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山西省
五台县
代县
原平市
忻府区
繁峙县
宁武县
定襄县
神池县
五寨县
河曲县
岢岚县
偏关县
静乐县
保德县
忻州市文物古迹
忻州市红色旅游
忻州市名人故居
4A景区
忻州市十大景点
全部
忻州市特产
忻州市美食
忻州市地名网
忻州市名人
[移动版]
201、
忻州铁梁桥
铁梁桥,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西约3000米。南北走向,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金、元建筑,跨度13米,桥身宽4.6米,矢高6.3米,桥头石狮2对。铁梁桥系单孔形石拱平桥,所有券面上的连接,均采用双腰铁加以固定,俗称铁梁桥。铁梁桥面两侧各施勾阑,其两侧存望栏8块、望柱10根,望柱高0.77米、长1.25米。望柱图案各异,雕工精湛,人物、山水、花鸟活龙活现,精美绝伦。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02、
芳昌太子庙
芳昌太子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芳昌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年(187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8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牌坊式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侧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及耳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8.6米、深8.4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庙内现存清功德碑2通。199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03、
前沙城福堂寺
前沙城福堂寺,位于原平市西镇乡前沙城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30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147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过殿梁架题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二进院布局,中轴线现存有过殿、正殿。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三踩,平身科每间一攒,后檐斗栱三踩单翘,明间设四扇六抹槅扇门,次间为直棂窗,柱础为宝装莲瓣式。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04、
土圣寺
土圣寺(第四批省保)时代:金、明地址:原平市阎庄镇水油沟村始建于唐朝,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正殿(新建)、东西廊庑、南楼、钟楼以及万佛塔等,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南楼为楼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下层四周围廊。万佛塔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为八角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基座为砖砌束腰须弥座,塔身四层,一层塔东北面置拱券门,内有泥塑释迦牟尼佛像一尊;二、三层四周有砖雕小佛像;第四层四面设拱券门,内置铜佛八尊,塔顶部为铁制塔刹。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05、
西北街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城隍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七年(1650)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3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后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后殿砖砌台基,基宽18米、深10.8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稍间施有四扇四抹格扇窗。庙内现存清维修碑1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06、
明内长城遗址(繁峙段)
明内长城遗址,繁峙段由灵丘县境北上进入繁峙县,起点为神堂堡乡神堂堡村东南3000米处,经过横涧乡平型关,止点为大营镇团城口村西北2000米处,向北进入浑源县境。海拔1100~1700米之间。墙体分黄土夯筑和石砌两种。共存墙体17段,全长约3.8万米,沿线存关2座,堡11座,敌台79座,烽火台33座,碑竭6通。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等记载,此段长城修筑于明代成化至万历年间(1465-1620)。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山西省重点文物单位。……
[详细]
207、
龙镇庵
龙镇庵,位于代县峨口镇富村下园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七年(1729)、咸丰元年(1851)重修。 坐西向东,占地面积779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9.45米、深8.3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隔扇门,庵内现存清重修碑3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08、
兰若寺
兰若寺,位于繁峙县集义庄乡大宋峪村南3公里处。坐北朝南。东西长23.8,米,南北宽21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梁架题记及碑记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嘉庆二十一年(1816)曾予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一进院布局,现仅存正殿。正殿石砌台基,基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斗栱三踩单翘,前檐明间设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存清代重修碑3通,清代木匾2块。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09、
繁峙天宫寺
天宫寺,位于繁峙县下茹越乡福连坊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37.3米,东西宽16.3米,占地面积708平方米。据碑记载,始建于元至八年(1348),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弥勒佛和大雄宝殿,其余均为近年新建。大雄宝殿前设月台,石砌台基,基高0.8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寺内存元重修碑1通、清重修碑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10、
咸阳法王寺
咸阳法王寺,位于原平市沿沟乡咸阳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18米,南北宽26米,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梁架题记和石碑记载清康熙四年(1665)、乾隆二十三年(1757)、嘉庆二十四年(1824)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中轴线仅存大殿,西侧建有配殿。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带廊构架,斗栱一斗二升,平身科每间一攒。寺内存宋代石经幢1幢,风化严重。上有宋建中(1101)年号。院内有古槐2株。(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1、
