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北京市
>
海淀区旅游
海淀区文物古迹介绍
北京市
海淀区文物古迹
海淀区红色旅游
海淀区博物馆
4A景区
海淀区十大景点
海淀区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
海淀区特产
海淀区美食
海淀区地名网
海淀区名人
[移动版]
61、
瑞王坟
瑞王坟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瑞王坟村北京市农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内。园寝始建于道光年间,嘉庆皇四子绵忻封瑞亲王,于道光八年卒,其子奕志袭瑞郡王,奕志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谥号敏,葬于此。 园寝坐西朝东,前方后圆,沿中轴线依次是石桥(已毁)、碑亭(已毁)、隆恩门、隆恩殿、宝顶(已毁)。地宫青石板拔券,墓道、石门已毁。坟围墙西部尚存。隆恩门面阔三间,隆恩殿面阔三间。 2009年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对其进行了抢险修缮。 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2、
海淀秀峰寺
秀峰寺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鹫峰山下,明正德六年由太监高让所建,1925年道士王修真废寺为道观,改名为修真观,1929年大律师林行规买下此寺院后,复更名为秀峰寺,并予修整。抗战时期, 秀峰古刹是华北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据点、平西情报站和新闻要报社址。1950年, 林律师的夫人将古寺捐给政府, 后归北京林业大学所有。寺坐西朝东,寺有三进,殿房数十间。由东向西依次为山门,前殿,一进正殿,二进正殿,三进正殿。1999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3、
清河制呢厂办公楼
清河制呢厂办公楼位于海淀区清河街道橡树湾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陆军部以“军队用品自制供应”的名义,奏请官商合办“溥利呢革公司”(即北京清河制呢厂前身),由张之洞等筹资兴办。1908年建厂,1909年正式开工。1912年孙中山先生视察该厂时曾在此演讲。1916年北洋军阀政府接管,并将其更名为陆军制呢厂,1948年底清河制呢厂收归人民政府所有。1988年为庆祝建厂80周年时重修。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4、
六郎庄田世光故居
田世光故居原为清末一官员居所,后转卖至田家手中。院落坐北朝南,三合布局,正房东西侧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是六郎庄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传统民居。田世光(1916-1999),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擅长花鸟画,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是新国画研究会创办人之一。田世光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5、
正蓝旗碉楼
正蓝旗碉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用于训练健锐营云梯攻占而设。清中叶,乾隆皇帝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带的八旗营房附近修建碉楼,用于军事训练。每旗八个,共六十四个。此碉楼即为其中之一。碉楼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碉楼坐北朝南,共四层,均以虎皮石砌成。每层有青石腰线,各开有石窗三扇,从二层始为空心,是海淀区所存碉楼唯一的空心结构。每层均有流水槽二条,是清代乾隆年间极为典型的用于军事训练的建筑。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6、
普安塔
普安塔位于海淀区香山街道四王府东北山南坡,始建于辽。塔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高约九米,为七层八角八面密檐式砖塔,塔基为单层须弥座,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拱形小门,其余面为窗形小龛,内刻神像,塔身内是一拱形小室,室内原有明正德年间普安菩萨一尊,今已无存。底檐为单昂斗拱,每角一攒,顶内收,轮廓线条柔和。塔身饰以白色。普安塔是海淀区现存最早的塔。目前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管理处管理。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7、
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位于海淀区北安河村阳台山东麓下,始建于民国时期,原为北安河村闵姓私产,民国时期协和医院法国医生贝希业为女儿疗病静休,租用此处辟为花园别墅。抗战期间,曾多次在此救护抗日同志。贝家花园依山势而建,整体风格为中西结合式,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分东南石楼,北部的建筑群,西南部的建筑群。现存建筑有石楼、二层北楼、石碉楼、水池、西南部正房、排房,其中石楼位于三组建筑群的东侧约二百米处,石楼坐西南朝东北,正门有青石横匾,上 书-“济世之医”,楼分四层,虎皮石砌筑,在二层北楼西南有二层石楼,砖与毛石混筑。楼前有水池、藤萝架、喷泉等。园门外为一座三层西式石城堡。贝家花园是北京少见保存较好的中西合璧的私家花园之一。201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8、
309医院天主堂
309医院天主堂位于青龙桥街道黑山扈路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309 医院)内,又名“法国楼”,是一座天主教教堂。初由法国人兴建,始建于1919年,后来有德、比、荷等九个国家传教士在此传教,所以又叫九国教堂。这组建筑群原包括修道院、教堂、疗养院、墓地和葡萄园等。现仅存建筑一栋,砖石结构,坐北朝南,呈不对称“十”字形,西翼比东翼长。中间部分为五层,坡屋顶,两旁为四层。2014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9、
妙峰山香道中北道遗址
在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妙峰山顶峰的碧霞元君庙的香火闻名北方。《燕京岁时记》记载“庙在万山中……自始迄终,继昼以夜,人无停趾,香无断烟”,可见妙峰山香火旺盛。昔日香客进香主要有四条古香道,其中有三条在海淀区域内,分别为老北道、中北道、中道。中北道自海淀区苏家坨北安河村开始,沿途有七个茶棚遗址,依次为:清福观、响塘庙、青龙山朝阳院、金仙庵、玉仙台、瓜打石、妙尔洼。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0、
车耳营关帝庙
