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福源米厂旧址
  福源米厂旧址,位于武进区丁堰街道梅港村委河东街,与市级文保单位万安桥隔大运河相望。房屋应建于民国初年,曾为武进第八米厂。现存建筑体量较大,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行业特色。……[详细]
局前街明式楠木厅
  局前街明式楠木厅位于天宁区局前街118号原局前街派出所内,建筑现存一进,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五开间,明间木柱为抬梁式,次间和梢间木柱为穿斗式,明间、次间设前后外廊。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局前街明式楠木厅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崇真女校旧址
  崇真女校旧址位于钟楼区鸣珂巷幼儿园内。清代末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常州市中心北直街开办“崇真中西女塾”,校长为美国人罗淑君女士。校址办学始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崇真女校旧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淳化阁帖石刻
  淳化阁帖石刻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西街虞家祠堂内。别桥又叫甓桥,在溧阳北,与金坛的指前乡相邻,东北距长荡湖十里左右,是个商业兴盛的水陆码头。值得一提的是,街镇上的原虞家祠堂屋墙壁上,遗存有一组明代晚期仿“肃府本”摹刻的《淳化阁帖》石刻,它是历代名--贵的书法真迹。“淳化”是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之一,《淳化阁帖》是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把皇家秘阁(帝王藏图书的楼阁)所收藏的历代法书甄选编次,标名为“法帖”,摹刻在枣树木板和石板上,拓印墨本赐给大臣。帖分十卷,卷首是《历代帝王帖》;第二、三、四卷是《历代名臣帖》;第五卷是《诸家古帖》;第六、七、八卷是《东晋王羲之帖》;第九、十卷是《王献之帖》。长期以来,古人法书,赖此以传。由于王著鉴别水平一般,故而采择不精,致使帖中夹杂……[详细]
潞城太平庵旧址
  潞城太平庵旧址位于武进经开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毁坏,清代复建,现房屋一进,面阔五间,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目前正在修缮中。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潞城太平庵旧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崔桥吴氏宗祠遗址
  崔桥吴氏宗祠遗址建于清雍正年间,2012年吴氏族人对祠堂进行了修建,现存二进院落。常州吴氏为季子之后,是常武地区仅存的吴季子祠遗址。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桥吴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家巷刘氏宗祠遗址
  刘家巷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2016年在祠堂原址复建新祠二进,辅房二进。现存有创建宗祠碑记碑一通,抱鼓石等建筑构件。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刘家巷刘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下塘98号西民宅
  南下塘98号西民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南下塘98号西,建于清末明初,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有五角星门楼和精美封火墙。……[详细]
护王府遗址
  护王府遗址位于常州市局前街187号。系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府第遗址。陈坤书,广西桂平人,清咸丰元年(1851)1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曾转战两湖、江浙、安徽、上海等地,素以作战勇猛出名,被誉为忠王李秀成麾下第一骁将。同治元年(1862)春镇守常州,封殿前礼部副春僚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公元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联合围攻常州,太平军与之浴血奋战数月,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终因力量悬殊,是年5月11日,常州城失陷,护王陈坤书率将士退守护王府,最后力竭被俘,壮烈就义。护王府前身原为清阳湖县衙署,陈坤书驻常州后改建为府第。现存遗址为砖木结构的回形转楼(俗称走马楼),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4米,占地面积共1050平方米。其中古建筑占地约594平方米,其他辅助建筑352平方米,庭院45……[详细]
田舍村隋墓
  田舍村隋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田舍村,为南北并列的两座隋代至唐初砖室墓葬。两座墓葬在同一土坑内,原有2米高的封土堆。墓葬朝西向,形制相同,南侧墓葬长5.1米、宽2米、残高1.88米;北侧墓葬长5.1米、宽2米、高2.1米。1984年11月,建武进供销干部培训学校时发现该墓,常州市博物馆、武进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共清理六座砖室墓,其中这两座隋代墓葬保存相对完好。墓葬由墓室和甬道两部分组成。墓室平面为腰鼓形,后壁底部略外凸,两侧壁向外弧凸。墓室以单层横砖铺地,墓室中后部均有一略高于墓底的棺床,棺床边沿有一排竖砖锁口,其下有一排侧立砖。墓室左右两壁各有两组假直棂窗,后壁有一组假直棂窗。每组直棂窗中部为一个或三个长方形大窗,两侧各有两至三个条形窗格。每组直棂窗上砌有长方形灯龛。墓室后壁……[详细]
271、庄城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城桥
  庄城桥又名福兴桥,位于金坛区白塔镇庄城村西首。该桥形制与本市城西清涪村宋建本善桥相仿,时代相近,且拱阔矢高,形如彩虹,建桥技艺高超,桥为分节并列砌置,发券单孔,净跨12米,拱矢高度6.9米,桥长37米,桥面宽5.87米,拱矢高6.7米。拱形条石两端各分3节,连封顶1节共7节。每一节都坐落桥基上。桥孔矢圈底部共8块,第一节高2.2米,竖砌,每块条石宽约0.84米。第二节条石9块,高2米,宽约0.74米。每节条石分别为8块、9块,错落对榫而上。上一层的条石较下一层少0.2-0.3米,封顶的一层条石为1米。桥拱砌好后用糯米汁密缝,然后再堆砌两端的桥身。桥面东西两侧各有台阶24级,中部有花岗岩凹形车道,便于独轮车通过。桥面两侧各按十根望柱,柱首雕覆莲纹,九块栏板,一对抱鼓石,桥洞两边上部左右对称各置……[详细]
