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胜西古墓
  胜西古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胜西村,当地人称“西山坟”,为明代进士卞湮墓所在地。解放前墓前树有墓碑,墓碑前有墓道,两侧立有石狮、石马等石兽,后因在“文革”中遭到较大破坏,墓碑、石兽等被毁用于造桥铺路。现在卞湮墓仅存墓葬本体,为一近圆形的大土墩,直径约50米、高约12米,总占地面积约1962平方米。卞湮墓上遍植桂树,每年秋季桂香清远,据《胜西卞氏族谱》记载,卞湮墓也因此得“桂山”、“樨山”之名。卞湮,字寅之,南夏墅胜西人氏。卞湮幼时便有孝名,其父被人诬陷入狱,卞湮日日亲自为父亲操办饭食送入狱中,家人念其年幼替他送饭,卞湮却坚持不肯,孝名广传乡里。为明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进士,初授兵部主事。后因公务途经山东感染时疫,不幸身亡。卞湮逝后被请旌入祀忠义孝悌祠,享春秋致祭。胜西卞氏家族为当……[详细]
茶山1、2号土墩墓
  茶山1、2号土墩墓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烈士陵园内,西邻兰陵北路,南近中吴大道。1号土墩高约4米,周长200米,呈椭圆形;2号土墩位于烈士陵园西门入口处,南距1号墩约10米,高约5米,周长140米,西面为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三烈士塑像。土墩墓所在区域原属茶山乡,故名茶山土墩墓。茶山,一般指产贡茶之山,此片区域无山,也不适合种茶,其名称来源另有所指。宋咸淳《毗陵志》记载“茶山路,在县西南广化门外,唐湖、常二守会阳羡造茶、修贡,由此往返,故名”。《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载“茶山路,地形如墩,在阳湖定西乡”。清代邑人文学家邵长蘅《毗陵诸山记》载,“毗陵县治南三里曰茶山,小丘累累以百数,若釜者、若甑者、若覆敦者......其地林木荟蔚,多土冢。唐末湖常二州郡守修茶贡于此,因以名,然实非山也”。江南产名茶,著……[详细]
恽南田纪念馆
  恽南田纪念馆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南街。纪念馆原为马杭宋氏宗祠,1935 年马杭八房村人宋雪琴所建。1983 年为纪念恽南田诞辰 350 周年,武进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征用了宋氏宗祠,修葺改建为恽南田纪念馆。2003 年,武进区政府再次对恽南田纪念馆进行了重修。恽南田纪念馆为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的封闭式院落,院内东侧有攒尖歇山顶凉亭一处,与东院墙的水磨砖雕门楼相连,亭内悬挂有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先生手书的“恽南田纪念馆”。院内建有仿明殿宇式建筑两进,建筑面积 173 平方米,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勾连搭式。建筑主体脊高 7.8 米,飞檐斗拱,四檐起翘,檐下悬有刘海粟撰题的“恽南田纪念馆”匾额。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六檩;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四檩。南檐为翻轩式,东西两侧开有椭圆月洞门。四……[详细]
364、百岁庄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岁庄
  百岁庄坐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丁家塘,位于丁家塘丁宅的西部。百岁庄建于 1915年,由朱熹的后代子孙朱龙川建造。为纪念其祖母活到108岁,朱龙川便把这座刚建好的庄园称为“百岁庄”。建筑群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硬山式砖木结构,为民国初年建筑,前后两进。旧时庄园东西长 28.8米,南北进深 43米。现存建筑头进二层楼房面阔八间,其中东侧四间仍保持原貌,西侧四间的前檐已改建成阳台式门面,但高翘的屋脊及封火墙仍保存原样,更具特色的是西侧山墙上留有固墙用的数十块铁搭,并将檀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之内。楼后天井两侧各有侧厢六间;第二进原有平房八间,现均已改建。虽说是百年老宅,百岁庄依然能看出江南耕读人家的殷实。屋面有前后两坡,屋脊高翘。至今,还能看出二进八开间的老宅形制。整体楼群中其粗壮的梁柱,木质……[详细]
吴稚晖故居
  吴稚晖故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南街中段“四房里”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故居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通三间平房,面阔 9.4米,进深七檩 7.5米,建筑面积 65平方米左右。屋面前檐出挑南檐墙约 0.5米,明间居中置双开大门,上方安装木格玻璃长窗采光,两侧次间前檐墙为半墙半窗式。明间前檐下悬挂“吴稚晖故居”匾额。厅堂内正中悬挂“吴稚晖先生”横匾,陈列吴稚晖生平史料和照片、实物、半身铜像。1991年,原台湾“国防大学”医学院政治学科主任周振华呼吁修复吴稚晖故居。经国台办批准,在武进台办和雪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成立了吴稚晖故居整建委员会。2005年7月28日,周振华教授与台湾“中华粥会”理事长陆炳文一道率领“吴稚晖故居参观团”到达常州,为台湾公共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山高水长——吴稚晖……[详细]
