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旅游

长治市文物古迹介绍

平顺大云院
  大云院大云院(第三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后逐渐荒废。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寺址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弥陀殿,亦称大佛殿)、后殿及两庑。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台基正面高1.3米,青石垒砌,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殿之前檐辟门和窗,后檐亦有门道通行。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头卷杀圆和,柱础为覆盆宝装覆莲式,檐柱以上阑额普柏枋叠交成……[详细]
襄垣五龙庙
  五龙庙五龙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襄垣县城北关襄垣五龙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城北关。庙宇南北长33米,东西宽22米,占地面积约726平方米。五龙庙创建年代不详,据《襄垣县志》和庙内碑碣载,五龙庙大殿重修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庙宇内现存建筑有大殿、山门、东西厢房以及戏台遗址。其中,大殿为元代遗构,山门和西厢房为明代遗构,东厢房为近代改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梁架采用四椽前压乳用三柱,斗栱六铺作三下昂,重栱计心造,只设于前檐,补间各施斜栱一朵。山门是明代建筑,位于院落南端东侧,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东厢房是近代改建。西厢房是清代建筑。2013年5月,襄垣五龙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襄垣城隍庙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经道教演衍为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持。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城隍由护卫神变为阴界监察系统,道教因之而称城隍神职司为剪除凶逆、领治亡魂等。城隍,起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详细]
平顺大云寺
  看点:大佛殿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扇面墙正面绘观音、大势至二菩萨。拱眼壁和阐额上保存有五代彩绘11平方米。殿内还保存有五代石香炉、宋代石经幢和石罗汉。:大云寺在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漳水,林木交荫,僻静幽深。大云寺座北向南,共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三佛殿(后殿)及前院东西厢房,均为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大佛殿为五代遗构,现存殿堂共计24间。天王殿广深各三间,悬山式屋顶,四椽伏直通前后檐,用二柱,前后檐用大额枋,柱头科明次间补间科五踩斗拱双下昂。大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椽伏对后乳伏,通檐用三柱,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与明次问补间斗……[详细]
北和炎帝庙
  炎帝庙炎帝庙(第三批省保)时代:元地址: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原名北禾村,传说为炎帝尝白谷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农城的羊头山之地,故得名。庙创建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正殿,亦称五谷神殿,广深三间,六架椽屋,硬山顶形制。殿身较短,斗栱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昂,并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斗栱肥硕,用材粗壮。殿内使用减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征显著。檐下悬挂着清顺治年间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块,黑底金字。北和村,原名北禾村,相传因位于炎帝尝百谷得嘉禾之地——羊头山之北得名。炎帝庙四周田园广阔,农舍毗邻。该庙创建年代不详。相传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详细]
小张碧云寺大殿
  长子县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宋代建筑,是“三普”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被国务院直接列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长子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小张村中,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厢房等殿堂15间,其他建筑已无存。碧者,绿也;云者,指庙宇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手法苍古,从远处看整个庙宇呈繁体的“云”字,碧云寺因此而得名。碧云寺分上院、中院和下院三部分。以“碧”观之:下院有古槐1株,高五丈多,其粗14人方可合抱,从春到秋,遮天蔽日,满树碧绿;中院有巨柏5株,挺拔苍翠,终年碧绿。以繁体“云”字观之:碧云寺正殿为“云”之头上一横,引路及石阶为“雨”之一竖,地藏殿与西厢房为“雨”左边之一竖;上院矮墙与东边关圣殿与西厢房为“雨”之横折竖,引路两边之四株巨柏为“雨”之四点;中院南边石阶东侧的巨柏为云之一点……[详细]
27、天台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庵
  天台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0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详细]
襄垣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西李村北,坐北朝南,东西长25米,南北宽47米,面积约为11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记载,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现存山门、正殿,两侧东、西配楼,东、西厢房。东厢房面宽九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为梁头出挑,单檐硬山顶。院内保存着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修东岳庙碑记,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东岳庙碑记等碑碣八通。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大帝即泰山神黄飞虎。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详细]
