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芙蓉西柳塘村刘氏宗祠
  芙蓉西柳塘村刘氏宗祠,号守三堂,位于武进区橫山桥镇芙蓉柳荡村,刘氏宗祠坐北朝南,气势宏大,为五开间二进布局,祠堂的东、南、西三面临水,堂前有一大广场,祠堂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风景绝佳。刘氏宗祠古色古香,文化内涵丰富,祠堂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588平方米,2011年5月竣工。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芙蓉西柳塘村刘氏宗祠是新安刘氏宗祠的分祠,新安刘氏宗祠原名“先贤刘屏山祠”,曾是常州“城东第一大祠堂”。元初刘氏始建家庙,至明弘治年间,经县、府、省、部院、朝廷逐级上报审批,列为专祠,自明至清,每年春、秋两季,常州知府和武进知县亲临致祭,祭祀费用列入府、县财政预算,刘氏家谱都有记载。因刘屏山是朱熹之师,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因此“先贤刘屏山祠”的规格很高,有……[详细]
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位于金坛区城南文化主题公园内,是为纪念金坛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而建的场馆,临近段玉裁纪念馆和金坛市博物馆,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该纪念馆是2004年移址重建的新馆,旧馆建于1986年,位于中山公园音乐堂旧址。中山公园(即现在的华罗庚公园)前身为雅约园,在县城东南角,为金坛第一个赴日留学生、同盟会会员——于竹坡所建。民国17年(1918年)更名为中山公园。金坛解放后,几经修缮、绿化,成为人民群众憩息游乐的场所。旧馆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平面为长方形,占地500平方米。中间为正厅,两侧为展厅,展厅分4个部分,展出200多幅珍贵图片和100余件实物。新馆于2006年11月建成对外开放,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纪念馆坐东……[详细]
横林江村周氏宗祠
  江村周氏宗祠位于武进区横林镇江村行政东村自然村,宗祠坐北朝南,两进两侧厢,硬山式砖木结构,占地1650平方米,堂号“爱莲堂”,尊北宋周敦颐为始祖,周敦颐的第六世嫡长孙周应高于咸淳五年(1269)年随宋度宗南巡,后辞官隐居于张塘里,为周姓人迁锡始祖。周氏子孙兴旺,发展为八个支系,其中五牧支的十世孙周彦贞的三世孙周骞,迁居武进横林江头村,是这里周氏的始迁祖。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1919年重修,抗战时期毁于战火,1947年重修,1958年后用作工厂车间和仓库,2011年再次重修。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光霁祠,是宋解元周应高十八代孙、清候选州判周汝远聚集族众于乾隆七年(1742)捐造的祠宇。乾隆十六年(1751)暮春,乾隆南巡顺道幸临……[详细]
吕思勉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12号。吕思勉故居坐北朝南,共4进,每进中间设有天井、花坛。,给人以古朴典雅、书香溢斋的氛围。故居1937年登记时,产权人为吕诚之(诚之为吕思勉字;),占地面积共2.058亩,南临十子街,北、西两面均邻民居,东侧是局前街街道办事处。东距晋陵中路不到50米。吕思勉父亲曾把东宅房屋典当给他人,全家住西宅。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才由吕思勉收回自用。解放后,故居部分房屋(共10间)曾驻军。吕思勉于1952年5月31日呈文常州市政府民政科,因房屋敝坏,要求发还。文中有惟此屋年龄已近百年,本非良好建筑等语,由此可推知吕思勉故居当建于19世纪50年代初年(清咸丰初年),其祖父吕懋先任江西奉新知县时。现有房屋4进21间,均为清代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自南至北依次为:头进门屋临十子街;……[详细]
樟村陆氏宗祠
  樟村陆氏宗祠位于武进区丁堰街道常丰村委樟村,南距大运河和沪宁铁路分别约1000米和500米,北距龙城大道约500米,东距圩墩遗址约2000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樟村陆氏宗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现祠堂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的基础上重建而来。老人们记得祠堂院中曾有一棵参天古银杏树,四五人才能合抱,十几里外就能望见,数龄估计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可惜此树毁于“大跃进”时期。据《樟村陆氏宗谱》记载:“昔我樟村陆氏祠宇,巩固甲于一方。竹苞松茂,诚弈弈也。自咸丰庚申(1860)四月,匪徒(太平军)入境,五载-。尔时近城之区,近塘之地,民房祠庙,尽毁无遗。既平之后,旋里者皆结草为庐,聊蔽风雨”,而后“捐及三年,辛未(1871)之春,鸠工备料,建造祠屋,并列……[详细]
常州镇龙桥