刘国钧办公楼
  刘国钧办公楼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与老厂房相连,办公楼在南,厂房在北,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办公楼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主体二层,局部带阁楼,面阔9 间,宽32 米,进深9 米,两层檐口高7.4 米。东西两侧的两开间均为坡顶,坡顶南侧设有2 个老虎窗。北侧屋面亦设一老虎窗,用于观察后边厂房的活动。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详细]
常州三元桥
  三元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龙溪河老街区段最南端,横跨南街与南下塘之间的龙溪河上,是一座东西走向单孔石拱桥。三元桥又称张小娘桥,据说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乡里大族,很富有,他家有一女嫁于上塘毛家园毛家,母亲探望女儿,女儿回家省亲,常因绕道而止步,为母女便于往返相聚,承家于七间头前独资架木桥一座,取名张小娘桥。据地方志记载,现存三元桥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当时焦溪已是繁荣之地,为适应当时商贸发展,有人建议将小娘桥南移,乡党耆老请在京任职的焦溪人奚日宗(清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曾任湖南衡山知县,焦溪中街至今还较完好地保留着“进士厅”)对桥址桥名作出裁决,当时因交通困难,久候无消息,才选定桥址(原焦溪小学东侧)先行动工,后获奚复信,奚认为桥址应该选在水墩南(原综合加工厂前),桥名为……[详细]
368、求实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求实园
  求实园位于大成一厂旧址中心偏西,原为大成一厂的内部园林,占地面积约3582 平方米,南北长约60 米,东西宽约50 米,内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园内中部偏北有六角亭一座,边长2 米,通高5.8 米,基座高0.5 米,内顶高3.35 米,檐口高3.3 米。亭旁辟有池塘,长20 米,宽15 米。池塘周围有太湖石假山环绕,太湖石长24 米,宽20 米,高2.5 米。园林北部为民国时期所建的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青墙红瓦,细部多用西洋风格装饰。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详细]
369、骨成墩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骨成墩
  骨成墩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虞桥行政村章家头村,为一椭圆形土墩。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70米,高约7米。土墩中央树有一水泥质纪念碑,为当地政府1990年修建。水泥碑坐北朝南,正面镌刻“骨成墩纪念碑“四个大字,背面详细记载了1275年元军攻打常州时,常州军民英勇抵抗的事迹。宋末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右丞相伯颜亲率大军进攻常州,常州被围,南宋常州太守姚訔派人奔赴平江(今苏州)求救,驻守平江的文天祥即派赣军尹玉、麻士龙各率3000人,此外还有广将朱华、淮将张全各率2000人星夜赴援常州,援军于常州城东陈墅一带与元兵遭遇。援军初战大捷后,驻军于虞桥附近,并以大土墩作为指挥作战的中军营盘地(司令部)。后伯颜亲率数万大军来攻,麻士龙等以数千兵与数万元兵搏斗,最后麻士龙及其部卒全部壮烈牺……[详细]
370、孙觌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觌墓
  孙觌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禹城村姜家头,为一不规则椭圆形土墩,南北长约 30 米,东西长 40 余米,残高约 3 米。墓东南方向树有花岗岩墓碑,高 1.37 米,宽 0.41 米,0.12 米,正面阴刻“宋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孙觌公之墓”十四字,落款为“乾道五年己丑畅月…子琮…珀…璠立”。墓地原为高约三丈(近 10 米)的土墩,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解放后,因平墩改田、筑路取土等原因,土墩部分被破坏,逐年缩小至现有规模,墓碑也曾被村民移至姜家头西村的码头。2000 年元月,因墓地问题存在纠葛,孙氏后裔在礼嘉桥西侧桂香田公墓新建了孙觌墓,但墓碑仍保留于姜家头村的墓地原址之上。孙觌,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出生于武进礼嘉,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详细]
胥城遗址
