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旅游

长治市文物古迹介绍

金灯寺石窟
  金灯寺石窟金灯寺石窟(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的林虑山巅著名的石窟寺院—金灯寺坐落在陡崖之上。这里地势险峻、草木稀疏、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寺院顺着山巅自然走势而开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历时60余年终成气候。金灯寺建筑群,现存殿堂多具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成由东而西七个院落,各院均有殿堂,自成一体。其中最具特色的殿宇当属水陆殿,殿内上置平顶天花,雕方形藻井,下为清莹的池水,池上凿有田字形石桥,连接左右壁、窟门及扇面墙前后约50厘米宽的台阶,迎面高高的莲台上,神志雄伟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文殊右普贤神灵活现。殿中约有90幅浮雕壁画颇为美观齐整。石窟是金灯寺的魂,14个洞窟内有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金灯寺北行数百米便是石塔林,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详细]
襄垣昭泽王庙
  郭庄昭泽王庙位于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现存大殿主体结构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仅存山门、大殿;两侧依次有前院东、西夹房各五间,东、西配楼各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后院东、西配楼各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耳殿各三间;耳殿两侧,又设东、西小跨院各一所,各建正殿三间,西跨院清代圆门,东跨院门新建。大殿深架结点金代风格突出,前檐铺作、替木、檐柱等构件均为金代遗物;内部梁架中,毡笠式驼峰和两瓣驼峰、合榻、蜀柱、叉手,均保持了金代建筑风格,三椽栿为自然弯材,断面近圆形。梁架残存彩绘,山墙残存壁画。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单位。昭泽王是襄垣独有的神灵。传说,焦道士,俗……[详细]
潦河头关帝庙
  潦河头关帝庙时代:元、清地址:长治市潞城市黄牛蹄乡潦河头村东潦河头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正殿。南北长27.15米、东西宽16.8米,占地面积456.12平方米。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设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铺作,明间劈板门,次间设直棂窗装修。庙内遗存石碑2通。一通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碑,碑文模糊不清;一通为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乐楼碑”。2019年10月7日,潦河头关帝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
  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5-1947年地址:长治市潞城市史廻乡垂阳村中,地处县城的西北,距县城2公里垂阳八路军军工部第六兵工厂旧址,位于玉皇庙,南北长47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1316平方米,是潞城市抗战时期保存较好的兵工厂。当时兵工厂有200多人,主要制造-头、60炮弹等,机械设备安装在玉皇庙大殿内,搅冲机、皮带床、发电机安装庙的东面,配备铁匠、锻工、电工等,兵工厂试验场选在安居村北。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垂阳八路军军工部第六兵工厂旧址生产了大量的-弹,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作战,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历史功绩将永垂史册。……[详细]
上党长春玉皇庙
  长春玉皇庙时代:宋、明、清、民国地址:长治市长治县荫城镇长春村该庙院落为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殿、过殿,戏台设在庙院外南向约50米处,仅保留基址。庙院两侧分别设置钟鼓楼、东西厢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三柱,梁栿主要构件比例为3:2,这是早期建筑构件之比,脊檩处施用叉手,蜀柱下采用驼峰,也为早期建筑特点,斗栱后尾形制为㭼头木,斗栱因包砌于前檐墙内,其形制不详。金柱施石质方形柱,悬山式屋顶,殿内梁枋上用浅绿色绘制花卉图案。2019年10月7日,长春玉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小罗灵仙庙
  小罗灵仙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小罗村村中,距长治市8公里灵仙庙创建年代无考,清乾隆七年(1742)进行了一次维修,因碑碣字迹漫漶,维修内容不详。碑碣中记载庙为灵泽王庙,可知灵仙庙是俗称,或清乾隆以后的称呼。一进院落布局,全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和大殿,两侧排列有厢房、廊房、耳殿,均东西对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式建筑。其檐柱收分明显,柱头用斜栱,柱下用低覆盆式柱础,柱高不过间广,平面近似方形,叉手结构于替木和脊槫间,合㭼稳固蜀柱,剳牵出半合㭼,举高合槫距的1/3.5等都是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详细]
八义窑址
  八义窑址八义窑址(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村窑址分布在村北,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瓷窑已毁,地表可见残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遗址断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烧料等堆积十分丰富。50年代进行过调查发掘,共发现了18座瓷窑遗址,对采集到的瓷器和瓷片进行考证,确认窑址为宋代瓷窑。从遗址上采集到的瓷片和出土器物来看,窑址烧造以碗、盘、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玩具、佣、尊为辅。瓷器的釉色有红釉、白釉、黑釉、绿釉等。瓷器的花纹有划花、印花和剔花。尤其是该窑独特的釉上红和绿彩装饰堪称一绝。窑址生产的瓷器,品种多,釉色纯正,属北方磁州窑系。……[详细]