  镇龙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迈步村委湾头村15 号东南30米孟津河上,南北向跨孟津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目前仍在使用,方便两岸居民来往。镇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民国九年(1920)重建。桥南原有一座关帝庙,故又称关帝庙桥。镇龙桥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全长17.7米,宽2.5米,桥拱跨径4.5米,南侧有石阶17级,北侧13级。镇龙桥无桥栏和桥联,也无望柱和抱鼓石,有两对素面桥耳。镇龙桥整桥以青石(石灰岩)基枕石,拱券内部分券石有花岗岩外,其他均为青石。一般来说,常州的石桥用青石的大多建于明代或清初,但这里靠近宜兴,宜兴盛产青石,即使是民国新建的石桥,在宜兴也多用全青石的。因为拱券是同时使用了青石和花岗石,从这一点推断,应是在老桥基础上进行的修建。镇龙桥桥名取“镇龙”之意,即为……[详细]
崔桥舍头村朱氏宗祠
  崔桥舍头村朱氏宗祠,号敦睦堂,位于武进区橫林镇蓉丰村委舍头朱家村,距横山桥镇原芙蓉湖近在咫尺,景色秀丽,一祠夺目。朱氏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五楹,总面积51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平方米,祠堂壮丽巍峨。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崔桥舍头村朱氏始迁祖朱敬溪,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徽国公朱熹的第十七世孙。为避明时战乱,从浙江竹墩迁到常州府武进县崔桥,他见这里土地肥沃,民风纯朴,于是筑室而居,渐渐形成了朱氏村落,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了。崔桥舍头村朱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鼎盛时期,在乾隆时已建有祠堂,实际建祠年代可能还要早些。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规模不大。当时祠堂是靠着“公堂田”的微薄收入,加上朱氏后人的义务劳动,勉力而为。祠堂建成后成为朱氏后人祭拜先祖、寄托哀思的地方,也是族……[详细]
顺来园茶店
  顺来园茶店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北街46 号,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翻建,为沿街的五间店面,砖木结构,坐东向西,面宽15.3米,进深7.1 米,高4.4 米,原为邱氏祖宅的第一进。邱氏祖宅共五进,每进之间有天井,前至街心,后至原老孟河河边,总进深约54.3 米,每进五间,前后面宽一致,宽约15.3 米。顺来园茶店后的正厅为第二进,进深9.6 米,高5.4 米;第三进为二层回字楼,两边有楼梯,进深9.1 米,高7.2 米;第四进为副房,进深7.1 米,高5.0米;第五进为柴屋,现已不存。第二三进之间有一口古井。顺来园茶店所在的孟城北街位于孟城北门外,是常州地区保存较好的一条明清至民国时期历史古街,总长约500 米。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倭寇骚扰不断,常州巡抚向朝廷奏请修筑孟河城以加强江防,嘉靖……[详细]
任兰枝墓址
  任兰枝墓址位于溧阳市天目湖镇洙漕村委大岕村,墓坐东向西,早年曾被盗,今存墓周围砖墙墙基,直径13米,墓前尚存青石龟趺一件和残断墓碑额一件。任兰枝(?—1746年),字香谷,号随斋,溧阳茶亭水东人,任文炜的儿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考中进士,廷试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历任詹事府中允、庶子,翰林院讲读,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升为礼部尚书,后调户部、兵部尚书,不久仍任礼部尚书。任兰枝一生历任六部侍郎、尚书,历朝罕见。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因年迈患病告退,翌年(1749)卒。关于任兰枝的生平,较为突出的有两件,一为“礼仪之争”,一为“朋比之罪”。雍正六年(1728),清朝遣都御史杭奕禄、内阁学士任兰枝出使安南解决边界争端,宣谕过程中与安南王发生“礼仪之……[详细]
冯煦别墅
  冯煦别墅位于金坛区金城镇春草塘小区内(原荷花新村8-10号),南临九九宾馆。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庵。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累举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岁,如咸光绪十二年(1886年)探花,历凤阳守,四川安察使,累官安徽巡抚。民国政府命督办江淮赈务,江苏省长聘篆《江南通志》。其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作甚富,编有《宋六十家词选》。他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为官清廉,颇具政声,他独创“岁入岁出表”,严格财经纪律,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使下属官吏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他对地方志的编纂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详细]