  胥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华村。相传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伐楚时所筑军垒,故名“胥城”。胥城南侧紧邻兴隆河,西北约 300 米处为恽南田墓。胥城遗址平面略成长方形,城垣堆土筑成,现仅存西、北两侧残垣。其中西侧城垣保存较好,长约 60 米,北侧城垣长约 50 米。城垣残高 7~10 米,基部宽 6~10 米。2011 年至 2012 年,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武进区博物馆联合对胥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在胥城遗址东部、北部发现有河道分布。河道宽约 5~17 米,走向与胥城遗址城垣走向基本一致,南端与兴隆河相通,初步推断此河道为胥城遗址的护城河。当时开挖河道与兴隆河相连形成护城河,挖出的泥土则堆筑为城垣,这种方式与基本处于同一时期的留城类似,为春秋时期江南地区典型的筑城方式。……[详细]
城湾山石室土墩墓群
  城湾山石室土墩墓群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湾山横亘于太湖西北畔,由黄公山、四顶山、大茅山、老鸦山、庙堂山、腰沿山等十余座绵延相连的山峰组成,最高海拔约 100 米,山体多由黄褐色粗面岩组成。在绵延的山脊及少数山坡之上,排列着众多石室土墩,据考古人员调查统计,上世纪 80 年代时仅庙堂山就分布有十五座,大茅山有二十一座,整个城湾山山区共分布二百座以上。1981年、1985年、1991年、1998 年镇江市博物馆、常州市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武进博物馆先后对四顶山、大茅山、腰沿山、牛头山等山峰的多座土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城湾山石室土墩墓的构造基本相似,即先对山体表面进行稍平整,直接在平整过后的地面上建墓。砌墓所用的材料为就地取石,只进行粗略加工打制,因此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正方体、长方体、片……[详细]
民元里民宅
  民元里民宅为一进,二层,五开间,坐南朝北,回字形楼转盘,面宽16.3米,进深5.2米,高10.088米。北天井宽3.8米,长10米。建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故称民元里。建筑中西合璧,砖木结构,栏杆装饰精美,气势宏伟。朝北门楼砖雕精致,门楼两侧为如意垂帘,朝北山墙上有“民元里”三字砖刻,南与庄氏济美堂相连。民元里民宅由常州早期比利时留学生庄中希(1882-1960年)主持建造。庄起,字中希(1882-1960年),为第十九世孙,是庄起元之子庄恒后裔,是常州早期比利时留学生,1912年,他主持建造了民元里民宅,因当年为民国元年,故称民元里。庄中希曾任武进县实业局、建设局局长,武进商会特别会董,芳晖女中、武进中学、正衡中学校董等职,对常州工业、城市建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详细]
374、锁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锁桥
  锁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安阳花苑社区西直街中段,南北跨锁桥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据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载:“此桥跨外城壕,原名所桥,清顺治年间突然倒塌,清康熙年间重建。因这一段河形似锁,故名锁桥。清同治十一年武进知县王宗濂重修。”民国二又重修,但桥身基本保持原貌。锁桥系青石构筑,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桥拱两侧各有一雕刻云纹的桥耳,桥额上刻有“锁桥”字样,但已模糊难辨。砖砌护栏,顶端用长石砌压,其石质不一,砌筑散杂,石上雕刻有云纹、花卉等不一的纹饰,已是后来修桥所致。桥坡已不见阶石,而用水泥浇筑成斜坡。锁桥单孔跨径5.65米,桥长10米,宽4.8米,梁底标高5.83米,桥面标高6.22米,桥面纵坡4.24%—5.3%,砖砌栏杆,条石压顶,是常州市区仅存的几座原汁原味的石桥之一。20……[详细]
福泉古井
  福泉古井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大村279号门前,因井圈北部题刻“福泉”二字而得名。古井井栏为青石质,平面呈八角形,上小下大。上边长0.21米,外径(直边)0.48米,内径0.33米,壁厚0.09米,栏高0.32米。井栏南北两面均双线勾勒神龛形竖框,北向框内阴刻“福泉”二字,南面风化比较严重,可辨阴刻“信士金□星□□□建井泉壹口祈水福涌如泉 康熙六年冬令榖旦□立”等字样。据井栏南向题刻记载,井栏圈的始凿年代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井壁用青砖围砌。由于水井带给人们生活极大的便利,因此,古人常赋予水井神圣性,以表达对水井的重视和热爱之情。古井北向题记“福泉”即是最好的体现。福泉,既是对泉水永不干涸的寄望,也有祈求一种美好生活的寓意。福泉古井所在的大村,也叫芦墅大村。据《……[详细]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坊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坊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村委陶园村33号南,北据唐荆川墓120米,现荆川公园南门入口处有仿读书处坊一座,原坊仍位于原址。