天下都城隍庙
  看点: 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天下都城隍庙却建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此山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前举起目,可望数百里之遥。 介 绍: 天下都城隍庙位于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坐北向南。为一座完整的单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从山底到庙前108级砂石台阶,十分陡峻。院内自山门起,戏楼、献亭、正殿等建筑依次建在三层平台之上。山门、戏楼合为一体,戏楼倒坐,厢房对峙。献亭宽三间卷棚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梁柱之间镂空雕刻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武将骑士以及戏剧故事人物。天下都城隍庙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据说这天紫岭上原来只有一座小山神庙。相传,当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来到天紫岭上。这时,刘秀已口干舌燥,无力再逃。眼看追兵将至,刘秀一急……[详细]
东周文昌阁
  东周文昌阁位于襄垣县侯堡镇东周村东。坐东朝西,东西宽100米,南北长32米,占地面积约为3200平方米,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11米,据碑文记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塔基石砌,平面六边形,高1.3米,边长3.12米。塔身三层,每层檐部均设砖砌仿木斗拱,为三踩单翘,檐部各角施有套兽。一层正面辟方形门,并设上阁踏道,门额上题“文昌阁”三字;南面额题“水环抱”,北面额题“山拱翠”。二层正面辟门,门上砖砌匾额,上 书“奎光”;相邻两侧辟窗。三层除西面辟门外,其余各面均辟六边形小窗,镶嵌“文光射斗牛”砖砌文字窗棂。六角攒尖顶,宝珠式塔刹。1981年被襄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详细]
襄垣关岳庙
  关岳庙位于襄垣县城北街。坐东朝西,东西长40 米, 南北宽20 米,占地面积约800 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妆楼,东、西配殿。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石砌台基,高0.38 米,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辟廊,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当心间为六架椽屋五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次间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五铺做双昂。前檐装修已不存。庙内存明、清残碑七通。2007 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岳庙供奉的是关公和岳飞。关公,名羽,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详细]
马厂崇教寺
  名称:马厂崇教寺(第七批国保)元至清类型:古建筑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简介:马厂崇教寺位于长治市郊区马厂镇故驿村西北。寺院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现存一进院落,东西宽27米,南北长54米,占地面积1458平方米。据寺内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碑碣记载,崇教寺原名山朝漳禅院,是年赐额崇教禅院。寺内现存有过殿、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寺院历经明清时期多次修葺,其中正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所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仅前檐柱头补间设有斗栱,后檐无斗栱。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琴面假昂,重栱计心造,横栱抹斜,昂形耍头。补间铺作隐刻,当心间柱头铺作出斜栱,里转两跳单栱计心。部分昂头明代维修时改为如意头。殿内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压后乳用三柱,前檐用……[详细]
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北甘泉圣母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栿用三柱。出发前作功课,知道大庙在酒厂里,酒厂里有眼泉。清泉美酒老庙,找不出不去的理由。山村很大,沉在沟底。村西的老庙山门关的密不透风。酒厂铁锁锈迹斑斑。纯朴的老乡可怜我们这群围着骨头转圈的狗,指出一条“明路”。扒开草结,-跃窗,原来事情可以这样简单。老松树绝对老态龙钟,遥想当年一定风光无限。大殿铺满了酒瓶,椽檩上野鸽盘旋。少不了石雕、木刻;少不了戏楼、配殿,只是没找到那眼清泉。……[详细]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武乡县城东45公里处监漳乡的长乐村,是抗战时期我八路军主力粉碎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实行“九路围攻”的主要战场。1938年春天日军调集重兵30OOO余人,由博爱、邯郸、邢台、石家庄、阳泉、榆次、太谷、沁县、长治等地分九路对我晋东南地区革0据地进行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我八路军主力,摧毁我初创的太行抗日根据地。4月16日,日军北犯榆社扑空后,毁弃武乡,向襄垣窜去,我八路军129师主力与115师一部遵照-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师长、-政委和-师长的指挥下,以四个团的兵力追歼敌军,我军以急袭手段将日军压缩在马家庄、里庄滩至长乐村一带的河谷地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歼敌2200余人,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为纪念这一辉煌胜利,当地政府在长乐村建起了雄伟的长乐村战斗纪……[详细]
