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旅游

盐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陈家港烈士陵园
  “淮北盐场人民烈士纪念塔”由塔基、塔座和塔身组成,塔高近十米。纪念塔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显庄严、肃穆。塔身东西刻有惠裕宇同志题词——“光荣烈士永垂不朽”。塔身西侧和背面均有题词。一九五五年,又配套建成烈士纪念祠堂。祠堂正门悬挂华东区盐管局人民盐警办事处敬挽的匾额,上 书-“淮北盐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原轻工业部副部长兼盐务局局长刘云同志,生前留有遗言也把骨灰存放在淮北烈士陵园。……[详细]
袁承业故居
  故居建于清朝末年,为安丰知名人士袁承业(字伯勤)所建,共三进八间,另有厢房二间。第一进坐东朝西,青砖小瓦,七架梁,锁壳子结构。现前两进为公房,后一进为私房。……[详细]
戈湘岚故居
  戈湘岚(1904-1964),名绍荃,别署赏神骏斋生,上海画院画师,出生于此,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旧居现存房屋六间,占地面积202平方米。……[详细]
吴氏家祠
  系清代著名诗人吴嘉纪家族祠堂。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享堂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3米,硬山顶。……[详细]
东台东岳宫
  东岳宫是古镇安丰三大道观之一,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清末由梁垛七大户捐资重建。东岳宫现存大殿一座,大殿中央供奉东岳大帝,左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右侧供奉财神菩萨。大殿面阔三间10.2米,进深七檩8.8米,高6.4米,有轩柱础和梁架,建筑面积86.2平方米。……[详细]
潘氏回字楼
  潘氏回字楼位于东台市区大王庙西河边,由东台著名实业家潘尔恭于北伐时期建造。潘氏回字楼由四座青砖黛瓦的单体建筑组成四合院式,东西总长29.98米,南北29.6米,中间有240平方米的天井。潘氏回字楼在历史上曾为私立上海光实中学东台分校校址,校长为东台籍著名翻译家周光熙。……[详细]
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碑
  建阳镇为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故里,该碑为乡人于明嘉靖十年(1531)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立。花岗岩质,高0.75米,宽0.4米,厚0.15米,碑身中间刻隶书“宋陆忠烈公读书处”。原立于陆秀夫青少年读书场所神庙旁,现移入陆秀夫纪念馆内。……[详细]
128、通圣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圣桥
  通圣桥,俗称庙桥,位于西溪晏溪河边,是泰山寺配套建筑。据清嘉庆《东台县志》记载,泰山寺(含庙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通圣桥为单孔砖拱结构,用纯青砖砌成,桥面平整宽阔,青砖45度相嵌,成锯齿型,因而老幼行走都不感到吃劲,桥栏造型纯朴,线条优美流畅。……[详细]
冈西烈士墓
  1942年,冈西区委书记白果及新四军二十团三营五十余名指战员,阻击驻盐城湖垛镇日伪军扫荡西吉庄战斗中壮烈牺牲。后安葬于此,碑高2.5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详细]
沈氏大楼
  沈氏大楼系晚清年代徽州茶商方氏所建,民国年间著名大律师沈淦买下此楼院,居住多年,故名沈氏大楼。沈氏大楼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构成长方形双楼层内向四合院,旧城改造中移建,现为周巍峙王昆艺术馆(原沈氏大楼位于东台市石榴巷1号,现移建到明清街)。……[详细]
东台县抗日政府成立大会会址
  红兰别墅原是东台城内的一所茶馆,1940年10月8日东台城第一次解放,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的陈毅将军来到东台,在红兰别墅兰花厅召开了一次台城各界人士会议,陈毅同志发表了演讲,宣布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是东台历史上第一次统战会议,为打开东台抗日民族统战工作局面奠定了基础。现存的红兰别墅兰花厅厅屋,是一座三开间砖木结构抬梁式建筑,青砖清水作,硬山造。……[详细]
黄逸峰故居
  黄逸峰(1906-1988)东台人,社会科学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长等职。故居是20 世纪初叶的建筑,一个院落串堂两进,面阔四间12.6米,进深五檩5.2米,硬山顶。院落结构紧凑,用料考究。……[详细]
建湖烈士陵园
  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各个历史时期在建湖县境内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园中竖立一碑,为水泥结构,高22米,上有张爱萍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四周辟为花圃。……[详细]
辛庄烈士纪念碑
  1947年在沟墩、益林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指战员53人,安葬于此。墓前建纪念碑,高6米,墓园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详细]
钟庄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塔内安葬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于陆庄、草堰口、古基寺战斗中牺牲的128名指战员,其中有区委书记方秉文、营长邹福初、丁连吉、曾干等。陵园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间塔高约7米,前有烈士事迹陈列室,四面环水,门前有桥,墓区内遍植苍松、翠柏。……[详细]
136、朱恕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恕墓
  朱恕,生卒年不详,字光信,大丰草堰场人。为明代“泰州学派”主要成员之一。该墓于1985年发现,占地约100平方米,封土已夷平。尚存大量石残碑,高1.5米,宽0.6米左右,碑上刻有“明隐士朱光信之墓”。……[详细]
137、缫丝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缫丝井
  位于汉代西广福寺后院,相传为汉曹长者家中井。该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 匹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缫丝井”昔日有“董井寒泉”之誉,东台八景之一。清嘉庆《东台县志》载:“缫丝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丹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并建亭于井旁,兴化大学士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