爬岩,悬崖陡壁,道路被阻,故前人捐资开凿通道,直趋泰顺境内。通道长88米,宽0.8-2米。路边峭壁上刻凿题记,从南宋至明共13处,其中一处多达200字,面积1.2米×0.6米。内容记载捐资凿路、积德求子、游历年事等。题记者籍贯分布颇广,依稀可辨有太平县(今温岭)、泰顺县、平阳县、瑞安县、青田县、景宁县等。因久经风化,泥水流蚀,已难尽释。……[详细]
戴蒙书院
  戴蒙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戴蒙书院位于永嘉溪口,由南宋理学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学家戴侗共同创办。太子讲读戴蒙辞官回乡后,在家乡创办戴蒙书院,培养士子,由于成绩斐然,宋光宗赐了一方御题匾,上 书--“明文”二字。因此又称“明文书院”。现存的书院地基仍为宋时所建,地面建筑为清代风格,为清乾隆年间重建。房屋的花板等雕刻非常精美。据说当年建造时,光是房屋窗棂、门楣、柱子上的雕刻就花了3年多时间。戴蒙书院是楠溪江耕读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楠溪江居民“读可荣身,耕以致富”的追求和向往。书院、故居保存基本完整,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颇具地方传统特色,建筑雕刻精美,为楠溪江流域清中后期建筑质量较高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详细]
泰顺土楼
  时代;清至民国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土楼建筑面东向,方形两层建筑,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外围土墙,用条石砌基,黄土夯筑。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楼外周圈设壕,作防御用。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上交垟土楼现保存完整,于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2、孝思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思祠
  孝思祠,位于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祠堂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详细]
金星岗富宅
  金星岗富宅位于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梧溪村金星岗自然村,坐西朝东,清晚期建筑,由门台、正屋、左右厢房组成合院式院落。门台面阔单间,仿木构建筑,屋面双落翼式硬山顶。门台前设五级垂带踏步,两边各立清光绪壬寅年(1902)旗杆夹。正屋建于块石垒砌的台基上,上压阶沿石,面阔九开间,屋面悬山顶,明间为敞厅,进深七柱十一檩,中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单步廊。厢房对称各三开间,悬山顶。天井由不规整块石铺设。 2012年12月,列入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4、刘黻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黻墓
  刘黻墓位于乐清市石帆镇岭头村。系衣冠冢,坐西朝东,圈椅式,三坛,占地约560余平方米。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蒙川,乐清石帆大桥头村人。早岁就读雁荡僧寺,淳祐十年(1250)入太学,以气节著,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德祐二年(1276),元军入临安,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图谋恢复,拥广、益二王由温州入海,迎黻共政,遂率眷属随王入广。至罗浮,病卒。夫人林氏随之举家蹈海。遗著有《蒙川集》10卷。……[详细]
观音寺石塔
  时代;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隆山周湖村万松山南麓该塔原名千佛塔,塔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为楼阁式石塔,平面六边形,塔原高七层,现存六层,残高7.8米。观音寺石塔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954—960),规模恢宏,有五进大殿。现寺晚清重建,前后两进,面阔三间,为楼阁式木塔,对于研究宋代建筑与佛教雕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3年3月11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碇步桥头石塔
  碇步桥头石塔位于泰顺县东溪乡碇步桥头。高约5米,三层六面,青石结构。基座由规整块石垒成,一层龛额横刻“惜墨如金”四字。二层龛额横刻“文光四射”四字,龛内原塑有魁星踢斗像。三层龛额横刻“始制文字”。每层均有仿木结构叠涩腰檐,翼角高翘,翼尾有套兽。每层四周安石柱,柱面均刻有联句。塔刹为葫芦形。清咸丰、同治年间,东溪村科甲蝉联,文风鼎盛,一时考中12名秀才。族人自筹资金,于光绪十二年(1886)建造该塔,取名文章阁,以图“文运兴隆,科甲永继”。……[详细]
屿北尚书祠
  尚书祠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为汪应辰、汪逵父子建。坐西朝东,系一座“曰”字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始建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后又经多次修缮,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以轴线布局,由勅门、照壁、前厅、中厅、两厢轩、敦睦祠组成。敦睦祠,面阔五开间,设前檐廊。梁柱用材粗壮,明间20柱,次梢间各14柱,柱为四边形,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斗式结合。山墙用木板隔断,悬山顶屋面。明间正中悬挂乾隆五十年(1785)“敦睦”横匾。……[详细]
溪门、仁济庙
  溪门、仁济庙位于岩头镇苍坡村,年代为明至清,类别为古建筑。仁济庙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面阔五间,前后二进,为合院式建筑。天井凿方池,东、西、南三面临水设美人靠,从石板平桥入门,形制独特。第三进为周处纪念堂。周处(240—299),西晋义兴阳羡人,少时横行乡里,父老将他与蛟、虎合称为“三害”,后斩蛟射虎,改恶从善,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臣。村人奉为庙主,以教育子孙。1992年,溪门、仁济庙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利济医学堂旧址
  利济医学堂旧址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办事处公园路10号,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陈虬、陈介石、陈葆善、何迪启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学堂。办学十八、九年,造就了三百余名优秀中医师,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过卓越作用。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的新式中医学校,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学堂于1896年创办学报《利济医学堂报》,是师生倡议变法维新,开展医学争鸣的园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及港澳都有发售,深受各界重视。……[详细]
军民友谊池
  军民友谊池位于洞头县北岙镇桐桥村。块石砌成,呈半月形,长32米;小块石铺底。东砌出口,下砌五级踏跺,东南角竖立“军民友谊池”石碑,总面积580平方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洞头人民鱼水情谊的实物见证。1964年,驻岛部队六连官兵为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与驻地群众共同建成了这座大水池。1965年6月,六连被国防部命名为“军-防模范连”,同年12月12日至14日,国防部在杭州隆重举行命名大会,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代表国防部向六连授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