关村炎帝庙
  坐北朝南,为一进院落,进出口居中。中轴线上的建筑有:院门(新建)、大殿;院东侧是东厢房,西侧是鲁班殿及西厢房。大殿为元代遗构,其它附属建筑为清代建筑。总体占地面积约1445.22平方米,大殿占地面积152.88平方米。正殿砖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有脊刹和吻兽;施三踩斗栱,出云形耍头;明间与次间各施补间斗栱一朵;檐柱上有龙形彩绘。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多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七间,东、西耳殿各三间,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建筑。炎帝庙大殿平面近似方形。柱身有收分,柱头有卷杀,阑额普拍枋呈“T”型结构,椽头卷杀柔和,梁栿皆自然原材,符合元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大殿栱眼有壁画6幅(时代不详),皆为沥粉贴金做法……[详细]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第七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长子一中校内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100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详细]
长宁大庙
  地点: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中年代:元至清价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灵源圣井庙俗名圣王庙,位于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中,也叫长宁大庙。一进两院布局,坐北朝南,南北长49米,东西宽31米,占地面积151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明、清建筑。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为砖砌照壁、山门(倒座戏楼),献殿、正殿、后殿;东西两侧有夹屋、配房、耳殿、廊房等。正殿建于青石砌筑的台基之上,台基长11.26米,宽2.85米,高0.75米,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四柱,梁架用自然弯曲木材,结点古拙;前檐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补间铺作为枋上隐刻;前檐门窗木装修新作,殿内正中石砌神台。山门由两部分组成:一层为入庙通道,二层为倒座戏台;主山门两侧又各增……[详细]
沁源烈士陵园
  位于沁源县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太岳区党委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牺牲于太岳革0据地的先烈,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陵园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动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园座北向南,可分三个部分。进入园门,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正面是屏风。屏风开左右两门,供行人通行,屏风后小广场北面是纪念堂,从纪念堂两侧大门入内,院中高耸着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级台阶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层。登阶入亭,居中是烈士纪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刘开基等同志的题词。-同志的题词是“为抗日战争和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两侧建有两座纪念亭。亭的台基低于烈士亭,为四柱四门方型结构。左边的叫“光荣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右边的叫“胜利亭”,是为……[详细]
冀南银行小寨旧址
  冀南银行旧址位于黎城县黄崖洞镇小寨村,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春天山花遍野,夏日云绕雾缠,秋天梨桃漫坡,冬季银装素裹。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左权麻田129师司令部旧址相邻。旧址原是当地开明人士延秋宝先生的祖宅,为清晚期民居建筑。现存有冀南银行总行旧址、总行政治部旧址、印钞厂旧址等,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旧址内设有冀南银行发展历史的基本陈列。它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根据地银行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背景链接1939年初,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占了许多城市,控制了交通干线,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和疯狂的“扫荡”,致使冀南、太行根据地经济和财政遭到严重损害。为了冲破日军的经济-,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金融机构——冀南银行,发行冀钞,……[详细]
西周黎侯墓群
  西周黎侯墓群位于山西省太行山区上党盆地的黎城县。乾隆版的《山西志辑要》中记载,黎城属潞安府,同时还记载这里为古代的黎国。《尚书》载“西伯戡黎”古黎国即此。墓地东北方向的“东阳关”(古称壶口关)是山西通往古燕赵之要道。因盗掘严重,山西省文物局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6年1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长治市和黎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参与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实施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经调查勘探发现,墓地面积约40亩,现已探明的墓葬中有带墓道的大型墓,中、小型墓均无墓道,墓葬之间看不出排列规律。所有的墓口均开口于扰土层下,其上的扰土中以及灰坑里出有春秋晚期的陶片。这次共发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中型墓葬5座、小型墓葬3座。其中部分严重被盗,部分未遭盗扰。出土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千余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