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旅游

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王士骏故居
  王士骏故居位于黄岩区东城街道百花社区双桂巷 56 号。坐北朝南,整幢建筑结构由三进构成。第一进为七开间二层楼房,台门置于中间。北侧廊檐柱上置各式雕刻的牛腿。第二进也为七开间二层楼房。为便于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穿通,在其东侧二层设置通道回廊,形成二层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回廊格局。第三进系单层七开间楼房,形制普通,在第二进中堂与第三进间,为便于遮风挡雨,建有凉亭式通道走廊,顶层为藻井结构。在第一进与第二进正房东侧,仍保存有七开间二层楼房。现存老宅建筑32间。王宅建筑用房较为讲究,第一、二进为房东本家用房,正房东侧二层七开间为客人用房。单层七开间为王宅院落的佣人用房。王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房 主 王 士 骏(1838 - 1917),字吉人,曾在福建平和、福安等县担任过 9 任知县,……[详细]
潮济老街
  济老街位于黄岩区北洋镇潮济村。主街南北走向,南起三官坛,北至止江亭,长约 260 米,街面宽 3.5 米,街两边开有南北货店、药店、布店等店面 60 多间。其中陈万顺开的南北糖果与中西布行所在建筑为一座民国初期老屋,五开间面建筑,坐西朝东,硬山顶,单坡,小青瓦盖面,内部为木质圆柱。主街建筑基本为民国初期的老屋。南端的三官坛建于 1935 年,系一座仿古庙宇,歇山顶,小青瓦盖面,街面门窗雕刻精致。分支街东西走向与主街十字交叉。分支街东部有一座陈元生南货店,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三开间店面,穿斗式梁架,两边墙体上饰有浅灰雕图案,临街檐柱上雕刻精美牛腿及神话人物。潮济老街在古代为黄岩与西部山区的必经之地,为水陆联运枢纽,商贸发达。分支街东端有上街头码头,是黄岩至潮济小火轮停泊之处,为黄岩与西部山区……[详细]
黄岩静安寺
  静安寺位于黄岩区北洋镇青龙头村,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现存该寺大雄宝殿,坐南朝北,系清代建筑。五开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殿内明间、次间、梢间置木柱子15 根,两侧山墙的屋柱均为方形石柱。廊檐为卷棚顶,每根檐柱支撑月梁及二组重出斗拱,殿内横梁上设三组复壁拱。拱板上雕刻回字形图案。殿内柱磉为素面青釉石,大殿门槛为石质。大殿通面宽 17.5 米,明间宽5米,通进深14.5米,高9米。殿内梁架墨书“佛日增辉,0-常转,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栋梁上墨书系清嘉庆八年(1803)重修。静安寺原寺院建筑规模较大,现有寺院残存老围墙,高约 2.2 米、周长约 800 米。围墙由块石叠砌,现围墙内种植有大批毛竹林。门厅系单层五开间建筑结构,坡顶青瓦盖面,门厅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梁架,四柱七檩。寺内尚存天井一……[详细]
智者塔院
  智者塔院(塔头寺),又名真觉寺,俗称塔头寺,位于县城北金地岭(佛陇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538-597年)的初修之地,始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院内供奉一座石制宝塔-智者大师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刻典雅精致,第一层正面龛中端坐着智者大师塑像,神态逼真。每层都刻出栏、枋、柱、斗拱,全塔的构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据《天台山全志》载,智者大师圆寂后葬于此。由于塔内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来天台山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其他诸国宗教界人士都要到此拜谒院内有一座唐元和六年(811年)翰林学士梁肃撰、台州刺史徐放书的《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即唐碑。碑记述智者一生事迹及天台宗七代祖师简况。塔院左侧古道上有天台宗祖师章安、荆溪、幽溪三位高僧墓,附近还有“普贤……[详细]