八一山烈士陵园
  八一山烈士陵园位于襄垣县西营镇西营村西八一山。1942年4月,襄垣县为纪念抗日战争初期英勇殉国的抗日县长徐国华、抗日区长陈培礼等五位列士,在龙王庙原址上修建烈士陵园,并将龙王山改名为八一山。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54米,东西宽15米,占地面积810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为烈士碑亭,北部为烈士墓。南部石砌八角水池,池中建木结构八角攒尖顶碑亭1座,内置四方形烈士碑1通,青石质,高1.6米,宽0.53米;碑文行书11行,满行40字,记述了立碑的经过,落款: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王量宏,襄垣县立第一高小教导主任连次华、连如彬。有烈士墓10座,墓碑2通。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庄武庙
  年代:元、清地点: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中李庄武庙又名关帝庙,位于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距潞城市14.34千米。武庙现址东西长57米,南北宽22米,占地面积约1254平方米。庙宇坐东朝西,现存中轴线建筑为山门、鼓楼、香亭、大殿;北侧依次为妆楼、戏台北配房、一进院北厢房、一进院北廊房、二进院北廊房、香亭北配房、大殿北耳房;南侧紧邻峭壁,建筑依次为一进院南廊房、二进院南廊房、香亭南配房。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碑记及维修大殿时见元至大二年(1309年)修造题记,应为元代建筑,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曾有修葺和增建。现存鼓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遗物。山门(倒座戏台)位于庙宇最前端,一层为山门,二层为倒座戏台,戏台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板瓦屋面。鼓楼位于山门与大殿之间,面……[详细]
襄垣崇福寺
  崇福寺俗称上寺楼,位于襄垣县古韩镇朝阳社区。坐北朝南,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2米,占地面积约为11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均有重修。现仅存上寺楼、西配殿、东厢房。上寺楼台基石砌,高0.4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底层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一层柱头无斗拱,梁头伸出檐外制成蚂蚱头;二层柱头斗拱三踩单翘;三层柱头斗拱五踩单翘。一、二层门窗已改,三层明、次间前后檐均施四扇四抹格扇门。一、二层拱眼壁内存清代壁画约25平方米。东厢房墙嵌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崇福寺东殿碑记。1999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里信李卫公庙
  北里信李卫公庙,又名灵泽王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北里信村南。坐北朝南,东西长42.05米,南北宽20米,占地面积约为841平方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修灵泽王庙碑记》记载,明代重修。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庙门、戏台、正殿,两侧有一进院东西厢房、东西妆楼、二进院东西厢房、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前歇山后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栱三踩单昂。装修已毁。庙内存有明洪武七年重修灵泽王庙碑记(1374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记事碣两方。1981年被襄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辛村天齐庙
  据庙内存碑记载:创建元至正元年(1341),明清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现存有山门(倒座戏楼)、正殿;东西两侧有妆楼、廊房、耳殿;戏楼下部正中南向辟板门。东西32米,南北42米,占地面积1344平方米。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戏楼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正殿建于0.6米高青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四椽栿压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布瓦布脊屋面,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柱头巻刹明显,侧角显著,出檐深远;前檐装修为板门、直棂窗。戏楼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柱头科三踩单翘斗栱。庙内存元、明、清创修、重修碑五通。……[详细]
沁源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一批省保)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地址:沁源县城南8公里的阎寨村北500米的土丘台上原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太岳军区、太岳行署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为保护碑加建纪念亭。纪念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48平方米,由砖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共四块,存放于碑亭内,背向而立。四块碑大小等同,高1.3米,宽0.53米,厚0.2米。第一块为碑名,第二块刻碑文,第三块刻决死纵队、抗战四年阵亡指挥员名录500余人名,并记有牺牲烈士4879人,第四块为陈赓、牛佩琮等题词。……[详细]
合漳大悲庙