繁峙秘密寺
秘密寺秘密寺(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创建于北齐,唐武则天时为远近闻名的禅宗道场,金代以前为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明代属西台外九寺之一。秘密寺亦称秘魔岩。主体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殿、文殊殿、藏经阁遗址。寺东1公里处有中庵,原有建筑已毁,石壁上现存雕像17尊,从中庵向东北上行2公里,有秘密寺最负盛名的龙洞。大雄殿为寺内主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设廊。大雄殿、文殊殿内均有塑像。秘密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又名“秘魔寺”。唐代木叉和尚在此建寺,原有茅棚32处,规模甚大。北宋建前、中、后三院及中、西二庵。现仅存天王殿、正殿、藏经楼、禅堂、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等。前院有天王殿,东西两厢及正殿五间,南北藏经楼各五楹;中院有配殿及正殿皆五间;……
[详细]
212、
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
官地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原平市段家堡乡官地村西北约200米奶奶山腰。民国三十五年(1946),崞县政府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村西北石口立碑。碑由四块石灰岩组成,通高3.4米,碑身为正方体;梯形盖顶,盖高0.8米。碑身高1.6米,宽0.7米;下游基座。碑阳楷书“抗日烈士纪念碑”,左右刻“祭崞阳抗日烈士诸同志”碑文和烈士名录。碑阴镌刻“精神不死”、“前仆后继,功在国家”题字。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3、
七峰寺
七峰寺,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4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东西侧耳殿。除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双昂,平身科有45度斜拱。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东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4、
栖鹤寺
栖鹤寺,位于代县新高乡上桥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光绪三年(1877)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17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及耳殿。正殿石砌台基,基宽9.8米、深7.6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嘉庆十九年(1814)牌匾1块,清重修碑1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5、
秦城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间设门板,次间为直棂窗;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寺内存石经幢1幢,石碑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6、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从偏关县南下,起点在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西南330米处,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屈曲而行,经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止点为文笔镇唐家会村西南2100米处。海拔800~900米之间。墙体黄土夯筑。共存墙体25段,全长约5.5万米,沿线存关6座,堡11座,烽火台55座。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现存长城遗址是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1465-1520)修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段长城包含在内。……
[详细]
217、
代县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中。据现存碑载,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78平方米。 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耳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4.95米、深8.4米、高0.5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前廊式结构,前檐明、次、稍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存元碑1通,清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8、
永祥山战场遗址
永祥山战场遗址,位于神池县义井镇永祥山村北约1000米处。1945年,八路军晋绥二分区36团与日军在横山一带周旋,7月24日,日军重兵围攻,八路军英勇奋战,团长高永祥牺牲。为纪念高永祥,1949年后,改横山村为永祥山村。战场遗址分布在两个山头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山头现存八路军构筑的掩体工事,工事环山顶呈圆形,底径30米,土石混筑,基宽不详,顶宽1.2~1.5米,内高0.3~0.6米,外高1~2米。(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219、
香泉寺遗址
香泉寺遗址,位于忻府区庄磨镇坡头村北约800米。建于三嵬山山腰,因其泉水而得名。坐西北向东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20米。创建于唐代,唐大顺二年(891)慧真法师增修廊庑、光化年间(898——901)重修,金大定二十四年(1187)、明永乐年间(1403——1424)多次增修,20世纪40年代毁,现存为明清遗址。2004年村人重建关帝殿、米勒佛洞、六角亭。遗址内残存明清瓦砾。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220、
大佛庙
大佛庙,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村北济民堡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1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济民堡石匾记载为清代咸丰三年(1853)重修。现存千佛殿、关帝殿、黄堂殿。除黄堂殿系2007年原址重修外,余皆为清代遗构。堡门为石砌,门洞宽3米,深6米,高2.5米。千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板门,直棂窗,单檐悬山顶。关帝殿,单体建筑,前置牌楼门,单檐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
忻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忻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忻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忻州市A级景区名录
·
忻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忻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六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山西省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
第一批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