锦鸡山摩崖
  锦鸡山摩崖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东城居新河中学校园内。石刻有“石丈”、“飞来”、“丹井”和张梦灵五言绝句:“巫山一片云,飞向此中住。我来不复登,只恐云飞去。”总面积为1.3平方米。据《嘉庆太平县志•地舆》锦鸡山条载:“在新河城东南,相传天鸡鸣其上,故名。又云葛仙翁赴丹崖经此,以杖击地成泉,至今崖刻‘丹井’字。当山颈城跨处,异石森耸,有高巨三数丈者,雍正间,易巡司祖愉镌‘石丈’二字。祖愉书画为慎郡王所知,弟祖栻尤名出兄上,‘石丈’其所书也。”现“石丈”、“飞来”、“丹井”三处字迹完好。张梦灵五言绝句字迹已大半磨平,于1984年重书补刻。“石丈”摩崖,楷书,阴刻,“石丈”二字竖列一行,字径约0.2米。“飞来”摩崖,草书,阴刻,“飞来”二字竖列一行,字径约0.15米。张梦灵五言绝……[详细]
泗边小鹿巡检司城遗址
  泗边小鹿巡检司城遗址位于玉环县沙门镇,年代为明。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载:“小鹿巡检司,在本县玉环乡三十三都枫林下场。元,在玉环乡三十都小鹿;国朝洪武元年,设置,仍其旧;三年,移置三十二都横山边;二十年,为防御事,巡检岳麓奉明文,移创今址。正厅三间、鼓楼一间、巡检舍三间、吏舍三间、弓兵房上十间,城垣周围一百四十丈,城门一座上有楼。”该巡检司城址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的小鹿巡检司城址,而且是在那倭寇屡屡犯境扰民,边事吃紧的年代,依托蛇山之屏障,巡检岳麓奉命筑建,用于屯兵御寇。小鹿巡检司城从元代始置小鹿,后至明洪武年间,因倭事先后在小鹿、横山(楚门西青岭)、蛇山等异地设置司城,但却一直保留着小鹿巡检司城,这是它生命的一次次延续和新生。即使它坯废了,人们依旧在它内心建起了城隍庙,以祈城隍神的庇护,更让……[详细]
太和山塔
  太和山塔位于椒江区海门街道太和山顶,古名鸿文宝塔。《咸丰临海县志稿》载:太和山巅,即鸿文宝塔故址。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现塔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走近太和山塔,砖石结构,六面七级,逐层收分,残高18.5米,现已修葺一新,塔基新修了六面台基。第一层以条石砌筑,每面宽2.6米,上以砖石做成斗拱出檐,第二层起均以砖砌,菱角牙子叠涩(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出檐,顶上宝顶。第一层腰檐下装饰斗栱,二、三层挑角下有浅斗栱装饰,四、五、六层没有。顶层西北面有一佛龛,佛龛内一座佛像端坐,塔顶为葫芦形。《海门志稿》记载:相传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学家刘基(刘伯温)点基所造,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后圯坍。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坐粮厅刘汝达重建一塔,后被艚人以捕鱼……[详细]
浦洋上下台门
  浦洋上下台门位于茅畲乡浦洋村,坐东朝西,为明代建筑。分为上台门和下台门。其中上台门占地面积 6 平方米,台门宽 2.85 米,高 4.3 米,由两侧方形石柱、石门楣及石砌屋顶构成。门楣上方石板壁面两侧雕刻四组一斗三星斗拱图案。方形石柱前后置石雕牛腿,以承托石砌月梁及屋檐出挑。顶部由四块条形石板作横列并砌,其上施盖小青瓦。下台门占地面积 9.5 平方米。单檐坡顶。宽为 4 米,进深 2.34 米,高 3.7 米。台门两侧石柱各 3 根,中间石柱较大。中柱柱头雕刻呈斗拱状。门楣为木质梁方。台基呈束腰形状。台门由条石与自然块石构成 , 石质柱础置于石台基之上。木质梁枋结构屋面,其上盖小青瓦。浦洋上下台门建筑结构简单,但建筑风格很有明代特色。上台门石筑雕刻工艺较精湛,台门整体建筑形制如独脚金鸡状;下……[详细]