牌坊在战争和文革时期几度被毁,现存为1935年重修。牌坊为二柱单间一字式,宽4.6米,高4.2米,坊额南侧有“荆川先生读书处 外孙 慎行书 民国廿四年 裔孙 唐驼监造”字样,孙慎行为唐荆川外孙,明天启年间礼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唐驼为民国时期书法家。北侧为篆书“先贤唐荆川先生读书处”字样。唐荆川,名顺之,字应德、义修,号荆川,常州人,明代散文家、抗倭英雄。唐荆川先生生于1507年,明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得第一名,时年32岁,选为庶吉士,历任兵部主事、翰林院编修等职。嘉靖十四年至十八年(1535年—1539年)、嘉靖十九年至三十七年(1540-155……[详细]
377、中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新桥
  中新桥位于钟楼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东下塘,南北向,是一座单孔石梁桥,建于民国七年(1918),由里人沈超等人募建2000 元,中新桥建于清朝灭亡和民国肇始之时,时称“中兴”,故谐音为“中新桥”。中新桥采用青石和花岗岩条石构筑而成。其桥顶面用长近6 米、厚28 厘米左右、宽58—64 厘米的6 块长条花岗岩石并合铺成,桥台基用青石构筑,现南北桥坡不见阶石,改用花岗岩石片(俗称金山石)间隔长条石铺成斜坡。中新桥两侧各有两对横置的帽梁石形成的桥耳,桥面两侧用厚实长条青石作护栏,桥顶面护栏则由望柱间隔石板组成。桥望柱现仅存原件1 件,东西两侧桥额上镌雕楷书“中新桥”和“民国七年五月沈超等人募建”等字样。结构简单,桥形古朴。桥长23.5 米,宽4.85米,桥面长6.8 米,桥栏高0.95 米。桥下流淌……[详细]
金启生女士纪念塔
  金启生女士纪念塔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常州市第一中学内,是一座烛台形金山石塔,1931年建成,以纪念为了常州教育和慈善事业奉献一生而英年早逝的金启生女士。纪念塔总高4.2米,由塔身、塔基和新增基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为四棱单尖柱状,边长0.44米,高2.85米。上有描金的“金启生女士纪念塔”八个阴刻大字。塔基亦为金山石,边长1米,厚约0.12米。新建塔基边长0.66米,高1.15米,正面装置石碑,碑文介绍了金启生女士的事迹,北面为原江苏都督、民国政府审计院院长庄蕴宽于1931年撰写的“失我擎柱—金启生女士小传”碑文,西面阴刻楷书“身没洋存”、“惠普兰陵”八字,东面刻有“1990年7月常州市第一中学修复”字样。金启生女士,生于1897年,常州人,一生奉献于慈善事业,常年奔波,终至积劳成疾,于1930年病……[详细]
379、吕宫府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宫府
  吕宫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号。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市有关部门对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旧料(大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翻建复原。现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头进门厅,面阔6楹6间,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进大厅,面阔6楹6间,前后檐木椽叠涩超檐;三进属独立庭院,楼前砌高墙,中开院门。主楼高二层,面阔7楹7间(东西两侧为小间),楼前为方形天井,天井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面阔5楹3间的二层厢楼,厢楼与主楼紧连,北端有木梯,上下通达主楼,楼群下层及院墙处均构筑有沿廊,回廊互通;四进面阔9楹5间,其中正屋进深5楹,南檐下筑进深3楹的翻轩沿廊、北檐下筑1楹宽的沿廊;五进为厨房,面阔6楹5间,南檐下筑有1楹宽的沿廊,房前天井的东北段有古井一口,井栏外表雕刻莲瓣……[详细]
380、中市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市桥
  中市桥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老街,三元桥北侧,该桥横跨于龙溪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其位于老街市中段,故名。中市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咸丰六年(1856)重修。金山石质,纵联并列式砌置法,拱圈外侧镶边,拱券上方两侧各有素面桥耳一对,两侧桥额上镌雕楷书“中市桥”三字。桥面两侧置厚实栏板,桥顶两侧栏板间置望柱各一对,一根望柱头还雕着一只石狮,风化较为严重。中市桥的南侧还置有两根方头望柱,另一侧柱头已被削平,与桥栏齐平,桥堍一侧紧挨着一栋民居。桥面石级上刻有防滑菱形槽,因年代久远,条石台阶上左右两侧行人行走之处的网格防滑纹和楞角都已被磨平,颜色斑驳。中市桥全长 18.4米,二侧各有 15级石阶,桥堍、桥面二处宽分别为 3.7米和 2.7米,净跨 6.6米,桥高 4.6米,矢高 3.6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