91、文亨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亨桥
  文亨桥位于常州市大运河与西市河交汇处,跨西市河南口,在篦箕巷东首,原是常州老西门(即朝京门)外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薄墩石拱桥。桥为东西向,与运河平行。文亨桥是常州三孔石拱桥中最高和最长的一座。文亨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距今已有460 余年历史,比西仓桥晚建30 年,相比之下,它属新建,俗称“新桥”。文亨桥的造型与西仓桥(即广济桥)基本相同,两桥相距不远,堪称姐妹桥。文亨桥时修时塌。隆庆年间知县徐汝阳、郡人蒋珊令人募化重造。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令王祖肃劝捐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文亨桥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全长41 米,宽5.1 米,高8米,中孔跨径12.7 米,两侧桥孔跨径各5.5 米;南、北各有台阶49 级。桥耳每侧三对,拱圈和桥面为花岗石,……[详细]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位于双桂坊59号。孙慎行(1565-1636年),字闻斯,常州人,明万历探花,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为明代著名政治家、东林党人,曾因反对魏忠贤阎党获罪,阉党败,复官,并推为内阁大臣,赴京后不久去世。孙星衍(1753-1818)是慎行七世孙,字渊如,清乾隆年间榜眼,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被袁枚誉为“天下奇才”,生平著述宏富。故居为孙慎行于明末任职礼部时所建,现存明式船厅(原为穿堂)一楹,内有雕花月梁,明代木隔窗等。西首有开井,开井北建有清式花厅,面阔5间(清代改建),前有走廊、后为翻轩、花圃,植有紫藤等,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现由孙慎行后裔等居住在内,传世文物孙慎行手书《栀子花记》长卷一幅,尾有孙星衍题跋,为孙氏后裔收藏。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详细]
丁家塘丁宅
  丁家塘丁宅坐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2008 年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各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老式灶台保存完好,地面多为青石和方砖,古朴雅静。丁家塘丁宅地处杨桥浜南岸,地理环境优越,门前绿树掩映,屋后溪水长流,鸟语花香,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景象。它是常州保存较好的江南民居之一,体现了常州先民的居住理念和生活轨迹,是常州乡土建筑的代表,是南杨桥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原为武进南部宜兴北部的一个小镇。500 多年前,由于这里的水道北通郡城,南贯宜兴,西至金坛,东抵雪堰,杨桥自然就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人们纷纷造园筑第,开店兴市。到宋末,已形成街市,清代为武南、宜北的重要商埠。渔行木行、酒楼茶肆、饭馆肉庄、药……[详细]
长沟别墅
  长沟别墅位于钟楼区北直街123号,建于1926年,为常州名人朱稚竹宅第,因主人为三井长沟村人,所以取名为长沟别墅。据说原造价7000大洋,占地10亩地。有房屋二进,坐西朝东,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房前有天井,天井北侧有雕花石库门,门外有穿弄向东通往北直街。第一进一层三开间,面宽10.2米,进深9.3米,挑檐1米,檐口高3.6米,观音兜保存好,脊高6.3米,棱形窗饰仍在,其东南侧有一间低矮的门房,第一、二进间天井进深5.1米(含第二进挑廊0.9米),第二进二层三开间,展檐7.2米,脊高10.2米,面宽与第一进相同,第二进后檐高7.2米,有观音兜,木结构保存完整,民国风格门窗保存完整,后花园(大天井)面宽13.8米,进深12米。长沟别墅朱稚竹(1873-1959年)名溥恩,清末秀才,常州人。辛亥革命……[详细]
赤岗村窑址
  汉代窑址位于金坛区薛埠镇赤岗村,包括两处窑墩,分别位于鑫雨良种茶场南侧50米处与北侧20米处。薛埠镇发现有多处窑址,除了赤岗村汉代窑址外,亦有连山、罗村等多个汉代窑址分布在此。赤岗村汉代窑址位于赤岗与上阮两村交界的丘陵缓坡之上。汉代窑址整个面积较大,窑床长宽由于未经发掘目前相对模糊。一处窑墩西侧为公路,东侧为水塘,长约50米,宽约38米,高约2米;另一处窑墩在公路东侧,四周种植茶树,长约46米,宽约30米,高约4米。由于垦荒种茶加之水土流失,窑址表面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扰乱,在道路东侧有0.4~0.8米厚度的印纹陶片堆积。在新发现的窑址坡面上,可以看到大量印纹硬陶片及部分窑具。陶片大部分为青灰胎,主要器型有罐、坛、瓶、钵、盆、韩瓶等,其中间杂有少量釉陶器。此外,还出土有部分器型较大的东汉至三国时……[详细]