49、龙泉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宫
  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杨桥村龙泉宫,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一开始的雏形乃是河边的路廊、茶亭,因其地处洋屿山阴,龙泉之涘而得名。这里的龙泉,其实指的就是青龙浦。龙泉宫为台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中的一块残木碑记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龙泉宫因为大潮水灾而被毁。次年,也就是嘉庆二年(1297年),本地乡绅集资重修了洪泉宫。碑记中还引用了同朝名士戚学标的说法,供奉太婆娘娘为龙泉宫的庙主,其中还写有娘娘诞生于济南,封于元代,厉前明迄今几六百年。由此可得知,龙泉宫的庙主太婆娘娘,其实就是泰山之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皇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皇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而碧霞元……[详细]
王士琦墓
  王士琦墓,位于临海市括苍镇张家渡村王庄山。王士琦墓位于王庄山北麓,方向为朝北偏东10°,石刻在墓前约70米的山脚。1983年4月15日,临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王士琦墓前石刻现存碑亭、石文官、石马、石虎、石羊和华表。碑亭原有二座,一座已毁,今尚存左侧的一座。碑亭全部由石板和石块构成,平面基本上为方形,正面宽2.37米、侧面宽2.15米、通高4.15米,其中顶脊高0.49米。亭顶阙式,脊饰鸱吻,中间部分略损。石文官二个,通高3.26米、肩围2.41米、身围2.72米、肩宽0.9米、颈周0.11米,其中头高0.695米。均戴冠秉笏,身穿宽大朝服,所不同的是左有须,右无须。石马二匹,背饰雕鞍,安详温顺,站立……[详细]
百丈岩摩崖
  百丈岩摩崖位于温岭市城东街道岩下村百丈岩南陡壁上。摩崖共题有四首诗,外有框,楷书,从东至西排列。总面积约为3平方米。第一首诗框高56厘米、宽38厘米,是一首七绝:“云根秀拨五龙巅,遥立儿孙满眼前。取有天梯长万丈,星汉何必问张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二首诗框高68厘米、宽40厘米,是一首五律,大致可以辨认:“□□□山晓,烟霞接舍浓。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苍龙。壁生离笼鸟,□□种□农,□□□□□,白鹿悦芳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三首诗从痕迹看是一首五绝,框高44厘米、宽40厘米,除落款“敬轩陈崇宾”可识外,余已不可识。第四首诗框高86厘米、宽60厘米,是一首五律,是四首诗中最清晰的:“青山走五龙,百丈起高峰。日月东西照,烟云早晚封。丛生兰在谷,群集鹤巢松。居近登临敖,蓬莱隔几重。”落款为……[详细]
52、天德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德堂
  天德堂位于黄岩区宁溪镇炭场头村 199 号,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中堂三开间,重檐屋面,正脊两端吻饰龙首,正脊中间竖置鲤鱼青花盆一口,盆外周围绕两组龙凤透雕。穿斗式梁架。廊檐为天花平顶,檐柱柱头置出挑斗拱及象鼻形牛腿。东西厢房各为二层三开间,坡顶屋面,厢房与中堂主屋相连,二楼四面设回廊,廊檐地面铺砌鹅卵石路面,呈各式钱文图案。台门朝东而建,呈八字形状,木作构件雕刻精美。从建筑外貌看,中堂及两厢系清中期建筑风貌,而南端堂门应属民国时期的建筑,形制简单。其台门、厢房、中堂结构比较讲究。天德堂老宅院建筑,有其独特的风格。建筑主体朝南而建,曲径通幽,需绕过外墙转角经过小边门,再进入大院,此类建筑较为罕见。另外,在其中堂建筑屋面,正脊砌筑青花盆尤为新颖独特,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具有历史、艺术……[详细]