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初年重修,坐北朝南,院内有“重修碑记”碑一通,为清光绪二年(1876)所立。另有一个碑座和半截碑,在庙东北京凤凰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院内。现存建筑为2003年修建,三合布局,正殿为原址重修,面阔三间,另建有东西配殿、后殿。配殿面阔各三间,后殿面阔三间带二间耳房,正殿为崇宁殿,后殿为娘娘殿。关帝庙前古松树龄久远,姿态挺拔,铺青叠翠。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1、
东公所
东公所位于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大有庄坡上村12号。据传清代此处曾住过一位专给慈禧梳头的王姓太监,后园子被朝廷收回充公,赐予嘉庆帝第五子惠亲王绵愉之孙载润,又称润贝勒园。因载润别号寄云,又称为“寄云别墅”。现有房屋一排,坐北朝南,面阔九间。合瓦硬山调大脊,有蝎子尾,从现有结构看,原布局应为四合布局。房南门楼前有上马石一对,青白石质,上马石底部雕有木构嘴纹饰。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2、
海淀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青龙桥街道青龙桥。慈恩寺又名报国慈恩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次年落成,民国时重修。整体格局为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后殿。天王殿硬山大脊,小式大木。正殿硬山调大脊,小式。后殿箍头脊,硬山、排山滴水檐,小式大木。现存天王殿、大通智胜宝殿及后殿。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寺东有塔院,塔园内是慈恩寺开山第一代主持古风禅师灵塔。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3、
海淀法华寺
法华寺,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魏公村民族大学西侧,建于明万历年间,历史记载甚少,余皆不详。法华寺风格独特,建筑布局严谨,精巧别致,现存殿房30余间。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共有殿三进,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山门殿正中有匾额,刻有“敕赐法华禅寺”等字。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原供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殿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殿,现保存基本完整。200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4、
法海寺遗址
法海寺遗址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万安山麓,与晏公祠为邻。相传法海寺原为弘教寺遗址,清顺治十七年(1660)重建,改名法海寺。法海寺原建筑格局坐西朝东,现存山门,其他建筑仅存台基。天王殿和正殿前各有两通石碑,南后殿台基中有石碑倒伏。四块石碑分别是:大清康熙五十年碑、大清康熙五年碑、敕赐法海禅寺碑以及顺治庚子三月御书敬佛碑。遗址西端的山坡上有摩崖石刻两处。2014年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5、
大牛坊关帝庙
大牛坊关帝庙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大牛坊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庙坐北朝南,院内为三合布局。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殿前有清代古柏一株。庙前山门内东侧的旗杆,高约20米,有“京北第一杆”之称,由香杉木制成,用四块花岗岩夹杆石立于砖砌台基上,过去每年从春节到二月初一,村民都在旗杆上张灯结彩以庆祝佳节。关帝庙现为大牛坊村老年活动站。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6、
董四墓娘娘庙
董四墓娘娘庙位于青龙桥街道董四墓村。始建于明代,原名天仙庙,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庙整体坐西北朝东南,四合布局。有山门、正殿、左右配殿。山门为筒瓦卷棚,面阔一间,正殿面阔三间,黑琉璃瓦,硬山,左右两殿筒瓦,箍头脊,面阔三间。院内有石碑两通,其一为重修碑,平铺于左配殿前,另一通埋于地下,碑座位于左配殿前。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7、
香山琉璃塔
香山琉璃塔位于海淀区香山,是一座七层八角形楼阁式塔。塔高30余米。檐部外挑,各层有窗,因此它不是密檐塔。檐端挂有铜铃,共56个,风吹时齐响。墙面用琉璃砖镶贴,外貌美观。塔内用楼梯作成回廊,可以攀登。此塔创建于乾隆45年(1780年),当时六世班禅前来北京为乾隆七十岁祝寿,乾隆为他建造了“宗镜大昭之庙”,此塔就建在庙内。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庙被破坏,只保留下这庙琉璃塔。……
[详细]
78、
响塘庙
响塘庙建于清咸丰时期,咸丰九年(1859)九月九日落成。于鹫峰东麓依山势而建。现存建筑有前殿,正殿,山门殿,耳房与正殿间有南北配房。山门殿为筒瓦箍头脊,耳房筒瓦卷棚,左右开旁门,配房为筒瓦卷棚,前出廊,正殿筒瓦卷棚箍头脊。正殿前有“大清北京城西北响塘庙碑”一通,为咸丰九年九月九日立,全部建筑为小式大木,箍头脊彩绘。1999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9、
中法大学附属中学旧址
1923年,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李石曾在海淀温泉村建中法大学附属中学,1924年迁至北安河乡环谷园。1924-1925年,冯玉祥、孙岳和胡景翼(字笠僧)捐巨款帮助学校建造了图书馆和校门前石桥,为感谢胡将军义举,图书馆取名为笠僧堂。笠僧堂为近代建筑形式,前有石桥,为花岗岩质地,保存完好。该校原有房七十余间。现存建筑有笠僧堂。201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80、
熊希龄墓
熊希龄墓,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北辛村,墓坐西朝东,占地约400平方米,内植松树百余株,前有铁栅栏门,上悬“熊希龄先生墓园”7个楷书黑字,墓建于1931年。熊希龄先生,湖南凤凰县人,清末举人,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1937年为宣传抗日救国转道香港,不幸病逝,享年68岁。1999年熊希龄墓被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海淀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海淀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海淀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海淀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海淀区A级景区名录
·
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