96、近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园
  近园位于长生巷常州宾馆内,系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士杨兆鲁(官参议、江西提学)所建。康熙六年(1667年)因病还乡,于其旧居注经堂后买废地0.43公顷,掘地堆山建造园林,历时5年建成。自认“近乎园”,故名近园。园中西野草堂,可宴请宾客。园南建“见一亭”,亭前叠石作假山,后作小台,种植牡丹数种。折向西,可达竹林深处,题名为“药栏乘兴”,左有“天香阁”,右有“安乐窝”书斋,临池有“得月轩”,是读书吟诗和垂钓之处。折向北,见“秋爽亭”,回廊匝绕,再向北,是“鉴湖一曲”。迤逦向东,过“虚舟”,入“容膝居”,过小桥到“三梧亭”,亭下有“垂纶洞”,石磴参差,古木蓊郁,构成山林小憩之所。西南则留片地,辟作菊圃,圃前有“四松轩”。轩左有“欲语阁”,园中种植大小树木数百株,约数十种,其花四时开落……[详细]
蒙吉泉井
  蒙吉泉井,清代建造,位于市人民医院内。2001年7月18日被溧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老人回忆,蒙吉泉井,清代至民国初期为溧阳育婴堂内所用井,育婴堂大门坐西向东。抗日战争中被日寇飞机炸毁。解放后盖起民房,1949年建溧阳县人民医院时被划入范围之内。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育婴堂在跃龙关左。乾隆七年(1742),知县吴学濂建门房三间,厅堂三间,东边廊屋五间。塘墩净堂久已断绝,遗产田八十亩,申请归入育婴堂,作为养育之需。其契纸丘号、租粒细数在卷。以后又续置田房,今堂已久废。古井石栏呈八角状,取象于八卦。《周易·蒙卦第四》记载:“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象传》解释:蒙卦上艮为山,下坎为水,蒙即为山下出泉,象征渐启“蒙稚”。“九二,包蒙,吉……[详细]
溧阳飞来石
  飞来石位于溧阳市竹箦镇西芮村委宋巷里村西南的飞来寺中。原系一块陨石,后经加工成长方形,石长1.5米,宽0.6米,高0.4米,重约800公斤。石色青黑,光滑细腻。石面有石筋,色白如玉,每逢风雨的时候,石纹隐隐约约地显出,形似梅枝,故志书称“月梅古石”。该石一直埋于飞来寺“大雄宝殿”佛像神台前,与地面持平,以拱朝拜者跪拜之用。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月梅古石,天竺院佛前拜石也,风雨之际石纹掩映似梅枝,相传有好事者将购之去,人力莫能动,异而舍诸石今存。”飞来寺(即天竺院),始建于汉代,因一块陨石落此,故建寺立庙。其山门有一门联云:“一石飞来留圣迹;五村耆老答神庥”,既道明了飞来石的由来,也交代了因石建寺的缘由。飞来寺背靠茅山余脉,前有广阔的平原河川,远处以南山为屏,距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约2千……[详细]
百丈太平桥
  百丈太平桥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百丈老街太平二村北,南北向跨老藻江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整体保存状况较好,是百丈地区目前仅存的一座石拱桥。百丈太平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桥梁年代为清代。桥长15米,桥顶宽3米,桥堍宽3.30米,桥中到桥南侧长6米,到桥北侧为5米,桥孔直径 6.40米。桥南有 13级台阶,桥北为 11级台阶。太平桥除桥阶为金山石质外,整桥用青石砌置,破损处甚多。桥额上有阳刻桥名“太平桥”三字,行楷体,未见纪年。太平桥为分节并列式砌置,无券眉,应属清以前的风格。桥基枕石原为整条,均已断裂。拱券上方两侧各有桥耳一对,端面刻灵芝瑞草,图案各不相同。青石实体护栏,各置望柱4杆,中间 2对柱头原有雕饰,均已断头。尾部 2对为方鼓头,仅有2杆完整,2杆也已断头。抱鼓尚存3只。因河岸较高,引……[详细]
振声高等小学堂旧址
  振声高等小学堂旧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漕桥中学内,为漕桥初中前身。现存建筑二进,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2012 年由武进区教育局、雪堰镇政府进行修缮,现辟为漕桥初中校史展陈室。1906年漕桥士绅赵颂眉、孙芝耀等人为顺应 “废科举、兴学堂”的潮流,在漕桥镇东楼村赵氏宗祠发起并创办了振声高等小学堂,推举孙芝耀为校长。孙芝耀的儿媳即为当代教育名家、小学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斯霞。斯霞的曾祖父在浙江诸暨私宅也办了一所百年名校:斯民小学。他有一句名言:一定要让农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1913年,振声高等小学堂改为县立,称武进县第六高等小学校,后又改为武进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1934年与漕桥养根小学合并,称武进县漕桥小学一院。1942年夏,地方教育热心人士赵介武、周玉山等发起筹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