53、刹剞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刹剞宫
  刹剞宫位于黄岩区新前街道牟村,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 468 平方米。大殿为单檐硬山顶,五开间,通面宽 15.8 米,进深 7.7 米,明间宽 3.95 米。明间为四柱八檩,抬梁式梁架。明间四金柱为八角形石柱。檐柱为木质圆柱,廊檐上为卷棚顶。沿阶砌筑条石。天井内置一座坐南朝北戏台。歇山顶屋面,戏台宽 4.5 米,进深 4.5 米,高 6.1 米。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戏台三面四金柱额枋雕刻双龙戏珠,上拱壁板透雕人物故事、仙鹤等图饰。戏台正面悬挂匾额,内刻“可以观”。前檐柱柱头置牛腿,戏台顶为圆形藻井,戏台两侧有“出将”“入相”门。门庭系三开间重檐建筑。中间为通道,卷棚顶廊檐。刹剞宫戏台精雕细琢,雕刻构件,层出不尽。雕刻线条流畅、明快、感人,生动刻划出所雕人物的形态。该戏台集历史、工艺为……[详细]
54、敦福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福堂
  敦福堂又名滋德堂、老当,位于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坐北朝南,系三合院式建筑结构。老宅由正屋、东西厢房、照壁、台门等构成。正屋为五开间,重檐硬山顶屋面。抬梁式梁架,廊檐为卷棚顶,檐柱置月梁与斗拱。东西厢房各为二层三开间,硬山顶屋面,厢房廊檐为平顶,檐柱石础为素面。在正屋正前方,砌筑一座呈八字形的照壁,其墙壁灰雕花草、动物等图案纹饰(部分已剥落),盖饰瓦顶。照壁南面为原老宅的前花园,现存部分残缺围墙及半月形扇门。后天井内砌筑长条形水池一口,池壁块石叠砌,四面设有望柱与栏板。天井内存老水井一口。敦福堂,房主牟中元,为乾隆乙亥年武举人。其子牟则培子承父业,开设当店,被百姓称为“老当”。牟则培孙牟正非,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建筑本体结构布局较为规范、科学,设有花园、水池等附属建筑,具有典……[详细]
一江山岛战役遗址
  全国大陆解放以后,国民党军队仍盘踞于岛上,妄图把一江山岛作为--大陆的跳板。1955年1月18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一举全歼岛上的国民党军队,获得重大胜利,迫使盘踞在大陈、披山、渔山、南麂等岛的国民党守军仓惶逃跑。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一江山岛解放后,因大陈岛国民党军队很快撤离,一江山岛已基本成为荒岛,原岛上国民党军队的工事都基本以战后原样保存。现存碉堡、暗堡、炮位、堑壕、营房、埠头等150多处。2004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总局公布浙江省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为红色旅游景点,其中包括一江山岛战役遗址。2008年11月,一江山岛战役遗址被评定为椒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7日,被评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详细]
江若幹宅
  江若幹宅位于黄岩区西城街道肇泽池巷中段,坐北朝南,大门临肇泽池,清代建筑。建筑面积 926.8 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外台门、天井、内大门、前三合院、后进七开间建筑及东北角附属后院构成。正屋主体建筑通面宽 11 米,进深 10 米,明间宽 4.5 米。前后院落之间,用一道高墙相隔。前进三合院为二层木结构,正厅为三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抬梁式梁架,坡顶,廊檐为卷棚顶,月梁置斗拱。后进七开间为二层楼木结构建筑,正房廊檐为卷棚顶,檐柱与月梁间砌动物花草透雕。东廊保存较好,江宅前后筑有砖砌高墙。江宅房主江若幹,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任福建龙岩知府,其父江腾蛟抗英阵亡。江宅建筑体量较大,仍保存有历史建筑风貌,具有时代建筑特色,平面布局严谨,注重整体性建筑用材,砌筑工艺讲究,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下旧城遗址