戴王府遗址
  戴王府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县前街18号。为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府第。黄呈忠(1826-1865),广西人。1862年在攻克江西慈溪时,击毙侵略军头目华尔,晋封为戴王。王府坐东朝西,前后七进,占地1624平方米,正厅三间为楠木厅,面阔15米,进深10米。梁、坊、柱、椽上均有彩绘,画中贴金,内容主要为戏文剧目《连环计》、《空城计》、《尉迟访贤》、《太白醉酒》等,也有访友、探胜的山水人物画和云龙、彩凤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3、本善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善桥
  本善桥位于江苏省常州金坛市金城镇清涪村,本善桥横跨清涪河上,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1158),宝祐元年(1253)世居当地的太学生周瑀(1222-1262)请苏州盘门匠人吴进重新修整,明、清及民国时都曾修葺。桥以青石砌造,为分节并列式,发券单孔,净跨8米,拱矢高4.7米,拱券分十一节,每节拱石左右对称,下部三节每节为1.75米,向上一节为0.85米,再上一节为0.35米,顶部一节为0.30米,以适应砌成圆弧拱形的需要。拱券宽度自下而上有收分,底部3.22米,顶部3米,拱石宽0.40-0.94米不等,每节拱券以5块拱石并列组成,顶部中一块合拢石上刻有莲花图案。上下石缝相错,缝间用石灰糯米浆封灌。左右拱石长4.37米,宽0.60米,高0.60米。桥面总长30.18米,桥面上宽3米,桥堍宽3.75……[详细]
东青楠木厅
  东青楠木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东青西街。东青楠木厅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由目前房屋所有人潘氏先祖华庭公建造。房屋座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4开间通阔14.8米,进深8檩9米,脊高5.2米。原有“双贤堂”及“美贤堂”匾额两块均已散失。楠木厅现作民房,原门窗及门面都经过了后期整改,唯有内部框架基本保持不变。目前,屋内仍有潘氏后人居住,但由于年久失修,内部已零乱残破。楠木,为中亚热带常绿乔木,最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1米。主指桢楠属(phoebenees)和润楠属(Machilusnees)木材。桢楠归类为楠木本类,主要有闻香园林金丝楠,缅甸黄楠,小叶楠等;润楠归类为楠木旁类,主要有水楠,大叶楠,滇楠,紫楠等。楠木为中国和南亚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1988年11月,……[详细]
社渚唐井
  社渚唐井位于溧阳市社渚镇东山庙村,年代为唐代。为溧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城进士坊
  周城进士坊位于溧阳市周城镇炉头村,年代为明代。为溧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7、楠木厅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楠木厅
  楠木厅位于溧阳市市凤凰园内,年代为明代。为溧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8、新坊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坊桥
  常州新坊桥在常州市区和平南路。跨市河为南北走向之单孔石拱桥,长35.2米,宽5.3米,高8.6米,桥墩宽6.8米,桥拱跨径9.5米,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元皇庆年间重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后因桥面损坏,1986年又重修。原有朱昱撰《重修新坊桥记》石碑,今佚。拱券为分节并列式砌法,以花岗岩条石起拱,桥墩亦由条石砌筑,桥面置花岗石云纹雕刻望柱及环纹栏板。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鹏云烈士墓
  张鹏云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康西村委西河巷村16号东,南临S122省道。墓地坐北朝南,四周有四级阶梯,顶部为边长1.7米的方形平台,墓碑位于方台正中。墓碑水泥质,正面用瓷片贴边。高2.15米,宽0.85米,厚0.87米。正面刻“一九一九—一九四七年 张鹏云烈士墓 中共武进县西夏墅镇委员会,武进县西夏墅镇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三月”,背面为张鹏云烈士简介。张鹏云,原名张朝元,化名常劳鹏,1919年出生于西夏墅西河巷村,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调到武进二区任抗日民主政府区行政助理、区长,发动和领导孟河以东。德胜河以西、铁路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的群众抗日斗争。1942年1月,因日军扫荡,被派往上海暂居。1943年春返回家乡,任二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坚持反清乡斗争,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发动……[详细]
湖滨抗日中学旧址
  湖滨抗日中学旧址位于金坛区直溪镇吕坵村委真武院东侧。湖滨中学是抗战时期由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一所培养抗战人才的学校。学校创办于1942年。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建昌圩成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详见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介绍)。学校初定名为“茅东中学”,后顾及“茅东”一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遂命名为“湖滨中学”。1942年2月,学校正式创办,选址于北天荒湖畔的吕坵真武院前,直属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全校共有教职员24名,校长为吴均之。1942年秋,日伪军突然包围湖滨中学,搜出了《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此后,吕坵成为日伪扫荡的重点目标,湖滨中学办学环境日益恶化。为确保学校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将湖滨中学迁往建昌圩附近的董溪村,校名也正式改为茅东中学。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