  合漳大悲庙位于襄垣县夏店镇合漳村北约50 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7.21 米,南北宽46.06 米,占地面积1253.29 平方米。据庙内碑碣记载,该庙于清雍正元年(1723 年)创建,清道光五年(1825 年)、民国二十年(1931 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皆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倒座戏台)、正殿,两侧分别有前院东、西妆楼,东、西配楼,后院钟、鼓楼,东、西配殿,东、西角殿。山门为倒座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构架,柱头科三踩单下昂,装修已改。庙内存清雍正元年(1723 年)创修碣一方。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碣一方。……[详细]
灵泽王庙
  灵泽王庙灵泽王庙(第六批国保)时代:金明清地址:襄垣县夏店镇太平村创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明清均有增修。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大殿、角殿、耳楼、东西配殿、东西廊房、山门、戏楼、钟鼓楼等,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筑为一体的建筑群。灵泽王大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栱五铺作计心造,重栱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前乳栿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前檐石柱为四角抹棱起线,均有金代确切记年,整座大殿梁栿用材硕大、结构简洁。山门之上建戏楼与正殿相对,东西角殿和东西廊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灵泽王庙又叫李卫公庙。李卫公本名李靖,据《汉书》和《潞城市志》记载:李靖(571—649年),原为陕西三原人,后落籍潞城沟东村。隋大业末年,任朔县(今朔州)县丞。唐……[详细]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1939——1943年地址:黎城县黄崖洞镇下赤峪村“黄崖洞”是一个山区的名称,泛指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地区。当时兵工厂建在水窑山谷中,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现存当年的厂房残基和后来修复的部分工房,家属区仅剩残垣断壁,从工厂区向北是黄龙洞,该洞为天然石洞,在峭壁之上,是当年的弹药库,洞对面突崖根有左权将军的办公室。黄崖洞兵工厂是在1939年将韩庄修械所迁到此地扩建而成的,当时年生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主要供给华北战场。1943年日军侵入兵工厂,工厂破坏严重,遂撤往平顺西安村。黄崖洞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对狭长的河谷平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黄色崖壁上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这里是八路军兵……[详细]
上党战役北关战斗遗址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派兵侵入长治,引发了著名的上党战役。1985年,为了纪念上党战役胜利和长治解放43周年,长治市政府发动机关干部、工人义务劳动,修建起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纪念地。旧址游园的中心,屹立着刻有“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的假山,假山后的铭文,记述了半个多世纪前发生的上党战役,体现了革命先辈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豪情壮志。2002年,园林部门在旧址游园的南侧又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900平方米,使游园总面积达到6594平方米。园内建有长廊,水池,亭阁,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纪念三垂岗战役的石刻。……[详细]
仙堂山古建筑群
  仙堂山古建筑群仙堂山古建筑群(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又名九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六年(1856年)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中轴线由低向高,层层向上,错落有致。三迸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关圣殿、中殿、三佛殿等。寺前有126阶踏道。三佛殿位居后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三踩单翘,建筑风格仍保留宋代遗风。寺内还保存有宋代碑刻、经幢3通,明、清、民国年间重修碑数通。……[详细]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   保卫毛主席先锋队纪念碑,坐落在沁县城南笔峰山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动派挑起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并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疯狂进攻。在此危急关头,党中央指定从太岳老区沁县选调一批优秀翻身青年充实中央警备团。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解放区,保卫翻身果实,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解放的沁县人民,于1947年掀起了“二月二大参军”热潮。几天之内12万人口的沁县,5000男儿踊跃报名,3500名优秀青年组成“保卫毛主席先锋队”,光荣入伍,并从中精选出250名优秀分子奔赴陕北,直接担负起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光荣任务。 ……[详细]
贾郭石窟
  贾郭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隋唐地址: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贾郭村东石窑湾古庄线北侧崖壁贾郭石窟始凿年代不详,现存石窟造像为北魏至隋唐风格。石窟位于东西长约145米、高约2.5米的崖壁上,坐北朝南,由东向西依崖开凿11窟,分布面积约364平方米。11座窟宽0.60-1.1米,深0.30-1.7米,高0.80-1.20米,大小不等。窟内造像多为三壁三龛式,窟门侧雕有金刚或菩萨立像,窟内壁造像均为一铺三身,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东侧第一窟原有题记,现模糊不清。造像风格既有北魏的秀骨清像,也有隋唐的丰圆广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