  下旧城遗址位于临海市上盘镇,年代为明。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系初建之桃渚所城,由采自附近岩石垒结而成,后为戚继光抗倭之前沿哨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多被拆毁。下旧城修建在城里头山,三面环山、东滨东海,有居高临下之势。原有东南西北四门,每门均设瓮城,周长1730米,占地面积约187056平方米。西北段于五十年代初被拆迁建房,南门及瓮城于1953年毁废。据保存稍好的北门看,瓮城呈半圆形,长22米、宽10米。城墙绝大部分已毁圮,城垣依旧,山顶尚有部分保留,城墙残高约5米、宽8~14米不等。下旧城是国保单位桃渚城之初建卫城,在明代的抗倭战争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城垣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而城墙规模依稀可辨,有军事史及抵御外侮之研究价值。2017年1月1……[详细]
58、忠节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节祠
  忠节祠:位于新河镇三邵村340号东面。坐北朝南,由台门、正厅及左右厢房组成的四合院。东西长21.5米,南北长19.6米,面积为414.54平方米。台门为八字形,八字门两边有楹联一付“大节在人间万世纲常永赖,崇祠临水曲四时俎豆长馨。”门楣中嵌行书书写的“忠节祠”青石匾,上面还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拾壹年十一月吉旦”、“先贤静学王公第十六世孙奉祀生留日法学士曾任陆军部正执法官温处刑庭长绍兴民庭长衢州地方推事乃升立”等字。左右厢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平屋。正厅为七开间单檐硬山平屋,明间设有供台供奉祖先牌位。天井中间有甬道连接台门与正厅。据调查,忠节祠是为纪念温岭一位忠节名臣王叔英而建的。王叔英字原采,号静学,明黄岩亭岭(今太平小河头村)人,与方孝孺为至交。靖难之变因忠节而自缢,后人建祠以祀。整个宗祠结构完整,……[详细]
59、华顶寺
华顶寺
  位于华顶森林公园。寺前有拈花室、伏虎坛。山门悬挂着“莲花净域”的匾额。罗汉楼上层供奉五百罗汉,下层塑四大天王。东西两庑为客堂。大雄宝殿和罗汉楼之间,虹桥跨水,雕栏玉砌,芳草茵茵。大殿五开间,轩敞壮丽,中奉释迦、迦叶、阿傩三尊佛像,左右塑二十天和十八罗汉。释迦背后奉观音、韦陀。后侧供智者大师、药师、达摩、定光、弥勒和伽蓝诸像。1929年冬,华顶寺遭火。两年后,光慈接任住持,修建殿宇,规模初具。近年又修建了高18米的千佛殿。背景知识:智者初到天台山,曾经一个人到华顶山露天坐禅,向西拜读《楞严经》苦修。后人就在修头陀行、摆脱尘俗烦恼的巅峰修建了茅蓬。宋初又建造了“降魔塔”和“智者大师拜经处”的石碑。后晋天福元年,国师德韶在山麓创建华顶圆觉道场,宋治平三年改名善兴寺,即华顶寺。元代无见先睹住持期间,……[详细]
黄岩五洞桥
  黄岩五洞桥始建迄今七百余年,位于赤溪镇过溪村,东西走向,横跨西江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随桥孔呈五折起伏,砌石级上下。两则设覆莲望柱和栏板。五洞桥长60多米,宽4.3米,4洞跨水。桥面石栏雕刻莲柱,桥两旁筑拱石墩台。五洞的拱圈矢跨为二分之一,县有拱脚推力小,桥孔净空大,外形壮观,适宜西江船只往来等优点。每洞拱圈5道,采用无铰拱石,砌置方式以分节并列为主,直与横拱石相间,半拱部用长条石纵联,以加固5道拱圈的联系。这种砌置工艺,在横向整体性上,优于传统的并列、纵联等技术。桥墩筑“分水金刚雁翅”,能减弱水流的冲击。拱圈与桥面之间。又设置长度超过桥宽的长条石,用以联紧两侧边墙,使拱上建筑对拱圈起巩固作用。五洞桥的构造技术,经受了时代严峻的考验。1933年西江闸建成7墩8孔,设计最大过闸流量每秒1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